觀遠數據魯伊莎:數字化讓快消品牌快速應對多變的環境
聯商網消息:2020年注定是載入史冊的一年。逆境之下,新一代消費心理和營銷模式正發生巨變,零售企業的“人貨場”格局自此面臨重塑,數字化轉型再次被推上促增長的拐點。不確定性已經成為常態,精細運營、快速反應,讓決策更智能,將成為未來十年的確定性。
10月23日,2020觀遠數據智能決策峰會暨產品發布會在上海舉行,本次峰會由國內零售智能分析領域的領先企業觀遠數據主辦。此次峰會匯集了500+來自連鎖零售、快消品牌、購物中心、新經濟消費等各個領域中有代表性的企業高層,釋放前沿觀點,解讀疫后企業數字化轉型方法,共同探索通往數據智能的新路徑。
觀遠數據聯合創始人魯伊莎帶來了《行業實踐:新銳消費品牌之數字化實戰》的主題演講,她表示,盡管與不同新銳消費品牌的合作切入點各不相同,但從基礎建設的角度,無外乎是要覆蓋到快消生意的本質環節。歸結一下,最終都是在解決三類問題:供應鏈效率、商品流轉效率和用戶體驗的問題。
以下為魯伊莎演講摘要:
很榮幸能夠在這里給大家分享觀遠數據與新銳消費品牌合作過程中的所思所感。
想說一下在合作中,我們對新銳消費品牌的印象。首先,新銳消費品牌從品牌到團隊都給我一種迎面而來的朝氣,這個朝氣是什么?是敢于重定義品類、重定義商品的特質,重定義人才、消費行為以及企業家的認知。在跟新銳消費品牌合作的時候,我們發現當你有足夠的韌性、足夠的投入度的時候,其實重定義這件事情是可能的。另外,我們服務的新銳消費品牌都有相似之處——都很擅長于用好新的營銷手段和渠道。
很多新銳消費品牌其實并不喜歡“網紅品牌”這個標簽,因為這個詞很容易讓大家聯想到“短期效應”,但真正的品牌是要堅持長期價值的,其中一個核心要素,就是能夠做持續的高效迭代,敢于打破平衡再去重塑平衡,這也是新銳消費品牌的一個非常鮮明的基因和文化。
四個新銳消費品牌合作案例
大家都很好奇的一個問題:觀遠數據跟新銳消費品牌的合作是從哪里開始的?給大家分享幾個合作中讓我印象深刻的切入點和片段。
1、元氣森林
上午提到的元氣森林,從需求的匹配,產品介紹,系統試用,只用一個星期的時間。元氣森林的技術還有數字應用能力,給我們團隊帶來非常大的沖擊力,也讓我們對未來充滿期待。
2、斑布
另一個例子,斑布與觀遠的合作是始于2019年,合作主要圍繞商品的全生命周期管理,以及銷售的業務流程展開。今年特殊時期,以生活用紙為代表的消費必須品迎來巨大需求增長。對于企業而言,能否接得住從天而降的商機,考驗的是企業的快速反應能力。
比如在2月份特殊的物流環境中,雖然市場端有巨大的需求量,但是因為疫情期間特殊的交通管制,使很多就近倉儲是沒有辦法為賣場提供貨源,特殊時期,如果企業此前已經構建了我們的全景物流監控體系的話,就可以很及時的匹配、協調的這些倉儲資源。另外,對于前端的業務板塊來講,也可以根據疫情的情況的變化迅速調整銷售策略。
總結來說,數字化成為了企業對抗疫情的免疫力,而這也是我們跟斑布合作的起始點。
3、三頓半
再說一個例子——三頓半,我個人接觸到三頓半是源自我們另外一位聯合創始人、CTO張進的推薦。當我看到三頓半的小罐子時,感覺很詫異,我跟張進認識10多年了,他給我的日常印象,與小罐子的精致感非常不匹配,但他當時非常興奮給我介紹了這個咖啡有高科技,可以融合于任何的液體,也告訴我在等下一季的返航計劃。
這個活動有話題感、參與感而且具有環保意義。活動中在預約期、鎖定期、返航期,每個核心關鍵人氣、物資以及返航點,當時的人氣值、履約率以及活動的監控,以及后序的用戶的分群,留存、復購以及活動復盤分析,都成為了觀遠數據和三頓半第一期合作的切入點。
4、奈雪的茶
今年,我們已經跟奈雪完成第三期的合作,項目組告訴我們說,奈雪實踐了在茶飲行業全維度分析的力度革命,跟觀遠的主題是非常的匹配的。當我們問他們說,你覺得在茶飲行業為什么要做這樣的力度革命,項目經理說:一杯茶飲、一個軟歐包,打破時間的約束,抓住年輕人的節奏,這就是要做力度革命的原因。
解決快消品牌的三類問題
回顧剛剛幾個例子,似乎我們與不同新銳消費品牌的合作的切入點都不一樣。其實,不管是切入點在哪里,我們首先需要清楚快消品的本質是什么。快消品有便利性、流動性、同質性等種種特點,消費者對這類的商品消費一定是感性沖動的,這意味著我們所有的快消品,都面臨著復雜多變的環境,我們要做的是讓企業可以快速應對多變的環境,最終讓消費者想得起、買得到。
在整體合作的大的框架里面,從基礎建設的角度,無外乎是要覆蓋到快消品生意本質的環節。
無論是洞察市場,還是根據市場需求,即時反饋,盡量快速調整品牌的產品品類以及SKU策略,亦或是整體供應鏈的效率提升,以及線上線下的全渠道表現的評估。種種這些,歸結一下,還是在解決三類問題:供應鏈效率、商品流轉效率和用戶體驗的問題。
整體而言,不管是從哪里切入,考驗的都是企業化的組織,數字化管理和應用能力。承載這件事情的核心是企業人才、數據驅動的文化。
數字化不僅僅是技術問題
數字化其實不僅僅是技術的問題,在我們為企業構建數據分析體系的時候,很容易忽視的關鍵環節是從用戶的視角出發。
從數據應用設計的角度,我們可以將之分為數據的消費者,數據的制作者,還有數據的生產者,這三類用戶的客群訴求、關注點完全不一樣,我們想要構建一套成功的數據體系,一定要結合企業自身情況,去探尋這一類用戶背后的訴求和特點,了解應該用什么樣的方式來滿足他們。這也是我們跟很多的朋友探討說,為什么一些企業BI建設了10年,但業務仍然覺得不是很好用,或者很難推廣起來。
想要給企業構建成功的數據分析體系,一定要以產品思維、以用戶的視角,去反推“我到底應該怎樣做,才能更好的滿足不同角色的訴求?”。
分享幾個簡單的場景,是我們跟新銳消費品牌合作中常涉及的一些場景。
第一件事情是新品,上新策略對于品牌拉動增長非常重要的一環。那么,如果數據積累不夠全面,是不是在新品上就不能做深入分析或者決策呢?其實也不是,在新品的當中,我們要關注商品開發、投放試銷等環節,可以在這些環節先做一個新品生命周期的健康度評價,比如觀測新品在活動不同階段的表現,新品對老品的這個銷售的影響,消費者對新品的接受程度,以及我競品的表現……
此外,能夠及時捕捉到爆品趨勢是一個很重要的事情。對爆品線下做相應的穿透式的分析,能夠幫企業辨別這是一個真正的爆品趨勢,還是只是促銷行為和活動拉動的“偽”爆品趨勢。
雙十一的大促已經開始了,今年的周期、規則跟往年很不一樣。籌備一個全年的大促,會涉及若干個核心環節,包括策劃階段,預售預熱,大促之后的復盤。在整個的核心環節里我們可以用做些什么?
首先在策劃階段,我們會幫助客戶構建一些簡單的選品工具,比如可以參考訪客數,加購轉化、支付轉化,UI價值,售罄率,價格單,最近的銷售趨勢等,以這些指標作為一個基礎指標,再輔助于當前的庫存,用品牌策略做一個動態指標,為我們的大促選品提供一定的參考。再復雜一些,還可以動態配置一些權重,然后反向給商品評分,這樣的評分也可以用來做站內投放、站外投放的參考。
除了策劃階段簡單的選品,我們還可以去做價格測算。現在有些品牌的促銷規則實在是太復雜,各種各樣的促銷規則疊加,那么,在復雜的促銷規則之下,我可以提供給客戶的最低折扣是多少呢?這就需要做價格測算,以保證我的折扣有足夠吸引力的同時,又不會因為折扣太低而影響品牌價值。
促銷以及價格測算的小工具,還可以輔助品牌去做促銷策劃階段的一些事情,比如在預售和預熱期制定我們核心KPI,對核心KPI進行拆解。我們可以做少量的AB測試,一個是為大促續力,另外也可以指導備貨和物流策略。在大促期間監控核心商品和業績,根據業績還有核心產品的情況、目前的折扣力度,及時調整促銷策略。
每一次大促對企業來講都是一場硬仗,打仗的過程中,不管是關鍵時刻的數據,還是在這個過程中采取的關鍵業務動作,其實都應該被保留下來,成為企業的固定的數據資產。
這是一個供應鏈端訂單履約流程的小工具。就訂單履約流程來講,簡單可以分為下單、生產、交付三個核心的階段。在訂單履約監控過程中,我們會做交付計劃的分析,然后讓業務人員快速的識別到諸如:哪些工廠的交付周期過長,要怎么樣干預,如何快速的定位到有優秀生產能力的工廠,以及生產效能比較優秀的品類,去做合理的訂單排布。
另外,下單之后也會實時追蹤生產情況,對于一些交付相對要有預期的,會去做一些及時催單和干預,包括后期能夠對預期訂單進行管理,以及做事后的分析形成復盤。用到這樣的小工具,可以讓我們的業務人員專注到業務本質,不需要再花過多的時間做繁重的數據處理。
這里面也打一個小的廣告,像這樣的小工具、場景數據產品,未來觀遠都會在應用市場進行發布。
用這張圖來做一個結項,我們想做的效率優先、效率驅動是一個非常長的過程,最終的目的是要達到用數據驅動跨部門的協同,為企業提供長效的競爭力。路上很坎坷,很多嘉賓已經分享了這一路如何蹚坑蹚過來的,每個偉大的品牌都會穿越周期,觀遠會和大家一路同行。
發表評論
登錄 | 注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