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再做機械手的國美
中國家電業供應鏈與需求鏈正進入一個前所未有的無縫融合期。最近,家電連鎖業國美動作頻頻:出臺5年戰略規劃,啟動信息化升級項目,與海爾簽署500億元的銷售協議。從本質上看,這些舉措不僅意味著國美的商業模式全面轉型,更標志著中國家電業零供關系正在進行顛覆式的變革:原先單向的、以控制庫存為核心的產業模式宣告結束,一種全新的以創造需求為核心的、和諧共贏的現代供需機制正在形成。
中國家電制造業深層次的矛盾在于:價格戰常年不止,利潤薄如刀片,企業發展到一定規模后停滯不前……這些問題的根源在于供應和需求的不對接,制造商生產的產品在性能與數量上與真正的消費需求存在巨大落差,于是,企業運營的重點放在控制庫存上,而無暇圍繞真實的消費需求去開發市場,結果是整個行業的進步受到限制。
當前,隨著家電連鎖業態不斷走向成熟,跑馬圈地式的規模擴張暫告一段落,需求驅動型產業運營模式正在形成。作為國內最大的家電連鎖企業,國美全面向以供應鏈整合為核心的定制商業模式轉型;啟動信息化升級項目,用信息化打通與供應商之間的“流供墻”;與國內最大家電制造企業海爾簽署三年實現500億元的合作協議。從產業發展態勢來看,這些戰略舉措具有里程碑的意義,既是中國家電連鎖業態全面轉型的標志,也是家電零售業與制造業新型供需關系的開始。
國內家電連鎖業自誕生以來一直扮演著從廠家向消費者輸送產品的“機械手”角色,而國美全面向以供應鏈整合為核心的定制商業模式轉型,意味著連鎖企業正由單向的產品通道轉變為緊密連接消費者與制造商并準確創造需求的平臺,這是當前連鎖業態變革的核心本質。今后連鎖企業構建起龐大的營銷網絡、縝密科學的進銷存信息系統,對消費需求具有超強的管理與預測能力,并把這些資源向供應商開放,真正參與到產品的設計、制造過程中。這個階段是連鎖商與供應商分享真正的需求資源并合理分配商業利潤的時候,將推動整個家電零售業核心競爭力的提升。
中國家電制造業大而不強的最重要原因在于產業運營模式的落后。長期以來,家電業的產品流通是一種“水庫模式”,由于消費需求不準確,產業鏈的每一個環節都要儲備更多的產品等待挑選,比如零售企業在用過多的產品去等待消費者的挑選,供應商在用過多的產品等待零售企業的采購,而配套廠商在用過多的零配件等待制造商的采購,這樣整個產業鏈條的每一個銜接處都形成了一個個偌大的“水庫”,也就是產成品及零部件庫存,造成巨量資金的占用,并且這些庫存時刻面臨著不斷貶值的風險,侵蝕企業的利潤。
當家電連鎖渠道進入以創造需求為核心競爭要素的時代,零售商與供應商之間的“流通墻”被無縫銜接的信息化拆掉,雙方在信息流、物流和資金流等方面實現了全面對接,供應商根據零售商反饋的數據準確地制造產品,配套廠商根據供應商反饋的數據準確地供應零部件,原先大量的實體產品被信息系統里的數據所替代,整個產業鏈進入依靠準確需求數據運行的時代,“水庫式”供應鏈形態轉變為一條快速流動的“河”。毫無疑問,零售商、制造商和配套商按照準確需求定制出來的產品銷售速度快,流通成本低,實現了整個供需鏈條的福利最大化。
未來家電產業的競爭其實不是單純流通效率的競爭,而是對需求資源和滿足需求的能力的競爭。可以預見的是,國美與海爾的巨型訂單合作將不再是被人關注的新聞,而會成為一種行業常態:整個家電產業進入靠準確需求拉動的新增長時代,這種以創造需求為核心的、和諧共贏的現代供需機制將給整個產業的制造系統注入活力。與此同時,消費者將會看到更多帶給自己驚喜的產品和意想不到的價格。
(中國企業家 羅清啟)
發表評論
登錄 | 注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