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便利店應該向日本同行學習的地方
隨著城市經濟的發展,便利店作為一種地方經濟活力的晴雨表也會積極地向城市拓展的方向推進。近年來互聯網各大頭部企業紛至成立本地生活服務事業群,入局便利店,涌現了一大批明星便利店品牌,諸如蘇寧小店,永輝生活,天貓小店等等。
但不管是老牌的7-Eleven、羅森、全家還是新興的XX小店,店鋪的面積都非常小,以筆者樓下的全家Family Mart為例,店鋪面積大概就50-60平米左右,幾排零食貨架、四五個冰柜配上幾個桌凳,就是一個標準的便利店。而且功能非常單一,主要是針對“吃”與“喝”,食物飲料很多,其他很少。更有甚者前不久在文澤路盛泰開元名都酒店對面光顧過一家天貓小店,跟一般的小區門口的小超市完全沒什么兩樣。
但放眼日本便利店——這個占據中國便利店極高的市場份額的國度,其本土便利店面積卻很大。以羅森為例,羅森在其發布的《店鋪加盟指南》建議,商場大廈等建筑內店鋪的店鋪面積在140-200平左右,戶外、路面店鋪的店鋪面積在200平左右。羅森的宣傳負責人曾表示, 160-200平的店鋪面積可以說是便利店的標準店鋪面積。此外,7-11公布的《店鋪加盟指南》里,對于商場、大廈等建筑內店鋪的建議店鋪面積也是140-200平左右。
另除了店鋪面積,還有顧客能買到的便利和服務,以日本一家典型的便利店為例,其不只提供餐飲,還有諸如打印、傳真、郵件收發、買票、買藥、水電支付、照片沖洗、送貨上門等等服務。甚至還有廁所,不僅分擔了公共側所的智能,而且顧客在借用人家廁所之后怎能好意思不買點東西呢?
以上兩點是中日便利店主要不同點,還有諸如店員服務態度、店鋪環境等等老生常談的東西,不一而足。
(來源:聯商網 吳鑫)
發表評論
登錄 | 注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