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場618爆款試驗背后:“反向尋源”正推動傳統企業數字化升級
聯商網消息:近20天生產4萬雙手套,上線后48小時左右的時間,全部售罄。這是一家名叫“東亞手套有限公司”的傳統企業首次在今年618期間進行的一場試驗,而像此次一樣推出“爆款”或許會成為這家手套工廠的日常。
一個月左右的時間,今年618落下帷幕。回看此次618,如往年一樣,大牌、潮牌依然備受消費者追捧,名品與潮品也依然成為618爆品。但值得一提的是,《聯商網》記者也注意到,今年618,不僅僅是大品牌參與的“秀場”,越來越多中小型傳統企業也走上了618的前臺。
與此同時,一些由這些傳統企業所推出的商品迅速成為618期間的網紅商品。例如此次東亞手套在618期間首發的一款家用手套,上線后不久就獲得了貓超家務手套類目第一的成績;又例如京東、蘇寧平臺上的廚余垃圾處理器在618開場第一小時內就一騎絕塵……
值得一提的是,這一現象并非偶然。記者了解到,例如這款家用手套是由阿里巴巴、全球最大化工企業巴斯夫、浙江東亞手套公司三方聯手打造的單品。而這背后,是一套互聯網企業聯合傳統企業數字化改造的一次嘗試。
對此,阿里巴巴中國內貿事業部產地商品供應鏈高級經理李譚在接受《聯商網》記者采訪時表示,之所以這款家用手套一經推出就會被消費者青睞,很大原因是因為通過消費端數據“反向尋源”,實現了原材料—加工企業—銷售終端—消費者供應鏈的閉環,從而使得此次商品完全是符合消費者家用手套的需求的。
同時,李譚表示,東亞手套這一案例是可以復制到其他傳統企業上的。以后,將會有越來越多的傳統企業會通過“反向尋源”的模式,打造出越來越多的爆款產品。
一件爆款的誕生
成立于32年前的東亞手套有限公司,以勞保防護手套起家。在這樣一個垂直行業,目前擁有兩個廠區,年產量達8000萬雙,且參與過7個與防護手套有關的國家標準的制定的東亞手套無疑是行業中的佼佼者。
可在當下電商快速發展的時代,東亞手套似乎也陷入了困惑。
“東亞手套是我父親一手創立的,在業內也小有名氣。這幾年,越來越多客戶問我們要不要做一下電商,我們習慣了經銷商發貨模式,沒接觸過電商,這讓我們對東亞(手套)未來的命運感到有些擔憂。”東亞手套負責人俞捷在接受《聯商網》記者采訪時說。
2017年,俞捷從美國回到臺州,作為東亞主要負責人,著手打造東亞的電商團隊。“但是,經營電商并非那么容易,需要投入非常巨量的資源來去支撐,而且這件事情從效果上預期上還是有一個長時間爬坡的過程。”
據俞捷介紹,盡管從2017年東亞手套就已經啟動了電商業務。可在其看來,更多只是有了個“電商”的軀殼。正當俞捷為此而煩惱時,不久前的一個電話,讓其看到了希望。
5月底的一天半夜,當時正在國外度假的俞捷突然被全球化工巨頭巴斯夫方面的工作人員叫醒。次日,俞捷便回到國內。接下來的20天左右的時間,俞捷以及其團隊幾乎每天都加班到凌晨。
這一切,都因為一款名為“喵滿分”的新型家用手套準備于618期間在天貓超市上線。
事實上,作為具有世界500強體量的巨型企業,巴斯夫是東亞一直以來渴求的原料供應商,但苦于巴斯夫原材料價格高昂,兩者的接洽都未能成功。而推動巴斯夫與東亞手套合作的,便是阿里巴巴旗下的1688平臺。
一般來說,對于像巴斯夫這樣的原材料供應商,往往只是在接到下游制造商的訂單后才會與其合作,且只是負責原材料的供應,其他環節便不再參與。但此次合作,巴斯夫與1688主動聯系到東亞手套,且從生產到最后銷售環節,三方都全程參與。
李譚表示,之所以會聯合巴斯夫找到東亞手套合作,主要是阿里巴巴通過消費數據的分析發現,當前消費者對家用手套的需求已經逐漸發生變化:價格已經不再是消費者選擇商品的最大標準,而對環保與時尚的訴求越來越明顯。因此,1688改變了以前“工廠推商品”的模式,開始“反向尋源”,希望通過線上供應鏈整合實現從原材料-加工企業-銷售終端-消費者全鏈路的數據化。
“按基于消費者需求的商品企劃和制造商的能力維度選定了東亞,在工業級手套制造上有深厚的基礎,且擁有出色的產品設計能力,共同打造用綠色制造方式生產的環保時尚家用塑膠手套。”李譚說。
僅僅用了半個月,手套就完成了生產到配倉的全流程鏈路,趕在618前在貓超上架。根據阿里巴巴618數據,從6月17日到6月18日上午,手套銷量近2萬雙,18日當天下午2點就售罄。
而這樣的故事如今越來越多,且不只存在于單一的電商平臺。例如上述的垃圾處理器。京東數據顯示,6月18日0點開始半小時內,垃圾處理器的銷售額就達到去年的3.5倍,其中貝克巴斯的爆款廚余垃圾處理器更是成為家裝建材類目的TOP10單品。蘇寧平臺18日第一小時內的訂單量同比大漲215%,其中針對垃圾分類需求的垃圾處理器一小時內銷量同比激增1433%。
“反向尋源”推動傳統企業數字化升級
就在剛剛過去的618,電商平臺們一致將目光投向了下沉市場。而在這一過程中,無論是阿里、京東、蘇寧等老玩家,還是拼多多等新秀,都選擇了聯合品牌、工廠和產地這樣的方式,試圖通過與供應端的合作,打造出更多符合消費者需求的商品。
而在此之前,“C2M模式”也一直都被行業所嘗試。互聯網企業想要通過此方式將產業鏈延長,傳統企業也想借此方式來縮短與消費者的距離。
但在業內人士看來,盡管各家都試圖通過消費端的需求來推動供給端的數字化改造,但實際各電商平臺的操作手法還略微有些不同。相較而言,此次傳統手套廠與阿里巴巴、巴斯夫的試驗,也是傳統企業在實現數字化程度上又往前推進了一步的表現。
“盡管C2M模式在行業內已經嘗試時間很久了,但是此前消費者訴求數據對生產的定制改造通常停留在工廠制造端層面,并未延伸到更遠的原料供應端。”該業內人士表示,此次試驗其實是較大的創新,是反向鏈路、消費者牽引的過程。
近年來,隨著互聯網與工業不斷深度融合,工業互聯網已成工業智能化升級的共同選擇。因此,越來越多進入數字化轉型深水區的傳統企業都在積極擁抱工業互聯網,力求成為新一輪轉型的先行者。
與此同時,對于一直聲稱要推動工業互聯網的互聯網巨頭,也是不遺余力的在進行這方面的嘗試。
在今年1月11日,阿里宣布正式推出了阿里商業操作系統,并提出如何讓企業商家在線化、數字化運營這些能力成為阿里巴巴新零售戰略下一階段的目標;騰訊此前也調整組織架構,將推動產業互聯網的建設作為重要目標之一。
李譚表示,基于數據和反向尋源,1688平臺能夠尋找到優質的生產出優質產品的工廠,再對其進行全鏈路的賦能,包括像引進巴斯夫這樣的上游原材料的供應商,包括設計的賦能,包括信息流鏈路的賦能,以及物流層面的賦能,最終實現三方共贏。
發表評論
登錄 | 注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