商務部等部門支持便利店、生鮮超市、前置倉等進社區
近日,商務部等12部門發布《關于推進城市一刻鐘便民生活圈建設的意見》,主要任務包括科學優化布局、補齊設施短板、豐富商業業態、壯大市場主體、創新服務能力、引導規范經營幾個方面。
《意見》指出,一刻鐘便民生活圈,是以社區居民為服務對象,服務半徑為步行15分鐘左右的范圍內,以滿足居民日常生活基本消費和品質消費等為目標,以多業態集聚形成的社區商圈。近年來,各地便民生活圈快速發展,但也存在商業網點布局不均、設施老舊、新業態新技術新模式發展不平衡不充分等問題,亟待加以解決。
《意見》提出豐富商業業態,鼓勵商業與物業、消費與生活、居家與社區等場景融合,實現業態多元化、集聚化、智慧化發展。優先配齊基本保障類業態,支持與居民日常生活密切相關的便利店、綜合超市、菜市場、生鮮超市(菜店)、早餐店、美容美發店、洗染店、藥店、照相文印店、家政服務點、維修點、再生資源回收點、郵政快遞綜合服務點、前置倉等進社區,在安全、合法的前提下采取“一點多用”、服務疊加等方式發展微利業態,保障生活必需。
因地制宜發展品質提升類業態,鼓勵發展特色餐飲、運動健身、保健養生、新式書店、教育培訓、休閑娛樂、老年康護、幼兒托管等品質提升類業態,促進商文旅融合,拓展社交化、特色化功能,滿足居民多樣化的消費需求,提升生活品質。
壯大市場主體方面,提出發揮市場在資源配置中的決定性作用,激發各類市場主體活力,促進集聚式發展。鼓勵大企業輸出品牌、標準、管理和服務,發展社區便利店、超市、理發店、餐飲店(早餐、快餐)等直營連鎖,對形象標識、門店管控、設施配置、服務標準、商品采購、物流配送實行“六統一”。
鼓勵企業以大帶小,在做好自營商超的同時,開放供應鏈、物流渠道及門店資源,為傳統夫妻店、雜貨鋪提供集采集配、統倉統配等一站式服務,通過商業特許經營方式實現品牌化、規范化發展。
支持菜市場、生鮮超市(菜店)標準化改造,推廣先進冷鏈技術和設施設備,加強供應鏈管理,實行超市化、連鎖化經營。鼓勵數字化賦能,引導第三方技術服務商把大數據應用到開店布局、進銷存管理、物流配送、商品追溯等各個環節,促進模式創新和市場要素精準配置。
推動平臺企業為高質量發展和高品質生活服務,堅持發展與規范并重,為社區商戶提供營銷、信息、流量、數字化工具等免費或讓利服務,將實體店作為供應鏈合作的一環,實現線上線下融合、店配宅配融合,加快配置社區團購必備的冷鏈等設施設備,健全管理制度,保障食品安全和公眾利益。
發表評論
登錄 | 注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