資生堂的中國任務
除了世博會外,作為一名外資企業在華負責人,他非常清楚在2010年,中國的經濟總量必將超越他的企業所在國日本,躍居成為全球第二位的經濟大國;更重要的是作為日本株式會社資生堂中國總代表,資生堂(中國)投資有限公司董事長,他必須完成社長早在三年前就已制定的中國任務。
因為早在資生堂現任社長前田新造就任不久便提出,在2008年度-2010年度的三年里,資生堂將力爭實現“源于日本、領先亞洲的全球化企業”的戰略目標,為達成這一目標,到2010年度末,資生堂的銷售規模將超過1兆日元, ROE(凈資產收益率)超過15%,營業利潤率達到12%以上,銷售額年平均增長4-5%,海外銷售比例占40%以上。
宮川勝深知實現這些目標的關鍵就在中國:資生堂財報顯示,截至2008年3月,資生堂化妝品海外銷售額同期增長了17.6%,其中資生堂(中國)連續4年增長率超過30%。中國市場,這個資生堂進入29年的市場,已經成為資生堂公司海外市場中貢獻最大的地方。但另一方面,宮川勝更加深知,面對歐萊雅、雅詩蘭黛、寶潔等日益強勁的全球對手,面對快速成長日漸新潮的中國女性顧客,面對品牌日漸成熟并可能老化的巨大挑戰,為了確立資生堂在“亞洲范圍中壓倒性領先的品牌地位”,為更好實現資生堂的全球戰略,宮川勝必須拿出全部的智慧與勇氣去迎接更具挑戰的中國任務。
任務一:規避品牌低檔化風險構筑在華業務的戰略矩陣;
未了謀求資生堂在中國市場的快速發展,資生堂進十年來正在全力引進并擴充品牌,力圖形成更為立體全面的業務結構。在今天資生堂在中國已經擁有近25個品牌,其中即有一瓶產品超過5000元人民幣的資生堂頂級品牌CPB肌膚之鑰,又有一支僅45元的在屈臣氏銷售的專業潔面品牌洗顏專科,兩極化的產品結構與渠道結構,也使資生堂的品牌核心“高形象”面臨考驗:資生堂因為在于隨著品牌的增加,原有在中國長久以來形成的優雅、高貴、經典的品牌形象并不一定適和運用到中低價位或時潮性很強的化妝品品牌之上,甚至可能抵消品牌個性的某些重要方面,而同樣現有品牌亦有可能削減長久以來形成企業形象。特別是當資生堂全面引進眾多大眾化品牌,擴大對中、低端市場的占有率,可能引起原產品和新產品的沖擊,損害品牌聲譽。資生堂品牌正面臨著低檔化風險。
資生堂顯然也意識到了這種風險。為了規避這一風險也為資生堂未來業務創造良好環境,與一般化妝品公司不同,資生堂中國對其公司旗下品牌管理采取所謂的品牌分生策略,即為類似渠道與購買人群的品牌設立一個有資生堂有關聯但有看似獨立的子公司,每個子公司可以針對這一類品牌目標顧客的不同情況,制定獨立的產品價值、促銷策略。這樣各個品牌間即能分享集團資源,產生有益的內部競爭,使渠道知悉這些中低端品牌具有資生堂品質,又不用擔心他們影響了主品牌高端定位的基石。在中國資生堂正在通過三個公司構筑資生堂未來在華的業務矩陣。
資生堂中國投資有限公司:資生堂于2003年12月成立了資生堂(中國)投資有限公司,統籌在中國的化妝品事業。主要承擔高端進口品經營以及需要資生堂集團資源支持的戰略性品牌,如全球性資生堂品牌為代表的高檔化妝品事業、悠萊(urara)品牌為代表的化妝品專賣店事業及泊美(PURE&MILD)品牌為代表的大眾化妝品事業。
上海卓多姿中信化妝品有限公司:主要承擔不使用資生堂名號的大眾化妝品的生產與經營,并在2002年引進了FITIT(斐迪特),并在其旗下引進泊美、珊妃等三個中檔價位的護膚與彩妝品牌在中國百貨商店內設立專柜經營,依其品牌屬性導入各式通路或以新的服務、販賣方式提供消費客群新奇且自主的消費服務。
北京資生堂麗源化妝品有限公司:于1991年正式成立,主要負責歐珀萊、思魅歐珀萊的經營。而且基于歐珀萊品牌的壯大,自2008年4月起,資生堂縮小了SHISEIDO品牌涵蓋的范疇,其主力品牌歐珀萊系列新產品“時光鎖”、“瑩白”包裝上,資生堂的“SHISEIDO”標識都消失了。
與一般日系外資企業相比,資生堂在中國深耕了29年,對中等收入的消費者充分滲透,為其更細分的產品線與更精準的定位和服務提供相當的基礎。面對如此眾多的商品與如此豐富的顧客群體,當品牌形象無法反映外部環境的變化時,就必須對其進行變革和創新,適時適勢而變就是企業戰略中最大的不變。通過這一系列的戰略布局,資生堂正在形成滿足不同客層消費需求,多品牌、多通路、多元化的業務矩陣。
任務二:加快主力商品更新扭轉品牌老化局面;
在資生堂新三年計劃中提到“打造全球消費者所喜愛的品牌”目標時特別強調,必須“強化培育全球化“SHISEIDO”品牌”。但是在中國大陸,作為資生堂中國業務的核心,不論是早在1981年就進入中國內地的Global Shiseido,還是1994年創立的歐珀萊都可能面臨進入中國市場以來的最大挑戰。盡管整體生意有所增長,事實上資生堂全球柜與歐珀萊從2005年以來在LVMH、雅詩蘭黛、歐萊雅等眾多對手夾擊下市場份額一直在下降。更可怕的是,在中國內地,資生堂全球柜與歐珀萊有可能已經遭遇品牌老化。
在營銷學中關于品牌老化是指由于某種原因,品牌在市場競爭中的知名度、美譽度下降以及品牌銷售量、市場占有率和覆蓋率降低等使得品牌“受冷落”的現象。對于資生堂全球柜與歐珀萊而言品牌老化不僅意味著品牌緩慢的、逐漸的退化,更意味指品牌所反映的形象也在目標消費者中逐漸失去吸引力。究其根本在資生堂在華發展的品牌發展的21年間,中國社會發展日新月異,中國女性的價值觀與審美意識亦隨之發生著動人的變化。化妝品市場的巨變,正在悄然醞釀之中。而資生堂面對中國消費的迅速升級以及眾多歐美化妝品的凌厲攻勢缺乏準備,致使品牌在進入二十世紀的第一輪競爭中未能充分應對與快速反應。作為資生堂在華的主力品牌與核心業務,面對2010年的“中國任務”,Global Shiseido與歐珀萊在近三年來正在悄然變身實現品牌的世紀更新。
對于歐珀萊而言,隨著中國眾多高檔百貨越來越青睞純進口化妝品牌,歐珀萊在百貨商場受到不小地挑戰,甚至有的專柜位置不得不讓位于國際大牌,歐珀萊開始了自我調整。早在2006年11月,推出上市“思魅歐珀萊(SUPREMEAUPRES)”, 該品牌均價達200元以上,無論在價位還是品牌形象上都突出高端。這一品牌力圖全面提升歐珀萊的品牌形象與在高端百貨店的市場地位,目的是重塑歐珀萊在高端百貨店的市場競爭力。
而歐珀萊更重要第一步是在2008年新春伊始——歐珀萊(AUPRES)時隔14年的全面革新舉措,實現品牌完美蝶變。此次全新歐珀萊全面更新的護膚品體系,原有的DX系列及美白系列共25個單品進行了全部升級,包裝由灰色基調改為更符合明快高雅氣質的粉色基調,玻璃瓶的外包裝也被高檔塑料瓶取代,產品價格在原有均價上上調了25%,與此同時 歐珀萊全國專柜也進行整體改造,配合產品包裝改為粉色基調。專柜的改造分3年完成,2008年對288家專柜進行了改造,2009年將對300家專柜進行改造,其余專柜改造將在2010年全部完成。2008年,已經成為歐珀萊的“新生命年”。
緊隨其后全球資生堂更將2010年視為其在高檔化妝品市場的另一個新的起點。因為在2010年全球資生堂將依次對產品生產線進行集約,更新產品體系,使“SHISEIDO”品牌發揮綜合性優勢。Global Shiseido旨在通過加強面向目標消費者的對應,強化美白產品、高機能抗老化美容液及重點彩妝的新產品導入,秉持高品質的同時,更全方位貼合中國市場的需求,努力將 Global Shiseido 打造成為一個更具競爭力、價值力的經典品牌。在時尚潮流中維持經久不衰人氣的同時,吸引更多年輕活力的新生代加入到資生堂的擁護行列中來。
作為資生堂高檔化妝品部旗下的四個重要品牌,Cle de Peau Beaute、IPSA、BPI、SHISEIDO還將繼續堅持城市中高端市場的占有與維護,保障并提升資生堂在高檔百貨商店專柜的競爭力。
任務三:強化彩妝等時尚商品加快實現品牌年輕化;
曾經資生堂代表最新的時尚潮流,但隨著時間推移以及在競爭與消費者成長面前這種潮流性正在減弱,一個最為直接的結果就是顧客群體的老化。目前而言資生堂在中國市場最核心的顧客群體已經是35-45歲的都市成熟女性,相比其他主要的高端保養品牌而言主力購買人群至少高出5-10歲。對于資生堂而言主力購買群體正在發生的急劇的變化,品牌形象與商品結構必須對外部環境的變化做出積極的回應。
事實上,青年尤其是都市青年作為一個消費群體,在整個化妝品市場中具有特殊的地位,對高端市場的發展、變化開始起著舉足輕重的作用。除了成熟女性市場,越來越多的品牌也開始搶奪80乃至90后這一群體。對于資生堂而言彩妝的消費主體以35歲以上的女性為主,如今必須順應年輕化的趨勢吸引更加具有朝氣的新顧客,讓充滿無限可能的中國新世代女性,能夠洋溢著充滿個性主張的自信,炫耀光彩的未來,完美詮釋新世代女性充滿自信,不斷挑戰自我的完美形象。
從2009年開始,資生堂將逐漸拓展全新的客層。最直接的舉措就是引進了全日本人氣最高的MAQUILLAGE心機彩妝系列。心機彩妝認為現代的年輕女性可以更積極地掌握人生和創造屬于自己的自信,2009年5月首次進入中國大陸市場,走的就是時尚年輕的路線。其中心機彩妝是根據日本到亞洲針對1萬名以上的女性的調查結果,通過簡單三個彩妝步驟,巧妙運用光影的明暗差異,實現光彩雙眸,豐潤雙唇,立體臉龐的“M的法則”即“美的黃金比例”,目的是傳遞資生堂時尚年輕的形象,希望能夠吸引更多的年輕顧客。
另一主力品牌AUPRES歐珀萊在2008年也推出全新“贏”彩妝系列包裝,將表達自我個性、贏取自信人生作為彩妝系列開發理念,最終實現顧客與品牌的blooming beauty(綻放之美)。“贏妝”系列無論是從色彩的搭配還是包裝的設計、代言人的選擇上都更新潮流且搶眼:眼妝系列力推跳躍的孔雀藍和亮粉色;外包裝以個性花蕾圖案為造型,在傳統的粉色系基礎上加入了透明和金色的元素,感覺更年輕而多變,全新代言人白冰的多款“贏妝”造型營造華麗而不張揚,可愛而充滿個性的絢麗世界。“贏妝”系列將觸角往年輕客層拓展,必將成功吸引了眾多80后顧客,。不僅如此資生堂旗下另一個重要彩妝品牌za此次推出新品,口號也換成了“活力Za,悅動生輝”,意在向所有時代都市女性宣告了美來自內在的自信與外在的光鮮,Za讓女性從內在煥發俏耀光彩。
通過全新彩妝系列聚集年輕客層顯然已經成為資生堂下一階段的核心戰略。2010年在新資生堂高檔化妝品市場銷售元年之際,以嶄新的姿態展示資生堂不斷進取的決心和信心,實現品牌顧客群的代際更替;
任務四:全力開拓大眾銷售渠道密切品牌與消費者的接觸;
10年前,資生堂認為只有1%的中國女性會使用資生堂的產品,而現在資生堂認為將至少有10%的中國女性要成為資生堂的顧客。一方面,中國大部分人口居住于二三線市場,這決定了一個龐大的消費者基數。尤其是中國經濟發展提升了二三線市場的購買力,消費者對國際知名品牌的需求變得現實,使資生堂渠道下沉策略得以適時實施。另一方面隨著經濟的發展,消費者消費習慣開始轉變,購買力不斷提高,即使在傳統的現代商超,消費者也一樣對高價值的國際知名品牌需求迫切。基于者兩個背景使得資生堂必須跳出傳統的百貨經營渠道大力開拓更為大眾的銷售渠道,與更多的中國消費者實現更為密切的接觸。
資生堂首先開始從化妝品店開始布局。 事實上,資生堂對于“百貨公司+專賣店”的渠道結合模式已經非常熟悉,移植到中國之前,這一方法在日本已經操作了80年,資生堂在日本國內從1923年開始將專賣店組織化,到2005年為止已經發展到2萬多家化妝品店。為了讓內地沒有百貨店的地方的消費者,也能夠享受到資生堂的服務和產品,也為了拓展大眾與二三級市場,資生堂在傳統的銷售渠道百貨店外,2004年開始拓展“資生堂化妝品專賣店”事業,也就是在一些化妝品商店中設置資生堂產品的專柜。2006年10月,資生堂甚至推出只在“資生堂化妝品專賣店”銷售的品牌“悠萊(urara)”,該品牌正以超出計劃的速度在發展。截至2009年底,資生堂已經在發展了3500家簽約專賣店。在本土化妝品店發展態勢還不明朗的時候由于資生堂的遠見與果斷切入,資生堂日本的成功經驗在中國市場也同樣獲得了成功。
緊接著未來進一步提升資生堂旗下商品與目標顧客的滲透,資生堂開始引進大眾個人護理商品,全面邁進一二級城市的現代商超渠道,實現資生堂 “全市場、全覆蓋、全渠道”目標。其中針對中國市場銷售的洗護發與個人護理產品主要是“水之密語”和“惠潤”“絲蓓綺(TSUBAKI)”三個產品系列。通過注重追求受損修復功能與美感的“水之密語”、通過倡導柔和配方和家庭使用理念的“惠潤”加上特有令秀發美艷出眾、煥發光彩等非凡功效,的“絲蓓綺”三個系列的推廣,應對消費者在品質和檔次上日益提升的需求,培育資生堂個人護理用品的高端市場。
其中僅“絲蓓綺(TSUBAKI)”就將在約1,500家百貨商場的生活用品銷售柜臺及屈臣氏等店頭與消費者見面,加上約400家資生堂化妝品專賣店,總計達1,900家店中均可購買到此產品。事實上不論是“資生堂化妝品專賣店”還是各類個人護理商品的引入,都彌補了資生堂對顧客滲透覆蓋的不足,密切了與顧客的關系,進而使消費者更加信任資生堂。
實際上,發現這種轉變的不僅是化妝品企業,其他行業企業也敏銳地抓住了這個機會。如快餐巨頭肯德基與麥當勞不約而同地向二三線市場拓展網點,即是明證。所以,資生堂的渠道下沉策略有了科學的消費者基礎。在一線市場增長放緩的情況下,二三線市場就成為新的增長機會。
任務五:有序進入藥店、專業渠道為新十年尋求業務增長點;
在資生堂公司的三年戰略中特別提到“還要在中國、俄羅斯以外的新興市場,著手構建長遠的事業模式,以確保持續增長,擴大市場占有份額。”事實上所有人都清楚資生堂在這個三年計劃結束后還將有下一個乃至更多個三年計劃,如何保持資生堂在中國市場的持續增長,將不僅僅是通過引進新品牌這樣簡單,更加大膽也可能更加充滿風險的舉措就是開拓新的銷售渠道。事實上,在中國市場渠道的引領與創新往往是企業最大的機會。
在不多的新渠道機會中,資生堂根據企業資源優勢與未來成長判斷選擇了藥店與專業美發渠道。按照資生堂提供的數據,中國專業美發用品市場的規模今年預計將達1100億至1200億日元(約83億-91億人民幣),超過日本。而通過藥房渠道購買化妝品的女性對肌膚問題意識很高,對藥房渠道購買有安心感,對科學改善肌膚的方法非常期待。目前藥房渠道占化妝品市場整體渠道構成已近接近10%左右。在資生堂中國發展戰略中明確指出,在持續百貨店和專賣店事業的同時,資生堂將把新的藥房渠道作為中國事業的第三大支柱,而專業美發事業在中國將成為繼化妝品事業之后的第二大支柱。不論是藥房還是專業美發領域注定將成為資生堂新十年中國市場拓展步伐中的重要一環。
從2010年3月開始 ,資生堂專業美發事業將專門針對中國高端美發沙龍銷售美發產品 。此事業將包括由資生堂在亞洲 、大洋洲都有售的“SHISEIDO PROFESSIONAL資生堂專業美發”和目前全球約60個國家和地區均有銷售的專業美發品牌“JOICO嘉珂”這兩大品牌組成。至2010年末,該兩大品牌計劃滲入北京和上海兩大城市約700家美發沙龍,并計劃到2012年擴大為25個城市及其周邊地區。主要采取通過代理商在美發沙龍內銷售產品,通過資生堂美學中心來培養美發沙龍的技術人員的方式進行銷售推廣。這一方式即保持了資生堂高端化妝品公司形象又擴大了銷售路線,以中國美發趨勢發源地的美發沙龍為主要銷售目標來擴大產品市場。
2010年3月起資生堂另一個重要舉措就是在藥房(兼營藥品和化妝品)渠道推出全新品牌“DQ蒂珂”。其實早在2006年初,在資生堂株式會社新任社長前田新造來華訪問的幾個星期前,資生堂旗下子公司資生堂藥品攜其針對干燥肌膚問題的著名品牌菲璐澤來到中國,首次進駐藥妝店但并不成功。此次資生堂重回藥妝店顯然是充分準備。從強調“DQ(肌膚品質)=R(抵抗力)×M(代謝能力)-S(肌膚承受的壓力)”的品牌內涵打造,到改善肌膚粗糙的核心成分“氨甲環酸”,直到一年內在上海、北京、廣州,以及其它沿海和內地主要城市的約600家藥店進行銷售的目標,資生堂藥妝已經胸有成竹。
不僅如此2009年4月,資生堂還在上海仿效東京資生堂生活美容吧模式開設一家、針對肌膚疾病患者提供膚質改善服務的“資生堂妍膚化妝品店”。這家特別的藥妝店采用直接銷售方式專門針對深受白斑、青斑、紅斑、肌膚凹凸不平及面容暗沉等各種問題肌膚的人群,提供以粉底為主的一系列產品及美容方法咨詢,店內單品價位在160-190元人民幣左右。這一舉措盡管在短期對資生堂贏利難有貢獻,但卻是是近年來資生堂非常重要的營銷策略與通路布局。
可以預見,一方面我們看到此次資生堂再次切入藥房與專業美發渠道將為資生堂未來發展埋下重要伏筆,另一方面我們也看到與2004年資生堂率先切入化妝品店業態不一樣,在專業美發與藥妝店領域能否應對以歐萊雅集團為代表的強大對手,將是資生堂的未來考驗。
任務六:加緊整體布局堅定推進中國市場屬地化戰略;
中國作為資生堂最大的海外市場,在資生堂海外事業中占據重要地位。但對資生堂更為清楚的一點是,要想在中國市場獲得更為長遠的發展,獲取更為豐厚的回報,資生堂就絕不應將中國簡單的看成是海外市場,而要立足百年大計,有將中國打造成為“本土市場”的決心,徹底融入中國、服務中國,堅定不移的推進企業的屬地化戰略。
打造中國本土市場的專屬品牌:1994年“歐珀萊”成為資生堂第一個也是唯一一個為其海外市場和消費者度身定造的品牌誕生。在歐珀萊的研發過程中資生堂更加深入的了解了中國本土消費者的皮膚保養需求:由于中國和日本的氣候、生活習慣不一樣,因而人的肌膚狀態,所喜歡的香味和皮膚觸感也不盡相同;在中國國內,因地域遼闊,南方和北方對化妝品的需求也有差異。同樣是花香,中國的消費者很少有人喜歡檸檬、酸橙之類的清爽氣味;而化妝水、乳液等則喜歡狀稠厚狀的。這些經驗都已經直接構成資生堂中國的寶貴財富。
建立立足中國的研發中心:同時為了深入研究中國市場的顧客需求,資生堂在研發上大量投入。2002年4月,資生堂(中國)研究開發中心有限公司正式成立,資生堂也成為最早在中國設立研發中心的外資化妝品企業之一。2006年11月,資生堂(中國)研究開發中心新址建成,研究設備得到了大幅度擴充,能夠更好地與資生堂設在法國、美國、泰國和日本的10所研發基地相互合作,從全球化的角度出發積極推進研究開發活動。
掌握中國傳統美容精髓:中國中醫藥學由于能夠為身體提供全方位的調理并利于健康,目前已受到越來越多的關注。資生堂對中國中醫藥學方面的興趣和研究可追溯至80年代,當時在其日本研發中心開發的新產品中就已融入了部分中藥的成分。資生堂自2004年起與日中醫學協會合作,開展“中醫美容與健康”研究項目,以資生堂自身先進的現代化妝品科學技術來發掘和證實中醫藥學的寶貴經驗和智慧,為中醫藥美容和健康研究領域做出貢獻。
融入并支持中國社會文化發展:“歐珀萊”被作為參加2004年雅典奧運會的中國代表團的指定化妝品,這也證明了資生堂這一為中國消費者“度身定制”的化妝品得到了認可。作為上海世博會的2010年資生堂推出日本總部精心準備了兩年取名為「SHANGHAI BOUQUET上海花漪」的香水,讓前來參觀世博的人們更深層地感受上海不同時代的味道,更有力于提升上海城市的形象。
構筑中國市場人才成長的平臺:資生堂在中國的正式在職員工目前已逾8000名, 隨著中國事業的迅猛發展,公司職員人數的快速增長,更全面更細致更系統地進行“人才培養”勢在必行。2008年4月,資生堂在上海建立了公司的第二個研修中心,也是目前唯一一個設在國外的員工進修機構。受訓的對象除了針對中國的資生堂公司所有職員(包括各級管理人員和普通員工,外派各銷售網點的美容顧問和銷售顧問)之外,還包括有業務往來的經營者、銷售主管等。確保“績效達標”與“自身深造”兩不誤。
任務七:貫徹企業宣言打造資生堂專屬的文化資本;
資生堂前任社長也是資生堂的第三代傳人福原義春在1999年從經營的角度首次提出了“文化資本”這一概念。即,文化性創造有助于經營,以往的創造像投資積累一樣成為下次創造的臺階,對于經營來說,文化也具有資本的作用。對中國資生堂企業而言絕非只依賴金錢,蓄積的文化資產甚而更重要。資生堂存續這么久,很大程度靠文化的力量。中國資生堂并非把文化當手段來利用,而是始終在創造要引導下中國一個時代的文化,形成堅固的企業與品牌識別,充當經營的脊梁。
圍繞這一目標,2005年,資生堂策劃制定了“一瞬之美,一生之美”的企業新宣言。在這一宣言中所包含的 “不僅要通過一瞬間的美麗,而且要通過心靈的充實感,使人生變得美麗”這一資生堂的宣言正是“不僅要銷售產品,而且更要實現每位消費者的美麗與心靈的充實”這一企業存在價值的體現。中國資生堂也必須提供有吸引力的商品和服務、發揮企業的社會責任(CSR)、企業文化活動、公司管理等活動中貫徹“一瞬之美,一生之美”這一思想,發揮企業的社會作用。這也成為中國資生堂與消費者溝通的最高綱領。
資生堂不僅在中國不斷開發針對中國市場和中國消費者的產品,成為一個以消費者為導向的公司,更重要是這種商品的更替代表一種文化的傳播與建立。以資生堂2008年在中國推出的“絲蓓綺”洗護發系列產品為例,“TSUBAKI(絲蓓綺)”日語意為山茶花,也是資生堂的企業形象物。山茶花中萃取的“山茶油”自古以來就是東方女性世代傳承的美發奧秘。“絲蓓綺”產品特別采用“山茶花精油”配方,讓“美艷功能”與“修復功能”得以完美結合,在由表及里有效修復東方現代女性發質損傷的同時,令秀發煥發魅艷與彈性的東方之美。
作為一個有著百年歷史的化妝品公司,資生堂一直以來都積極扶持年青設計師,讓他們有更多的機會可以表現自己的作品,這也是資生堂一貫重視文化領域的體現。自1994年蔡國強初次參加“資生堂畫廊”舉辦的“亞細亞散步”展以后,資生堂就一直支持蔡國強在國內外舉辦的各項主要展覽,其中包括兩次在“資生堂畫廊”舉辦的“亞細亞散步”展。至今,雙方已合作25次。資生堂還全程贊助中國優秀服裝設計師吉承2010年高級御定系列時裝秀,通過將傳統的中國元素和西方的潮流時尚完美得結合在了一起。
資生堂一直關注女性形象的完善。隨著社會的發展與進步,女性在社會和家庭中的地位越來越重要。2005年全國婦聯與資生堂麗源啟動“中國女性形象教育”工程。為展示新時代中國女性的健康風采,向廣大女性普及美育知識,提高女性綜合素質,通過向女性群體發放《中國女性形象教育工程之完美女人》宣傳冊,并協助婦聯組織流動課堂,派遣資深專家為女性消費者普及最先進的儀容、儀表、美容護膚方面的知識。
在品牌廣告推廣上資生堂也在力圖傳承文化。SHISEIDO在2009年發表了一部影像作品。作品創作過程中,集合了現今具有中國代表意義的5位女性藝術家:人氣導演馬宜中女士;國際知名模特春曉;臺灣知名歌手丁當;新銳年輕攝影家陳曼;以及知名服裝設計師吉承。這部作品破例地使用90秒的長場景,去描述一個在母愛下成長的女生的故事。女性的美,超越了時代由母親傳承給了女兒,描述的是“愛與美的傳承”。這些女性在各自的領域各有建樹,以亞洲為中心活躍于全世界,她們擁有的特質各不相同,充滿獨特的個性,來共同演繹讓這部作品擁有強烈的信息性。
在資生堂前一個3年計劃中資生堂宣布他們已經做好了在世界范圍的市場中與競爭對手開始博弈的準備。在未來的10年中分為三個階段制定了目標:2008年度-2010年度:全面提高質量,2011年度-2013年度:進入上升軌道,2014年以后:實現飛躍發展。三年已經過去,檢討中國資生堂的發展應該已經實現了公司對中國市場的期待。
但是我們認為作為已經擁有137年悠久歷史的資生堂品牌,在日益激烈的化妝品市場依然保持著獨樹一幟的優勢,源于不斷追求與時尚同步的先進性。事實上資生堂的中國任務還將不斷的延續下去,這將有賴于品牌繼續不斷關注亞洲女性特別是中國女性對化妝品與個人護理品的需求,融合時尚潮流,希望傳遞給顧客更多的信賴和共鳴。
“最大限度地讓消費者美麗從而達到心理層面的富足與幸福感來體現資生堂的存在價值。”這也將是中國資生堂永無止境的任務。
(吳志剛)
發表評論
登錄 | 注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