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消費平臺薈品倉成黑馬 用超級性價比詮釋新消費理念
隨著中產階級的崛起,“品質消費”收到越來越多的關注,追求高品質生活的消費體驗成為一種趨勢,隨著疫情對經濟的沖擊,理性消費愈加明顯,用戶都不希望為過高的品牌溢價付費,薈品倉新的商業模式也正迎合了市場發展的需求。
實探薈品倉上海區域線下門店
相比較傳統的品牌線下門店,薈品倉無論是空間面積還是設計上,都有比較“新”的創意玩法。據考察,薈品倉目前門店主要分布在上海各個區域,共有19家門店,主要分布在城市中心商區和居民居住區交接處,單店面積最小的門店大概在3000+平,青浦倉、松江倉、金山倉、嘉定倉,單店面積約在2W平左右,占據所在商場近2層空間,在場景設計上,更注重空間的體驗感和視覺感,整體偏向于現在用戶喜歡的工業風來設計,同時也與薈品倉自身提出的“倉儲式”概念一致。
在整個產品陳設動線和分布上來看,主要分為家居用品、鞋區、男裝區、女裝區、箱包區、鞋區、美妝區、兒童區、部分門店還帶有兒童樂園以及餐飲區域設施,將整體空間充分利用,圍繞著用戶線下購物多層次需求進行改造設計。
在產品分類上,主要由國內外知名品牌+自有品牌經營為主,對于品牌,實現每周上新,讓用戶能每周都能看到不同的商品,保持用戶的黏性和活躍度,其中常見主打品牌主要有阿迪耐克、衣戀以及凌致兩大集團旗下服裝品牌、雅詩蘭黛、雪花秀、蘭蔻、以及國貨品牌百雀羚、韓束等,在整體產品豐富度上,品類相當齊全;自營品牌目前獲悉,主要分布在服裝以及小家電產品領域,實現“工廠貨”向“品牌貨”轉型,其中自有品牌主要有內衣品牌FATA&MODA、女裝品牌ES、Cheely、Lily Simon;男裝品牌UKGE、BAODI、IRAG、YK;以及家居百貨品牌TTK,讓產品由工廠直接入駐門店,從而縮減中間的成本差價。
薈品倉主打的是“只為超級性價比”,這點我們在店內可以看到產品標價基本上維持在品牌原價的1-3折左右,多渠道對比,價格上占據很大的優勢,憑借著極高的性價比,薈品倉為用戶提供了消費動能,吸引用戶。
品牌特賣生意,是挑戰還是機遇
憑借著上海本土網紅博主打卡安利、匯聚國內外一線知名品牌、無導購自助式購物等特點,薈品倉品牌特賣倉俘獲了上海主力消費群體的青睞,在小紅書、大眾點評、短視頻平臺上種草無數,薈品倉也即成為這一賽道的典型玩家。
據悉,薈品倉存貨周轉天數僅有15天左右,超大倉儲能力的店面空間,可以做到配送體系每周一次上新,保持門店貨架上的貨品一直新鮮,讓顧客每次進店都有“淘寶”的感覺。營銷體系中很少會去做整個店面的促銷,大范圍的促銷會動搖顧客對于平臺的信心,讓顧客以為將來可以買到更便宜的價格,保持價格的穩定,是薈品倉的根本原則之一。薈品倉給顧客塑造了一種信念,當看到店里喜歡的東西時,就要出手買了,否則下次來的時候就沒有了。現在的薈品倉的貨品,除了品牌庫存產品以外,更多的越來越融入現下流行的新型產品,但同時亦保持著較高的性價比。
薈品倉的焦點之一就是價值,而不是便宜,它塑造了探險式的購物尋找體驗式環境,吸引消費者的偶然發現,來薈品倉購物的用戶,并不是因為同為某一收入階層,而是因為享受同樣的購物體驗。薈品倉吸引著所有收入階層的顧客,幾乎涵蓋了20-45歲的所有女性的共同訴求,而這一客戶群是薈品倉的主力客戶群體,購買力也最強。
這種模式和美國的T.J.Maxx具有很大的相通之處,但也結合了當下中國線下和線上零售現狀,重組了“人貨場”,重新構造了整個商業模式的閉環,品牌特賣零售中國模式正在本土孕育發展。
發表評論
登錄 | 注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