調改無措,7&i集團想甩掉崇光西武百貨事業包袱
出品/聯商專欄
撰文/聯商高級顧問團成員潘玉明
進入2022年,日本零售最大消息是崇光西武百貨店將被7&i集團卸貨。
2022年1月31日,7&i集團通過媒體發布出售崇光西武百貨店事業部的計劃,并通過其財務顧問呼吁競標,預計出售價位不低于2000億日元,并希望在2月份完成脫手,甩賣狀態低迷的百貨店業務以后,集中經營便利店業務。
這是為什么呢?
是業績不行,還是股東壓力?還是二者兼有?
簡而言之,先是業績不行,反映了背后運營團隊不力,調改無措,導致長期虧損,面對糟糕的局面,股東難以忍受,必然做出甩包袱的決策。
有西武百貨店的高管評論說,真的能賣出2000億日元那么高的價格嗎?
他解釋說,崇光西武的經營店鋪多數是租賃合作模式,自有物業占一半左右,運營不振的因素中,一個重要因素是物業成本拖累。目前總共負債超過3000億日元,如果以2000億日元收購,加上債務數額,實際上交易額將變成5000億日元左右,這個交易難度很大。
7&i集團在2006年通過現金和股票交換,將擁有崇光西武百貨店的千禧零售納入麾下時候,花費超過2000億日元,現在想不虧本賣出去,也是可以理解,畢竟還有股東逼迫的壓力。有知情人士透露,已有多家投資基金和運營公司表示有興趣競標。一位投資基金人士表示,愿意收購的基金公司都不想經營百貨店,大家的目標是拿下崇光和西武擁有的房地產。這樣一捋,邏輯就比較清晰了。當然,商業交易談判很難,7&i集團對麾下幾個虧損企業早想賣掉,談判結果并不理想。
崇光西武百貨店的坎坷
崇光百貨店前身叫大和屋,1830年初創于大阪。1933年轉為股份制百貨店。1940年,鐵道系的西武池袋本店開業。2001年崇光與西武百貨店整合。2003年成為千禧零售子公司,實際走到一起。2006年被整合成為7&i集團子公司事業部。2009年8月,千禧零售、崇光及西武及原來羅賓遜百貨店整合為一家,稱為崇光西武百貨店。
截止2021年12月,社長是林拓二,西武有6家店,崇光有4家店,到2021年2月,員工總數5370人,銷售額4405億日元。業績比較好的是西武池袋本店、西武澀谷店、崇光橫濱店、崇光千葉店,從2019年以來,東京地區人氣最旺的商業區域就是池袋,西武本店是其中主要聚客點。在日本之外,東南亞地區崇光店鋪有32個,主要分布在臺灣、香港、馬來西亞、印度尼西亞。
崇光西武百貨店合作伊始,債務問題纏身,從2009年以后,不斷調整經營布局,但是管理團隊想法不統一,始終圍繞傳統百貨店微調,導致虧損局面不斷加劇,經過調整資產,2019年度利潤一度達到1.7億日元,但是沒有根本改變。2020年西武池袋總店銷售額下降24%,降到1385億日元,跌幅最大的是西武澀谷店,銷售額下降了40%,過去該店的入境客消費占總業績比例超過10%,2020年度入境消費已經歸零。2006年,7&i整合購買崇光西武百貨店時,店鋪數量為28家,目前已經剩下10家,削減廣告費、壓縮人工成本、關閉店鋪等止血辦法基本用完了,包括2017 年將崇光神戶店和西武高崎店等三個店鋪轉讓給H2O零售集團,2020年就有業內人士說,7&i集團可能甩賣大部分崇光西武百貨店鋪。
7&i的甩鍋決斷
7&i集團對于崇光西武的管理及業績表現一直不滿,鈴木敏文在任時,總是希望采用內部結構調整來挽回頹勢,但是從7-11便利店成長起來的管理者,并不熟悉崇光西武百貨店的內情,似乎也插不上手,團隊之間人氣不和成為一個障礙,也為解除合作埋下伏筆,與另一個整合良好的大丸松坂屋百貨店團隊比較,差距很大。
2021年4月8日,7&i集團公布經營年報,到2021年2月,2020年度營業收入為5.77萬億日元,同比下降13.2%,其中零售事業部分,崇光西武百貨店4250億日元,伊藤洋華堂超市1.81萬億日元,海外便利店2.19萬億日元,國內便利店9208億日元。經營利潤為3663億日元,同比下降13.7%。不同于常規的是,沒有舉行由社長井阪隆一等人參加的業績通報會,也推遲了原定的披露未來五年中期經營計劃的安排,其中顯然預留了難以言說的不確定因素。后來的事實證明,一個潛在因素是投資210億美元收購美國部分便利店合同洽談遇到阻力不明朗,另一個潛在因素是如何處理行李(包袱)事業部崇光西武百貨店,沒有形成確定意見。
在井阪隆一牽頭設計的2017至2019年度中期經營計劃中,重點是國內業務"止血",主要是解決伊藤洋華堂、崇光和西武百貨店虧損問題,實際執行結果,這個戰略任務沒有完成。伊藤洋華堂的店鋪從2016年初的182家減少到2020年末的132家,崇光西武百貨店從2016年初23家店減少到2020年底的10家,卻沒有實現提高贏利的目標。
伊藤洋華堂綜合超市2019年度的營業收入為1.1851萬億日元,同比下降4.1%,營業收入為65億日元,同比增長38.5%,卻不及2016年10月公布的中期計劃中2020年實現150億日元收益的一半。可能是因為伊藤洋華堂的食品經營有一定的調改空間,被列為繼續整改計劃。
2021年7月1日,7&i發布2021至2025年度中期經營計劃,基本闡明了戰略選擇。新計劃的最大特點不再是止血,而是增長。可是國內業務已經列不出事業型增長公式了,增長目標指向北美便利店事業。2021年5月確定收購美國部分便利店業務,店鋪數量達到13000家,由此成為7&i集團最大的動力,2019年運營現金流(不包括金融業務)為4774億日元, 其中北美便利店業務占約30%,到2025年將現金流擴大到8000億日元,其中4000億日元將來自海外。毛利指標計劃從2020年的6268億日元增長到2025年的1萬億日元。
國內發展戰略集中在具體食品體系,2020年國內銷售額中,食品銷售占比為60%,從經營戰略方向上看,將管理資源集中到便利店業務,便利店業務仍存在增長空間,通過加強食品系列產品開發設計,開設中央廚房和配送中心等手段鞏固市場,由伊藤洋華堂和國內七家公司合作運營。井阪隆一說,如果不和其它食品集團合作,我們很難贏得與藥妝店等其他食品業態的競爭。這個布局,給伊藤洋華堂超市系列確定了戰略調改方向,接下來,對于百貨店事業部,他直接指出,由于市場環境變化,集團內部個別企業無法應對這種變化,缺乏提高橫向合作效率的機制,表示出對于缺乏調改智慧的崇光西武百貨店事業部的不滿。
兩點啟示
第一、不管最后能不能如愿甩賣,崇光西武百貨店的命運走勢基本確定,說明百貨店轉型調整,自身運營團隊要敢于擔當,認真聽取市場的聲音,而不是團隊官僚的聲音;要引入數字化手段,經過充分論證,而不是上下推諉、各不相顧;要建立3至5年的中期計劃,而不是步步跟隨、走哪算哪,崇光西武被甩賣,既葬送了企業品牌,也毀掉了團隊精神。
第二、2006年,7&i集團整合收編崇光西武百貨店,并沒有形成一條明路,集團內部思想也不統一。其實,那時候,大丸集團的去百貨化變革已經開始了,而且引起了業內高度重視,松坂屋百貨團隊就是在那個時候開始關注大丸動態,并主動加入大丸團隊,走上一條友好合作、多元化發展的路子。如果,7&i集團也能夠大膽創新,像推進麾下7-11便利店一樣富有朝氣,崇光西武百貨店估計也能夠闖出來一條生路,不至于下滑到待價而沽的窘境。
那些沉浮掙扎中的百貨店,或許是團隊命硬,或許是品牌折壽。
發表評論
登錄 | 注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