定位趨于雷同,北京西單商圈既有亮點已淡化
經歷疫情沖擊和新消費帶動,北京消費市場出現了新熱詞,也在醞釀新的打開方式。有的老商圈借助夜經濟成為新地標,有的新購物中心成了網紅聚集地,當然也有被邊緣化的。
進入2020年最后一個月,北京商報記者重走各大商圈,洞悉新消費格局下京城老商圈的探索與新生。
占據著黃金地段的西單,似乎把手中的好牌打爛了。
北京商報記者持續調查走訪西單商圈發現:西單商圈品牌既有亮點正在逐漸淡化,各商場之間難以形成聯動與引流,放眼北京各大商圈,西單似乎早已不是曾經的潮流勝地。
大商場是西單商圈的主力軍,街區缺乏特色街鋪,難以實現點面結合,導致西單的可逛性正在逐步減弱。
定位趨于雷同 既有亮點已淡化
漢光百貨、西單大悅城、君太百貨在西單商圈里左右為鄰,原本分別憑借著美妝體驗、年輕客群、中高端百貨等極為鮮明的定位,擁有者各自忠實的用戶群體。三者之間的差異,巧妙地滿足了不同層級消費者的訴求,更是讓西單成為眾多消費者逛街的首選商圈。不過,這樣的優勢似乎停留在了過去時,現如今西單商圈里的商業項目趨于類似,原本突出的亮點正逐漸被淡化,品牌和品類特點趨向同質化,各項目方更是難以在客流上產生聯動效應。
北京商報記者在走訪西單商圈時發現,漢光百貨位于負一樓的美妝區域多為頭部護膚品類。如CHANEL、lamer、ysl等。今年9月還引進了中高端護膚品集合店les idees,LA MER、嬌韻詩等多個品牌也都設有獨立的美容室。
漢光百貨因美妝資源的獨特性,在西單商圈獨樹一幟,不過西單大悅城的美妝實力正在快速增強,君太百貨美妝雖少但也同樣是頭部品牌,兩者逐漸具備了爭奪漢光百貨美妝蛋糕的潛力。
北京商報記者從西單大悅城招商部了解到,西單大悅城引入了高化類頭部品牌CHANEL、GURLAIN精品店、彩妝店BURBERRY BEAUTY和華北首家歐萊雅旗下L‘oreal Paris SALON店等。GURLAIN和CHANEL等品牌也都配有美容房,提供美容體驗類服務。對于未來的規劃,西單大悅城招商部負責人表示,將持續提升美妝區競爭力,并提供更豐富的產品組合。與西單大悅城相鄰的君太,一層美妝類品牌僅有9家,但同樣是一些頭部品牌,如GURLAIN、DIOR、Estee Lauder等。
北京市商業聯合會會長傅躍紅表示,“漢光百貨的美妝絕對優勢不再,但相對優勢還是有的”。她進一步指出,現在由于美妝類商家越來越多,絕對優勢都不存在了。但對于百貨類商場來說,美妝類產品如果減弱,吸引客群會很困難,因為美妝類產品可帶動女裝等品類的發展。
“美妝類產品對于西單商圈還是很重要的,但是下一步是否還需要更多的調整、重組,企業也需要對市場進行判斷。“傅躍紅說。在她看來,商圈的定位趨近是有利于達到客流共享的,但定位是指面對的消費群在收入等方面相似,而并非消費同樣的商品。
對于商場的強勢類品牌應該做到更加豐富化和差異化,這樣才能保證強勢品類的吸引客流屬性。西單商圈在客流量形成互補的方面還存在提升空間,在目標客群差異不是太大的前提下,每個商場都要對吸引客流的理由有一個清晰的規劃,要有獨特的經驗特點,這樣才能夠形成既能保障自身客流,也能對其他商場的客流形成促進和互補的作用。
定位參差不齊 難共享客流
如果說漢光百貨、西單大悅城、君太百貨的定位有些趨同,那華威商場和老佛爺則是天壤之別,以至于相隔僅百米,兩者很難實現客群間的流轉。
北京商報記者在走訪華威商場時看到,大多數服裝店售價在300-500元不等。其中還可以看到一些大牌高仿服飾和奢侈品同款手包,售價在千元左右。華威商城中,沒有new balance,但有NEW BARLUN;沒有江南布衣,但有江南e柜。即便是工作日,銷售這些品牌的商家門口依舊能排起長隊。
雖然零售品牌不叫好,但餐飲則讓華威商場積攢了不少人氣。餐飲小吃類商家是華威吸引客流的重頭戲,北京商報記者看到,華威商城7層和8層的約飯街容納了當下時新的網紅餐飲小吃,十足的設計感吸引人駐足打卡。
與華威商場熙熙攘攘的人群不同,百米之隔的老佛爺卻顯得有些冷清。同樣是工作日的下午,老佛爺百貨的消費者寥寥無幾。此外,老佛爺百貨出現了店鋪空置的情況,商場2層滾梯右手邊的一個店鋪空置達數月,4樓餐飲區域有也有兩家店鋪處于空置狀態。據4樓一家甜品店工作人員稱,其中一家空置店鋪之前是披薩店,空置時間大概已有一年多。
北京商報記者聯系了老佛爺市場部相關負責人,對于老佛爺百貨店鋪招商規劃等問題,截至發稿企業方暫未回應。
“西單商圈主要的問題是整條街的定位參差不齊,如此便難以形成客流共享。華威的定位相對中低端,而老佛爺定位中高端,這樣二者之間客流肯定無法共享。這對于整個商圈的商業氛圍也不利。” 傅躍紅表示。
傅躍紅進一步指出,商業項目比鄰而居但定位懸殊,對于定位偏高端的商場不利。因為中低端客流更容易吸引,中高段客流一方面人群本身少,另外他們對于購物體驗的要求也不僅局限于店內環境,也會重視整個商圈的氛圍。“老佛爺的客群和整個西單商圈的客群其實都不太匹配,這就會造成老佛爺客流量小,而對于品牌來說,商場能夠吸引多少目標客群極為重要,因而店鋪空置問題就會顯露。
缺乏特色街鋪 可逛性不強
“買東西更多還是會選擇國貿、SKP等,西單的時尚屬性不太強。”時尚公關姜瀛景直言。說到北京的潮流勝地,或許鮮有人想起西單了。據公開數據顯示,國貿商城有200家左右的時尚類店鋪,今年還新開業了Lululemon、I Do等知名品牌,商場平均出租率高達98.69%,而北京SKP今年銷售收入有望實現175億元,近兩年北京SKP國際品牌首發率占中國市場的38%左右。相較于此,西單商圈既不是潮牌的首選對象,也不是首店收割機,時尚屬性難與其他商圈比拼。
近幾年,西單商圈的各個商業項目都增加了時尚感頗強的設計師品牌,但對客流的增張并未有明顯的貢獻。北京商報記者在走訪中了解到,漢光百貨的設計師品牌chau rising在今年擴店面積一倍。漢光百貨工作人員告訴北京商報記者,商場4層時尚女裝幾乎都是設計師品牌。老佛爺百貨也于今年6月引進了高端設計師品牌BLANCORE等。然而記者在走訪中看到,這些設計師品牌并沒有顯著地拉起客流量,進店選購的人也較少。
商業地產聯盟秘書長王永平表示:“設計師品牌入駐頭部商場還是有一定風險的。一些新興的設計師品牌在管理上還未形成系統化,會有一些不穩定的因素。”
“西單商圈的主要客群比較年輕,但大部分中高端設計師品牌定位較高,消費人群也相對成熟,可能與西單的客群不太相符。如果更多地引進青春時尚類品牌會更加符合其自身定位。”傅躍紅進一步解釋稱,有的設計師品牌知名度不高,對這類品牌有訴求的消費者的消費行為更具個性化,所以在吸引客流量方面效果可能不顯著。
“西單商圈仍應朝著時尚定位邁進,也需要一定的活躍度。西單在上世紀七八十年代時是一個很時尚的街道,曾經的西單商場時常引進一些‘上海貨’,包括家電類、服飾類,時尚程度在各大商中都處于領先。但現在時過境遷,市場變化很大,西單的時尚感已經不那么明顯了。”傅躍紅表示。
在今年初西城區第十六屆人民代表大會第七次會議發布會上,西城區商務局局長袁利曾表示,未來,西城區將著力推動西單商圈更新,商圈將引進更多休閑娛樂和體育健康類等業態,引入新業態后,商戶和企業將根據現有狀況升級改造,打造青春時尚風格,目前正在規劃中,整體工程預計2023年完成。
對于未來西單商圈的調整,北京西單商會秘書長于海泉直言,目前尚處行進之中,暫不便回應。他表示,“各商業項目都在積極忙于內部整體產品線升級汰渙調整之中,以及個別主流商業硬件的局部升級改造”。
王永平指出,“西單商圈的地理優勢明顯,交通便利,定位也比較年輕。‘無年輕,不消費’,所以對于西單來說,定位也是具有優勢的。但是整個商圈只有大的商場,沒有特色的街鋪,并未形成點、面相結合的生態,所以可逛性不強”。
西單對于北京來說是一條很重要的商業街,也是一條很知名的商業街。但是對于整個商圈的規劃和管理上,很難形成統一,如何讓各商場之間能夠互相借力是未來需要考慮的問題,傅躍紅稱。
發表評論
登錄 | 注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