華潤加速整合TESCO樂購 將面臨兩大難題
華潤整合Tesco的行動正在加速。近日,業界盛傳,中國內地的Tesco門店會在未來統一改為“華潤萬家”的標識,以實現華潤品牌擴張。
Tesco品牌或淡出中國
與華潤萬家組建合資公司后,Tesco的品牌能繼續在中國使用多長時間備受關注。
“Tesco(樂購)品牌未來有可能在中國消失。”中信建投經濟咨詢零售行業研究員阮百欣告訴中國經濟時報記者。
自2004年以來,華潤萬家已成功收購了包括廣東民潤、廣州宏城、天津家世界、江西洪客隆、西安愛家等九大超市品牌。其中,由于太平洋咖啡和蘇果超市的品牌影響力在當地極大,遠遠高于華潤萬家,得以保留原來標識;而其他并購企業的門店均已統一為華潤萬家。
“從零售商知名度來看,目前Tesco(樂購)中國排名第八,遠遠趕不上華潤萬家的排名第三,整合后面臨極大的更名風險。此外,一旦樂購的供應商及渠道業務被整合,也面臨極大的品牌消失風險。”阮百欣表示。
樂購中國方面有關人士對記者回應稱,現在還在整合階段,談論這些為時過早,而且Tesco在其他國家和地區也有不用Tesco品牌的先例。
Tesco在全球是第三大零售商,但在中國多年一直沒有找到合適的發展模式。其業績不僅不敵高鑫零售、沃爾瑪等外資同行,還被永輝超市、農工商超市等內資巨頭圍攻。
不過,阮百欣認為,選擇與華潤萬家成立合資公司,對Tesco而言,這是一個扭虧為盈的契機。“近年來Tesco中國市場表現較差,處于嚴重虧損狀態。一旦合資公司的成立,Tesco有望借助華潤萬家在中國龐大的門店以及客戶基礎,結合自身優勢業務,取得顯著的成本和營運協同效應,有利于快速提高Tesco中國零售市場份額的占比。”
華潤萬家總部對媒體稱,目前商務部正就公司與樂購并購案進行反壟斷審查,預計上半年出結果,而對于更換商號標識的消息不便回應。
華潤面臨整合難題
據華潤內部人士透露,由于目前雙方合作協議還在商討中,現階段只是剛簽署了一份諒解備忘錄,具體的合作內容還在談判中,什么時候會有動作為時過早。以目前的進展來看,這項合作交易還必須經過相關調查和最終的合作協議簽署才可達成,預計將在2014年中期結束。
“對華潤而言,一方面,在東北市場一直處于虧損狀態,與Tesco成立合資公司后,將有望利用Tesco在東北大賣場的優勢,降低成本,扭轉東北虧損格局;另一方面,有利于華潤創業多業態經營的布局。Tesco在國際采購規模及供應鏈能力,在引進歐洲高檔酒水、食品方面有許多優厚的資源和管理優勢,有助于華潤旗下高端超市Ole的業務拓展。”阮百欣告訴本報記者。
另悉,華潤萬家CEO洪杰曾表示,到2015年,華潤萬家的目標營業額是1500億元。根據中國連鎖經營協會的數據,2012年華潤萬家的營業額為941億元。在零售業整體進入慢增長期之際,三年內要增加500多億元的營業額,恐怕唯有靠并購才能達到。
業內人士分析認為,如果樂購并入華潤,按零售業的營業額比例,華潤將在中國市場上占領10%以上的份額。“中國5大零售商,高鑫第一、沃爾瑪第二、華潤萬家第三。并購樂購中國之后,華潤或將成為第一。”
“華潤此舉或為成功并購百佳作準備。此前,華潤對百佳進行了競購,但由于競價過高,華潤退出競購。百佳作為香港的龍頭零售企業,并購大戶華潤必定對此虎視眈眈,成立合資公司有利于華潤增強資金、管理等優勢,為重新競購鋪路。”阮百欣表示。
盡管華潤萬家整合Tesco將成為我國零售界的老大,但也面臨不小的整合壓力。
阮百欣認為,有兩大難點:一是Tesco中國屬于外企,華潤屬于國企,兩者在薪酬體系方面存在很大差異,Tesco中國的工資體系遠遠高于華潤,一旦Tesco中國體系向華潤靠攏,將會導致Tesco中國人才的流失。二是能否成功消化數量如此之多的門店。目前,Tesco在中國擁有131家門店和購物中心,但由于華潤在零售領域的管理和整合能力并不突出,加上缺乏運營管理大賣場的豐富經驗,在整合過程中將顯得較為吃力。
另有業內人士認為,華潤并購樂購應該不會出現太大的問題,因為近幾年華潤在并購方面積累了不少經驗,而且這幾年華潤在多業態經營,標超、綜超和大賣場等已經玩得很轉,所以在今年上半年完成整合并不是難題。
(中國經濟時報 李曉紅)
發表評論
登錄 | 注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