受累電商沖擊 百盛第三季度凈利跌近八成
來源:
聯商網
2013-11-27 11:20
因為頻頻的關店,百盛近來為市場諸多關注,其最新發布的三季報再度給了投資者一個“感嘆號”。
根據百盛公布的三季度數據,2013財年第三季(7月-9月),其凈利潤大降77.5%至人民幣3348萬元。此外,百盛三季度業績報告還顯示,其營業收入增長0.7%至38億元,但同店銷售則是下降4.2%,其中除去關店、新開店和非可比項目的影響,同店經營利潤下降15.3%。
前三個季度,其銷售總額同比長3.6%至127.82億元,凈利潤為3.58億元,同比跌46.7%,同店銷售下降1.8%。
對于凈利大幅下滑,百盛方面解釋了4方面原因:經營費用增加而同店銷售下降;商品銷售毛利率下降;新店虧損增加以及部分旗艦店改造翻新帶來的影響。公司指出,目前行業所處經營環境較為艱難。
事實上,自去年遭遇上市八年來的首次凈利下滑以來,百盛一直未找到合適的辦法進行有效的遏制。
百盛的業績出來后,眾多機構紛紛出具報告,顯示了對百盛后市發展的失望。
里昂下調了百盛2013年至2015年盈利預測,預期其股份會繼續跑輸大市。里昂研究報告中指出,百盛第三季純利按年下跌77%,主要因為同店銷售疲弱、特許專柜收益率下跌及新店虧損拖累毛利率。其稱,百盛第四季及明年的盈利預見性仍然低。
更有機構指出,雖然公司擬重塑分店及減慢開店步伐,但整體經營環境仍具挑戰,包括同業及網上銷售競爭激烈,故調低其今后3年盈利預測,降幅介于30%-33%之間。
在業界看來,這家最早入華的外資零售企業正經歷業績下跌陣痛。門店老化、行業不景氣固然是其下滑的原因,但商業模式弊端才是根本。此前百盛創始人鐘延森重掌百盛,并對中小型百貨店進行了調整,但自救效果并不明顯。
北京暉邑零售商管理咨詢公司首席咨詢師劉暉表示,百盛的品牌以流行時尚為主,在商品結構上并無特色,大多品類的市場需求接近飽和。其繼續開店欲盈利是一個難題,門店被擠出市場也不足為奇。
有行業人士告訴《每日經濟新聞》記者,以百盛為代表的傳統百貨近年來受到電商的沖擊特別大,必須要轉型。同時,由于百盛部分門店體量較小,難以引入體驗業態轉型購物中心進行自救,因而這樣一個大集團想要“轉身”并不容易。
不過,面對嚴峻的市場情勢,百盛也在逐漸進行一些變化。百盛指出,集團將通過開設規模更大的新店、調整經營面積布局、投資代理品牌、對會員進行差異化管理等一系列措施進行戰略調整。此外,針對表現不好的門店,其在短期內也將采取必要的行動以減少損失。
據悉,百盛百貨于2013前三季共開設了五家新店及收購四家管理店,目前共經營及管理57家門店,覆蓋中國37個城市。
(每日經濟新聞 記者:王敏杰)
發表評論
登錄 | 注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