模式爭議前景難料 新華都進軍體育零售
兩個月前國美體育關店的唏噓聲還回響在耳邊,新華都在今年3月依然高調宣布進軍體育用品市場,并迅速開始行動——與瑞士體育零售商簽約并成立新公司。
以超市、百貨為主,電器為輔的新華都這一次打了一張體育的“牌”,令業界有些錯愕的同時,也開始暗暗摸索更多業態、跨領域的出路。而新華都此次“體育之路”到底是另辟蹊徑,還是重蹈國美體育的覆轍。
第二個吃螃蟹者
經營體育用品超市,除了已經關門的國美體育,新華都算是第二個吃螃蟹者。
3月6日,新華都發布公告稱,已與瑞士體育用品零售商IIC——INTERSPORT International Corporation GmbH(英特體育國際有限公司)簽訂《主特許經營協議》和《獨家品牌許可協議》兩份合作協議。
根據協議,新華都將接受IIC的許可,取得INTERSPORT集團在中國南部區域10省(福建、廣東、廣西、湖南、湖北、安徽、江西、浙江、海南、貴州)的獨家特許經營權,可在以上區域開設INTERSPORT體育用品門店及加盟店。
新華都對此解釋稱,通過特許經營方式開設零售體育用品專賣店,將有利于豐富公司的零售業態,促進公司在零售方面的多元化經營和市場拓展,對實現公司的戰略目標具有積極影響。
新華都以百貨、超市為主,并投資工程機械、房地產等行業,同時參股旅游發展公司和礦業。這家福建企業因唐駿加盟而聲名鵲起。
涉足體育用品對于行業跨度較大的新華都似乎并沒有多少新鮮感和挑戰,但百貨業整體下滑甚至萎靡的狀況也許逼著新華都走出這一步。據東方證券預測,2012年百貨業全年增速和凈利潤增速預計將分別下滑15%~20%和20%~25%。
同樣從事百貨經營的成都美好家園營運部部長梁建勇卻比較贊同這樣的方式,他告訴記者,不管進入什么專業店,都是企業在探索自身最佳的經營模式或者說是利潤模式,就其本身而言,值得試水。由于競爭加劇,競爭商圈的重疊,在百貨業同質化嚴重的今天,美好家園也面臨多重壓力,也在考慮發展其他的業態。
在梁建勇看來,體育用品超市有其專業性,對管理及經營人才要求更專業,消費群體不一樣,定價、商品組合、氛圍營造也必然與百貨不一樣。“甚至在選址、商圈營造等方面都會有新的挑戰,所以還需要慢慢的一個摸索過程。”
中國模式=復制+粘貼?
雖然新華都官方并不愿意就首家店的選址、開店時間做出詳細解答,但新華都官網給出的長遠規劃卻讓人不禁想起2010年國美體育開店時的“大胃口”,即5年100家店的規模,最終以僅有的兩家店關門結束。
而此次新華都則表示,與IIC結盟后,計劃在未來5年里,開設80~100家門店,凈營業面積計劃達到11萬平方米,累計銷售額約達到40億元。
新華都之所以這么大的口氣,與IIC的實力也不無關系。
新華都的公告內容顯示,IIC注冊于瑞士伯爾尼,主營體育用品分銷與零售,IIC目前在全球40多個國家擁有超過5300個附屬店鋪,營業額超過101億歐元。IIC現有經營的體育用品類別包括但不限于耐克、阿迪達斯、彪馬、愛世克斯、銳步、Salomon和紐巴倫等。
盡管如此,梁建勇告訴記者,百貨類企業進軍體育用品專賣,就百貨類企業本身而言,優勢很少,畢竟是嘗試更加專業的業態。“如果非要說優勢方面,一是在商品的個性化陳列中,很多的百貨類企業比較具有借鑒性;二是在新業態開張前期,初級供應商可以幫其盡快熟悉商品特性和商品結構;三是在轉行的初級階段,特定消費層的特性及初步的營銷模式具有一定的借鑒性。”
此外,據資料顯示,截至2011年年底,中國體育產業總產值達2220多億元,其中體育用品業一家獨大,占80%以上。“體育用品零售行業的毛利率最高能達30%左右,行業內一度出現了瘋狂擴張的局面。”業內人士表示。
不過,上述業內人士表示,選擇在這個時機進入,新華都這項投資計劃的市場前景卻很難判斷。因為從去年以來,不少體育用品企業出現了單店利潤下滑、庫存居高不下等問題,整體大環境遭遇寒冬。這將給新華都帶來較大的市場壓力。
新華都當然也知道自己的不足之處。為了突破這種市場障礙,新華都的思路是,將IIC成功的模式復制到中國。
但是,新華都是否考慮過這種綜合性體育用品大賣場模式的生長特點,能否在中國生根發芽,其一站式消費體驗能否擄獲消費者的“芳心”,僅靠簡單的“復制+粘貼”恐怕并非良策。
不歸路?
國美體育關門的事件已經讓許多躍躍欲試的零售企業有些風聲鶴唳了,而此次新華都的勝算有幾成,也許從國美體育關閉中可略窺一二。
今年1月9日,國美正式宣布其北京萬泉河店關閉,當時,自2010年5月正式開業的兩家國美體育門店全部關閉。當時的關店原因是目前的業務模式無法達成預期發展目標,但據幾位已從國美體育離職的高管透露,對大賣場模式的盲目樂觀是導致國美體育關店的主要原因。
盲目樂觀,似乎成了這一模式的大忌。
財經評論員劉戈認為,很多企業對于這一市場的判斷有誤區,現在的體育用品市場,絕大部分是體育運動服裝市場而不是體育器材市場,而服裝這塊百貨商場現有的shopping mall,已經完全解決了體育服裝的銷售問題。除去體育服裝,其他的體育用品消費少得可憐,在中國是沒有全民運動的習慣,所以這個市場并不足以養活一個連鎖業態。
另一方面,據中國服裝協會產業經濟研究所常務副所長陳國強介紹,在體育用品經營領域,品牌商一般通過自建或加盟方式建立的渠道占有60%~70%的市場份額,而通過專業市場實現體育用品銷售的市場份額不足30%,因此體育用品渠道的話語權一般都控制在品牌廠商手里,這與家電市場有著很大的不同。
對此,阿迪達斯集團大中華區董事總經理高嘉禮也表示認同。
高嘉禮坦承體育大賣場并不在他們的戰略之中,阿迪達斯的主要渠道依舊是經銷商渠道和自營店。其中在2011年,阿迪達斯開了1000家店,絕大部分是通過經銷商來實現的。
當然,新華都此次有備而來,背靠經驗豐富的IIC,能否分得體育用品超市市場的一杯羹,只有市場能給出答案。
(中華合作時報·超市周刊 記者趙曉娟)
發表評論
登錄 | 注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