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指尖上的消費” 電商App作用日益凸顯
從家到單位一個多小時的路程,掏出手機逛逛淘寶、轉轉京東,總能發現讓自己工作下去的動力。到了單位,突然想起還需要給客戶寄遞文件,拿出手機敲幾個字就能坐等快遞小哥上門取件。熬到下班“問問”大眾點評網,驚喜地發現一個經濟實惠的團購。用App下單團購酒足飯飽后,三五成群殺入商場,哪個品牌打折,借著免費WiFi打開商場App一目了然。
App已經從單純的應用軟件逐漸融入到現代都市人的衣食住行之中,成為一種生活方式。
電商:App作用日益凸顯
在iOS和Android上推出App,并使之成為貢獻銷售的一個新接口,已經成為社會化電商的一大趨勢。在使用了京東、天貓、當當網、亞馬遜中國、1號店等數十家大型綜合類電商的App后,北京商報記者發現,所有的App都實現了搜索、下單和購買。
艾瑞咨詢統計數據顯示,2012年,移動購物交易規模占整體網購的比例也繼續增長到4.2%,和2011年的1.5%相比有了很大的提升。從日益增長的數據來看,移動App度過了初期的萌芽階段。以1號店為例,2011年2月,其推出手機客戶端“掌上1號店”,目前其注冊用戶已經超過了700萬。在銷售額方面,僅在2012年,1號店的無線業務增加了26倍。凡客誠品數據顯示,目前來自移動互聯網訂單已占凡客總訂單的15%。不過,從傳統企業進軍電商的蘇寧、國美布局移動端較晚,雖然其網購交易額增長明顯,但移動端占比目前還比較低。
目前,從2012年移動購物的市場份額來看,無線淘寶(包括淘寶和天貓)占據了76.4%的份額,延續了在PC端的優勢,領先地位明顯;其次為京東和騰訊電商。如何在價格透明的市場下吸引更多的消費者成為電商移動App下一階段需要解決的問題。
移動設備攜帶方便讓O2O模式具備先天優勢。據北京商報記者了解,目前團購每月的成交額有近30%來自移動端,手機App逐漸成為團購網站的新戰場。但銷售增加沒有破解團購的困擾:消費者使用的隨機性。團購導航網站團800的相關數據顯示,在重復購買用戶(30日內進行3次團購)中有超過74%的用戶屬于喜新厭舊型,不只購買某一家團購網站的團單,而是以價格低作為選擇標準。 團800聯合創始人胡琛向北京商報記者介紹,各家團購網站在同一城市商戶覆蓋率沒有一個超過50%,團購消費者一般會習慣性選擇2-3家團購網站。
店商:“微店”效果強于App
對于并不擅長于互聯網創新的傳統百貨、購物中心而言,低成本、輕接觸是最為保險的方式。在對多家商場采訪后北京商報記者發現,多數商場并未開發自有App產品,即使推出了App,其活躍度也不容樂觀。但即便如此,憑借開通微信公眾賬號及借力“微店”等途徑的商場,還是取得了不錯的營銷成果。
北京商報記者昨日登錄微信“微生活會員卡”發現,屈臣氏、朝陽大悅城、凱德MALL、華潤五彩城、斯普瑞斯奧萊等零售企業紛紛加入,通過關注其微信公眾賬號,消費者可獲取虛擬卡片,并享受各種特權及優惠活動。如關注朝陽大悅城的“微生活會員卡”,可以獲得西堤牛排、酷圣石等餐飲店的買贈優惠券,也可以在玩具反斗城參加活動獲贈禮品。朝陽大悅城相關負責人告訴北京商報記者,目前朝陽大悅城的微信會員已達到約15萬,超過其實體活躍會員數量。
據一位商場高管介紹,未來,商場將借助免費WiFi,凡是進店消費者都將獲得優惠信息的主動推送。
第三方平臺“微店”開發機構富基融通科技有限公司副總裁趙廷超接受北京商報記者采訪時表示,“微店”于年初在甘家口大廈進行過一次推廣,目前已有3000多名會員,顧客和品牌商每日使用微店的比例達到15%以上,其活躍度遠遠高于一般商場開發的獨立App。“商場開發的APP大多數被作為形象展示的手段,但對于消費者而言,下載這樣一個App并沒有多大用處。而“微店”與商場的ERP系統打通,將其會員系統植入手機,消費者可以查詢消費記錄、積分情況,這就為它賦予了實用性,成為了輔助購物的工具。”趙廷超表示。
快遞:跟蹤快件多于下單
今年京交會上,各家參展的快遞公司紛紛推出App來吸引人們的目光,在現場配備手機、iPad讓參觀者現場體驗。隨著智能手機的普及,App亦是走進了千家萬戶。當下快遞公司能否與時俱進,為消費者提供優質服務,成為評價一家快遞公司服務質量的重要指標之一。
經調查發現,目前一線快遞中已經上線App的有順豐、EMS、圓通、申通、韻達以及如風達六家。
截至北京商報記者截稿時,根據91助手上的下載數據顯示,順豐速運通已下載39萬次,其他幾家快遞公司的下載量,多則上萬少則幾百。其中,順豐、EMS、圓通、韻達、如風達五家App能提供手機下單、查單、客服等全面配送功能。不過,在北京商報記者下單實驗的過程中,只有順豐、如風達兩家在1小時內上門取件,其余幾家石沉大海,EMS只在廣州地區開通手機下單功能,沒有參與到此次試驗當中。
據業內人士透露,手機下單已并不是什么最新技術,順豐速運通早在2011年就已經具備相關功能,剛剛開通同城業務的如風達則采用“定位當前位置”功能,用戶可搖動手機直接將所在地作為寄件地址,不需要手動輸入即可實現寄件。即便如此,其他幾家快遞企業推出的App還停留在只能支持快遞單號查詢追蹤、快遞網點查詢等初級功能階段。
一位快遞公司負責人表示,實現手機下單功能早在2012年初就已經開發出來,“對于快遞企業,通過App下單直接連接客服系統,不用排隊等待接通,有效緩解客服壓力”。但在其后的市場調研中卻發現,在100個調查對象中,只有1-2個傾向于選擇手機終端下單。用戶更習慣通過手機進行快件跟蹤,由于手機存在輸入不便、移動網絡不穩定等問題難與傳統的電話和網上下單爭鋒,“在跟風上線App下單功能,架設系統滿足少量訂單和節約成本二者之間,我們選擇了后者,這也是多數快遞企業在App不加設下單功能的主因”。
三大關鍵詞
1. 互動
在商場運營方看來,App及相關移動互聯網產品除了作為營銷工具外,另一個重要功能是幫助商場運營方更具針對性地獲取用戶反饋,甚至替代傳統的紙質問卷方式,讓零售商的運營更有效率,也就是更加關注消費者的互動性。
不久前,朝陽大悅城針對微信會員推送了一份調查問卷,問卷中有8道問題,其中2道為主觀題,必須填寫內容作答。讓運營方感到詫異的是,共有5000多名用戶反饋了有效問卷,遠高于此前采用紙質問卷的效率。“微信的互動性很強,所以在獲取用戶體驗反饋及相關信息方面很有優勢。”朝陽大悅城相關負責人告訴北京商報記者,中糧集團還在開發針對大悅城產品線的獨立App,也會注重互動性和用戶反饋。
富基融通科技有限公司副總裁趙廷超也認為,移動互聯網會讓零售企業更精準、更高效地獲取用戶的體驗效果,目前其幫助傳統商超觸網的移動App產品“微店”仍處于開發階段,未來也會上線問卷調查等欄目。
2. 推送
正當各界認為App是未來商業發展的主要方向時,快遞行業卻給出了不同的答案。
北京商報記者在調查中發現,即便是國內一線快遞企業的App也存在真假難辨的問題。該企業負責人明確表示,此前也發現過類似非經授權的App應用,軟件開發者通過破解連接到快遞企業的查詢通道進行快件查詢。App的安全性已不如當年可靠,不少企業已將移動終端的重心向微信轉移。
但各家快遞公司明確表示不會放棄App領域的開發。不過在業內人士看來,由于受輸入模式的制約,真正快遞App應用的主要功能是推送,“你是我的客戶,我會定期將優惠政策、客戶快件的使用習慣、寄快遞的信息推送到你的App上去,讓App成為一個與用戶溝通的渠道”。
對于未來快遞移動客戶端App究竟會是什么樣,北京商報記者采訪的三家快遞企業給出的答案卻是驚人的一致。“跳出App的概念,將App、郵件、電話等做成一個平臺,會有下單、查詢、數據推送,下單方式也不是手寫,而是以語音的方式實現。
3. 趣味
在產品品類和價格日趨相同的情況下,電商App如何吸引更多的消費者?趣味營銷是目前電商在移動端實踐最多的領域。在虛擬超市之后,1號店日前在移動端推出“1起搖一搖”功能,用戶通過搖動手機就可以實現消費優惠、抽獎等。1號店無線事業部總監于麗麗表示,1號店無線端對游戲性營銷初步嘗試,下半年還會探索更多能刺激用戶購買的娛樂性營銷方式。
同樣,京東在其客戶端搜索條目下也設置了搖一搖功能,每次搖動手機屏幕便出現不同的關鍵詞,均為推薦產品或者熱銷產品,用戶點擊關鍵詞即可進入查看產品詳細情況。對于消費者來說,趣味是最好的“導購”,但是,也有業內人士質疑,趣味性可能會喧賓奪主,掩蓋App最基本的功能,即簡單快捷的操作體驗。
目前沒有一家電商針對搖一搖等游戲性營銷產生的銷售額進行公布,對電商來說,吸引用戶之后如何留住用戶更為重要。
記者手記
App應有主打項目
北京商報記者在企業App調查中發現,消費者對App的要求其實并不過分。大多消費者表示希望企業移動App更實用,操作更加簡單便捷。
現在的年輕人有一半以上都擁有智能手機,但是并不意味著誰都可以熟練使用智能手機的每一個功能。對于企業而言,現在不應該糾結是不是馬上要做App,而是應該認真思考App給消費者帶來的主要用途。
北京杰德聯創網絡科技有限公司總經理王玉東表示,其實做App并不難,但想做好不容易。有的企業做App吸引眼球、實現多種功能等等,卻忽略了自身做App的本質。其實,企業做App應該主推一兩項主打項目即可,根據其主打項目開發或改進,以獲得更好的消費者認知度。
(北京商報 王璀一 崇曉萌 邵藍潔)
發表評論
登錄 | 注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