絕味食品:資本坐局,鴨脖子能有多少新故事?
雖然北京烤鴨聞名于世,但要說把鴨子這種食材做到極致的,那還是在長江流域。
從武漢到南京,一只鴨子想活著游過長江真是相當不容易。這其中,也誕生了多家上市公司,比如以周黑鴨(01458.HK)、絕味食品(603517.SH)、煌上煌(002695.SZ)為代表的“鴨脖三巨頭”。
作為三家中最晚上市的絕味食品,憑借遍布全國13000+的門店數量,后來居上,在規模上已經穩居第一。而在資本市場,截至2月11日收盤,絕味食品總市值為327.8億元,也是壓了同行一頭。
但是,相比去年這個時候107.38元/股的歷史最高點,絕味食品的股價在過去一年的跌跌不休中,目前已然“腰斬”。那么,作為鹵味龍頭之一,絕味食品現在已經筑底了嗎?未來的第二增長曲線又在哪里?讓我們先從鴨脖子開始說起。
01
賽道特點:發展很快,槽點不少
在中國的傳統美食圖譜中,鹵味食品的范圍很廣,比如禽類鹵味、畜類鹵味、素食鹵味、水產鹵味等等,其中,毛利率較高的禽類鹵味尤其是鴨脖子最具代表性,這也是一根鴨脖能帶出幾家上市公司的原因之一。
另外,如果按照產品定位和消費場景劃分,鹵味還可以分為佐餐鹵味和休閑鹵味,前者的定位是作為涼菜用于佐餐,代表品牌如紫燕百味雞,后者的定位是休閑、娛樂,代表品牌就有本文的主角絕味鴨脖,以及周黑鴨、煌上煌等。
具體來看絕味食品所在的休閑鹵味賽道,據頭豹研究院數據顯示,休閑鹵味2015年至2019年在行業間復合增速最快,達15.4%,預計未來有望保持平穩增長,至2024年行業規模估計達1352.2億元。
同時,休閑鹵味市場的集中度不高,CR5占比低于20%,頭部品牌在規�;a、供應鏈、品牌力等方面樹立明顯優勢。
所以,絕味食品所處的賽道可以說仍有高速發展的潛力,剩下的問題,就是要在這條賽道上取得優勢并保持領先。
要說明這個問題,首先要了解休閑鹵味市場的三個特點:一是即食性。不需加工,也不用堂食,買了就可以吃,食用方便。反應到經營上,我們可以發現,鹵味店的面積普遍都不大,坪效比很高,開店成本相對低,各種小店遍布城市的各種角落。
第二個特點是沖動消費。據華創證券的渠道調研顯示,休閑鹵味的消費動機超過一半是“突然看到饞了想吃”,屬于典型的沖動消費的特點,這方面相信很多人也深有體會。所以,休閑鹵味比較倚重購買的便捷性,因為想吃的沖動下,讓消費者等太久顯然不合適。
第三個特點,就是具有一定的上癮性。鹵味食品可以說是“色、香、味、型”俱全,口味上不是偏咸就是偏辣,有種讓人聞到味就想吃,吃了就停不下來的“魔力”,復購率較高。
基于這三個特點,要在休閑鹵味市場占據主動,就應該盡可能貼近消費者,讓消費者看到產品或聞到氣味,往往會激發起購買欲。而另一方面,鹵味店開店成本較低,選址靈活方便。
絕味食品在發展過程中采用加盟模式,迅速占領市場,建立起了自己的規模優勢。
截至2021年上半年,其在中國大陸地區的門店總數已達13136家,門店數量遠超競爭對手周黑鴨、煌上煌等。
而據天風證券研報顯示,絕味鴨脖在全國范圍的滲透率基本在12%左右,最高能達到20%以上,其預測在全國范圍內,絕味食品未來開店數量約為 25234 家,開店總數共計38000+家門店。
這么一算,絕味的鴨脖是不是絕味不好說,以量取勝倒是絕對的。
據節點財經了解,目前市場上各類鹵味門店超過20萬家,75個百店品牌門店合計4.5萬家,占比約為18%,大部分仍是自營夫妻店,而規模達到萬家的品牌只有絕味一家。
能夠逆襲做到萬店規模,絕味自然有自己的一套打法。
首先,絕味對加盟店充分讓利,店員干勁足,而絕味店鋪面積小,租金低,能夠快速回本,提升利潤。
數據上看,目前絕味開店的初始投入約15.5萬元,客單價約25元,單店年銷售額約85萬元,加盟商的毛利率為45%,投資回收周期一年左右。
其次,在管理上,絕味在2009年就上線了SAP,非常重視在信息化上的投入。而在管理上萬家店鋪的過程中,絕味的標準化能力也得到了提升。
最后,正在考驗食品連鎖品牌的還是供應鏈。目前絕味在全國共有21個中央工廠,300公里半徑覆蓋全國,可以24小時完成冷鏈配送。
形成規模優勢后,絕味的銷售渠道全面鋪開,滲透率明顯高于競爭對手, 在“得渠道者得天下”的當下,自然占據了市場主動權。周黑鴨的直營店雖好,也需要面對“好虎架不住一群狼”的困境。
但是,如果只依靠規模優勢,雖然可以讓絕味占據行業龍頭的位置,但要讓資本市場產生更大的想象力,似乎還缺點什么。
相比其他消費板塊,休閑鹵味行業對業內的品牌企業并不友好,比如消費者的品牌忠誠度低、產品研發門檻低、銷售門檻低、重咸重辣的口味與健康理念不合等,都是制約絕味食品更上一層樓的不利因素。
更為關鍵的是,加盟模式也并非完美,其槽點對絕味食品進一步的發展也形成了一定的制約。
02
規模護城河面臨調整,第二增長曲線更有故事
一般來說,加盟模式的問題往往體現在管理成本較大、產品質量不易保障、產品毛利率不高等方面,具體到絕味食品所在的鹵味行業,最為突出的就是食品安全問題不易把控,而這又是食品行業的紅線。
關于這一點,絕味食品在網上沒少被吐槽,而據NCBD(餐寶典)《2020中國鹵味熟食差評大數據分析與研究報告》顯示,絕味鴨脖的差評率排名第二,達8.19%,而以直營店為主的周黑鴨差評較低,不到4%。無論從口味、環境亦或服務,絕味食品相比周黑鴨都有差距。
針對加盟模式的槽點,絕味食品也在想方設法進行彌補,總體上絕味食品目前在門店規模與產品品質上,取得了一定的平衡。但需要注意的是,在休閑鹵味這條賽道上,周黑鴨、煌上煌等對手都在牟足勁擴大門店數量。
對于絕味食品來說,規模優勢這條護城河能夠守多久,是一個問題。
所以,在不斷開拓門店規模的同時,建設第二增長曲線已成為絕味食品必須要走的一條路。與很多飲食業同行研發新產品的思路不同,絕味食品選擇用投資作為手段,借用資本的力量開拓新局面,儼然是很多互聯網巨頭開疆拓土的模式。
早在2014年,絕味食品就成立了深圳網聚資本,隨后陸續成立絕了等多個基金,通過產業投資,跳出傳統的鹵味市場,建設“美食生態圈”。
在投資標的的選擇上,絕味食品圍繞“鹵味賽道+輕餐飲+復合調味料+產業鏈上中下游”四大方向選擇優秀企業,根據被投企業業務與絕味主業的適配性,并考慮被投公司與絕味在經營理念和戰略思路上的契合度。
同時,絕味依靠多年發展積累下的管理經驗與供應鏈能力,對被投企業進行賦能,與被投公司追求協同共贏。
通過產業投資的方式,目前絕味食品已經打造出一個美食品牌矩陣。其中,鹵味賽道其投資了廖記棒棒雞、盛香亭、阿滿百香雞、顏家辣醬鴨、精武鴨脖;輕餐飲方向,絕味投資了和府撈面、幸福西餅等;復合調味料方向,絕味投資了幺麻子、徐州市美鑫食品有限公司等。
圖片來源:財信證券
在產業鏈上下游上,絕味食品也有涉及,比如投資了種鴨養殖上游企業塞飛亞、速凍米面食品生產供應千味央廚,以及多家冷鏈物流公司。
目前,在“深耕鴨脖主業,構建美食生態”的戰略下,絕味食品的美食生態圈已初具規模,部分企業已經脫穎而出,比如和府撈面已經開始準備上市。此前通過旗下網聚投資轉讓約6.16%和府撈面股權,公司錄得1.1 億元凈利潤收入;公司投資的千味央廚上市后,確認凈利潤收益1億元,這兩項投資收益帶動2021年三季度凈利潤達到9.64 億元。
當然,目前大多數被投企業還處于成長階段,未來結果如何還不好說。那么,資本市場又是如何看待絕味食品的“美食生態圈”,是否愿意給它更高的估值呢?
03
市值腰斬, 減持不斷,估值應該怎么看?
目前來看,絕味食品的這條充滿想象力的第二增長曲線,還沒有在股價上有明顯的體現。
自從2017年上市之后,絕味食品從16.09元/股的發行價,到去年2月份最高漲到107.38元/股,市值一度超過500億元。對絕味來說,這樣的表現可以說相當不錯。
但是,從去年消費板塊普遍回調之后,絕味食品也未能幸免。截至2月11日收盤,公司股價定格在53.32元/股,總市值為327.8億元,動態PE為25.5倍。相比去年,絕味食品的股價跌幅已超過50%。
業績表現上,2021年三季度的財報顯示,絕味食品去年前三季度總營收為48.48億元,同比增長24.74%,歸母凈利潤為9.64億元,同比增長85.39%。拋開去年疫情的因素,相比2019年同期,絕味的總營收和凈利潤增幅分別為24.73%和57%,也是可圈可點。
此外,2020年疫情之前,絕味食品的ROE(凈資產收益率)都保持在20%以上,而到了2021年三季度時,其ROE恢復到18.15%。
從上面的數據來看,絕味目前的估值水平并不高,其股價在調整了一年“腰斬”之后,伴隨著業績回升,繼續向下的空間已經不大。而機構對絕味食品的態度也比較積極,比如浙商證券就認為,公司通過股權投資和平臺化賦能“美食生態圈”是第二增長曲線的一個里程碑。
但是,有一點需要注意的是,在三年限售期解禁后,絕味的股東一度大規模減持。
圖片來源:同花順
2020年至去年7月,絕味股東減持總額超過60億元,其中兩大基金清倉減持,實控人戴文軍減持套現超過11.15億元。在這種狀況下,絕味股價的大幅度回調也就變得更容易理解。
綜合來看,絕味食品在休閑鹵味這條細分賽道上,仍然擁有明顯的規模優勢,周黑鴨、煌上煌等對手短時間想追上來并非易事。但絕味食品想要更上一層樓,“美食生態圈”能不能講出新故事,還是關鍵因素之一。
吃鴨脖子需要味蕾的沖動,資本市場不會,它需要更有想象力的沖動。
節點財經聲明:文章內容僅供參考,文章中的信息或所表述的意見不構成任何投資建議,節點財經不對因使用本文章所采取的任何行動承擔任何責任。
發表評論
登錄 | 注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