實現真正“便利” 便利店杭州突圍占先機
現磨咖啡、紅燒獅子頭飯、切成塊狀的甜瓜和米果。不久之后,你極有可能在杭州的便利店內,用不高的價格買到這些即食食品。與此同時,ATM機取款、送洗衣服和包包、電動車及手機充電等多元化服務,你也有望在便利店內享受到。在杭州,伴隨一些品牌便利店的強勢擴張以及產品結構的大力調整,伴隨外資便利店布局杭州的計劃,本城立足于“差異化經營”的零售業“小螞蟻”便利店即將展開一場突圍之戰——誰能讓便利店真正地“便利”起來,而不僅僅是一個“24小時雜貨鋪”,誰才能有機會搶占市場先機,獲取成功的籌碼。
延安路孩兒巷口,地鐵施工現場附近,幾名裝修工人正在對一家大約60平方米的店鋪進行內部最后的清理。再過一個星期左右,來來往往的行人就將在此看到一個全新形象的宜康便利店。
為了這家被宜康內部稱為“從第二代宜康向第三代宜康過渡”的形象店,宜康上下做了非常充分的準備。電烤箱、微波爐、咖啡機、關東煮機等設備均已采購完畢,微波爐食品、家常小菜、新鮮糕點、盒飯、飯團、三明治、色拉、涼面等鮮食的供應方早已確定,和銀行方面有關ATM機能否進駐店內的商議也正在進行當中。
如果一切進展順利,這將是杭州第一家全新概念的便利店——鮮食比例大大增強,會占到商品銷售總面積的一半左右,改變了目前杭州市場上便利店內鮮食只是點綴的現狀。和杭州知名餐飲企業合作的盒飯系列,根據杭州市民習慣的口味進行研發,將帶有明顯的杭州特色。除了能為顧客提供現磨咖啡、加熱冷鮮飯之外,ATM機更是首次進入便利店,這也將成為杭州便利店“增值服務”上的一大突破。
宜康是杭州便利店市場的后起之秀。在此之前,可的、聯華快客、喜士多等品牌連鎖便利店已經遍布大街小巷,它們均以24小時營業為特色,并多數以社區小超市的形態出現,擁有穩定的客戶群。當宜康明確提出“第三代升級版宜康將在年內布局22家,明年完成200家的布局”計劃時,其他遭遇競爭沖擊的便利店又將如何出招?
而就在一周之前,全球最大的便利連鎖企業,同時也是中國市場上最成功的外資便利店“7-11”,開始在全國133家所屬店鋪,上架集團自有品牌“SEVEN PREMIUM”的31種系列休閑食品。這是7-11加快在中國布局速度,搶占市場份額的又一個舉動。“杭州,毫無疑問會是我們進駐的下一站。”雖然不肯透露具體時間表,不過由統一企業持有經營權的7-11上海方面表示,進入杭州只是時間上遲早的問題,而且第一家門店的位置首選西湖邊。
如果維持現狀不變,一旦以7-11為代表,在商品品類、結構、布局以及便利服務等方面具有明顯優勢的外資便利店進入杭州,杭州現有的連鎖便利店又將面臨怎樣的變局?
我們生活在一個用錢換時間的時代,我們的生活早已與24小時便利店息息相關。不管接下來整個市場的競爭態勢將發生怎樣的變化,有一點是杭州所有便利店要持續努力的方向,那就是創造一個讓顧客更加熱愛的環境,按照顧客的喜好來調配貨物,讓人們愛上并離不開它……
把貨架降低,按天氣變化調整產品結構,讓商品在貨架上自然地向顧客招手
杭州更多便利店正努力融入你的“生活情景”
一場大雨剛剛結束。短暫的涼爽過后,天氣又讓人感覺回到了既悶又潮的黃梅天。這個時候,聯華快客米市巷店的營業員,去玻璃門外張貼了一張幾乎有半門高的品牌飲料海報。幾個小時之內,打完球準備回家的Polo衫男子、下班經過的戴眼鏡女性、一群結伴逛街的高中生以及一位穿著拖鞋從家門口逛出來的年輕男子,都不約而同地買下了海報上推薦的那一款飲料。
“定期收集天氣的動態信息,根據天氣的變化情況提前準備產品,適時推銷,這是聯華快客一直在努力做的。”浙江聯華快客便利有限公司相關負責人這樣表示。這位在便利店行業摸爬滾打多年的專家,懂得一個微小的天氣變化,就可能給便利店這種小型業態帶來巨大商機。比如即將步入夏季,對于便利店來說,這意味著應當及時在戶外設置一些招貼廣告,因為這個時候宣傳季節商品才是效果最好的。無論是花露水還是冰凍飲品,都很容易引起顧客的共鳴:“是啊,夏天已經到了”。
而這段時間,杭州宜康便利連鎖發展有限公司總經理,同時也是杭州祐康電子商務網絡有限公司總經理的鄭凌,正在做的一件事就是把目前杭州城區60家左右“第二代宜康”的貨架加以改造。為了把更多的地方騰出來給顧客,提升店鋪的購物環境,他把門店內的貨架減少,從40多組減少到了25組。為了讓顧客挑選產品更加方便,營造店鋪產品“一覽無遺”的氛圍,他把貨架的高度降低,統一不高于120厘米。與此同時,產品種類也被他從4000多種改到了2000多種。
“便利店最大的特色是‘便利’,換句話說,便利店的目標消費群就是這些更在意時間成本和購物時的舒適感,而不是價格上的細微差異的人群。”前段時間跑遍了日本、新加坡、臺灣等國家和地區,對便利店市場做了充分調研的鄭凌,說宜康下一步還會在“便利”上邁出更大的步伐。
將天氣因素變成競爭優勢,對貨架和產品品類進行改造,重新布局門店商品——所有這些,都是杭州便利店充分考慮顧客需求,讓自己真正便利起來的新舉措。便利店負責人們遵從的定律是:融入顧客的“生活情景”,讓貨柜上的商品“自然地”向顧客招手,才會讓便利店成為“生意”,而不僅僅是一個“24小時雜貨鋪”。
事實上,有關便利店如何真正提供便利,它的選址還會是非常典型的代表案例。你知道為什么胭脂新村那家“可的”正好就在拐角處嗎?你知道為什么“喜士多”市政府店正好在比周圍略高的地塊上嗎?“有紅綠燈的地方,越過紅綠燈的位置最佳,它便于顧客進入;有車站的地方,車站下方的位置最好,來往顧客購物方便;有斜坡的地方,坡上比坡下好,因為坡下行人較快,不易引起注意。”專家指出,這就是便利店選址的講究。
今后,隨著店鋪搶奪戰的再次升級,杭州新建住宅區旁、上班族中轉樞紐、大型停車場、地鐵站口、辦公室密集區等地塊的有利位置,無疑會成為杭城便利店爭奪的焦點。
花十幾塊錢買到一份熱騰騰的紅燒獅子頭飯或醬鴨青菜泡飯
杭州有便利店要做讓人又愛又恨的鮮食生意
幾年前,當臺灣人李源纮把4C cafe‘從臺灣開到杭州來的時候,他有過好幾次在杭州便利店不愉快的購物體驗:“把買到的餅干拆開,里面本來應該是一塊塊的餅干竟然是碎的。方便面外包裝盒上,集著薄薄的一層灰塵。店內幾乎看不到蔬菜、水果、三明治和色拉等鮮食,可以即食的產品少得可憐。”
和東京、大阪、臺灣、香港以及北京、上海等城市相比,杭州便利店的發展水平明顯落后。當國際化都市內的便利店正在為顧客提供咖啡、加熱盒飯,為顧客提供繳費、轉賬、票務、代收報名、訂購、送貨上門、互聯網相關服務,以及提供出售郵票、復印、傳真、洗衣等多元化服務的時候,杭州的便利店還僅僅是個“雜貨鋪”形象,最大的特色不過是比街頭的夫妻小店多了一個“24小時”。不管是為上班族、年輕人等人群提供便利的鮮食產品上,還是提供各種便利性服務上,都跟不上大都市的發展節奏。
“這幾年,杭州的便利店也在加快發展速度。不過和國際化都市比起來,還是存在相當大的差距。”以鮮食為例,在便利店行業有著十余年從業經驗的石先生認為,杭州便利店內鮮食的份額之所以不高,是因為“鮮食的供應鏈在杭州斷掉了”。杭州便利店數量不多,規模也不大,鮮食生產商和供應商形不成規模效應,如果在杭州設工廠或加工點就可能會無利可圖。再加上鮮食的保質期一般只有6個小時,一旦賣不出去,就會報廢,變成便利店盈利的負擔。
記者采訪了解到,包括聯華快客、可的、喜士多等品牌在內,杭州連鎖便利店的鮮食商品數量和品種都非常有限。而且這些數量有限的盒飯、飯團以及面包等食品,還是便利店從兩個小時車程之外的上海總部配送過的。對于這些便利店來說,鮮食經營成本之高可以想象。
但是,不久之后,杭州便利店的這一現狀將會發生改變。目標消費群為更年輕、更時尚人士的“第三代宜康”(或許會以另外一個名字出現在杭州的大街小巷),就將大力發展鮮食產品。從7月中旬的延安路過渡店,到9月份陸續鋪開的第三代店鋪,宜康意在以一種更加新銳、時尚的店鋪形象出征便利店市場,并強力改變杭州傳統便利店的產品結構,大大增加鮮食的產品份額。
“展銷柜面積可能會占到店鋪總面積的一半左右,在營業額中的比例也將占到40%。”這是鄭凌對宜康便利店鮮食產品預設的目標。除了早點系列、關東煮、烤香腸等常規產品外,宜康還將特別增加多種微波爐食品,蔬菜、水果、色拉等家常小菜,米果等新鮮糕點,飯團、三明治、涼面、盒飯等即食食品。特別是在盒飯上,宜康已經與杭州一家知名餐飲企業達成合作意向,并特別推出針對杭州人口味研發的各色產品。
或許就在不久之后,你便能在杭州的便利店內,花十幾塊錢買到一份紅燒獅子頭飯或醬鴨青菜泡飯。別擔心這些飯菜不夠新鮮,因為它們都是從本地的“中央廚房”集中配送的。也不用擔心你吃到嘴里的這些飯菜不夠熱騰騰,因為便利店內均配有微波爐,只要一兩分鐘,就可將飯菜加熱一事輕松搞定。
在鮮食的投入上,日本全家便利店采用的原則是“適當的報廢是對銷售的一種投入”,以減少因為買不到貨品帶來的客戶流失。對于杭州的便利店來說,由于鮮食消費人群的日漸龐大,誰能懂得并熟練掌握這一原則,誰才有可能搶占到市場先機。
這幾天,鄭凌一直在為“第三代宜康”能夠提供怎樣的增值服務傷腦筋。他的智囊團隊,曾經在臺灣和上海的7-11、全家等便利店供職多年的多位專業人士,認為杭州的便利店在增值服務這一塊上還有很大的作為。
“電動車充電、手機充電、ATM機服務、高級服裝和包包的代清洗、代售長途汽車票、出售進口時尚雜志等多項服務,我們的團隊都在認真考慮實施的可能性。”鄭凌說,所有這些服務,都是為了使顧客對宜康便利店產生依賴,熱愛宜康乃至離不開宜康。所以哪怕這些服務沒有利潤,宜康也會考慮推出這些服務,因為“便利店的服務也是一種商品,它能賺到的是顧客的心”。
每次干洗衣服,家住莫干山路的阮琳都要轉過五個路口,到離家大約半個小時車程外的品牌連鎖洗衣店去清洗衣服。社區里不是沒有洗衣店,不過對于那些門面特別小、非常簡陋的洗衣店究竟會不會將衣服洗壞,她一直心存疑慮。
“如果家門口那家喜士多里就有代洗衣服務,那該有多好!”前幾天又拎著幾件冬天的大衣去洗衣店清洗的她,再一次這樣盼望著。
阮琳的夢想,在北京、上海等城市早已是現實。在那里,便利店代收汽車養路費和罰單,銷售各種門票,提供傳真、打印、復印和收取郵件等服務處處可見,一些店面甚至還提供自動售藥機、ATM機和相片沖印服務。
但是在杭州,由于種種原因,便利店的增值服務一直少之又少。記者采訪了解到,雖然大部分便利店提供拉卡啦銀聯智能刷卡終端機服務,部分便利店還有水電煤氣代繳費服務,但其他的便利服務幾乎是一片空白。“其實,便利店提供的不僅是商品,更應該是‘便利’服務。”習慣了臺灣便利店的“便利”,李源纮希望杭州的便利店在便利服務這方面能夠有更多的突破。
“對于便利店來說,要想在競爭中脫穎而出,差異化經營是屢試不爽的法寶。除了小而精的商品定位,以及根據所處商圈來配置商品結構外,能否提供差異化服務也是便利店吸引人氣非常重要的一點。”浙江聯華快客便利有限公司負責人認為,未來杭州的便利店一定會在增值服務上走得更遠。聯華快客,也將在為消費者提供更多增值服務方面邁出堅實步伐。
來聽聽相關主管部門、杭州市貿易局行業管理處相關負責人是怎么說的吧:杭州的大賣場、超市業態已經比較成熟了,但便利店仍存有很大的發展空間。“在臺灣,那里僅‘7-11’店面就有4000多家,差不多每500米就有一家。比較而言,杭州還有很大的市場空間。”在提供各種“便利”這一點上,杭州的便利店服務內容仍然不夠豐富。“一兩家便利店做這些即時服務不容易做,還需要幾大品牌一起來做,這樣才能真正讓老百姓享受到便利店的便利。”
還是那句話,只有讓便利店真正地“便利”起來,才會成為“生意”,而不僅僅是一個“24小時雜貨鋪”——那是一個便利店薄利甚至無利的時代。
(杭州日報)
發表評論
登錄 | 注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