老娘舅接近標準答案
“米飯要講究,就吃老娘舅”,自傲“講究食材”的中式快餐連鎖品牌老娘舅,正謀求沖擊國內資本市場。
近日,老娘舅餐飲股份有限公司在浙江證監局披露《首次公開發行股票并上市之輔導備案公示文件》(以下簡稱《公示文件》),計劃在A股IPO,輔導券商為中信證券。
《公示文件》介紹稱:公司是長三角核心區門店規模較大、標準化程度較高的中式快餐連鎖企業,并形成了較高的市場知名度和品牌影響力。公司曾為2010 年上海世博會、2016年杭州G20峰會、2018年浙江省運動會等大型活動賽事項目提供餐飲服務,連續多年入圍“中國餐飲企業百強名單”。
總部位于浙江湖州的老娘舅,因主打“江南口味”而以長三角區域作為大本營。官網顯示,目前終端門店數接近400家,覆蓋浙江、江蘇、上海和安徽。其中,浙江省內超210家、江蘇省內超130家。
若老娘舅在A股成功上市,其將成為“中式快餐第一股”。有媒體則指出,上市將給中式快餐提供更多借鑒與啟迪,或將預示中式快餐發展的黃金時期已經到來。
01
攻克中式快餐標準化難關
企查查顯示,老娘舅成立于2000年5月12日,法定代表人為楊國民。
《公示文件》則透露:從股權結構來看,老娘舅的實際控制人為楊國民、楊峻琿父子,兩人合計控制公司53.08%股份。
此外,值得一提的是,持股前五名股東及持股5%以上股東中,還有A股上市公司香飄飄(603711.SH)董事長蔣建琪,個人持股2967.27萬股,持股比例8.73%,其從2016年2月起至今擔任老娘舅董事。
《公示文件》還顯示:中信證券受聘擔任老娘舅首次公開發行人民幣普通股(A 股)并上市的輔導機構,擬于2021 年9月至2022年2月進行輔導。
娘舅,指舅父,即母親的兄弟。在長江三角吳語區一帶,人們常把那些有威望、講公道的年長者稱作“老娘舅”。
從2000年11月2日首店開業至今,老娘舅一直處于“直營連鎖”狀態。官網首頁特別提示,“我司未對外開放加盟,所有加盟廣告及訊息均非我司發布”。
直營連鎖的可控性,恰恰是“標準化操作”的關鍵。
有媒體指出,老娘舅的成功秘籍在于:將特色菜品通過標準化模式推送給食客,形成獨特的餐飲品牌文化。有圈內人士因此盛贊:“老娘舅是國內第一家攻克中式快餐標準化難關的企業,無論何時何地嘗到老娘舅的產品都是一樣的。”
在官網主食套餐欄中,主打秋季新品“板栗燜雞”、而傳統套餐梅干菜扣肉、魚肉獅子頭、魚香肉絲也悉數在列。官網對上述菜品特別強調,“源頭可追溯,安全衛生;順豐專送、快速準時;食材講究、天然美味;專利打包盒、保溫/防漏”。
中式快餐要想實現連鎖,“標準化”是至關重要的瓶頸,但“標準化”又涉及原材料、產品以及門店等多個關鍵環節。而在老娘舅看來,最引以為傲的便是“突破了中式快餐連鎖的標準化、可復制、去廚師等規模化運營難題”。這在《公示文件》中亦有體現:從原材料溯源篩選出發,到中央廚房的標準化生產,再到終端門店的簡易化操作,實現了產業鏈的整合運營;同時,公司建立了專業性的中式快餐中央廚房及物流平臺,以及較為嚴格的全產業鏈質量控制體系,確保產品的較高品質與穩定標準。
在原材料采購方面,老娘舅強調“源頭可追溯”,以確保原材料品質的穩定性。如官網“食材專賣”頻道,就對老娘舅大米進行了介紹:“大米專供基地為毗鄰丹頂鶴自然保護區的江蘇淮海農場,這里的大米生長周期長,一年只種一季,口感軟糯香甜,整片農場由蘇北灌溉總渠和淮河入海水道滋養。”
在食材做工方面,老娘舅也實現了制作流程數字化與電子化,將中餐制作工序做到“標準化”輸出。比如,為保證每一碗水蒸蛋的品質及口感統一,楊國民便把蒸制過程分為打蛋、配料、溫度、水的比例、時間節點等一系列“斷點”,再用“試驗數據”來錨定“嫩、滑、不老、不結塊”等終極指標。當通過多次實驗形成成熟經驗后,老娘舅便會為不同產品列出配比表和作業指導書。
“標準化”操作還展現在老娘舅連鎖餐廳的服務陳設方面:店內要求明亮整潔,桌椅統一。而在外賣端,菜品包裝和口感也要求與店內完全一致。
從始至終對標準化、規范化、科學化運作模式近乎苛刻的追求,“源頭可以追溯”到創始人楊國民的“中式快餐夢”。
02
賣掉兩間店面投入研發
楊國民曾坦言,自己有一個夢想:那就是打造一家真正意義上的中式快餐,對抗洋快餐。
出生絲綢之鄉湖州的楊國民,15歲就開始從事輕紡行業。因經常出差,肯德基和麥當勞便成為旅行必備,但很少能吃到滿意的中式快餐。2000年,他決定投身餐飲市場,改變這一局面。
2000年11月2日,第一家以“老娘舅”命名的餐廳在湖州市北街開張,79平米的營業面積主賣餛飩。而令員工匪夷所思的是,楊國民把“廚房”放到了20多公里外的三濟橋。廚房占地1000平方米,有冷庫、流水線。幾名員工拿著擬定的配比表來調制餛飩餡,一輛豐田車每天會分兩次把餛飩送到店里。
這位早從輕紡行業跨界餐飲的打拼者,其實是把這家餛飩店作為了個人試驗田。躬身入局的前8個月,他調研了長三角地區餐飲業。在請教了一些對中式快餐連鎖模式淺嘗輒止的公司后,其做跨地域中餐連鎖的思路基本定型。從一開始,楊國民就保持了“中央廚房、統一配送”這一經營模式的商業初心。
一年后,慢慢摸清門道的楊國民關停了第一家店面,只保留下那個占地1000平米的中央廚房——日后證明,這才是老娘舅的“核心競爭力”。
其后3個月,公司高層開始整天泡在麥當勞和肯德基,從流程和產品等各環節取經。老娘舅通過學習逐步意識到,若要實現真正的標準化生產,則必須以機械化生產為前提。輕紡出身的楊國民便找來機械工程師幫忙試制機器。他堅信,和西餐相似,中餐全流程同樣可以被“逐段解析”。比如爆炒時的爆香點是在什么時候,水蒸蛋在多少度凝固,這都可以從廚師經驗中提取總結,形成標準化操作的方案。
楊國民最終想要實現的,便是將這些工序流程化,用數據的“精密”取代人工的“隨機”。
多次實驗提取“純熟經驗”后,老娘舅開始給不同產品列出配比表和作業指導書。在老娘舅中央廚房的大鍋旁,包括溫度、用油量、時刻等都會事無巨細進行提示。操作員工會在顯示屏提示下,完成一系列工序。“連加水都要精確到克,因為湯汁的多少直接決定了這鍋食物的咸淡是否和上一鍋一樣。”聯合創始人潘培康透露。
2002年4月6日,第一家正式經營快餐的老娘舅在湖州商業中心紅旗路開業。
據悉,老娘舅菜品會采取末位淘汰制,用新品替換銷量不佳的舊品。因此,老娘舅全系列產品始終停留在近40種,這也保證了配送的便捷和穩定。各種菜品被細化成了作業指導書上的油鹽配比,每天會按桶分裝到店。能夠一鍵制成的蒸蛋機、湯類制作器被安置到了廚房。餐廳由此實現了無油煙、無明火,出餐速度被壓縮到3分鐘以內。
楊國民的“中式快餐夢”初具規模。
隨后兩年,老娘舅門店按計劃拓展到杭州、長興,均距三濟橋1小時車程以內。
在老娘舅對于中式快餐標準化的研制過程中,楊國民幾乎將前15年在輕紡行業打拼所賺的全部積蓄都投入了進去。由于需要大量資金投入設施更新及研發,楊國民又忍痛賣掉了自家兩間店面房。單是老娘舅這碗米飯,工作人員便研發出了好幾代壓力蒸飯車。
研制成果則開始覆蓋供應鏈的每一個鏈接點:產品采用冷鏈配送,而門店內也開始設立冷庫。制成品溫度在整條供應鏈上保持在0到4度之間。
2004年中旬,老娘舅研發了新型容器,實現了菜品在“中央廚房”的分裝。銷售端所需要做的,只是把盒裝菜品拼到一起,這再次壓縮了出餐時間。
老娘舅在中餐標準化技術上先后申請了10多項專利,基本解決了中式快餐標準化問題。
03
擁有原材料+中央廚房兩大核心競爭力
楊國民接下來要解決的,便是盈利問題。
從2002年4月首店開業到2007年7月,老娘舅才開了6家門店。此時老娘舅單店銷售額一度卡在8000元瓶頸。與麥當勞和肯德基運用成熟的品牌策略包裝每一款新品不同,老娘舅并沒有足夠資金進行品牌推廣。
老娘舅轉而在套餐之外開發各種面食、果蔬汁、蜜汁雞翅等新品。楊國民下達的目標是,每個月必須有新品推出。在提供豐富品類外,老娘舅也在與競對交鋒上凸顯價格優勢。
大眾點評顯示,位于南京南站的老娘舅(綠地之窗店)人均消費為31元,周邊麥當勞為34元,肯德基35元。
當年,楊國民并未急于拓展新店,而是轉而把精力放在了食材的采購上,和長三角地區食材供應商簽訂了戰略合作伙伴協議。這些供應商包括無公害蔬菜基地、綠色大米基地及馬蘭頭、花菜頭等特殊產品供應商。楊國民認為,對優質食材源頭的把控,不僅能夠吸引更多的顧客,還能夠形成商業壁壘。
2007年6月,新的老娘舅中央廚房在原址落成。整個工程耗資3000萬元,操作間加冷庫占地1萬平米。主管后勤的相關負責人曾表示,如果晝夜兩班開工,可以滿足江浙地區100家門店需要。有了底氣的老娘舅開始擴張,一年內便把門店擴展到21家。
這再次為老娘舅加筑了商業護城河。
在擁有了“原材料”和“中央廚房”兩大核心競爭力后,老娘舅開始引進戰略投資。2007年,公司引進深圳達鑫創投,2008年底引入復星集團戰略投資。資本的到位,終于促成老娘舅實現跨越式發展。
企查查顯示,老娘舅目前注冊資本3.4億元人民幣,2016年2月完成天使輪融資,投資機構為勁邦資本。
與此同時,老娘舅進一步對中央廚房擴容。在一期工程原址改造基礎上,二期投入超過900萬元,租用周邊工廠,引進日本流水線,以滿足新產品的研發需求以及未來近千家門店的供應。
由此,楊國民開創了中式快餐的新模式,在國內創造了第一個60秒主動供餐速度,解決了傳統中式快餐“快不起來”的難題,攻克了中式快餐無法實現標準化的困境。
財經無忌近日探訪了位于南京南站的老娘舅(綠地之窗店),點了毛豆辣仔雞和魚香肉絲套餐各一份。在找就餐位的片刻工夫,收營員已通知取餐。
從原材料溯源篩選出發,到中央廚房的標準化生產,再到終端門店的便捷化操作,老娘舅將重點投入在全產業鏈的整合運營上,確保了產品品質穩定輸出。
04
擴張及下沉速度緩慢
從行業面看,中式快餐是最大餐飲剛需,規模持續增長,占快餐行業收入70%,而米飯快餐則是中式快餐重要構成部分,占比達到52%,也廣受投資者關注。
目前這一賽道云集了永和大王、老鄉雞、真功夫、鄉村基、小肥羊等國內品牌,如果老娘舅成功上市,有望撥得“中式快餐第一股”的頭籌。
但老娘舅的上市之路也還存在著必須直面的問題。
首先,盡管老娘舅未曾公開過營收及利潤數據,但根據其門店數量及分布范圍可知,在諸多連鎖品牌中,其體量“并不夠格”。依據其官網宣傳,終端門店只接近400家,并且集中在長三角地區。而同為中式餐飲,老鄉雞在全國擁有1000多家快餐店,目前在安徽、南京、武漢、上海、深圳、北京、杭州、蘇州、徐州等地均有門店。
再看老娘舅試圖叫板的洋快餐,肯德基目前擁有門店7771個,覆蓋31個省329個城市;麥當勞擁有3992個門店,覆蓋29個省266個城市。雙方開店數量及市占率差距明顯。
歸根結底,老娘舅受限資金量和標準化運作模式,導致門店開店以及“下沉”速度緩慢。而競爭對手并未放慢步伐,仍在加碼跑馬圈地。2020年,百勝中國就曾表示,未來一年內將開設大約1000家新店,并且,公司仍在追蹤700多個適宜開店的“空白”城市,會持續推動“小鎮模式”。事實上,在疫情防控常態化之下,三四線城市已逐漸被認為是“餐飲業的兵家必爭之地”。數據顯示,2020年第四季度,三四城市的線上餐飲訂單量較去年同期增長了10%;三四線城市平均線上餐飲消費額為48.5元,同期增長2.4%。
下沉市場這塊蛋糕,老娘舅尚未分得并且分食行動緩慢。這或許會成為其未來擴大規模、業績增長的痛點之一。
正如圈內人指出,中式米飯快餐的下半場將是區域霸主爭奪全國市場,爭奪品類頭名的激戰也將打響,而精細化、標準化管理模式,將成為一批餐飲企業實現破局和跨越發展的重要動力。
突破中式快餐連鎖的標準化、可復制、去廚師等規模化運營難題的“老娘舅”,在把握中式快餐風口并打下堅實基礎后,盡管仍有擴張問題待解,但或許通過謀求上市,已是接近“標準”答案的那個人。
發表評論
登錄 | 注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