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機食品專賣店如何實現盈利?
全國各地的有機食品、有機生活用品的專賣店和賣場也紛紛出現,但是在這一過程中,出現了一系列問題,成為影響整個行業更快發展的核心問題,主要存在以下幾大原因:
1、消費者對產品的認知度不高
目前,對國內絕大部分消費者對有機食品缺少必要的了解,筆者在市場調查中發現,知道有機食品是不采用農藥化肥種植的生態食品的消費者,不超過1%。甚至不少消費者會產生誤解認為是化學有機有毒有害物質。同時對綠色食品和生態食品有比較正面的看法,認為是按照自然方式種植生產的食物。由于有機食品當初翻譯問題,不夠清晰和直接,未把英文Organic food譯成生態食品,造成了很大的誤解,以及推廣傳播的問題。可見,對普通的消費者而言不是缺少購買力和需求,而是真正了解食品安全和有機食品基本的媒體報道和傳播比較少,缺少針對性。
目前不斷出現的食品安全問題,很多角度也是集中在事件報道本身問題,未對食品安全的深層問題和解決方案提供想盡的報道,讓許多消費者對最高食品安全標準的有機食品望而卻步。
2、消費者對選購有機食品缺乏鑒別能力
由于食品本身憑借外觀和包裝很難辨別品質,一些有機食品消費者對購買到的有機食品存在疑惑,比如在樂活城銷售的包子、干果等食品,都是樂活城自己生產的,但是產品上沒有有機認證標志,也沒有食品生產許可證QS的基本標志,造成消費者產生疑慮,擔心買到的不是正真的有機食品。
3、對有機食品認證缺少信賴感
目前全國有近20家有機認證機構,幫助認證各類有機食品和產品,這包括農業部的中綠華夏,環保部的南京國環,國家認監委的銀泰等主要機構,由于中國商業普遍存在的商業誠信問題,消費者對國內認證的有機食品缺少信賴感,一些消費者選擇價格昂貴的進口有機食品。造成了很大的問題,確實一些有機食品存在認知問題,但是絕大多數有機食品品質是有保證的,中國生產的有機蔬菜、有機水果、有機茶葉、有機大米等產品也是大批出口歐盟、日本、新加坡等發達國家的,因此建立良好的產品回溯系統,建立完善的品控體系,選擇國際認證,是解決這一問題關鍵前提,要讓消費者對買到的有機食品有充分的信賴感,需要做很多細致的工作。
4、有機食品企業市場教育不夠
指望市場自然增長,獲得收益,這一想法在有機食品零售行業內相當普遍,許多企業缺少主動推廣有機生活和有機環保知識的動力,往往認為這不是自己要做的工作,或者認為市場教育成本太高,入不敷出。往往開幾家店,靠坐店模式等消費者上門選購。筆者曾經在國內最大的有機食品超市樂活城多家店調研發現,許多宣傳物料躺在倉庫“冬眠”,店面看不到專門介紹有機食品方面的展板和海報,問店員有關何為有機食品,怎樣選購等問題時,也是模棱兩可,說不清楚。
營銷本身就是教育,而對于比普通食品價格高出三倍以上的有機食品,卻未進行系統化的推廣,喚起消費者對食品生產的知情權,喚起消費者對自然生活的向往和如何解決食品安全等核心問題。僅僅當作一般商品進行銷售,結果是可以預見的。
據《每日經濟新聞》報道:范女士初見樂活城時,為整個店面的木質設計以及經營的有機食品所吸引。她說有機食品將是一個朝陽產業,于是在去年11月份,她共投資90萬元,成為樂活城的加盟商。
可是加盟以來,范女士位于東直門外的店鋪,生意冷清。她告訴記者,現在每天的業績只有數百元,由于每月房租3萬余元,加上水電費用,虧損嚴重。每天的銷售額需達到8000余元,才能和投入持平。
面對這一問題,已經嚴重影響到了加盟商的積極性,如何做好推廣活動成為制約有機食品快速發展的關鍵因素。
5、有機食品未能在市場構成強勢品牌
有機專賣店代表企業發展現狀表:

未來有機專賣店發展趨勢:
筆者認為有機食品及有機生活用品,隨著中國消費者對自身健康,以及低碳環保自然生活的向往,將在國內一二線城市成為主流生活方式,整個行業的產值會超過千億以上,未來的市場格局和發展趨勢將變得日趨明朗化,競爭也將加劇:
1、產業上中下游整合大勢所趨
由于有機食品對品質要求甚高,因此對零售專賣店而言,整合上游資源,合作、并購、參股、訂單農業等形式與上游有機生產企業深度整合,將對未來保持快速增長和提升市場競爭力提供發動引擎。
產銷一體化的模式將日趨明顯,14小時以內,從農場到餐桌的構建快速倉儲、運輸、物流配送體系將為消費者提供更加新鮮的有機生鮮食品。行業也因此進入加速洗牌期,在中心城市缺少核心有機農場支持,將會影響到有機連鎖專賣機構的可持續發展,根據上海勁釋市場咨詢研究分析如下圖:

2、有機食品專賣店進入主流商圈成為趨勢
有機食品的流行,需要中國1.5億中產階層,以及3000萬高端群體所接納,因此有機食品銷售終端,正在加速在北京、上海、廣州、深圳等一線城市的商場與核心商圈出現,如在北京奢侈品一條街金寶街,出現了面積超過1300平米的一茗有機茶生態茶連鎖機構,在上海高端商場久光百貨,開設了專門的進口有機食品專柜,北京博揚有機食品連鎖通過全國性的分銷和網絡建設,擁有近50家加盟店和代理商,并且成為許多有機零售終端的供貨商,有機食品的銷售網絡不斷擴大,在商業中心和中高檔社區的大量出現,將加速這一行業的快速井噴式增長。
可以預見,將會出現有機生活一條街,有機用品大型MALL,規模性的有機連鎖機構將涌現搶占市場份額與核心商圈,為消費者提供全方位、多樣性的健康自然生活選擇。
3、有機食品專賣營銷創新提速
購買有機食品的消費者絕大多數是高收入海歸和金領,還包括孕產婦,中老年人,送禮群體,他們對產品有著超出尋常的苛刻要求,同時需要更多的解決方案,有機食品終端模式的創新將成為趨勢,尤其是在進行綠色營銷、環保教育、食品安全知識普及、服務營銷方面有許多可以深度挖掘的工作可以落實。
例如筆者建議南京源自原坊,對新老客戶采用新的會員制銷售模式,對消費者購買的產品記錄在案,折算為綠色功勛,并定期告訴消費者由于自己的購買有機食品的消費行為,讓減少了多少的土地污染,保護了多少水資源,降低了多少農藥和化肥的、各種人工化學制品的使用嗎,并定期請這些消費者實地去有機農場基地旅游考察,見證自己的功勛,并提供一定的產品獎勵,讓消費者充滿自豪感和責任感,獲得了比較好的經濟效益和社會效益。
4、有機食品終端特色化日趨明顯
目前,許多有機食品專賣店都是選擇全國各地的有機食品,然后在店內陳列進行分銷,產品同質化嚴重,因此在未來的市場變化中,但隨著有機食品基礎消費群的不斷擴大,將會出現形態多樣的有機終端連鎖,例如針對孕產婦的有機食品專賣店,專賣銷售有機茶的禮品店、專門銷售有機滋補品的養生館等。
筆者認為,有機特產專賣將會成為一個主流的發展趨勢,例如東北的各類有機產品:蜂蜜制品、菌菇類產品、雜糧、大米、豆制品等;新疆的干果、水果、肉制品、奶制品等;云南等香薰制品、干果、菌菇類等都具有鮮明的特色,區域特產消費者接受程度較高,通過有機連鎖,可以迅速切入市場,形成對有機產品鮮明的認識。
5、有機食品將出現兩極分化
一方面有機行業的競爭加劇,價格戰和廣告戰不可避免,許多原本昂貴的有機食品,將會產量規模的增大和競爭的因素,越來越平價,例如大米、部分蔬菜可以進行普及化推廣,會讓更多的中國老百姓收益。
另一方面有機食品畢竟屬于稀缺性資源,針對高端群體的特殊需要和身份檔次的需要,有機禮品、有機奢侈品、有機滋補品的市場將會加速發展,滿足高端人群,尤其是企業高管、老板階層最現實、最迫切、無法替代的健康、減緩壓力、恢復精力、調節壓力的需要。我們看到59.5一斤的東北無常有機大米賣到脫銷,就是這一市場的龐大的真實寫照。
簡而言之,在未來的三年內,國內有機食品專賣零售市場將蓬勃發展,根據國外業態的對比分析,將占到整個有機食品市場的三分之一的市場份額,銷售額會在300億以上,面對如此商機,你做好充分準備了嗎?
(劉拓)
發表評論
登錄 | 注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