阿根廷逾四成超市都是福清人開的 門店約1萬家
與福州相距萬余里的阿根廷,定居著七八萬名福清人。他們在阿根廷開了約一萬家超市,超過阿根廷超市總數的四成,已成為該國中小規模零售業的主力軍。
阿根廷位于南美洲南部,為什么會有這么多福清人不遠萬里、遠渡重洋選擇到阿根廷定居創業呢?他們又是如何克服語言障礙,在阿根廷創造出令人刮目相看的奇跡呢?
目前,世界福州十邑同鄉聯合總會副主席、阿根廷華僑華人福州十邑同鄉會會長嚴盛龍和弟弟,以及數位上世紀90年代初移民到阿根廷的福清籍華人華僑,向記者講述了他們旅居阿根廷的創業經歷,記者從鐘找到了上述問題的答案。
傳說阿根廷好掙錢
吸引福清人去打拼
福清地少人多,走出去才有出路的思想在每位福清人的心里打上了烙印。據福清市僑辦統計,1979年至今,福清通過各種渠道出國的人數達50多萬,分布在世界130多個國家和地區。
福清人最初大多選擇去日本,后來是英國、阿根廷、南非、美國等國家。只要移民中介有辦法申請到簽證或有渠道去的國家,福清人都愿意花幾十萬元人民幣出國。
當時在福清江陰、江鏡、海口的民間流傳著阿根廷遍地是黃金的說法,讓許多想出國致富的年輕人熱血沸騰。
1993年,江陰鎮年近20歲的嚴心茂聽說“阿根廷遍地是黃金,容易掙錢”,按捺不住激動的心情,向從事工程承包的哥哥嚴盛龍表明,自己想去阿根廷闖一闖。在當時出國成風的福清,嚴盛龍并沒有多問,只是告訴弟弟,想去就去,出國的中介費9300美元他可以幫忙支付。
那一年,嚴心茂和10多個年齡相仿的年輕人,一起踏上了去阿根廷淘金的路。
初到阿根廷首都布宜諾斯艾利斯,嚴心茂看到,朋友在福清老鄉開的超市里幫忙,月工資有近萬元人民幣。這家超市的生意非常好,老板一個月最少能掙一二十萬元人民幣。
嚴心茂看到,正如自己聽說的那樣,阿根廷確實“遍地是黃金”。當時在國內一個成年的壯勞力一個月掙三五百元人民幣的工資就算非常高了,而他的朋友在阿根廷一個月就能掙到相當于國內兩三年的工資。
盡管如此,當時嚴心茂并沒有馬上決定留在阿根廷,因為在福清人的眼里,最好掙錢的國家還是日本,他隨后去了日本一段時間。
從日本回國后,嚴心茂跟哥哥交流了對日本和阿根廷的看法,覺得阿根廷更適合創業,并表示要到阿根廷開超市。
1996年,嚴心茂懷揣著哥哥給他準備的近30萬美元,再次奔赴阿根廷,在布宜諾斯艾利斯開起了一家超市。
阿根廷工資實行的是周薪制,由于受到生活觀念的影響以及當地消費水平相對低的原因,不少阿根廷人都是上一個星期的班,掙的錢夠一段時間的生活后就不愿上班了。相對而言,在阿根廷雇工比較難。雇福清人也不穩定,他們一般不甘于打工,剛到阿根廷時會在別人的超市干一陣子,一旦熟悉了環境,往往就自立門戶開超市。
由于雇工難,超市的進貨、理貨、打價碼等活,嚴心茂都是自己做。一開始時由于語言溝通問題,超市只請了一兩個阿根廷人負責接待顧客和收銀。
超市開起來了,可是盈利的情況并不如預期的那么樂觀,嚴心茂竟然虧本了。
放棄國內掙錢機會
包工頭去阿根廷發展
支持嚴心茂出國和出資金讓他在阿根廷開超市的哥哥嚴盛龍,聽弟弟說開超市虧本了,感到很納悶:同一個鄉鎮的人在阿根廷開超市都賺了大錢,怎么弟弟開超市會虧本?
1997年,嚴盛龍決定親自到阿根廷看看,于是申請了商務考察赴阿根廷。經過了解,他發現,超市虧本并非生意不好,而是管理不到位所致。在弟弟的超市和其他同鄉的超市里,嚴盛龍發現,阿根廷確實比較容易掙錢。商務考察期滿后,他決定回國將手中的工程盤掉,到阿根廷開一家最大的超市,并認為前景一定很好。
他的決定遭到了包括妻子在內的親朋好友的反對,要知道,上世紀90年代像他這樣的包工頭是讓許多人羨慕和眼紅的。
嚴盛龍是個做事果斷的人,他相信自己的眼光和判斷。處理好國內事務后,他滿懷激情地把事業重心轉向阿根廷,要在那里轟轟烈烈地干一番事業。
在阿根廷首都,他帶著華人翻譯進行全面市場調研,最終還是決定發展超市。他接管了弟弟開的幾百平方米的超市,憑著在國內管理工程的經驗,嚴把進出貨的關口,每月必須盤點,同時加強超市內部巡邏,貨物丟失減少了,利潤就上去了,當年就收回了100多萬元人民幣的投資。
福清人有著很強的家族觀念,嚴盛龍也不例外。1998年,他先是帶姐夫到阿根廷,在阿根廷開起了最大的一家超市,面積達2000多平方米。此后,嚴盛龍的家族成員300多人陸續移民阿根廷,在布宜諾斯艾利斯的周邊地區開起了大大小小100多家超市。
福清人特有的團結、大方、熱心的性格在嚴盛龍身上體現得淋漓盡致,不管是誰家的超市失火或是遭劫,他都是第一時間趕到現場幫忙處理,還給予經濟上的幫助。
也正因為如此,在旅居阿根廷的福清人中,嚴盛龍享有很高聲譽,2003年當選阿根廷福清同鄉會會長,此后又擔任阿根廷超市工會常務副主席、世界福州十邑同鄉聯合總會副主席、阿根廷華僑華人福州十邑同鄉會會長等職務。
當時不少福清人
借錢出國開超市
記者了解到,在上世紀90年代初的移民人群中,嚴盛龍家的經濟條件算是很好的,大多數福清人的出國中介費和開超市的本錢都是從親戚朋友那里借來的。
移民阿根廷前,福清市江鏡鎮的何齊輝和家人都是華僑農場的工人,每月都有固定工資領,生活雖不算富有,但穩定而安逸。
和何齊輝同齡的伙伴們有不少去了日本,掙了不少錢寄回來,家里蓋起了大洋房。他也想出去轟轟烈烈拼一回,給家里的父母蓋一棟大洋房,但是母親卻堅決不同意他去日本。
1992年,何齊輝的一個遠房親戚從阿根廷回國,來他家做客,講起了福清人在阿根廷開超市掙錢的事,又重新喚起他的出國夢。而且,去阿根廷的中介費用相對較低,只要十幾萬元人民幣,錢比較容易借到。
1993年初,何齊輝通過中介順利辦妥了出國手續,前往阿根廷。
初到阿根廷,何齊輝不想跟同鄉一樣也去開超市,一方面是他覺得開一家稍微像樣的超市至少要100多萬元人民幣,不想增加父母的負擔,另一方面是福清人當時在阿根廷已經開了很多超市,他還是想做其他行業。最初幾年,他和朋友合開餐館、辦工廠,但都沒有掙到大錢。
眼看著比自己后到阿根廷的福清老鄉開超市掙到錢了,何齊輝也動了開超市的念頭。他一邊在布宜諾斯艾利斯市中心物色了一間近200平方米的店面,一邊讓國內的母親去籌集資金。很快,國內的錢匯到他的手上,他開始請翻譯代辦開超市的相關手續。1997年下半年,他的超市正式對外營業。
何齊輝說,開一家超市并不容易,為了節約成本,他盡量少雇工,里里外外的事情都由自己做,一個人從早忙到晚,有時候累得腰都直不起來。不過,生意好得出乎想象,一天的營業額最少都有一二千美元,所以辛苦也很值得。
超市生意興旺,急需人手幫忙。2000年,何齊輝的妻子和兒子到了阿根廷。此后,他又相繼安排大妹夫、小妹夫以及表弟、表妹們前往阿根廷。如今,他的親戚有近百人定居阿根廷,相繼開起了自己的超市。
像嬰兒學講話一樣
學習西班牙語
阿根廷的官方語言是西班牙語,福清人是如何應對語言不通的難題呢?嚴盛龍告訴記者,福清人的適應能力特別強。最初在阿根廷開超市,他們都是請華人翻譯幫忙代辦各種手續,平常學習西班牙語就像嬰兒剛學講話那樣,別人講一句就學一句。他的妻子沒讀過一天書,現在西班牙語也講得很流暢。
何齊輝的妹妹何愛云說,剛到阿根廷時,她一句西班牙語都聽不懂,后來每天有不少當地人來超市買東西,跟他們接觸久了,慢慢也學會了一點常用的西班牙語,也就學著講一些,再加上比手勢,阿根廷人大概能聽得明白。現在她說的西班牙語,當地人完全能聽懂,交流沒有任何障礙。
阿根廷逾四成超市
都是福清人開的
嚴盛龍表示,目前已有七八萬福清人在阿根廷定居,主要來自江陰、江鏡、海口等地,從事百貨、貿易、餐飲等行業。
福清人在阿根廷開了約一萬家超市,占阿根廷超市總數逾四成,主要經營蔬菜、牛肉、水果、飲料、干貨、衛生用品等,雖然品種不如中國超市豐富,但利潤較高,多數商品在30%至50%之間。因此,近幾年去阿根廷定居的福清人,逾八成還是選擇開超市。
隨著福清人在阿根廷商界的影響與日俱增,阿根廷政界對福清社團組織也非常重視,尤其是每屆總統選舉,參選人都會爭取福清社團組織的支持,福清人的影響可見一斑。
(福州晚報 記者 陳長森 何珍)
發表評論
登錄 | 注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