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圍城”新華都:陳發樹兄弟清倉 唐駿淡出
對于新華都集團而言,“影子總裁”唐駿什么時候退出,似乎只是時間問題,伴隨股東減持而來的前景質疑,才是可怕的震蕩。
1月22日,新華都集團董事長陳發樹弟弟陳志勇通過大宗交易平臺減持新華都集團旗下上市公司新華都(002264),開始了陳氏兄弟清倉新華都的歷程。此前的1月16日,新華都發布限售股流通公告,稱總計2.9646億股限售股1月18日起開閘流通;翌日,新華都再宣布,公司實際控制人陳發樹兩兄弟計劃在半年內減持所持全部股份。
蹊蹺的是,在新華都股東減持的同時,業內又傳出唐駿離職消息。新華都稱股東減持是個人考慮,很正常,而對于唐駿在新華都的實際工作,以及眼下流傳的離職傳聞,各方均諱莫如深。
“影子總裁”的童話
不管是實業還是資本層面,新華都帝國版圖的虛實都讓人霧里看花。兄弟減持被外界解讀為透露出實業蕭條信號,而被稱為最昂貴的職業經理人的唐駿,雖負有總裁兼CEO名銜,實際充當的卻是資本操盤手角色,眼下這枚棋子被逐漸遺忘的根源,也與陳發樹資本運作遇挫息息相關。
2008年4月,“打工皇帝”唐駿以10億元的轉會費跳槽新華都集團,并出任總裁兼CEO,讓唐駿的崇拜者和圈內人士艷羨、雀躍不已,但4年多過去,唐駿在新華都集團的聲音,卻日漸式微。2010年,“學歷門”沸沸揚揚的時候,曾有傳言,唐駿不久將離開新華都,但當時并未成真。
隨著新華都股東減持消息發布,業內又傳出唐駿年前離職傳聞,對此,不管是新華都集團還是唐駿方面,都諱莫如深。
“唐駿屬于集團公司,他的情況,我不清楚。”新華都董秘龔嚴冰在接受《華夏時報》求證時如是表示,不過他同時證實,唐駿加盟新華都以來,并沒有在上市公司任職,也沒有參與上市公司管理,也不持有股票。
記者再向集團公司求證,新華都集團辦公室主任葉長青以“不能代表集團公司發言”為由,拒絕回應唐駿問題。唐駿的秘書李欣則表示,自己最近生病沒有上班,不清楚唐駿的情況。
各方諱言之下,唐駿眼下在新華都到底是什么角色,負責什么業務,成為謎團。不過,多方細節顯示,雖然唐駿當初高調加盟新華都集團,但實際上,不管在資本操作上,還是業務運營上,已經被逐漸“淡化”。
作為新華都集團主營業務,新華都購物廣場股份有限公司董事長由陳發樹弟弟陳志程擔任,總經理則由陳發樹從沃爾瑪福建系統挖來的經理人周文貴多年擔任,另一大主業,地產方面則由陳發樹弟弟陳晉江打理。
而在股權投資方面,陳發樹最為成功的紫金礦業,一直由劉曉初代理駐守(2012年3月因健康原因辭任),武夷山旅游則由葉盧生作為新華都代表進駐,這兩人都是陳發樹多年故友,且擅長資本運作。
唐駿加盟之后,陳發樹和新華都先后入股港澳資訊、青島啤酒和云南白藥等項目,云南白藥后來陷入股權交易糾紛,相對成功的青島啤酒,唐駿在其中的角色變化,也可看出其在新華都的地位轉變。
根據青島啤酒2009年11月3日公告,唐駿作為陳發樹的代理人,被增選為青島啤酒非執行董事,但2011年6月份起,在青島啤酒的董事會名單里,唐駿已經“除名”,由陳志程代替,也就是陳發樹的弟弟。
此外,在唐駿的新浪微博上,其實名認證身份為“港澳資訊董事長兼CEO”,港澳資訊也是唐駿加盟新華都之后首個操盤項目。耐人尋味的是,當初新華都集團以控股股東身份入主港澳咨詢,但在新華都2012年中期報表上,已顯示為“參股”,新華都方面人士證實,目前已不控股港澳資訊。
中投顧問零售行業研究員杜巖宏表示,當初唐駿加盟極大地打響了新華都品牌,外界特別是投資者對新華都充滿期待和想象。唐駿加入新華都后,也著力推進多元化戰略,但從當前新華都多元化投資效果以及零售主業表現來看,戰略實施并不順利。
業內人士稱,陳發樹引入唐駿,其實也是為了炒作,作為新華都本業的零售業務,并不是唐駿所長,而在股權投資方面,唐駿物色的項目,成功的并不多,即便是青島啤酒,唐駿到底發揮了多大的作用,也很難講。在家族企業內部,唐駿實際發揮的空間并不大,所謂“10億轉會費”、“10分鐘搞定合作”之類,不過是一個童話。
減持釋放的信號
相對淡出許久的唐駿,此番新華都限售股解禁之后,陳氏家族減持,更引人注目。
1月16日,新華都發布公告稱,公司2.9646億股限售股解禁,并自1月18日上市流通。本次解禁限售股約占公司總股份54.7477%,解禁之后,新華都剩余的限售股只有358萬,所以,此次解禁,可謂開閘放量。
值得注意的是,解禁提示第二天,新華都即發布公告稱,公司股東陳志勇和陳云嵐因自身發展需要,計劃在半年內減持其所持股份,約占公司總股本6.8842%。公告提示,陳志勇為新華都實際控制人陳發樹弟弟,陳云嵐為陳發樹哥哥,不過兩人未在新華都上市公司任職。
據了解,1月22日,陳志勇已通過大宗交易平臺,減持新華都股份894.44萬股,約占公司總股本1.6518%,減持均價4.5元。
對于陳發樹兄弟減持,新華都董秘龔嚴冰強調,“減持是股東個人行為。”
不過,中投顧問零售行業研究員杜巖宏認為,在一定程度上來講,陳發樹家族減持或許與新華都業績表現不理想相關,這也關乎新華都近兩年來多元化戰略的失誤。
根據新華都業績公告,2012年第三季度,其凈利潤下滑了19.33%。而在現金流方面,1-9月份,新華都經營活動現金流為2.25億元,同比下跌了51.78%。
“2012年是相對困難的一年。”龔嚴冰坦承,由于宏觀經濟不景氣,居民消費力不強,行業內競爭加劇,以及租金等運營成本提高,導致公司業績增長放緩。
有業內人士稱,雖然零售業務是陳發樹本行,但目前新華都在這方面做得不溫不火,股東減持,已經釋放出信心不足的信號,“未來不排除新華都出售零售業務可能。”
對此,龔嚴冰堅決否認,并表示零售仍是公司主業之一。
困在多元化
通過多年資本運作,陳發樹逐步將新華都打造成多元化的投資帝國,業務覆蓋零售、采礦、房地產、工程施工、旅游、金融等多個行業。
但與此同時,新華都的主業卻似乎越來越模糊。雖然新華都購物廣場2008年成功上市,但最近幾年,媒體的聚焦點,還在于陳發樹讓人眼花繚亂的股權投資,不管是紫金礦業、青島啤酒,還是陷入僵局的云南白藥糾紛。
“新華都多元化的戰略分散了公司人力、資源與精力,進而導致主業逐漸被淡化,同時公司經營管理也容易出現問題。”杜巖宏認為,新華都的多元化擴張過于迅速,并且進入了很多自己并不熟悉的領域。
實際上,陳發樹和新華都近幾年運作的投資項目,除了青島啤酒外,效果并不顯著,22億入股云南白藥,更是陷入長達三年多的股權糾紛,至今依然無解,有人甚至稱,陳發樹的投資可能打水漂。
而在另一方面,作為其主業的零售業務,截至目前,優勢主要還在閩南、閩東,且優勢地區也開始面臨沃爾瑪、麥德龍等零售商的激烈競爭。根據新華都公告披露消息,2012年,其至少斥資3.18億元,在泉州、漳州購買物業,占據核心商業資源,以鞏固競爭優勢。
“同為福建零售商,新華都和永輝就不一樣,永輝不管怎么說,人家至少很積極地擴張,一心一意做零售,但新華都似乎就沒有那么大的野心和抱負。”資深零售專家丁利國甚至披露,2002年上半年,陳發樹曾準備出手賣場業務,并邀請了物美方面去作盡職調查,但因為不符合物美要求,最后作罷。
記者就當年出售賣場一事求證新華都方面,不過未獲得確切答復。
杜巖宏認為,新華都多元化擴張過于迅速是導致當前經營管理松散、主業旁落、業績不振的重要原因。“未來,新華都應該堅持零售主業,以零售主業為基礎和核心,適當進行渠道擴張和多元化發展。”
不過丁利國認為,如果新華都要做強做大零售業,特別是跨區域市場,并不容易,既需要大量的資金投入,同時,又要求有完整、專業的零售團隊。“目前新華都的擴張戰略并不清晰,畢竟它還有其他更賺錢的業務,比如紫金礦業。”
�。ㄈA夏時報 記者 張曉斌 瞿宜同)
發表評論
登錄 | 注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