凈利連續三年大幅下滑,吉利汽車問題出在哪了?
吉利做事的時候,別人很難猜透它想干什么。
最近,吉利控股集團和瑞士的一個基金會在無錫經開區設立了吉利區塊鏈創新應用中心,CEO李東輝說,這是吉利在前沿科技領域的一次探索。
在汽車主業奠定行業根基后,吉利控股集團已經涉足了衛星、手機、教育、金融等領域。當邊緣性業務占據吉利的視野,擁有潛力的汽車品牌獨立發展,吉利的根基正從吉利汽車上轉移。
拾起電池
3月23日中午,吉利汽車發布了2021年年度報告,收盤微漲0.68%。
不過,這天吉利汽車的股價高開,上午漲幅一度接近6%,可見市場對吉利汽車這一年的業績有幾分猶豫。
2021年,吉利汽車收入破千億達到1016.1億,同比增長10.3%。這也是2018年來,吉利汽車第二次營收超過千億。
按照中國汽車工業協會公布的統計數據顯示,2021年,中國汽車類零售額達到4.4萬億元,同比增長7.6%。吉利汽車超過了行業平均水平。
根據財報,吉利汽車收入的主要來源來自銷售汽車及相關服務,達到了877億元,占總營收的86.3%,但增速只有4.6%。
顯而易見,銷售汽車及相關服務獲得的收入已經趨緩,低于總營收增速。反而是那占比不足14%的業務板塊,成了吉利汽車這次財報的亮點。
2021年,汽車零部件為吉利汽車提供了88億的營收,研發及相關技術支持服務、知識產權分別獲得336.4%、125.4%的收入增速。
尤其值得注意的是,吉利汽車通過銷售電池包和相關零部件實現了在電池領域收入的從無到有。
眾所周知,國內的三大自主民營車企,走的路有一些差異。
比亞迪除了車賣得不錯,還是世界第二大手機代工廠,在動力電池市場份額上也排的上名號。
長城汽車奉行多元的汽車品牌策略,用來攻占細分人群,但是長城也在動力電池上投下重注,其成立的動力電池公司蜂巢能源正籌備上市,而且意圖從重卡切入的氫能近日也遇到了政策利好。
吉利汽車是唯一一家對“多品牌”至死不渝,把錢集中花在了收購上的,這也導致了吉利汽車在電池上沒什么聲量。
所以這次通過電池創造近6億的營收,可視為一種可喜的變化。根據財報,2021年7月,吉利汽車與欣旺達旗下全資子公司、浙江吉潤合資成立吉利欣旺達,從事開發、生產及銷售混合動力電池電芯、電池模組及電池包。
綜上,吉利汽車2021年營收的增長不在于銷售汽車,而在于提供汽車零部件、技術服務等獲得的高增長,尤其電池板塊收入的從無到有,進一步豐富了吉利汽車的營收結構。
但此份財報發布后,摩根大通、交銀國際、瑞信、美銀證券等部分機構都下調了吉利汽車的目標價。吉利汽車栽在哪了呢?
三重隱憂
2021年,吉利汽車實現汽車銷量132.8萬輛,連續5年破百萬,同時連續5年蟬聯中國品牌乘用車年度銷量冠軍。
但看似風光的背后,隱憂已經浮現。
首先是銷量出現了增長停滯甚至下滑跡象。
2021年,吉利汽車的銷量增速不足1%。尤其值得注意的是,吉利在國內市場的銷量下跌3%至121.3萬輛,之所以能拉回到去年的銷量水平,是通過在國外市場的增長彌補的。
而過去一年,比亞迪銷售70萬輛,同比大漲75.4%;長城汽車銷售128萬輛,同比增長15.2%。按照這個趨勢下去,吉利汽車這一年的銷量冠軍位置不保。
其次是盈利能力。
過去3年,吉利汽車的凈利潤已經連續三年大幅度下滑,從最高的126.7億到了去年的43.5億。2021年一年的降幅就達到21.9%。
按照877億的汽車銷量和服務收入計算,吉利的汽車單價是6.6萬元,而按照該43.5億的凈利潤計算,吉利每賣掉一輛車賺3275.6元。
這種低利可以從吉利汽車的高端品牌領克得以一窺。
2021年,領克銷售了22萬輛,增長26%。但這款定位高端的汽車品牌,售價在20萬的門檻上艱難爬坡,過去幾年凈利率一直在2%到3%之間,這比小米手機承諾的硬件綜合凈利率不超過5%還低。
第三,就是新能源車比例不足。
吉利汽車(集團)旗下有吉利汽車、領克、幾何、寶騰四個品牌。除了幾何汽車都是純電車型外,其它品牌都采用了諸如混動、插電混動、燃油等動力。
但幾何汽車銷量一直低迷,2021年累計銷量只有2.9萬。貢獻銷量數據的主要還是吉利汽車品牌下的“中國星”系列、帝豪、博越、繽越等車型,過去一年的占了總銷量的一半多。
只不過吉利汽車品牌的新能源車型很少,官網在售的29款車型中,只有8款屬于新能源車,嚴重拉低了吉利汽車的新能源車占比。
(圖源:吉利汽車官網)
2021年,吉利汽車新能源車銷量突破10萬,占總銷量的7.5%,同比增長47%。這年,長城汽車新能源車實現13.7萬的銷量,占比10.7%;比亞迪新能源車銷量59.4萬,占比84.9%,同時增速達到了231.6%。
為了追趕同行,吉利汽車表示,2022年會加大在新能源產品上的研發投入,包括超級電混、醇電混動、換電等。剛剛過去的兩會,李書福所提的兩個建議,一個是換電體系,另一個就是甲醇汽車。
關于甲醇動力,李代表早在2009年就提過關于完善甲醇車標準的建議,2015年花了2.8億買了冰島一家做甲醇的公司,只不過現在也沒看到吉利發布落地車型。
簡而言之,吉利汽車的新能源車計劃還有很長的路要走。但吉利控股集團還會讓吉利汽車承擔新能源車的使命嗎?
局外人?
2021年,小鵬、蔚來、理想三家的造車新勢力總交付量都超過了9萬,這比吉利汽車的10萬輛要低。但是如果考慮到增速和汽車單價,就知道吉利汽車并不是對手。
在這個背景下,對標造車新勢力的極氪出來,而且進展迅速。
2021年4月,極氪品牌的首款車型ZEEKR 001發布,定價接近30萬,預訂頗為火熱。
8月,極氪在成都首站開城,建設補能體系;9月首家極氪中心、極氪超充站落成;10月極氪001交付。截至今年2月,4個月時間極氪累計交付了12453臺。吉利汽車說,今年有望沖擊7萬。
然而有趣的是,2021年7月,極氪汽車股東信息發生變更,此前持股極氪的吉利汽車退出股東行列,極氪從吉利汽車的子品牌公司躍升為吉利控股集團的子公司,官網上,極氪已經與吉利汽車并列為吉利控股的同級子品牌。
(圖源:吉利控股集團官網)
有分析認為,這可能是為了極氪獨立上市融資準備。此前一個月,吉利汽車撤回科創板上市申請。緊接著8月,極氪拿到5億美元的Pre-A輪融資,英特爾資本、寧德時代、嗶哩嗶哩等五家公司成為合作伙伴。
無獨有偶。
2020年2月,吉利汽車和沃爾沃汽車發布公告,兩者準備業務重組,屆時,沃爾沃資產將納入吉利汽車香港上市公司,并計劃在斯德哥爾摩上市。后來因為吉利汽車準備回歸科創板,重組計劃擱置,直到當年年末,李書福新年致辭里再次提到了兩者合并重組的事情。
2021年2月24日,吉利集團宣布吉利汽車與沃爾沃達成最佳合并方案,在保持獨立企業架構的情況下,兩者將在動力技術、自動駕駛、銷售渠道、售后服務上實現資源互補和協同。
雖然相比一年前的計劃已經縮水,但如果能實現合并,對于吉利汽車來說肯定是利好,也會影響資本市場對于吉利汽車的判斷。
然而,又過了一個月后,3月24日,沃爾沃CEO發布消息稱合并取消,只保持合作。2021年10月29日,沃爾沃汽車在瑞典斯德哥爾摩單獨上市。
這兩個品牌,一個具有與造車新勢力對壘的潛力,另一個不僅擁有技術,還有全球市場的銷售能力。這兩個品牌“分家”發展,對于吉利汽車而言,是重大損失。但站在吉利控股集團的角度來看,吉利汽車油車占比過高,高端化難成,盈利能力欠缺,如今只能承擔吉利“沖量”的角色,努力保住吉利銷量冠軍的寶座。
尼采說,人是一種過渡,目標是超人。對于吉利而言,油車是吉利汽車的一種過渡。只不過現在擺在吉利汽車面前的問題是,究竟是自我轉型,自成超人,還是另起爐灶,成為超人的橋梁?
參考來源
1.長橋海豚投研:吉利汽車:骨折之后再骨折,黎明前的黑暗最是難熬
發表評論
登錄 | 注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