目睹了奶粉的誕生,才知道乳企為了“安全”有多拼
拍幾張照片、錄一段小視頻,就說奶粉里面發現了異物,質疑產品的安全性。奶粉已開罐使用過了,異物到底是如何進入的?幾乎無從考證。
但就是這樣一條無法證實真偽的消息,就可以打擊品牌的美譽度和消費者的信心。
奶粉里面真的可能出現異物嗎?
不久前,我曾專程前往一家大型乳企的奶粉工廠參觀,目睹了奶粉生產的全過程。以下,是我的親身感受,相信有助于大家的判斷。
車間近乎“0細菌”
原料奶通過現代化設備從奶牛體內擠出的那一刻起,就已告別了與外界接觸的可能。
奶源基地擠出的牛奶通過專用管道直接進入罐車,每輛罐車均安裝GPS,按照規定的線路行駛,閥門的接口處貼有封簽,以保證奶源在運輸中不會被污染。
原料奶變成奶粉的全過程,就交給了智能化的工廠。
奶粉生產車間潔凈亮堂、一塵不染。每個車間都經過了三級過濾網凈化,對進入車間空氣中的細菌過濾效率達到99.99%,保證生產區域中的空氣潔凈度達到10萬級。另外,車間內要求每小時換氣18-25次,且對環境內壓差、噪音、溫濕度有著及其嚴苛的要求。
在這座“明廚亮灶”的智能工廠,極少看到人員走動,生產主要靠傳輸設備和機器人操作完成,只有少量工作人員輔助。
為保證車間內的“絕對衛生”,工人在進入之前,需經過換鞋、換裝、戴口罩、戴頭套以及消毒等程序,整個過程需要十多分鐘。更苛刻的是,車間內的工作人員就連“挽袖子”、“戴手表”也是明令禁止的,從源頭避免人為污染。
生產過程“0接觸”
車間內可以看到密布的不銹鋼管道,奶粉完成復雜的加工流程后灌裝,通過傳送帶送至機械臂打包裝箱,平板車經軌道自動運送至倉庫碼垛。
整個過程中,看不見裸露的奶粉,因為奶粉配料、均質、濃縮殺菌、噴霧干燥成粉等工序,都是全密閉的管道內進行,與外界沒有任何接觸。
現場工作人員告訴我,奶粉生產的全程,嚴格遵循企業的55個質量管理流程,從原輔料管理到產品交付全過程112個工序,453個質量控制點保證食品安全,確保奶粉生產加工全過程無污染。
生產過程,這家企業還有自己的“秘密武器”。其在亞洲乳企中首家采用真空添加、氣體輸送、自動計量生產工藝,同時在配料過程中運用全自動數據采集、儲存和分析系統,為奶粉混料的精確管控提供的數據支撐和信息保障,并且減少了因與外界人員等接觸而受到污染的可能。
異物侵入“0可能”
互聯網上,時不時會有奶粉中發現異物的消息,那些稀奇古怪的東西怎么會出現在奶粉中呢?在這家大型乳企的工廠,這是難以想象的。
車間完全杜絕異物進入,生產加工的過程,奶粉與外界無接觸,難道灌裝環節會有紕漏?
奶粉在生產加工完成后,即進入灌裝和包裝環節,又得通過層層”關卡”。
成品奶粉需要經過兩次過篩,篩網的孔徑僅有1.8mm,這個孔徑只有奶粉能順利通過,任何異物乃至大的顆粒物都會在這個環節被排除在外。
過篩后的奶粉,仍通過全密閉不銹鋼的通道輸送,封罐機可在2秒內將罐內氧氣抽走,完成充氮與封合,避免產品與外界接觸。
奶粉僅過篩還不夠,在輸送奶粉的管道上,安裝有金屬剔除裝置,利用磁場原理對通過的奶粉進行檢測,如有異常可實現自動剔除。
可能有人會問,封裝奶粉的容器會不會存在風險?
我們能想到的風險點,企業已全部考慮到了。
在灌裝前后,容器需要經過360°視覺檢測,所有鐵聽均需通過6個高清攝像頭嚴格“體檢”,但凡存在瑕疵,就會被排除在外。產品在灌裝完成后,還會經過X光機對罐內金屬和玻璃異物進行最終檢測。
在這家工廠,只有經過了極其嚴苛的生產工藝和制作流程,并通過十余道過濾“黑科技”、100%杜絕了異物的奶粉,才能獲得進入市場的資格。
以上都是我的親身經歷,只為告訴大家一些常識。這家乳企死磕產品安全,也代表了中國乳業行業對產品的態度。看完,你還會對奶粉中的異物人云亦云嗎?
發表評論
登錄 | 注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