混合并購讓百麗從“女鞋之王”到“鞋業之王”
在百麗的混合并購行為中,既有產品擴張型混合并購,又有市場擴張型混合并購。
一夜之間,鞋業市場波瀾驟起,風云變色。2007年11月14日,被溫州乃至全國鞋業老板視為老大哥的森達,轅門帥旗上的“朱湘桂”被突如其來地換成了百麗的“盛百椒”。
在過去的十多年里,森達老總朱湘桂既是溫州鞋老板們的堅強老大哥,更在某種程度上成為中國皮革協會的精神支柱。這個元老級人物,居然冷不丁被剛剛插上資本翅膀的女鞋新貴給掀下馬來,讓業界驚聲一片:誰會成為下一個森達?百麗將如何整合國內鞋業?
半年內斥資30億元收購
2007年5月23日,百麗在港交所上市。根據當日收盤價,其總市值達670億港元,遠遠超過了市值380億港元的國美電器,一舉成為港交所的內地零售市值的NO.1。
上市之后,百麗旋即展開了一系列收購——
8月,百麗斥資3.8億元收購Fila;
10月,百麗6億元收購妙麗;
11月14日,百麗以16億元收購森達,包括森達旗下自有品牌及代理的其它品牌,
據悉,新百麗于11月11日與江蘇森達簽訂正式協議,新百麗收購森達全資控股的5家子公司,分別為:江蘇森達鞋業有限公司、秭歸永旭鞋業有限公司、江蘇森達集團三峽鞋業有限公司、上海百思圖鞋業有限公司和上海璽威登國際貿易有限公司。通過此次產品擴張型并購,百麗大舉跨入男鞋市場,一舉成為國內男鞋翹楚,實現可男女鞋并肩的市場目標,同時加大了在國內鞋業的布局。
11月20日,百麗國際控股又以5.63億元人民幣收購江蘇森達旗下的一家男女鞋品原設備制造商——上海永旭鞋業有限公司。此次收購是百麗當年5月在香港上市以來進行的第四次收購。
在短短的半年時間內,斥資收購的資金高達30億元。
百麗上市和收購,中國鞋業市場平靜的表面開始暗潮洶涌。截至目前,百麗的鞋業品牌之多,渠道之廣,在業內無人能及,加上原有的百麗、天美意、思加圖、他她、FATO、Jipijapa、真美詩和Bata,代理的耐克、阿迪達斯、銳步、彪馬、Kappa、Mizuno、Levis等運動休閑服飾品牌,現在的百麗手上已掌握著接近25個品牌,還不包括據傳正在洽談中國區總代理的一家意大利著名休閑鞋品牌。可以預見,未來的一到兩年內,百麗手上一定會超過30個品牌。
又一個零售業超級霸主已經浮出水面。
百麗闖關
然而,盡管目前還沒有誰對百麗真正構成威脅,也盡管百麗攪動了溫州乃至全國鞋業的一池春水,但百麗通往零售業超級霸主之路注定并不平坦。
首先是女鞋大鱷轉變為男女鞋通吃的難度。
百麗上市前,在女性白領群體當中具有極強的號召力,而對女性消費市場的青睞,正是百麗在資本市場一舉超越國美的核心理由之一。現在的百麗要想成為真正的零售業超級霸主,必然進行一系列又快又狠的并購。對森達的行動,可以看成是盛百椒向男鞋市場進軍的信號,但對潛心經營女鞋的百麗來說,從低調經營到高調上市,不同消費群帶來的心理、文化融合,以及并購以后的整合等,對百麗管理層來說,都是一個不小的挑戰。
百麗表示,公司在2008年對收購的鞋類資產和品牌進行整合,納入百麗管理模式中。目前百麗擁有百麗、天美意、思加圖、真美詩等8個鞋類品牌,再加上收購的妙麗和森達屬下森達、百思圖、好人緣3個知名品牌,其知名品牌達到12個。這足以顯示百麗不僅要做女鞋之王,更要做強男鞋市場。
其次是被資本挾持后的路途顛簸。
從前的盛百椒可以悄悄地呆在深潭里閉關練功,可以安靜地謀劃未來。上市使百麗變成更為強大,但是,資本對利潤的要求卻注定使百麗必須迅速沖進快車道。被資本挾持后的百麗在這么短的時間內連續收購,高速擴張,已經面臨新的壓力。
第三,沒有對手的寂寞與被追兵死追的矛盾交織,決策的難度更大。
上市以前,低調的百麗可以靜靜地成長,有千百度等同行可以互相學習借鑒,而現在的百麗顧盼自雄,坐在厚甲包裹的資本戰車里勇往直前,前路不管是懸崖還是陷阱,都只有自己去試去沖;另一方面,自己率先上市刺激了整個鞋業市場的上市萌動,一大批從前的伙伴都紛紛擠上了上市之路。
成為公眾公司之后的百麗,面臨著巨大的不確定的挑戰。但一旦闖關成功,零售業超級霸主非百麗莫屬。
鞋業之王的野心和版圖
事實上,百麗策劃的這一系列并購,一方面打的是“多品牌戰略”的招式,另一方面,則是百麗最拿手的一招——擴大銷售終端,實現快速擴張。
身為同行的深圳密絲羅妮鞋業品牌推廣經理王巧紅,用“速度”二字概括百麗特色,“尤其是開店的速度極快,而目前內地尚未有一家鞋企能在這方面趕超”。
的確,編織一張渠道網絡,一直是百麗長期以來堅持的戰略。
在其他上市企業把自己的鞋廠資產裝入上市公司時,百麗往里裝的是零售連鎖店;當其他企業將募集來的資金投向生產,百麗則用于擴張網絡。從1991年成立到1993年邁出零售之路的第一步,正是由于創始人鄧耀看到了中國內地市場消費需求快速增長的態勢,他堅信“渠道”和“品牌”才是在鞋業市場打出一片天的制勝法寶。隨著1995年開始組建自己的品牌零售網絡,百麗舉著“向終端要速度”的大旗,一路向前狂奔。
除了被收購的危險,百麗一年增加1000家門店的計劃更讓競爭激烈的鞋業市場更增添了緊張的空氣。百麗透露,上市后拿出約24%-25%的籌資金額用于開設新店,包括提高一級市場占有率和擴大在二三級城市的市場占有率,從高檔到中檔、從職業到休閑、從時尚到運動全面出擊。
在“向終端要速度”的大旗下,百麗的擴張戰略又加了一條:“向并購要速度”。百麗拿出1/3的募集資金(30億元!)用于收購企業以消滅競爭對手和補充產品類別。這一計劃在2007年已經實現。
顯然,上市后的百麗國際朝著中高端品牌、休閑運動系列以及男鞋類這三個方向發展。而對FILA中國商標和相關產權以及妙麗、森達的相繼收購,使這一說法先后得到印證。成功上市之后,百麗的擴張已經從“加法”變成了“乘法”,百麗的每一個重大舉動對整個行業格局都在產生重大的影響。
顯然,百麗的野心不僅要做女鞋之王,更要做鞋業之王。這將促使鞋業資源向優勢企業集中。國內鞋業將會在3到5年內實現大規模洗牌。
(作者王方劍任職于國內一家投資公司管理層)
發表評論
登錄 | 注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