男裝“冰封”,“褲王”九牧王的機會在哪兒?
近年來,去頂級時裝周“刷臉”風靡一時,諸如李寧、安踏、波司登、海瀾之家、九牧王等品牌,都通過該路徑尋求與國際時尚潮流接軌,以提升市場知名度。
1月22日,九牧王(601566.SH)2022巴黎時裝周褲秀在巴黎夏洛宮國家劇院拉開帷幕。幽暗奢華的舞臺上,模特們身著帶有寶相花、唐卷草、唐三彩、藍斑彩等中國唐代元素的褲裝,魚貫穿梭,向觀眾展示著獨特的東方美學。
事實上,這已不是九牧王第一次亮相巴黎時裝周。去年6月,九牧王曾以“海上絲綢之路”為靈感,在巴黎現代美術館庭院發布2022年春夏系列,引發業界熱議。
盡管“褲”實力營銷的很高調,公司與前Gucci設計師Davide Marello合作的小黑褲也快速引爆,但落在財務上,九牧王表現一般。
01
年輕化轉型尚在途中
1989年,九牧王從一條西褲起家,進入中國男褲市場,1997年立志拿下中國第一褲的名號。
經過30多年打拼,至2020年,九牧王男褲銷量累計銷售超過1億條,相當于平均每7秒鐘賣出一條。
數據佐證,2000 年至2020 年,“九牧王”品牌男褲市場綜合占有率連續二十一年位列國內男褲市場第一位;根據歐睿咨詢調研報告顯示,覆蓋全球210個國家/地區的各類零售渠道比較,“九牧王”位列全球男褲2020年銷售量位列前三。“褲王”實至名歸。
但賣的多并不表示賣的好。由于先天的正裝商務基因決定其很難匹配年輕消費者的味口,九牧王業績多年來停滯不前。
財報顯示,2012年-2020年,其營收從26.01億元增長至26.72億元,歸母凈利潤從6.68億元減少至3.69億元,扣非凈利潤從6.57億元減少至1.06億元。
當然,遭遇類似情況的也不止九牧王一家。過去二十年,報喜鳥、七匹狼、利郎、慕尚集團、紅豆股份、希努爾等男裝企業,統統從引領走到掉隊,板正、老土、“父親輩”成為撕不掉的標簽。
從數據不難看出,九牧王主業萎縮的力度遠高于整體經營成果。原因在于“褲王”炒股有方,比如2018年,公司投資收益達到階段最高峰的2.47億元,占當期歸屬母公司凈利潤的比例為46.31%。
故而,意識到問題所在的九牧王自2018年起逐步推進年輕化轉型,通過JOEONE(九牧王)、FUN和ZIOZIA三個品牌,針對精致優雅、樂趣創意、時尚品質做差異化市場布局;通過走秀向市場傳遞年輕的容顏和聲音,以期改變品牌形象;以及戰略聚焦男褲,2020年9月宣布由法國男裝設計師Louis-Gabriel Nouchi擔綱品牌創意總監,此前他曾是杰尼亞的設計師。
一陣套“組合拳”下來,九牧王的服裝主業終于在2020年四季度扭轉了持續下滑的狀態,同比增長256.62%。
基于相對積極、正向的預期和“新疆棉”事件促動,九牧王股價在橫盤多年后,于2021年中期迎來一波爆發,從11元/股左右一度漲至最高19.6元/股,半月漲幅接近80%。
2021年前三季度,九牧王實現營業收入21.72億元,同比增長23.37%;因資本市場下行,炒股被“反噬”致金融投資虧損8122萬元,歸母凈利潤錄得0.52億元,同比減少80.95%;扣非凈利潤0.91億元,同比增長49.57%。
需要指出的是,由于上年同期疫情沖擊的低基數,在一定程度上拉升了九牧王該財報季的增長百分比。
另外,截至第三季度結束,九牧王共開有2691家門店,其在過去九個月內關閉了308家門店,新開243家門店。
總的來說,九牧王重視主業,年輕化轉型舉措也取得了一定效果,但要說大獲全勝為時尚早。
而據節點財經觀察,當前九牧王更多是把“全球銷量領先的男褲專家”這一品牌認知植入到了消費者心中,尤其是銷量領先四個字,多少還是過去老派的營銷作風,至于“品質”、“時尚”、“國潮”、“個性”等年輕人熱愛的字眼,并未深入人心。
02
打開成長空間,九牧王還有哪些大招?
隨著曾經支撐品牌增長的消費者已經進入中年甚至老年,業績“瓶頸口”越來越窄,九牧王在產品導向年輕化,繼續夯實“褲王”地位之外,也在多元化(品牌、品類)和渠道布局方面做了頗多努力。
而這或許與公司嚴重依賴單一品牌有關。公開數據顯示,2016年-2020年,“九牧王”品牌收入占比分別為95.96%、93.89%、89.46%、85.56%、82.9%,2021年1到9月為82.6%。
按照產品劃分,2016年-2020年,九牧王男褲收入占比分別為48.37%、44.79%、41.1%、38.51%、41.07%。
從數據圖曲線可見,“九牧王”主品牌以及FUN、ZIOZIA和其他品牌合計的收入貢獻占比,前者逐年走低,后者逐年上揚,說明公司正從單品牌調性逐漸往多品牌調性切換。
值得一提的是,相比“九牧王”品牌,FUN和ZIOZIA具有更高的利潤率。以2021年前三季度為例,“九牧王”品牌毛利率為59.63%,FUN和ZIOZIA分別為67.88%、79.37%。
樂觀看待,如果FUN和ZIOZIA能保持快速穩定的上升勢頭,帶動收入占比進一步擴大,九牧王服裝主業的盈利能力或將同步提升。
不過,就目前來說,作為新生事物的FUN和ZIOZIA,2021年上半年營收同比增長29.49%、51.79%,均高于總收入同比增速24.43%,顯然已成為拉動公司業績上升的主要助推器,但問題都是體量太小,且缺乏類似李寧、回力那樣的情懷支持,尚不能撩動資本市場的“春心”。
不過,反過來說,正如阿姆斯特朗在月球上邁出的一小步,卻是人類從地球跨越到月球,這些“小苗”也宣告了九牧王第二增長極的“破土”,仍然可以被朦朧以待。
另一條路則是渠道結構調整縱深演進,從銷售截面上擴大成長空間。
2021年3月,九牧王正式對外公布了“聚焦主流?劍指百億”的全新目標,從品牌力、渠道力、產品力三個方向著手自我升級。
其中,渠道力內容將以緊抓零售發展的趨勢,推動線上線下一體化為主。
長期以來,線下實體店是男裝銷售的大本營,但在80后、90后主導的掌上消費模式興起后,拓展線上成為包括九牧王在內的所有男裝企業的重要任務。
財報顯示,2021年上半年,九牧王來自線上的收入占比僅為13.16%,相較上年同期的16.79%,收縮3.63個百分點,線下收入占比達到86.84%。
換言之,九牧王的銷售渠道依然十分依賴線下門店,而這恰恰又于當下的行業狀態相悖。
最近10年,在飽受“終端消沉”困境的男裝行業中,不斷關閉門店數量可謂“眾口一詞”,九牧王的門店數量也從2012年末的3264家減少至2021年上半年末的2703家。
一邊是越來越少的線下零售場景,一邊是起色不大的線上業務,疊加店鋪租金高漲,ZARA、優衣庫等海外快時尚品牌殺入,也限制了九牧王業績的提升。
如何平衡單價、坪效、成本、消費者需求等各因素間的關系,將是九牧王面前的一道難題。
03
男裝之“寒”,非一日之寒
九牧王業績“冰封”只是男裝細分賽道的一個普遍現象,而這樣的“寒冷”折射出的則是整個服裝行業的境況。
自2012年起,我國紡織服裝行業收入及利潤增速分別由2011年的28%和33%下降至11%和10%,也結束了此前供需兩旺的局面。
根據國家統計局數據,2020年1-12月,服裝行業規模以上(年主營業務收入2000萬元及以上)企業累計實現營業收入13697.26億元,同比下降11.34%;2020年1-12月,服裝行業規模以上企業數量為13300家,較2019年減少576家,最新值為12648家。
一般來說,當行業進入下行周期,行動猶如逆風執炬,微觀個體風險放大,不確定性增加,資本在選擇標的時會非常謹慎,往往以觀望和退出為宜,企業不可避免地會遭遇估值“閃腰”,市值縮水。
節點財經注意到,2015年之后,A股紡織服飾板塊持續低迷,九牧王年線指數在2016年-2020年不間斷下挫,市值距離上市之初蒸發超過一半。
2021年,受“新疆棉”事件影響,消費者對“國貨之光”高期待,業內公司紛紛雄起,紡織板塊在3月末到7月初走出一波小高潮。
但事后看,這更多是一次情緒刺激,由于基本面支撐力不夠,大部分公司股價都是玻璃心、短途游,九牧王也迅速從19.6元/股的高位回落,截至1月28日收盤為11.59元/股。
站在資本市場的角度,短期內,估值的基本保障逃不過需求端的行業增速,就像2021年的新能源車和光伏行情,說到底就是要投資于一家有著巨大市場需求的公司,才能踏浪御風。從這個層面講,九牧王等男裝企業可能還要盤整一段時間。
長期看,倒也不必悲觀。萬物皆有縫隙,投資也一樣。
雖然曾經屬于消費品的那個“量價齊升”的黃金時代已經遠去,但消費升級、國貨替代、文化自信等浪潮已站上“風口”,他們所圈出的空白版圖是實實在在的機會,也是未來的大勢,九牧王們不妨把著眼點收在近處,為更加遠期的業績和估值放手一搏。
節點財經聲明:文章內容僅供參考,文章中的信息或所表述的意見不構成任何投資建議,節點財經不對因使用本文章所采取的任何行動承擔任何責任。
發表評論
登錄 | 注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