春節為玄學買單,算命、轉運珠一個都不能少
新的一年來臨之際,也意味著新的本命年也來了。
一個月前,秦欲正準備搬家,接連看了幾個房子都被她拒絕了。其中的一個理由是,房門正對著臥室門,這叫對門煞不能住。看完房子后她轉身去了商場,花1500買了轉運珠,并且花費600元找人化太歲,順便500元算了個年運。
這是迎來本命年的秦欲,為了躲本命年犯太歲花的錢。在新春交替之際,她第一想法不是慶祝新年,而是為了本命年擔憂。
“老人都說,本命年犯太歲影響運勢。”
像她這樣為玄學買單的年輕人不在少數。中國青年報社會調查中心此前曾做過一項調查,在針對2033名受訪者的調查中顯示,有70.3%的受訪者稱身邊對玄學有研究的人較多。
在調查中顯示有近20%的人會利用占卜或者算命來做決定。而根據多年前中國科協發布的《第三次中國公眾對未知現象的抽樣調查報告》顯示,每4個中國人中,至少有1個人相信玄學,小到日程排期,大到婚戀選擇。
據獵云網了解,每次算命最便宜的價格在幾百元。而較貴的大師看風水的報價是一次十萬。
由此看來,這似乎是一個不可估量且穩賺不賠的生意。
新年第一筆開銷從轉運珠開始
一顆轉運珠代表一帆風順,兩顆轉運珠代表好事成雙,轉運珠要戴在左手。
春節前,黃金店內人聲鼎沸,來往的顧客都是奔著購買轉運珠來的。小到十二歲大到六十歲,都在柜臺上尋找心儀的轉運珠款式。
秦欲在購買轉運珠時,一個展示珠子的珠寶盒被顧客搶著挑選。精心搭配好三顆珠子后,售賣員對她說,運氣真好,福袋形狀的轉運珠這是最后幾個了。在秦欲拿著珠子付款時,旁邊較為年長的女士還在詢問店員是否有相同的款式了。
店員對秦欲說,這是今天自己賣出去的第十五個轉運珠。當時才中午十二點左右。
對于秦欲來說,新年的第一筆開銷從轉運珠開始。后面,還有更多為玄學買單的時刻。將生辰八字報給大師,大師燒香做法為她化解太歲。隨后,又給她算年運,并叮囑她除夕當晚一定不要出門,初三之前不能洗頭發。而在大師的社交賬號中,秦欲看到這一位大師在春節期間便收到了近百訂單,都是為了化太歲。
除夕當晚,鐘聲敲響時秦欲換上了媽媽給買的紅襪子,穿完后媽媽還不忘叮囑她站起來走一走,這叫“走鴻運”。家里的老人也掏出求來的配飾,希望能保秦欲一年安穩。
關于過年的習俗,每個地域都有各自的講究。可一旦涉及到本命年,所有人都思想一致,認為這是一個不好的年份,正值本命年的人要迎來倒霉的一年。
大年初一早上,秦欲收到南方朋友的照片,正值本命年的朋友,正在搶寺廟的第一株香。寺廟外人滿為患,路邊賣香的攤販將價格提高了3倍。
社交平臺上的新時代玄學經濟
秦欲是在微信上找的某位大師,起因是她在朋友圈中看到一位朋友分享算命的聊天截圖和大師的微信,并在文案上寫著“真的很準,快來加他”。
正處在工作焦慮的秦欲掃描了圖片的二維碼,通過好友后,大師讓她發一張手相照片。還沒等來分析結果,秦欲卻等到了大師說“分享到朋友圈免費測手相,不分享朋友圈看手相一次200”。
看到這句話后,秦欲很是疑惑,大師看手相是為了引流嗎?
事實上,有許多專注玄學的從業者都活躍在社交平臺上。基本上分為星座占卜、塔羅牌、算命。隨著互聯網科技的發展,玄學經濟的變現途徑也更加廣闊,以往路邊的算命攤或鄰里間知名的大師都紛紛轉戰社交平臺開拓資源,某種層面上,這也是傳統文化和現代科技的一次魔幻聯動。
以微博平臺為例,不乏百萬和千萬粉絲級別的玄學博主。其中星座博主的粉絲基數普遍大于算命博主。星座博主發布的內容是星盤變化和星座日運,算命博主發布的是面相分析和八字分析。內容不同,但最終的目的都是向私人聯系方式引流,引導用戶付費咨詢。
微博算命博主王琦向獵云網透露,為了更多的曝光量自己和其他同行也會蹭熱點,比如某個明星暴雷后,基于明星的面相分析其事業運。“這樣的曝光度更高一點,得到熱推的幾率也會更大一點。”
王琦的媽媽是鄰里間知名的大師,一直幫朋友起名、算命、轉運等。每次都是象征性的收費,而他在母親的影響下,對命理也頗有研究,目前在微博上有四十幾萬粉絲。前期主要是免費咨詢,但會發布在自己微博中,平時再穿插一些風水知識,久而久之積累起粉絲基數后開始付費咨詢。
“一次200-500不等,基本每天都會有付費咨詢的,最重要的是,我只有時間成本,所以基本上等于純賺。”
隨著短視頻的興起,短視頻平臺內的玄學博主在內容本質上同微博平臺上并無太大區別。其變現途徑除一對一算命外,也會帶貨。貨品基本上為,粉水晶、紫水晶等飾品,以粉水晶招桃花,紫水晶開發智力等為賣點宣傳,均價幾十元,買單者眾多。
值得一提的是,短視頻平臺誕生于自媒體成熟后,賬號運作更為專業和商業化。據獵云網了解,短視頻平臺中的玄學博主大多以團隊形式經營賬號。其中,出鏡者不懂玄學的大有人在。
王琦向獵云網透露,每年年初,正值屬相交替之際,是咨詢的高峰期。新的一年中值太歲、刑太歲、沖太歲、害太歲、破太歲的屬相都會受到影響,彼時咨詢如何破解的人數多。而此時也可以賣一些護身符或開光的擺件等,同時也會提供做法事化解的項目。
創投圈的玄學經濟
資本逐利自然也不能放過玄學。
據公開資料顯示,華映資本投資人張倩鋆2018年密切關注過互聯網占卜行業,她曾表示,命理雖然有著大眾需求基礎,但作為一個輔助變現的工具更為合理,合規上市太難。
天眼查專業版數據顯示,據不完全統計,我國目前約有175家公司從事“星座占卜、易經風水、命理分析”等相關業務。其中,31家公司曾獲得過融資,融資事件總計達到54起。其中,高人匯、神棍局、幫幫測、星知道、星座不求人、口袋神婆、測測星座、星座女神等十余家玄學創業項目,曾拿到過數百萬、甚至上千萬的融資。
國內互聯網最早的玄學相關軟件是靈機妙算,但最懂互聯網的是同道大叔。
同道大叔IP創始人蔡躍棟憑借著一條吐槽星座的微博爆火,到如今形成以星座文化為核心的泛娛樂公司。旗下擁有道仔傳媒、同道生活、同道影業等子公司,經營著新媒體營銷、出版、衍生品、電商、實體店、話劇等各種業務。
和最初設想的做一個專業占星APP不同,同道大叔逐漸察覺到受眾人群的娛樂和互動需求。隨后為星座設定人物形象,以漫畫的形式傳播。不僅受到了用戶的喜愛,也得到了資本的青睞,同道大叔先后獲得紅杉資本中國、創東方資本等多家頂級機構的投資,2016年上半年獲得美盛文化3000萬投資后,估值達到2億。彼時,同道大叔的原作者蔡躍棟通過這筆交易套現1.78億元。
逐漸商業化的同道大叔不僅建立了內容矩陣,還聯合其他品牌聯動出聯名周邊。也有網友吐槽,變了味。
在創投市場上不僅有以內容為傳播的玄學企業,更多的是玄學類APP。
2017年集星座運程和測試的手機軟件測測星座,獲得百合網投資的千萬級A輪融資,當時測測星座的月盈利再200萬左右。測測星座的商業模式主要根據用戶信息提供個性化運勢及測試報告。同時上線了社區板塊,在這里有相關能力的用戶可以為其余用戶提供情感咨詢服務。用戶將會對每次咨詢服務做出評價,平臺據此對咨詢師評級、分配收入。
據獵云網記者測試,測測星座平臺中共有十幾份可付費解鎖的報告,一份報告的單價載50元左右。其中緣分報告有超20萬人解鎖,剛上線的2021年財運報告也有超5000人解鎖。平臺中有付費課程的項目,單價在100元內,點擊率均在萬次以上。
目前創投圈活躍的玄學企業,大多為星座占卜。以八字命理分析為主的企業較少,成規模的APP主要以起名項目賺錢。據了解,在安卓軟件商店中有超200個星座、八字算命的軟件。
無標準,行業亂象嚴重
玄學需要學嗎?
理論上而言,需要。但是市面上的從業者有經歷過學習嗎?答案是,大部分沒有。
無論是星座占卜還是命理分析,都需要系統化的學習。目前我國并未在大學中開設相關專業,而從業者大多都是和家中懂行的老人學習,或者是買書自學。
星座占卜和塔羅牌有系統學習的書籍,這也是玄學企業中星座的企業較多的原因。而基于八字、紫徽的命理分析需要龐大的知識庫和實踐經驗作為支撐。較難形成行業統一標準,進而較難形成完整的商業模式。
王琦表示,自己從業時經常碰到一知半解的從業者為用戶解答迷惑。
“這個行業自始至終就是亂的。”
比如寺廟的出口經常圍著一群中年女人,在游客從出口出來時,抓著游客分析面相。基本都是挑好聽的話講,不給游客一點反應機會。語速極快的說完面相分析后,擋住游客的去路,索要咨詢費,一次在100元左右。
而且這群人會挑年輕女性,礙于面子或不好意思的心理大多都會在聽到夸獎后,乖乖掏出手機掃碼付錢。
據獵云網記者實地考察,一小時內付款的有五六人。
或是自古以來行業亂象就嚴重,所以導致這依舊是一個被掩藏起來的市場。而愿意付款的用戶,無論是在線上還是線下,都是為了心理慰藉。拜神的同時也在拜自己的欲望,無論得到什么結果都會深以為然,并在日后遇到相同困難時,安慰自己這是命。
在采訪最后,秦欲透露到,所謂花錢化太歲也是為了求心安。哪怕內心深處知道犯太歲一事根本沒有科學理論支撐,也會掏出大價錢去破解太歲。
發表評論
登錄 | 注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