凱德 “變輕”了
繼今年3月宣布擬進行業務重組之后,凱德集團向前邁進了重要一步。
8月11日,凱德集團舉行特別股東大會和“專項計劃”會議,會上,凱德集團戰略重組和凱德投資業務上市議案獲股東壓倒性票數支持。
交易完成后,凱德集團的投資管理平臺和旅宿業務將整合為凱德投資有限公司,并通過介紹上市的方式登陸新加坡證券交易所,凱德集團將從新加坡證券交易所退市,而集團的房地產開發業務將被私有化。
在此之后,凱德將專注于資產管理這一領域,真正實現輕資產運營,讓凱德成為一家輕資產和資本高效的企業。
從2021年9月起,凱德集團將以兩個明確界定的實體公司運營,即上市的房地產投資管理公司凱德投資(“CLI”)以及私有化后的凱德地產(“CLD”)。
資產重組
凱德集團前總裁兼中國區首席執行官羅臻毓曾說過,凱德以前是一個有資產和基金管理能力的開發商,現在倡導自己是一個帶有開發能力的資產和基金管理方。
在宣布重組之前,凱德就有優化資產的動作。2018年1月,凱德向萬科印力出售20個購物中心所屬項目公司的100%股權,總代價約84億元。同時又加大在廣州、上海等核心城市的投資。11月,宣布以128億元收購上海虹口星港國際中心項目,預計項目投資總額約200億元,計劃打造為上海第三座來福士,目前已成功開業。
2019年,凱德又以110億新元收購重組星橋騰飛。這筆交易完成后,凱德在中國的資產類別擴展至物流和商務園/產業園,建立起涵蓋城市綜合開發、商務園/產業園、商業綜合體、辦公樓、購物中心、住宅、服務公寓的立體產業鏈條,形成跨資產類別和地域的協同效應。
今年3月22日,凱德集團宣布將與凱騰控股公司一起進行業務重組計劃,以鞏固集團的投資管理平臺業務。
重組計劃中,涉及到的投資組合包括:六家公開上市的REITs和商業信托,以及房地產私募基金的投資管理平臺;有關基金的股權;集團住宿業務;集團持有的構成有關基金的資產輸送渠道的相關資產;以及包括在凱德投資管理(“CLIM”)投資組合中的辦公室和零售商場的某些運營平臺。
私有化的房地產開發業務及資產預估資產凈值約為61億新加坡元,這部分業務會繼續開發和培育,將成為CLIM的重要項目儲備來源。
計劃實施完成后,房地產開發業務將由凱騰控股所持有。據悉,凱騰控股為淡馬錫集團旗下全資子公司,擁有凱德集團52%的股權,也是凱德集團的第一大股東。
由重到輕
作為一家新加坡的房企,凱德早在1994年就進入中國,現已成為凱德的核心市場之一。2004年,凱德建成了上海首個來福士廣場,開創了國內綜合體的新紀元。經過20多年的發展,凱德在中國40多個城市已成功布局200多個項目,管理資產總規模約2700億人民幣,占全球規模的41%。
凱德集團首席執行官李志勤曾表示:“由于存在較長的培育期,房地產開發業務的價值在公開市場未能得到充分體現。將這部分業務私有化,讓凱德能夠更好地把握房地產開發周期,優化不同資產類別和市場的回報�!�
事實上,房地產開發業務的存在甚至給凱德帶來了負面效益。2020年全年,凱德置地凈虧損15.7億新加坡元(折合約76.90億元人民幣),2019年同期凈利潤約21.36億新加坡元(折合約104.62億元)。凱德置地稱,虧損主要是公司投資性房地產項目的價值重估以及非現金性質的項目和股權投資減值24.9億美元。
凱德方面同時表示,重估虧損只限于一些受新冠疫情嚴重沖擊的項目,公司其余投資組合項目維持堅韌。資產、股權等資產重估造成的減值,同時影響了凱德置業的利潤。2020年,凱德置業實現稅前利潤2.32億新加坡元(折合約11.33億元),同比降95.4%。
對凱德來說,開發業務的上市對其自身的幫助并不大。而在輕資產運營方面,凱德做的得心應手,其投資管理業務旗下共管理6只房地產投資信托基金和商業信托,以及20多支私募基金。
2020年財報顯示,凱德從REITs和基金管理業務共錄得3.06億新元的費用收入,年復合增長率約為15%。截至2020年12月31日,凱德投資所管理的房地產資產總值預計約為1150億新加坡元。
將房地產開發業務剝離,做更擅長的資產運營,凱德會走得更輕更遠。
發表評論
登錄 | 注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