郭廣昌:鼓勵民企海外投資 諫言國民收入倍增
全國人大代表、復星集團董事長郭廣昌
“十一五”期間,包括復星集團在內的許多中國民營企業實質性地啟動了國際化戰略,一批優秀的中國民營企業逐漸成為國際媒體上代表中國經濟活力的符號。展望“十二五”,中國民營企業“出海”發展有望迎來一個密集期。
對這一發展趨勢,國家可以考慮從轉方式、調結構的戰略層面制訂一個全局性的指導意見,適時推出鼓勵海外投資產業指導目錄,對符合投資目錄方向的民營企業在海外投資提供必要的信貸支持。相信這些措施將對中國經濟利用國際市場和全球資源,實現以內需消費拉動為核心的新經濟增長方式轉型提供重要動力。
(每日經濟新聞)
除了建議制訂鼓勵民營企業海外投資產業目錄,中國人大代表、上海市工商聯副主席、復星集團董事長董事長郭廣昌告訴本網將在今年兩會提出兩項建議。其一,是建議國家財富讓渡于民、企業增加員工工資、調整利率,以實現國民收入倍增;此外,還建議國務院相關部委出臺系列措施,鼓勵有條件的民營企業積極參與中華文化保護及交流項目。
郭廣昌坦承,在其看來提高居民收入是中國經濟發展的內在要求。他表示“從中國經濟社會協調發展的要求來看,我們應該尤其重視中等收入群體的收入增長問題”。
他建議,在東部沿海發達地區城市,選擇幾個先行先試的城市在國內率先提出居民收入倍增計劃,用一到二個五年計劃的時間,實現居民收入有效增長。
對于實現收入倍增的方式,他表示可以從以下幾個方面出發:一是國家財富合理的讓渡于民,比如減免個稅和讓渡土地財政收入;二是政府出臺政策鼓勵企業為員工加薪;三是調整利率提高國民儲蓄收入;最后則從文化宣傳方面出發。
而對于非公經濟組織的社會責任這一今年“兩會”前期的熱點話題,郭廣昌在接受本報記者專訪時表示,他今年的提案有不少圍繞民營企業的社會責任話題展開。他表示,“民營企業的社會責任是一個嚴肅的話題,這不僅意味著在自然災害面前要積極行動救災賑災,更意味著要從國家、經濟的長遠發展角度,多做一些有建設性意義的事情。”郭廣昌指出,民企經過30年的快速發展已成為中國經濟的重要組成部分,貢獻了中國國內生產總值的65%,其中,繳稅超過5億元的企業有251家,已經具備了參與中華文化保護與交流的經濟基礎。
他認為,鼓勵符合條件的民營企業設立文化保護交流基金會開展專項工作,在國家級文化保護交流項目、中外文化年活動、人口較少民族非物質文化遺產的保護及交流中鼓勵民間文化保護交流基金參與,這些措施將是推進民企參與中華文化保護盒交流的有效手段。
“經過30年的發展積累,我認為包括復星在內的中國民營企業正在逐步具備這樣的能力,可以為中華文化的保護、傳播做出一些應有的貢獻。” 郭廣昌如是說。
(經濟觀察網 記者 黃利明 實習記者 劉玉林)
發表評論
登錄 | 注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