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餐飲現狀:擺攤、直播、賣盒飯,活下去就行!
“與其抱怨黑暗,不如提燈前行!”
受疫情影響,4月30日起北京堂食突然被按下了暫停鍵,很多餐飲人摩拳擦掌的“黃金周”被迫變成了“打鐵周”。
目前,距離北京堂食暫停已過去11天,對于北京餐飲人來說更大的不確定性,在于不知道多久能恢復正常營業。
擺攤、外賣、做預制菜、直播、大廚上門……北京餐飲人沒有選擇躺平,不少餐企打響了自救“保衛戰”,只為了活下去。
百年老字號“全聚德”,也放下身段主動賣盒飯!
堂食暫停后,每天中午10點30分左右,是全聚德所有社群最熱鬧的時候,16塊錢一盒的西紅柿雞蛋蔬菜飯、25塊錢一盒的宮保雞丁蓋飯、18塊錢一盒的豬頭肉……
每每到飯點前,全聚德的工作人員就會在社群里公布今日菜譜,給各大寫字樓里的白領們,以便他們在休息時能快速拿到自己所定的餐品。
作為曾經的國宴、烤鴨第一股、很多人關于烤鴨是何物的啟蒙者,高傲了一個多世紀的全聚德,疫情下也開始俯身迎合顧客的需求。
北京美食名片“胡大”,做露營小龍蝦套餐回血!
每每夜幕降臨,華燈初放時刻,是簋街一天當中人流如織的高光時刻,而這其中大多數人都是奔著胡大而去的。
從1999年到現在胡大,早已成為京城小龍蝦名片,高峰期排隊3—4個小時不在話下。
然而,這個夏天同樣也給了胡大當頭一棒,外地游客進京困難,原本的小龍蝦旺季因為不能堂食,只能失之交臂。
精致露營的崛起,讓胡大總經理郭冬和團隊看到了機會點,堂食暫停后他和團隊迅速反應,推出了冷吃、熱吃都可以的“北京加油小龍蝦”套餐,將小龍蝦與番茄、洋蔥和玉米結合,并佐以檸檬、月桂、辣椒等調料做出了更適合年輕人卡真味小龍蝦,配合涼菜、飲品做成外賣套餐,并且在小龍蝦身上紋上北京加油等字樣的紋身,在特殊時期鼓舞人心的同時成為社交幣進行二次傳播。
僅五一期間,胡大外賣單日最高賣出了1700+單。
高管全部下沉一線, “紫光園”在社區全時段擺攤!
疫情摧毀了大多數餐企前進的步伐,卻也讓一些企業更加堅定了精神信仰。
紫光園,無疑是疫情以來,逆勢突圍的典型案例。
2020疫情以前,紫光園在北京的門店只有20余家,通過社區業態的品類裂變,目前已經擴張至170余家,短短2年多時間門店數量翻了8倍多。
本輪北堂食暫停后,紫光園迅速反應,做出如下動作:
全時段檔口+小吃外擺
早上7點30分:售賣早餐產品+窗口炸貨等產品
9點30——21:30分:調整售賣為窗口產品手撕雞,醬牛排,醬牛小腿現鹵現賣,燉大鯉魚,手工粽子現包產品。
產品線為:主食+現鹵現撈產品,為顧客家庭餐桌添上一道菜
圍繞社區三公里建社群,全員銷售產品
高管全部下沉到一線工作,每日一會,復盤優化工作
據了解,目前通過一系列努力,紫光園靠外擺個別門店已經恢復到堂食前水平。
研發無煙烤爐,
“豐茂烤串”全員賣串、賣爐子自救!
和疫情之初的措手不及相比,此輪北京堂食暫停,對于烤串類頭部品牌豐茂烤串來說,就稍顯從容些。
在采訪豐茂創始人尹龍哲時,他曾說過:“被疫情打擊最大的就是聚餐屬性強的餐廳,比如火鍋、燒烤業態,我們的門店面積大租金高,員工數量越多,越是連鎖企業蝴蝶效應越強,后勁越大。”
所以,這兩年我們看到豐茂烤串選擇主動出擊,切準到家烤串、露營外帶烤串兩種用餐場景,自主研發無煙烤爐、鮮肉串,讓顧客在家也能享受美味烤串,門店充值滿1500元即送烤爐一臺,并激勵員工,全員銷售。
據豐茂烤串市場部回應:目前無煙烤爐售賣情況良好,第一批、第二批烤爐均已售罄,員工增收的同時,企業也減少了資金壓力�!�
高端餐飲“和木”,派大廚上門做黑珍珠家宴!
堂食暫停,餐飲難,高端餐飲更難!
對于人均上千元,在北京有多家直營店的和木The Home·私廚創始人楊占勝來說,無疑是一場大考。
一直擅長做定制宴、主營精致中餐, 堅持“不時不食”的中華民族飲食理念的楊占勝覺得此時人們足不出戶,宅在家里,自己做飯的同時也很想念餐廳的味道,尤其是高品質的產品。
所以,在此特殊時期和木The Home·私廚推出了大廚上門、管家到家里上門服務活動,服務經理現場帶領布置桌臺, 專業侍酒師現場提供專業服務, 廚師長全程控場,保證出品質量, 讓顧客在家也能品嘗到黑珍珠的出品品質。
精神不能被打垮,
“旺順閣”創始人錄視頻鼓舞餐飲人!
“16歲參加工作,到現在已經36年了,今年是我覺得最難熬的一年……”
說這話的正是北京著名魚頭泡餅企業“旺順閣”創始人張雅青,這個經歷過非典、國八條、金融危機的女創始人,面對疫情她選擇拿起手機錄制視頻鼓勵自己也鼓舞更多餐飲人。
翻看張雅青的視頻,有講述如何選址的現場教學視頻,有介紹旺順閣產品視頻,有積極配合防疫的視頻,鼓勵上海餐飲人視頻……句句都傾注了對餐飲的熱愛。
就像她視頻里說的那樣:“這個年紀錄制視頻,尤其是遇到不好的評論,確實會臉紅,但這個時候精神不能被打垮,方法總比困難多,創始人的精氣神就是企業的精氣神,不能垮!”
職業餐飲網小結:
人不一定勝天,但人可以通過努力勝自己。
毫無疑問,疫情給整個餐飲業帶來了沉重的打擊,卻也讓很多餐飲企業愿意俯下身來真正的傾聽消費者需要什么、提高組織力、建立私域流量池,增強體質,這也許就是動蕩和不安中的一絲安慰劑。
畢竟,沒有什么比“活下去”更重要,不是嗎?
發表評論
登錄 | 注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