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來生活成立5億基金,投資京津冀果品產業鏈
10月27日,由本來生活、北京市果樹產業發展基金(以下簡稱“果樹基金“)與艾格農業三方合作的果品產業基金正式對外宣布成立。
該基金規模5億元,投資方向將圍繞京津冀果品產業鏈項目為主,同時涵蓋生鮮供應鏈領域其他項目。
果品產業基金成立宗旨為進一步升級優化以北京為核心的京津冀地區水果產業鏈及供應鏈,振興“京果”品牌。同時,該基金還開創了“政府機構+產業基金+渠道龍頭”的創新合作模式。
本來生活將充分發揮多年來在生鮮農產品品牌化及供應鏈方面的經驗與優勢,從果品商品化打造到銷售渠道拓展,通過全產業鏈賦能模式,助力北京果業升級,解決京津冀地區果品市場競爭力不足問題。
模式創新:政府機構+產業基金+渠道龍頭
果品產業基金的發起方之一——果樹基金是北京市大農業投資領域第一支基金,于2016年4月由北京市財政局、北京市園林綠化局、北京市農業投資有限公司共同正式發起設立。通過財政資金的市場化運作、基金化管理,推動京郊高效節水果園建設和更新改造,服務北京市農業結構調整,促進農民就業增收致富。
北京市水果資源豐富,多數老北京水果的栽培歷史悠久,已形成地域特色,歷史文化底蘊深厚。整體看,老北京水果經營主體以果農個體和合作社為主,生產管理水平和品牌營銷能力偏低,在銷售渠道上處于弱勢地位,多數產品流向了農貿市場或者通過路邊擺攤銷售,品牌建設更是無從談起。
為了解決北京本地果品“賣難”問題,推動北京“老字號”水果品牌建設和渠道推廣,果樹基金攜手本來生活、艾格農業合作設立果品產業基金,打造了"政府機構+產業基金+渠道龍頭"的合作模式。在北京市園林綠化局的政策指導下,果品產業基金提供金融支持和服務,重點投資線下線上生鮮渠道和供應鏈項目,本來生活作為渠道龍頭為北京果品提供品牌宣傳打造和銷售渠道。
本來生活相關負責人表示,本來生活主營生鮮產品銷售,擁有強大的線上和線下銷售渠道,在渠道、品牌、大數據分析、技術支持方面具有強大的賦能資源。本來生活會在渠道資源上進行傾斜,繼續加大“京字號”果品采購力度,也將為北京果品品牌化提供支持。
“‘京字號’水果將以此為契機走向更廣闊的消費市場,開辟新的道路。”北京市園林綠化局相關負責人表示。
投資方向:從生產到供配銷售全產業鏈
本來生活的自身資源優勢和未來在北京果品產業上的規劃布局,與果樹基金對北京果品產業現狀和政策情況的深度理解、基金的產業投資和資本化運作經驗,具有極強的優勢互補性。
據悉,果品產業基金的投資布局將圍繞以下方面:
一是果品和生鮮銷售渠道的建設。通過產業基金政策集成、資金放大、資源賦能、人才集聚的功能,致力于幫助北京市果園經營主體做好果品的商品化和渠道對接,從需求端倒逼種植端優質優價,促進北京果品種植產業升級,共同塑造果品品牌價值,增強市場議價能力,促進北京果樹果品產業健康發展。
二是北京果品品牌化建設。本來生活是中國生鮮品牌化的開創者與領導者,從打造褚橙開始,已經成功賦能了400多個生鮮品牌。本來生活將把生鮮品牌化的方法、資源、經驗帶給北京果品,助力北京果品實現品牌化。
三是建設北京生鮮供配中心。新冠疫情,再次提出了一大課題:如何建設與現代都市生活相匹配的現代、衛生、高效、低成本的生鮮農產品流通體系。農產品批發市場存在著諸多問題:環節多、損耗大、成本高、無法溯源、質量不可控、基礎配套設施較為落后,甚至缺失冷鏈、品控、檢驗檢疫等功能,存在食品安全和公共衛生等隱患。基于應急保供需求,建設現代化生鮮供配中心,為京津冀地區果品和生鮮商品提供高效保供和安全供應鏈刻不容緩。
四是發展高端設施農業。高端設施農業水分利用效率及勞動生產率可以提高2倍以上,農藥使用量相比傳統生產降低一半以上。北京發展設施農業對生產標準以及節水節能意義重大,果品產業基金將聯合其他社會資本在北京投資建設高端設施農業,為北京果品和生鮮的標準化生產樹立標桿。
據了解,在加強“京果”品牌化建設方面,相關工作已逐漸落地展開。北京市園林綠化局、北京市果樹產業發展基金和本來生活聯合開展的振興北京“老字號”果品品牌系列宣傳活動已于10月下旬啟動。北京果品品牌宣傳將以“一個專刊、一個中心、四季營銷”為指導框架,三方合作,將北京果品品牌塑造工作長期、常態、機制化,實現北京果品品牌在市場上脫穎而出。
發表評論
登錄 | 注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