碧生源業績暴跌7成,減肥藥產品收入占近一半?
碧生源扭轉危局,靠的不是減肥茶,而是減肥藥。
在上周公司披露的2020年度業績報告中,減肥藥產品收入已有公司收入近一半�;蛟S不久的將來,碧生源將會搖身一變成為減肥藥第一股了。
業績暴跌7成
上周,碧生源(00926.HK)披露2020年度業績,其實現營業收入12.93億元,歸母凈利潤0.45億元,同比分別增長59.17%和-71.99%。
2020年,公司茶產品分部實現收入6.30億元,減肥藥及其他藥品分部實現收入6.62億元。其中,茶產品分別收入同比增長32.35%;減肥藥收入6.07億元,同比增長86.77%,其他藥品0.55億元,同比增長358.33%。
雖然減肥藥及其他藥品的銷售,助力公司收入規模大幅增長,但最近兩年來公司借以遏制凈利潤持續下行,最有效的手段還是變賣旗下資產。
2020年8月,公司間接附屬公司北京澳特舒爾向正嘉有限出售北京申惠碧源云計算科技有限公司100%股權,交易總代價4.78億元。這筆交易完成后,公司獲得收益0.80億元。
2018年底,公司5.55億元出售北京暢升商務咨詢100%股權及北京碧生源物業100%股權,這筆股權轉讓在2019年3月完成,公司錄得收益2.26億元。
公司變賣資產是不得已而為之。
早在2016年,國家食藥監部門要求,保健產品名稱中不得帶有功效性宣傳文字,碧生源牌減肥茶迎來當頭一棒。隨后減肥茶改名常箐茶。
產品改名的影響持續且深遠,加之市場消費多元化的影響,公司兩大核心產品常箐茶、常潤茶產品收入一落千丈。
巔峰時期2010年,常箐茶和常潤茶產品分別實現收入3.04億元和5.66億元,分別占比公司收入的34.8%和64.8%。
10年后,兩大核心產品收入表現已大不如前。2020年,常箐茶和常潤茶分別實現收入1.99億元和1.92億元,所占公司收入比重分別為15.4%和14.8%。
減肥藥撐起半邊天
陸續變賣旗下資產,碧生源越來越“瘦”,公司經營狀況并不樂觀。
斑馬消費梳理發現,公司收入規模逐漸萎縮,從2011年的8.40億元降至2018年的3.78億元,歸母凈利潤-0.41億元擴大至2018年的-0.95億元。
公司業績靠常箐茶(減肥茶)、常潤茶兩大產品支撐,這兩款產品銷售收入已出現下行趨勢。
2011年,常箐茶、常潤茶收入同比分別下降36.18%和26.14%。2020年,這兩款產品收入較9年前,已分別下降51.93%和54.07%。
躺著賺錢的日子一去不復返,靠賣減肥茶、潤腸通便產品不可能一勞永逸。
斑馬消費注意到,公司早在2011年就著手小范圍試銷美安顆粒、以及推進非處方藥品脈舒平上市。在當時看來,只能算作蜻蜓點水。
真正意義上布局藥品業務,是在2016年減肥茶遭遇停產之后。
2017年,公司斥資收購中山萬漢和中山萬遠兩家藥企,通過這些藥企研發生產的奧利司他等減肥藥品,讓公司的業務從減肥保健茶領域延伸到減肥藥市場。啟信寶顯示,公司分別間接持有這兩家企業各51%股權。
在收購當年,公司減肥藥品實現收入實現0.63億元,所占公司收入比重11.5%。
去年,減肥藥產品實現收入6.07億元,占比公司收入的46.95%。若加上其他藥品收入0.55億元,減肥藥及藥品收入在公司收入比重為51.20%。
減肥藥及藥品板塊對公司越來越重要的同時,起家產品保健茶收入大幅萎縮。2020年,常潤茶、常箐茶及纖纖茶產品收入合計4.85億元,占比公司收入的37.5%。
除減肥藥產品,公司還在不斷擴充藥品品類,在電商平臺陸續上線甲硝唑凝膠、潤腸膠囊和葉酸片等產品,以擴大公司藥品銷售份額。
發表評論
登錄 | 注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