農業電商平臺“十萬個農場主”完成數百萬天使輪融資
36氪獲悉,近日,農業電商平臺「十萬個農場主」完成數百萬元人民幣天使輪融資,本輪融資由上海雅利投資管理有限公司獨資。本輪融資將用于技術開發、擴建團隊、擴大市場規模等。
36氪曾對十萬個農場主做過報道。十萬個農場主通過認養和預購訂單模式將消費者和農業生產者對接,解決信息不對稱而導致的農產品滯銷問題,讓產品賣得掉、消費者買得到,目前小程序已上線,APP正在開發中。
圖片來源 | Unsplash
十萬個農場主的發展模式與社區支持農業(CSA)有類似之處,CSA起源于20世紀70年代的瑞士,消費者為了食品安全和環保的考慮,與農場建立穩定的支持關系。創始人陳道勇告訴36氪,中國農業市場潛力巨大,是一個兆億級市場,農業電商目前仍是一片藍海。
平臺的上游主要是中大型農業生產基地,十萬個農場主為其提供傳感器、監控系統等農業物聯網設備,建立農業大數據平臺,并將溯源系統納入其中,消費者掃描即可查詢到農產品全生命周期的數據,查看采摘時間、種植地塊、檢測報告、農事操作和農場介紹等。如果基地已部署物聯網硬件,消費者還可以觀看農場實時視頻監控和實時環境檢測指標。
平臺包含“認養”和“認購”兩種方式,“認購”是指當季的產品直接銷售,與在生鮮電商購買產品類似。“認養”才是十萬個農場主重點發展的模式。
陳道勇告訴36氪,農產品因為季節的特殊屬性會集中上市,有時會存在滯銷的問題,經銷商中間經手損失新鮮度,有時還會因減產導致農產品價格上升。“認養”模式在農產品成熟之前就已經鎖定訂單,價格不會波動且預售期不可取消訂單,保證了農場的收入和消費者的權益。除了消費者可及時查看農產品的生長狀況外,“認養”模式也在打禮品場景,農產品可標識消費者姓名如“來自某某的橘子園”,提升參與感和產品調性。
平臺展示圖
十萬個農場主作為一個平臺,消費者的拉新是重要一環。2020年11月,平臺正式運營,以社群分銷作為主要渠道,有1000多個分銷商,被稱為“虛擬農場主”。將來十萬個農場主會開發游戲產品,通過“偷菜”等虛擬場景產生真實交易,將平臺的社交屬性做重,吸引00后、90后的年輕用戶。農業基地入駐平臺需要繳納2000元年費,另外,平臺也會通過為基地提供技術服務來盈利。
目前,廣西、黑龍江等省份和城市的幾十個農業生產基地已入駐平臺,品類涉及茶葉、水果、海鮮等。十萬個農場主計劃在今年6月,組織100位虛擬農場主去藍莓生產基地體驗采摘、認養藍莓樹,線下組織參觀會是不定期的品牌活動,在此節點也會進一步傳播。
創始人陳道勇曾供職于某農業科技公司,為農業生產基地開發管理、營銷類APP和小程序。
發表評論
登錄 | 注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