閑魚不再佛系,年內目標5000億GMV
二手電商市場從未像這般熱鬧。
當前端正在經歷消費升級與去品牌化的雙重革命,作為零售商業的后市場,閑置交易需求越來越旺,二手平臺也順勢進入爆發期。
根據申萬宏源今年1月底發布的報告《掘金萬億閑置經濟,二手電商快速崛起》,2019年中國閑置市場規模達8834億元,同比增長19%,預計2020年市場規模將超萬億,達到10409億元,用戶數量將達1.82億人。
以閑魚、轉轉、愛回收為代表的一批二手電商,開始有更多動作,流量平臺諸如抖音、快手,也不甘心放掉二手這塊“肉”。
快手剛宣布正式進軍二手電商,二手電商平臺轉轉馬上以獲3.9億美元(約25億人民幣)融資刷了一回版面頭條。這個數字已經超過了2020年中國二手電商11.8億元的融資總額。
流量平臺跨界挑戰,傳統二手電商平臺也在補充彈藥,閑魚不能再佛系了。
從去年升級無憂購,將數碼奢品等高價物品的交易入口提升至banner位,再到今年引入日本版閑魚,加之從社交鏈條上進一步擴大,閑魚動作頻頻。
一位接近閑魚人士向「電商在線」表示,2021年底總成交額(GMV)預計可達5000億元,逐漸聚焦在二手經濟的商業化解決方案上。
不久前,抖音電商公布去年全年的GMV數據,也是5000億。二手交易足以比肩直播電商的體量,從這一維度看,閑魚開始選擇戰斗。
但二手經濟的獨特性,決定了這并非只是流量生意,如何解決信任問題,讓零散的閑置分支真正匯聚成商業鏈條,成了核心命題。
如何撐起5000億交易
閑魚如果今年的交易額(GMV)能達到5000億元,在交易額上將與抖音電商平齊。而從同樣是去年9月份公布的數據來看,閑魚月活用戶9000萬,抖音月活6億,人均消費金額和消費活躍度的差距可想而知。
這與人群結構和消費偏好有很大關系,閑魚數據顯示,截止2020年,閑魚用戶數已達3億且以90后年輕用戶為主,平臺已是最大的二次元二手交易陣地。如果你去總結年輕人消費特點時,會發現高頻且高價,是非常共性的特征。這種高頻并不像買紙巾、洗發水等快消品的概念,而是說一個商品可能會在很多個用戶之間流轉,它可以被很高頻率的交易。不管是破產三姐妹:漢服、JK、Lo裙,還是潮玩盲盒,以及各種潮鞋,它們的價值很大程度上是在二手交易過程中被定義的。
2020財年(2019年4月1日至2020年3月31日)財報中,阿里披露了閑魚GMV為2000億元。這意味著,閑魚年均增長需接近70%,才能在今年底完成5000億GMV目標。
要知道,狂奔中的拼多多,去年GMV增速也就66%,京東的GMV增速更是從2018年開始持續下降,2020年維持在20%。閑魚這個口號喊得不小,能否真正落地是個問題,但目前看來,閑魚還在發力高價值商品的交易信任問題,從而推動交易轉化效率,這或許也是拉高GMV最有效的路徑。
去年閑魚針對奢侈品、手機數碼、潮鞋潮玩、美妝四大領域推出“無憂購”和48小時省心賣等服務,并把入口升至首頁banner位。和以往C2C不同的是,無憂購的業務模式是C2B2C(用戶到商家再到用戶),相當于閑魚搭臺子,商家自己來運營,這樣保證了貨源的穩定性和信任度,轉化率自然更高于C2C的交易,加之商品本身的高價值,這部分業務將很大程度上推動客單價。
與此同時,閑魚在推進“驗貨寶”服務,定位是平臺推出的中介鑒定擔保服務,針對C2C交易中的信任問題。可想而知,后續真正會用到這個服務的交易雙方,一定也是圍繞高價值商品的。對于平臺來說,這種信任關系模式,恰好與“無憂購”形成一種補充,一個是通過商家資源形成穩定供給,一個是通過像“支付寶”一樣的工具,充分挖掘出零散的閑置交易。
而原本就來自C端用戶的閑置高價商品,有了更直接的交易方案,那么它的想象空間會更大。
信任比流量更重要
最近的二手市場頗為熱鬧。一邊是流量平臺們紛紛亮出二手電商的牌面,快手曬出二手電商成績單,3個月內二手訂單數達63萬,有媒體指出抖音也在調整二手奢侈品交易規模KPI,從2020年的30億提高至2021年50億;另一邊,是那些本賽道內的玩家突然加速起來,轉轉、愛回收頻頻傳出計劃上市的消息,轉轉也在春節前獲3.9億美元融資。
二手市場的崛起,是基于文化理念和技術推動的結果,喚醒了交易需求,降低了交易風險,提升了交易效率。恰好當下的消費文化正處在兩種派別中,更強的品牌崇拜以及去品牌化的性價比之選,消費分級的大環境下,二手商品在各線城市之間流轉的趨勢就非常明顯了。
有需求、有平臺、有流量,二手電商聚集了各種要素,也讓各路玩家都在其中盡展其能,但二手電商的價值和意義卻各有千秋。
閑魚去年才開始做C2B2C模式,說明閑魚也開始找商業化變現的通路,畢竟變現是一個業務能否健康存在的有效證明。但閑魚之所以能夠以佛系的C2C交易在二手市場做到頭部地位,是因為閑魚更承擔著在阿里電商體系中的角色,無論是商品結構,還是消費者的年輕態程度,都構成了閑魚>淘寶>天貓的金字塔結構,并且以社區內容起家的閑魚,也承擔著為淘系的內容化做補給的職責。同時閑魚也有賴于整個阿里信用體系為其背書,這是解決海量C2C交易信任的根基。
相比較而言,轉轉、愛回收等以C2B2C模式為核心的二手平臺,它們是以為二手商品提供增值服務,從而賺取傭金,這需要高客單價的支撐,核心商品以數碼類商品為主,但這樣的模式,也僅有頭部平臺能夠跑出來,小平臺缺乏信任度的背書,行業馬太效應明顯。
再看快手、抖音以直播為特色的二手電商,是很容易通過主播建立起交易信任的,這也是起量很快的原因,但從平臺來看,整個交易邏輯仍然是直播帶貨,二手商品只是平臺貨的一部分,在缺乏行業強運營和平臺監管的背景下,這樣的信任關系會否在“蜜月期”之后,得以維持,還是未知數。
從各個模式的鎧甲與軟肋來看,“信任”是二手交易的命門。因為二手交易的壁壘十分明顯,貨源不穩定、孤品、交易決策期長、溝通成本高、履約能力不確定,而信任恰好解決的就是貨的穩定與品質,以及更快的轉化和更確定性的履約能力。
流量固然重要,但信任才是打開閑置經濟大門唯一的鑰匙。
發表評論
登錄 | 注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