資本愛上蘭州拉面,沙縣和黃燜雞誰將是下一個寵兒?
作為曾經的街頭“三大霸主”,沙縣小吃、蘭州拉面、黃燜雞米飯已經是名副其實的“國民小吃”。可是隨著消費升級浪潮的出現,這三大國民小吃一度引以為傲的價低管飽優勢逐漸喪失了。
近年來,一股創新升級風潮終于在這三大賽道中刮起來,以蘭州拉面為甚,賽道中的新銳品牌們頻頻受到資本的青睞。可見,這三大國民小吃中還是蘊藏了大把的機遇。
文章看點:
1. 沙縣小吃到底有沒有失去年輕人?
2. 資本將如何改寫蘭州拉面的命運?
3. 黃燜雞米飯真的涼涼了嗎?
4. 三大國民小吃,同樣的國民度,有什么不同境遇?
紅餐品牌研究院數據顯示,在今年的前10個月里,在我國餐飲行業融資事件的總數中,小吃快餐品類融資次數占到了五分之一,名副其實的吸金能力第一名。比如炸串界的喜姐炸串、夸父炸串,鹵味界的菊花開、研鹵堂,小面界的遇見小面等,均在年內拿到了融資。
因為可復制性強,品牌化趨勢明顯,小吃品類也揮別了路邊攤散亂的狀態,開始了連鎖化規�;�,進而成為資本界競相追逐的香餑餑,熱度甚至已經超過了咖啡、茶飲。
尤其是去年以來,以蘭州拉面為代表的國民小吃賽道掀起了創新巨潮,涌現出了一批新銳品牌,讓大家的目光再次聚集到了小吃賽道。
曾經,沙縣小吃、蘭州拉面、黃燜雞米飯這三大“國民小吃”,因為消費基數夠大,都曾被寄予成為“中國麥肯”的厚望,可是這么多年來卻一直未能真正實現。
如今,它們終于有了變革的跡象,觀察君不禁想要知道,這三大國民小吃如今呈現出怎樣的發展態勢呢?哪個又有望率先破局?
1
沙縣小吃:
不缺話題度,品質化升級是趨勢
很多人可能不知道沙縣在哪,但一定吃過沙縣小吃。
有關數據顯示,目前沙縣小吃在全國有8.8萬家門店,年營業額500億元,帶動就業30多萬人,是中國街頭餐飲店的絕對王者,甚至在海外60多個國家和地區都能看到它的身影。
△沙百味經典招牌雞腿飯,品牌方供圖
沙縣小吃之所以能開遍世界,離不開政府這個強有力的推手,主要依靠“三駕馬車”——沙縣小吃集團、沙縣小吃辦和沙縣小吃同業公會。
從90年代起,沙縣小吃就開始進軍全國,這也得益于沙縣政府的推動。彼時的沙縣政府為了鼓勵當地人外出開店,不僅提供免費學做小吃的機會,甚至報名參加培訓的還能得到幾百塊錢補貼。
有資料顯示,2004年,沙縣小吃進軍上海時,每開一家門店,沙縣政府就給1000元補貼;2007年,北上攻占北京市場時,沙縣政府對前100家北京門店給予每店3000元的補貼。
到了2016年,在沙縣黨委、政府的領導下,沙縣小吃開啟“標準化、連鎖化”的轉型升級之路,開始對全國各地的沙縣小吃,采取統一管理、統一裝修、統一產品的現代經營模式。
但由于門店體量實在龐大,“統一”之路并不順暢。據海峽都市報報道,截至今年10月,已發展了沙縣小吃加盟連鎖門店3203家。按照8.8萬家總門店數來看,沙縣小吃的加盟門店的連鎖率仍然只有3%左右。
所以,在許多消費者的眼里,沙縣小吃仍然是來自沙縣的小吃集合體,是一個品類,而非一個真正的品牌。
絕大部分沙縣小吃店鋪還是以“夫妻店”為主,出品、門頭、甚至名字都沒有統一標準。同樣的一碗餛飩,在一些店里叫扁肉,另一些則叫“香脆餛飩”“飄香餛飩”“清香餛飩”。
此外,即使有集體商標的加持,都使用了同樣的吃豆人形象logo,但是各家門店的名字也并不統一,除了必須存在的“沙縣小吃”這四個字以外,店名前綴五花八門,“福建”“正宗”“精品”……
有媒體以“沙縣小吃招安難”來評價如今的局面。今年,這種情況迎來了一些好的轉機,一方面是因為政府的推動,另一方面則是來自市場競爭的推動,沙縣小吃或迎新機遇。
1. “沙縣小吃”動不動上熱搜
上個月,沙縣小吃又火了一把。
起因是這樣的,微博博主“@剛剛火了”發起了一個帖子,同時配了兩張圖:一張是沙縣小吃的經典形象——黃底紅字,吃豆人logo;另一張則像一家輕食餐吧,門頭是冷淡的銀灰底色配著設計簡約的字體,很現代。
△圖片來源:觀察君在微博上的截圖
因為兩種門店形象的強烈反差,迅速引發網友大量的討論、轉發,“沙縣小吃也內卷了”的話題很快登上熱搜榜。網友評論說升級后的門店“很高級,像奶茶店,想起了喜茶”“一看就很舒服,吃飯也有好心情”“我以前經常吃沙縣的蒸餃和拌面”……你一句我一句,網友們似乎在跟評中找到了某種共鳴。
△圖片來源:觀察君在微博上的截圖
△圖片來源:觀察君在微博上的截圖
據知情人留言稱,這家店就位于泉州的領秀天地,它家對面就是一家普通的沙縣,反差挺大的。不過觀察君在大眾點評上沒有搜到該店。
事實上,只要沙縣小吃打破固有的印象做出一些舉動,毫無意外就會引發網友大范圍的關注。2018年,日系沙縣小吃海報刷屏;2017年,位于江蘇無錫的“沙縣輕食”,以其清新精致的裝修風格和熟悉的菜單登上熱搜榜。當時網友評價,“沙縣輕食這個名字給我帶來的震撼不亞于李寧國潮。”
就在上月那篇熱搜貼的下面,觀察君還看到,今年9月份,視頻博主@QMoliQ,利用高檔法餐常見的造型方式,把沙縣小吃里的香干鹵蛋獅子頭,蒸餃拌面炸餛飩進行二次加工和重新擺盤,并稱之為“沙縣魔力大酒店”,也引來了大量網友圍觀。
在觀察君看來,沙縣小吃從來都不缺話題度,只要市場上出現和以往形象有強反差的高顏值店面,很快就能引起關注。而這恰恰也是消費市場發出的需求信號,是沙縣小吃升級的方向所在。
雖然沙縣小吃常年不變的形象和產品成為一代人的回憶,但也讓消費者產生了疲勞感。每一次針對沙縣反差的圍觀熱議,正反映出消費者對其創新的期待,希望看到體驗到不一樣的沙縣小吃。
2. 創新者重塑沙縣小吃
市場上也早有品牌洞察到這種消費需求,比如沙百味,2019年以“沙縣小吃升級版”的姿態C位出道,目前全國有500+門店。
首先,它在店面形象上打造出了差異化的樣貌,跟傳統的沙縣小吃門店截然不同,如今其門店已經升級到3.0版本,主打“國潮風”。
△沙百味3.0門店,圖片來源:品牌方供圖
其次,它在產品上復刻創新沙縣小吃系列。今年更是攜手沙縣非遺小吃制作工藝第一批傳人梁永輝,研發出了沙百味主打的“四大金剛”:蝦仁柳葉蒸餃、飄香拌面、餛飩、養生瓦罐湯。其產品sku共有37+,囊括了小吃正餐等產品,覆蓋了多種用餐需求,改變了傳統沙縣小吃創新力低的弊端。
此外,沙百味還在后端建設了自己的中央工廠以保證產品的穩定供應,通過強大的供應鏈,讓有市場力的產品,可以在全國實現“統一標準”,避免出現傳統的“千店千味”。
另一位創新者則是淳百味,2014年創立,從一開始就以“新一代沙縣小吃”為定位,從門店形象到產品都不斷升級,如今在全國已發展出500+門店。
門店形象上,淳百味已從第一家店的西式漢堡風格,迭代到如今的日式風和國潮風。在產品上,淳百味摒棄傳統沙縣小吃復雜的菜品,側重于做減法,更注重爆品的研發打造。
△圖片來源:淳百味官方公眾號
在連鎖管理模式上,淳百味開創了“單店股權合伙+連鎖直營”的管理模式,可以說除了沙縣小吃集團,淳百味是第一個把雜亂無序的沙縣小吃進行連鎖化運營的企業。
這個管理模式下,所有合伙人必須在總部進行系統訓練,然后通過店長資格考試,以店長的身份經營門店,所有權和經營權分離,作為合伙人按比例分紅,作為店長需持證上崗同時接受管理和考核。通過這個內部市場化的模式,既可以讓員工實現內部創業,又可以培養出專業的店長,由此實現品牌的穩定連鎖經營。
雖然這兩個品牌的人均并不比街邊那種夫妻店的高很多,沙百味在20元左右,淳百味16元左右,但卻給消費者提供了全新的沙縣小吃體驗,不同程度地引領了沙縣小吃的升級迭代方向。
3. 政府助力沙縣小吃轉型升級、數字化運營
政府也在不斷推動沙縣小吃轉型升級。上文我們提到,早在2016年,沙縣黨委、政府就啟動了沙縣小吃產業改革,如今全國成立了子公司23個,配送中心18個,升級后的門店平均營業額提升了50%以上。
今年3月,習總書記到沙縣夏茂鎮俞邦村考察,了解沙縣小吃發展現狀和前景,并發出勉勵:再接再厲,繼續引領風騷。
據海峽都市報報道,從2019年以來,沙縣開始啟動小吃數字化建設,引導人流、資金流、數據流回歸,已在北京等6個城市進行數字化經濟試點,1600多家門店數據回流沙縣小吃總部。
沙縣開店者們也已享受到數字化帶來的紅利。據在深圳開店的老板李紹春介紹,以前生意好的店鋪,光冰箱就要備兩三臺,調料一買就是10多件,就怕突然沒貨了,現在動動手指不管多少都直接送貨上門,方便極了。而且品種多價格實惠,食品安全也有保障,對貨品不滿意還可以退換。
而下一步沙縣小吃的重心是做新零售,打破門店經營固有的邊界�!爸灰覀兊墓⿷�、收銀體系、互聯網銷售做起來,就有源源不斷的數據,這才是未來小吃集團最寶貴的財富�!鄙晨h小吃產業發展中心副主任張鑫說。
4. 沙縣旗艦店開啟全國征程
今年9月,全國首家沙縣小吃旗艦店“沙陽薈館”在廈門開業,被譽為沙縣城市會客廳,占地1600平方米,以中式建筑風格為主體,通過扁肉雕塑、門牌、小吃明檔等具有沙縣特色元素的設置,打造出一個充滿沙縣人文風情的餐飲空間。
據了解,接下來沙縣還會相繼在北京、上海、福州等重點城市開設第一批旗艦店,每家門店提供約30樣正宗沙縣小吃特色品種,旨在核心城市打造出沙縣小吃的高端展示平臺。
此次旗艦店也是沙縣小吃轉型升級道路上的一重大舉措。雖然沙縣小吃當初正是靠“1元進店,2元吃飽”這種薄利多銷的經營策略發家的,導致在大多數人的印象中,沙縣小吃就是“草根、低端”的代名詞,但觀察君認為它依然有品質化、高端化的潛力。
△沙百味菜品,品牌方供圖
首先,從其產品本身來說,沙縣小吃的產品自帶價值感,有較大溢價空間。比如,你能在每一家沙縣的墻上,看到各類燉湯的功效:天麻豬腦湯——安神補腦;花旗參鴿子湯——十全大補……而買到這些產品,只需要花十幾塊錢。
另一個有利證據是,在年輕人活躍的某紅書上,網紅們早已把沙縣小吃奉為減肥餐頂流,沙縣小吃這四個字已經成了減肥博主和健身專家的流量密碼�!皩I人士”給出了鴨腿飯、蒸餃、云吞等每一樣食物的熱量、功效及正確打開方式。
△圖片來源:觀察君手機截圖
同時,沙縣小吃在國外走的就是高端路線。一份拌面3美元,一份蒸餃6美元,據媒體報道,美國第一家沙縣小吃開業當天,因為生意太火爆,營業才3個小時食材就售空而不得不停止營業。
觀察君認為,基于產品本身清淡、健康、養生的屬性,沙縣小吃的轉型升級是可以往品質化高端化方向走的。
比如同樣脫胎于福建本土小吃的莆田餐廳,早在2016年,新加坡的一家店就摘得米其林一星。還有上述提到的那家“沙縣輕食”,火了之后,老板就更名為“沙百味”了,開到了當地購物中心的4樓。
所以,隨著可選擇的餐飲品類、品牌越來越多,特別是以前依靠低價收割的策略已經不那么奏效的前提下,適當提高價格,同時升級就餐環境、產品品質,把健康養生牌打出去(減脂餐就是一個很好的思路),再加上強反差的話題營銷手段,或許能讓那些拋棄沙縣小吃的年輕人重新回歸。
曾經有投資人問番茄資本創始人卿永,沙縣小吃是否有品牌化機會?卿永回答,“‘沙縣小吃’四個字就是最大的品牌,效率、成本都已經很極致,唯一的機會就是干凈�!�
確實如此,沙縣小吃的品牌知名度很大,目前最大的問題是消費者的品牌滿意度較低,只要經營者在環境、體驗等方面的做出品質化升級,那就會充滿機會。
2
蘭州拉面:
資本助推品牌化、連鎖化進程加速度
接下來觀察君要說說我們的第二大國民小吃——蘭州拉面,雖然“正宗蘭州拉面”跟蘭州沒有半點關系,而是一個發源于青�;〉牡胤狡放�,但并不妨礙它成為2021年最大的品類贏家。
2021年,資本愛上了面條,尤其青睞“蘭州拉面”,有3個新興拉面品牌都獲得了高額融資,它們分別是馬記永、陳香貴、張拉拉。
其中馬記永和陳香貴都傳出高達10億的估值。照此換算,一家馬記永或陳香貴店鋪,價值高達700萬左右。當然,不能如此簡單粗暴地計算,但這樣的估值不可謂不瘋狂。
資本何以瞄上蘭州拉面?而這般熱捧又會對蘭州拉面整個品類產生什么影響?且聽觀察君仔細探究。
△圖片來源:紅餐網攝
1. 三個新興品牌做對了什么?
綜合投資人的說法,之所以投資蘭州拉面是因為它的市場普及度高,消費認知廣,品類成熟�!爸袊下有40多萬家面館,其中20萬家是蘭州拉面”,金沙江創投董事總經理朱嘯虎說。
與此同時,全國幾十萬家分布密集的牛肉面館,大多還是散兵游勇,可以說,蘭州拉面是有品類無品牌的寬闊賽道,連鎖化、品牌化將是一個機會。
而上述的“三碗拉面”也正因此獲得資本寵愛。那么,與傳統蘭州拉面館相比,上述品牌分別做了哪些創新改變呢?
觀察君先梳理了三家新興拉面品牌的基本情況,如下:
可以看出,這三個拉面品牌在產品、人均、選址、服務等方面的策略幾乎相差無幾,最大的品牌區隔可能就在門店形象和消費者口味認知方面。
不過與傳統拉面館相比,它們的創新點具有明顯的“消費升級”特點,如下圖:
首先在選址上,商場店vs街邊店。
一改傳統蘭州拉面遍布街角巷尾的定位,這三個品牌的門店幾乎都開在了上海的購物中心。上海向來是餐飲行業公認的品牌高地,而商場又是品牌競爭高地,一上來就是這樣的高起點,一方面可以倒逼品牌進行體驗升級,同時也很容易提升品牌的美譽度。
其次在店面環境上,明亮時尚有品牌區隔vs千店一面、無記憶點。
這三家有的采用簡約設計的日式風格,有的是傳統中式和現代風格相結合,有的運用較多金屬色,走潮流網紅路線,但同樣的是,整體店面看起來干凈明亮衛生,門頭有明顯辨識度,每一家的vi色都不同,廚房全部是全開放式,讓顧客能看得到一碗面制作的全過程。
如馬記永,啟用了少見的藍色vi色調,大LOGO。在餐具的選擇上也是精益求精,采取青花瓷大碗和木刻托盤,完全顛覆了消費者對街邊傳統蘭州拉面店千店一面、臟亂差、無服務無管理、無記憶點的固有認知。
第三,在產品設置方面,SKU少vs產品雜多。
這三家的產品sku都相對簡單,模式通常為以一款招牌牛肉面做主打,再加上羊肉串、手抓羊肋條、雞蛋牛奶醪糟等特色小吃。顯而易見,sku少更容易做連鎖復制,比如馬記永的拉面只有26元“大片牛腱子蘭州牛肉面”這一選項。
但在滿足個性化需求方面,三家均提供多達5種面型可選,還能免費續面,這點比較人性化。
而在傳統街邊蘭州拉面店,面型只有正常和毛細兩種,主食sku通常比較多,除了牛肉面,還有炒拉條、新疆拌面、炒飯、撈面、刀削面,甚至新疆大盤雞、蓋澆飯等主食也有。產品多雜并且特色不明顯,留給消費者的記憶點也比較弱。
第四,在人均價格方面,三十多元vs一二十元。
三家無一例外都定位中高端路線,人均40元左右,而一般街邊的蘭州拉面店吃飽喝足只需要一二十塊。
事實上,選址和人均定位就決定了,這些新興拉面品牌的用戶、產品SKU及價格、成本結構都會發生變化。它們瞄準的更多是年輕人想吃一碗好牛肉面的需求,比日式拉面便宜,但比街邊拉面店體驗好,并且目標是朝著連鎖化、標準化及規模化的方向發展。
總結來說,這三碗資本格外青睞的拉面,給到拉面品類的升級啟發就是“往上走”:價格往上走,從街邊的一碗十幾塊漲到二三十塊;選址往上走,從街頭巷尾走到購物中心;品牌定位往上走,從夫妻店個體經營到連鎖品牌。相比傳統的蘭州拉面店,它們無論是產品研發制作,還是經營的標準化程度、數字化程度等方面都得到了提升。
2. 半年門店增長10倍,連鎖化進程加速
馬記永、陳香貴等新興拉面品牌在購物中心的單店模型跑通后,剩下的就是在資本的助力下,快速開店,看誰先能跑到第一。因為規模就是影響力,而且線下點位就那么多,占一個少一個。
事實上,它們正在上海密集布店,速度可以用騰飛形容。
創立一兩年時間內,三大品牌的門店增速非常迅猛,紅餐品牌研究院數據顯示,馬記永的門店數已經突破了90家,陳香貴現有門店已經突破了140家,而張拉拉的門店也突破50家,關鍵是他們還有大把門店即將開業。而在今年5月的時候,張拉拉的門店才4家,這才半年時間,門店竟然增長了10多倍。
之所以先打區域,也是利用蜂巢式布局讓供應鏈和運營效率得以最大化,為后期全國連鎖鋪路。
雖然對于此輪的資本熱捧,很多分析人士認為新銳拉面館的10億估值過高,泡沫虛大,觀察君認為,泡沫肯定有,但泡沫有時候也是促進行業快速發展、敢于試錯、教育市場的好工具。
比如因為這“三碗拉面”,上海就興起了一股蘭州拉面創業潮,業內估計“每月至少將會有70-80家的蘭州拉面館開出,上海內環以內每一家購物中心至少有一個蘭州拉面的品牌”,或許這股風潮也會逐步向全國傳導。
水大魚大,只有做大品類,才能做大品牌。在資本的助推下,倒逼連鎖門店升級迭代,蘭州拉面的品牌化、連鎖化進程會加速,業態也會更繁榮。在資本的助力下,一開始能跑得更快,但是如果要長期走下去,還需要很強的組織力,這個是決定所有想象能否落地的關鍵能力。
對于計劃入局的餐飲創業者來說,可能需要摒棄toVC的創業思維,耐得住寂寞、踏踏實實做一個細分品類,這種觀念放在什么時候都不過時。
3
黃燜雞米飯:
陷入單品局限,亟需創新
和前兩個國民小吃相比,黃燜雞這兩年的存在感明顯弱了許多。
觀察君在百度搜索欄里輸入“黃燜雞”,出來的全是“在家自制黃燜雞”“黃燜雞怎么做才好吃”這類家常做法大全,和各種黃燜雞料理包,加盟的推薦信息幾乎銷聲匿跡了,翻了幾頁也沒什么行業動態信息。
黃燜雞品類不行了嗎?可是據企查查數據,目前在業存續的“黃燜雞”企業有3.01萬家,其中山東省最多,其次是河南、江蘇、安徽。
單看黃燜雞品類,其實市場規模也不小,不過和前幾年相比增長并不多,要知道,在支付寶2015年年度的全民賬單中,黃燜雞米飯超越了沙縣小吃和蘭州拉面,成為最受歡迎的“國民小吃”�?扇缃�,總門店數明顯低于后兩者。
而昔日的街頭霸主楊銘宇開店速度愈來愈慢,黃燜雞以肉眼可見的速度衰退了,為什么呢?該品類未來走向又將如何?
1. 品類遭遇單品局限,門店規�?s水一半
要回答上述問題還得從黃燜雞是如何爆紅說起。
媒體形容黃燜雞是一夜爆紅,短短五年攻陷全國。在觀察君總結來看,主要有兩大原因。
第一是單品優勢。首先,黃燜雞口味普適度高,甜咸適中,南北都能接受;其次,食材非常廣譜,主要就是雞肉、青椒、土豆等;第三,只有一道菜,工藝簡單,標準化程度高,易復制。事實上,只要固定調味的醬料,就能實現口味穩定統一,也可根據各地偏好加辣加甜,靈活地因地制宜。
第二是楊銘宇“低門檻”加盟模式推動。濟南楊銘宇餐飲管理公司是2011年成立的,據創始人楊曉路介紹,2013-2014年是加盟爆發的兩年,僅2014年就簽了2000多家加盟店。加盟費前期也很低,只需幾千元。
在這兩樣要素的助力下,投資少,操作簡單的黃燜雞門店自然遍地開花了。
但成也蕭何敗蕭何,單品好復制,也意味著太容易被模仿,黃燜雞米飯爆發之后,一條街上隨處可見四五家,目標消費者被嚴重分流,同質化競爭嚴重。
為了開拓客源活下去,經營者紛紛開始加菜單,比如黃燜排骨、黃燜牛肉、黃燜蔬菜等。
基本上,2015年之后,熱潮逐漸回落,黃燜雞創業似乎只有三種結局:關店、關掉堂食只做外賣、多品類經營。
在這種混亂無序的競爭中,雖然也冒出了一些門店數百的品牌,但或許因為定位不清,始終沒有特別出圈的。
倒是楊銘宇,一直堅持只賣黃燜雞一道菜。前兩年采訪的時候,很多加盟商對此怨聲載道,但放在如今來看,也是明智之舉,因為楊銘宇用它的定力成就了黃燜雞品類的代名詞,至今它的門店數量仍是品類第一,而且短時間內無人能撼動。
紅餐品牌研究院的數據顯示,楊銘宇現有門店2600+家,和之前品牌官方宣傳的頂峰時的6000+相比,縮水一半,窺一斑而知全豹。這或許是之前爆發式增長造成的飽和競爭和疫情影響的雙重結果。
值得一提的是,楊銘宇現在也開始加菜了。
據北京的一位代理商介紹,總部提供了幾個菜品方案,比如黃燜排骨、黃燜牛肉、還有黃燜豆腐和黃燜茄子,“不過不強制,每個加盟店根據自身情況選用。”他的店里推出了黃燜排骨,銷量還不錯。他同時也認為如果黃燜雞賣得好就沒必要加,畢竟多備貨增加了成本和損耗。
事實上,目前發展較快的幾個黃燜雞品牌,都有延伸“黃燜系列”產品,比如潤仟祥、膳當家等。觀察君認為,這是解決黃燜雞單品局限的有效措施,但需警惕平均用力,可以向馬記永這些新興拉面品牌學習,以單品為主,再將特色配餐豐富化,這樣便能讓消費者既保留記憶點,又不至于感覺過于單調。
2. 政府出手,品牌發力,黃燜雞米飯發展迎轉機
還有一些分析認為,黃燜雞品類之所以感覺涼涼,跟頭部品牌建設沒有起色有關。觀察君也比較認同,楊銘宇針對黃燜雞品類的創新之舉和營銷聲量確實不多。
就像上述“黃燜系列”菜品,市場上不少品牌早就推出,但楊銘宇卻遲遲沒有針對產品的相關創新動作,如今也是在其很多加盟商私自驗證還不錯后,這樣的菜品才被總部認可收錄。在觀察君看來,創新升級還需由品牌總部來主導引領,因為加盟商考慮最多的是是否賺錢,而不是品牌的長遠發展。
不過換一個角度看,楊銘宇也算做得比較優秀的了,其他國民小吃都是有品類無品牌,而對于黃燜雞來說,似乎楊銘宇這個品牌就能代表整個品類。前幾年,楊銘宇還走出了國門,在美國、日本等海外多家城市開店,一定程度上也拔高了品牌形象。
△楊銘宇黃燜雞米飯在美國的門店
圖片來源:楊銘宇黃燜雞米飯官微
最近兩年,楊銘宇也一直在進行門店升級,上述代理商說,公司在大力推廣旗艦店,他今年也準備開一家。據了解,目前其門店已升級到第三代、第四代。
今年是楊銘宇創立十周年,公司總部6月份在濟南舉辦了慶祝大會,會上宣布了其公司的發展重心就是加強品牌建設,加強連鎖管理。據上述代理商稱,總部的品牌升級意識增強,對加盟商的篩選更嚴格,“新店的裝修、裝飾必須跟上公司整體節奏”,之前楊銘宇還和美團、餓了么進行深度合作,全面徹查線上門店,將沒有授權書的全部下線。
去年,觀察君在報道“黃燜雞困境”的時候還指出,相比沙縣小吃和蘭州拉面都受到當地政府的大力支持,已形成清晰的標準不同,黃燜雞米飯的發展沒有得到相關部門的重視。作為地方小吃,沒有標準,沒有歸屬性,特色逐漸喪失,是黃燜雞米飯持續發展壯大的最大隱患之一。
但今年情況大有改觀,我們看到11月楊銘宇首次亮相進博會山東館,被媒體報道之后也小火了一把,這背后就是來自當地政府的支持。據了解,濟南市已經把楊銘宇列為山東名片的重點打造對象,在之后的發展中會給予更多重視,黃燜雞米飯或將迎來更好的發展。
小結
剖析完這三大國民小吃,觀察君發現,雖然有相同的國民度,有相似的萬店基因,但每個品類的發展特點卻各有不同。
沙縣小吃,因為是沙縣政府注冊的商標,可以說,沙縣小吃是一家特別的“國企”,品類名即品牌名,所以知名度足夠大。但或許囿于“國企”的原因,市場創新就顯得有些不足,不夠靈活,還遠遠滿足不了消費升級下的年輕消費者的期待。不過這幾年沙縣政府也一直在努力“招安”小散店面,進行門店形象升級和數字化建設,也取得了不錯的成績。
蘭州拉面品類基礎很好,但在前些年的發展中一直不溫不火,始終沒有跑出來千店和知名品牌,直到如今新興拉面品牌的出現,引得資本蜂擁而至,如今這個局面或將改變,蘭州拉面也將步入高速發展的快車道。
但從業者也應該清楚,有資本助力能在一開始做得更快,如果要長期走下去,還需要很強的組織力。最終誰能率先破局而出,成為全國知名的蘭州拉面連鎖品牌,我們也拭目以待。
黃燜雞米飯也亟需創新,突破單品局限。雖然目前楊銘宇一家獨大,對創業者來說是一座很難翻越的大山,但也不是沒有機會,經歷過洗牌之后的市場競爭會更加理性有序,創業者的營商環境向好,相比之下入局門檻又低,只要踏實肯干,勇于創新,也能小有所成。
總的來說,沙縣小吃,品類即品牌;蘭州拉面,有品類無品牌;黃燜雞米飯,有品牌無品類。
雖然發展現狀各不相同,但基于國民小吃的基本盤和穩定性,從餐飲創業的角度來看,這三大國民小吃還是優選,而且根據今年的態勢來看,也都有向好的趨勢。未來,觀察君期待他們會有更好的發展。
發表評論
登錄 | 注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