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紅書想管住“照騙”,難度有多大?
來源/連線Insight
撰文/鐘微
成立的第八年,小紅書已經成為了難以忽視的“種草平臺”,但也遇到了極難處理的生態治理問題。
近期,小紅書又一次因為過度的“濾鏡”而被掛上熱搜。剛剛過去不久的國慶假期中,小紅書平臺上充斥的夸大的景點“種草”筆記,引起了用戶的不滿。
緊接著,一系列連鎖反應產生。“小紅書種草筆記代發4元一篇”的現象,經媒體報道后,引發外界對小紅書虛假筆記、代寫代發等黑產的討論。此后,在#我再也不相信小紅書了#的微博熱搜中,大V、普通用戶紛紛加入對小紅書的吐槽,分享了被“打卡文”欺騙、難以辨別廣告和種草文等各種經歷。
這是一場圍繞小紅書作為內容社區平臺的核心競爭力的危機。回溯發展早期,小紅書真實分享、快樂“種草”的社區氛圍,曾吸引了無數用戶涌入,用戶在這里分享或尋找別具一格的生活方式,但如今,用戶在小紅書上已經感受不到“真實”,而只看到了一堆“假人設”“假照片”和“假筆記”。
隨著負面輿論的爆發,小紅書也出面道歉。同時也提出解決方案,包括鼓勵小紅書發布者做有用而非美化的分享,推出景區評分榜、踩坑榜等產品。
小紅書道歉長文部分截圖,圖源小紅書微信公眾號
實際上,小紅書對于平臺上的博主管理并不是剛開始。自去年以來,小紅書就開始嚴管內容,包括:提高博主接廣告的門檻,嚴禁博主接私單;發布社區明文規定,整治泛濫的不良信息;封禁或處罰代發、代寫等黑產行為等。
在內容生態的治理上,小紅書動作頗多,卻依然迎來了近期負面輿論的爆發,小紅書并非第一個遇到生態問題的社區,但為什么它的治理難有效果?平臺亂象又為何屢禁不止?
“假人設”、“假風景”正在摧毀小紅書
“標記我的生活”,小紅書的開屏頁面顯示的標語,表明了它的態度:每一個普通用戶,都能在這里分享自己獨特的生活,漸漸地,小紅書也成為了美好生活的代表。
但隨著時間的流逝,用戶對真實生活面貌的分享,逐漸走偏了。
曾經用戶將小紅書作為“種草圣地”,但很多事物卻被美化得有些過分了。
近期,關于小紅書“虛假一面”的相關討論陸續出現,這也是小紅書第一次在大眾層面引起如此巨大的反響。
#小紅書的網圖濾鏡有多強#的微博熱搜下,旅游博主的風景分享,被質疑是濾鏡加成。
在社交媒體上,網友開始盤點那些不值得一去的網紅景點。比如小紅書上號稱三亞“超好拍秘境”的“藍房子”,網友實拍圖更像是鄉間隨處可見的破舊小屋。位于澄江市的“少女心的粉紅色沙灘”,沒有沙,實際上更像是泥灘。
粉紅沙灘景點,左圖來源于小紅書博主,右圖來源于微博@你的鏡仔沒改名次數版
在此之前,小紅書虛假的一面已經備受質疑。
最開始,人們對小紅書上充斥著的“奢華”“炫富”生活感到厭倦:名媛們在各個五星級酒店打卡、從護膚品到手包的奢侈品分享、華而不實的各種網紅店……博主的分享中,時刻讓人感受到消費主義的“陷阱”。
為了獲得高點贊、高收藏,博主開始立“假人設”。五星級酒店打卡,可能是幾個網紅在“拼單”;分享奢侈品護膚品的“空瓶”,可能是從二手網站中收購而來;“抽脂”“打玻尿酸”等相關筆記,可能將用戶引向非正規的醫美機構。
在小紅書上,大多博主只分享“美好的一面”,而將“坑”留給了親自去體驗的用戶。
某種程度上,這也是內容社區商業化必經的道路。隨著平臺商業化速度的加快,越來越多的博主前來掘金,隨之也形成了復雜的產業鏈,其中包括了博主、品牌方、MCN機構以及黑產。
相比于單純的分享,如今小紅書頭部博主大多有專業的團隊。一張照片可能將經歷數個流程的把關,從圖片到文案、標題都花盡心思,他們需要讓自己的分享帖變得更加引人矚目,從而獲得更多流量,這是他們承接廣告的基礎。
小紅書已經成長為品牌方最重視的推廣渠道之一。據頭豹研究院數據,目前小紅書的變現方式仍主要以電商變現與廣告變現為主,其中電商業務占總營收比重為20%,廣告業務占總營收比重為80%。廣告業務為小紅書最主要的營收來源。
與此同時,小紅書的生態下,品牌的推廣策略為,投放頭部博主的同時,也將廣告覆蓋至大量的中腰部博主。在小紅書商業化早期,萬粉級別的博主,都可以承接廣告。
在這種趨勢下,小紅書變得充斥著廣告推廣,用戶越來越難看到真實的分享。
又改又罰,為什么小紅書還是管不好內容?
小紅書依然保持著高速的用戶增長。
QuestMobile數據顯示,截至2017年末,小紅書的月活用戶數為2022萬;到了2019年末,這一數字升至8236萬。另據易觀發布的截止今年2月份的監測數據顯示,小紅書的月活用戶達到1.38億,與2020年初相比增長72%。
但也可以看到,在發展最快的幾年里,小紅書的月活數增長,有快有慢,并未一直保持著較高的增速。
任何一個內容社區,都經歷過用戶大規模增長、平臺商業化后,社區氛圍“變質”的難題。接下來,小紅書需要擔心的問題無疑是,如何盤活存量用戶,以及防止老用戶的流失。
對近期的爭議事件,10月17日,小紅書曾發文向用戶道歉,“不管是經歷了失望的用戶,還是并沒有遇到‘照騙’的用戶,我們都真誠道歉。”
小紅書提到,部分用戶在分享過程中確實存在過度美化筆記的情況,與此同時,小紅書也并未將“避坑”類筆記充分展示給用戶。其提出的解決措施是,嘗試推出景區評分榜、踩坑榜等產品,便于用戶獲取更多元的信息。
此次事件爆發之前,小紅書的內容生態失衡問題已經顯現,小紅書也曾為此推出各項管理措施。
對于博主們不真實的分享,小紅書曾“約法三章”。2021年4月發布的社區公約中提到,要求用戶尊重原創、分享真實內容,在分享和創作過程中收到商家贊助或便利要申明利益相關,不炫富,分享經過科學論證的內容等。
在社區規定背后,也設立了相應的處罰機制。根據不良信息內容的程度,執行限流處罰,或是直接下架相關話題、下架違規筆記、封禁賬號。
除了對不良信息的處罰,小紅書也加強了商業筆記的監管。
博主接私單的門檻被提高了。2019年小紅書發布的《品牌合作人平臺升級說明》中,對粉絲量和月曝光量作出了要求,只有在經過小紅書平臺審核,成為“品牌合作人”后,博主才可以在小紅書上接廣告。
盡管如此,許多博主依然冒著風險“接私單”,這也導致去年雙十一前夕,小紅書曾大力整治。根據當時公布的數據,治理首月,小紅書生態治理部門共對7383個賬號進行斷流處罰,處罰筆記數量超過21.3萬篇。
平臺的整治費時費力,博主們的暗廣卻十分難防,至今小紅書依然是廣告的重災區。
對于更嚴重的黑產,平臺也難以完全杜絕。根據顯微故事報道,一位在小紅書上批量養號、收號、賣號、刷量的人士提到,小紅書有一定的打壓措施,比如按字段封號、切換設備后會封號封設備,或者大量設備用同一個IP之后會封等。
但他們依然能找到平臺的漏洞。比如在養號的過程中,盡量模擬真人使用動作,先瀏覽幾分鐘,再點贊、收藏。小紅書會根據設備識別號封設備,他們就通過二手市場收手機換設備、刷機、使用虛擬ID等方式避開封禁。
上有政策下有對策,這也讓小紅書的監管與整治效果不明顯。
小紅書的壓力有多大?
在用戶高速增長的過程中,小紅書的審核和監管力度并沒有跟上。
從引發社會輿論“煙草筆記”、被群嘲的“佛媛”現象、再到如今的“假風景”,在多個內容領域,小紅書都曾出現過負面消息。隨著平臺的快速擴張,內容版塊和數量的增加,審核難度也在加大。
而更核心的難題在于,小紅書定位于“種草”,美化是一種必要的手段。用戶的態度是,可以允許適度美化,而并非過渡濾鏡;可以接受以真實種草為主、廣告為輔的分享。
但從平臺審核而言,美化與過度濾鏡之間,種草與廣告之間,確實難以分辨,這需要平臺在監管與審核體系上投入更多成本。對于一個發展中的內容社區而言,這方面的壓力不小。
小紅書也很難完全“鏟草除根”,畢竟目前而言,廣告變現依然是平臺和博主變現的主要方式。
相比抖音、知乎等其他平臺,小紅書博主的變現方式并不多元化,主要以接廣告為主,由于小紅書平臺單個用戶的價值有限,博主的廣告價位也并不高。投放成本較低,決定了小紅書上聚集了大量低質量的廣告推廣內容。
如果以更嚴格的方式治理廣告內容,又可能會引起博主的不滿。一旦大批博主逃離,小紅書的內容生態也可能會倒塌。
近些年,大眾點評、淘寶、B站、知乎都在發力種草類內容,尤其是淘寶“逛逛”看起來就像是小紅書的“復制版”,而其內容變現土壤相比小紅書也并不遜色。
小紅書一直在拓展更多的收入來源,但其商業化之路一直較為坎坷。根據晚點LatePost報道,從跨境自營電商轉型為開放給第三方的電商平臺后,多年的嘗試后,成果依然不達預期:小紅書并沒有完成2018、2019年GMV目標。
2020年,小紅書電商體系迎來兩位新高管,分別負責小紅書電商前端的獲客、后端的電商營銷鏈條。此后,小紅書又開始嘗試直播電商,開辟直播帶貨的平臺抽成這一新的變現方式。
但上文也提到,2020年,小紅書的廣告業務依然占據總營收的較大部分,電商業務未能得到足夠的發展。
平臺單一的商業模式,在一定程度上給小紅書內容生態發展帶來了壓力。
小紅書急需探索新的商業變現模式,并在商業化擴張與內容社區的治理上,找到一個平衡點。屢屢爆發的負面,損失的是用戶的耐心,對小紅書而言,前景并不明朗,改革迫在眉睫。
發表評論
登錄 | 注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