藥妝店亟需加入中國元素
日本藥妝店內商品琳瑯滿目。
話題背景:目前,國內大多數打出藥妝招牌的藥店還停留在概念炒作階段,多數只是引入了藥妝品類,而將之作為業態來經營的還處在艱難的探索階段。如何制造出中國特色的藥妝店呢?
主持人: 見習記者 翁創苗
采訪嘉賓:徐郁平 昆山市百佳惠大藥房有限公司總經理
黃治林 貴州芝林大藥房連鎖有限公司總經理
邱勇強 美國紐斯葆國際集團董事長
現狀:“被藥妝”
主持人:中國的藥妝店和國外的對比,差距在哪些方面?造成這些差距的主要原因是什么?
徐郁平:第一是觀念上的差距;第二在產品組合上也有差距;第三是專業服務上有差距,缺乏系統的培訓機構;第四是國內的上游渠道,對藥店終端的支持還不夠。究其原因是“被藥妝”,即許多店都是為了做藥妝而做藥妝,沒根據自己的商圈來做,也沒有以顧客的需求為導向。
黃治林:我們的藥妝產品從生產、研發、銷售到售后服務,都沒形成系統化。主要原因在于藥妝在國內還是一個新興業態,雖然發展潛力巨大,但發展壯大還需要一個過程。
邱勇強:一是藥妝產品功能定位還不夠準確。二是銷售上,沒有形成系列化。三是消費者觀念還沒轉變過來。四是化妝品企業研發水平相對薄弱。
選擇:藥健店?
主持人:國內的消費者似乎對藥妝還不認同,購買欲也不強,如何改變這種現狀?
徐郁平:這需要一個過程,現在說到買化妝品,大家首先想到的是百貨商場,這是國內的消費習慣決定的。要想改變需要整個行業共同努力。比如藥店在引藥妝之前應對周邊商圈進行調查,如年輕人比較多,就做以健康美麗為主的藥妝。如果在社區,就做以家庭為主的藥妝。我們不一定要把日本模式全盤引進,但可以參考其理念,總之目標就是滿足顧客的需求。
黃治林:消費者的購買欲也跟消費水平有關,日本的人均收入相對較高,化妝群體也較大。而在我國,目前多數人的消費觀念還是一溫飽二健康三保健,第四才是美麗。所以我覺得,藥妝店改為“藥健店”這樣的說法可能會合適些。
邱勇強:改變消費者的購買觀念不是一蹴而就的。這需要大量有實力的連鎖聯合起來,對這個市場加以投入,也需要生產企業和藥店對消費者進行引導。
途徑:加入“中國元素”
主持人:國內的藥妝怎么才能樹立起本土領導性的品牌?從大環境來說,具有中國特色的藥妝市場是否前景可期?
黃治林:中國特色的藥妝市場,應該從“藥品保健店”、“藥品百貨店”、“藥品日用品店”、“藥品化妝品店”等這些現有的經營業態中細分出來,這樣更符合中國國情。
邱勇強:中國藥妝要想發展,可以利用中藥、植物等中國元素來研發自己的藥妝品。另一方面,連鎖藥店可以和國內生產企業聯手,利用藥店聯盟或藥妝聯盟,一步步培育市場。
主持人:目前情況下,如何實現傳統藥店到藥妝店的轉型?藥店還需要做哪些努力?
徐郁平:大家要理清思路,因地制宜,根據自己的實際情況來發展。另外,要樹立好產品的整體構架,比如,是化妝護理多一點,還是健康保健多一點?當然這要靠我們一起努力,如果能做到消費者到這家店也有得買,那家也有得買的話,藥妝的消費觀念也就形成了。
黃治林:必須貼近消費者,關注消費者的需求變化。必須站在消費者的角度,從實用性、個性化、大眾性等方面滿足消費者的需求。
主持人:藥店與上游藥妝生產商如何才能更好的合作?
徐郁平:上游企業應該做好零售方案的整體輸出,不能僅是生產產品,還要教會藥店如何去賣。這樣做一是可以推動產品的銷售,二是對整個行業可以起到促進作用。
黃治林:終端的零售商可向日本藥店學習,在資本充足的情況下,根據市場的需求,按訂單下單給藥妝生產商生產,而不是生產商生產什么就賣什么。
邱勇強:藥店有自己的資源優勢,包括固定的消費群體、貨架管理、產品陳列等。而上游企業本身的品牌、功效、口碑等等相關的優勢,可以與藥店聯合共享。工商要建立起長遠的戰略合作,共同開發消費群體,讓消費者認同產品。
(醫藥經濟報)
發表評論
登錄 | 注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