這可能是瑞幸離星巴克最近的一次
在最新的財季,瑞幸的業績直逼星巴克中國。
近日,瑞幸和星巴克先后發布了最新財報。據財報,瑞幸2022年第二季度總凈收入增長72.4%,達到32.987億元。
對比之下,星巴克發布的截至7月3日的2022財年第三季度財報顯示,當期,星巴克在中國的凈收入下降40%至5.445億美元(折合人民幣約36.769億元)。
從營收規模來看,星巴克仍為中國市場行業第一,但兩家的差距正在不斷縮小。
曾經瀕臨崩盤邊緣的瑞幸真的會“逆襲”星巴克嗎?
8月11日,上海啡越投資管理有限公司董事長王振東接受時代周報記者采訪表示:“星巴克業績下滑受到疫情影響較大,后期業績還會回升,瑞幸想要追趕星巴克還是有一定差距。但這兩年瑞幸在爆款單品打造上的能力比星巴克要突出,這也是星巴克需要加強的地方。”
同日,時代周報記者從瑞幸方面獲悉,瑞幸咖啡董事長兼CEO郭謹一表示:“二季度我們業績仍然逆勢增長,得益于圍繞著‘人、貨、場’三支柱,發揮了品牌勢能、新品研發、門店布局等方面的優勢。我們在4月上新的椰云拿鐵,二季度銷量達2400多萬杯,門店總收入高達4億元。”
來源:瑞幸官方微博
瑞幸門店量保持第一
瑞幸和星巴克中國,一個向前,一個往后。
2022年第二季度,瑞幸咖啡自營門店同店銷售增長率達到41.2%,自營門店門店層面利潤率達30.6%。而截至7月3日的2022財年第三季度,星巴克在中國的同店銷售額卻下降44%。
門店數量上,星巴克于2021年9月門店數量首次被瑞幸反超后,二者的差距仍在不斷擴大。
如今,瑞幸繼續保持中國現制咖啡行業門店數量第一。瑞幸方面表示:“公司持續加快門店擴張步伐,2022年第二季度凈新增615家門店,門店總數量達到7195家。”據了解,其中4968家為自營店,2227家為加盟店。
而根據GeoHey數據,截至2022年8月,星巴克全國門店共5824家,維持年復合增長率10%左右的水平,相比瑞幸增速較低。
這其中的原因之一,是由于門店模式和分布區域的不同,導致星巴克受到的疫情影響遠高于瑞幸。
8月12日,星巴克中國方面對時代周報記者表示:“上海是我們最大的市場,擁有超過940家門店,在財報第三季度期間,約有三分之二的時間受疫情影響;而在北京,我們有150家(約占當地門店數的1/3)門店關閉了近六周。”
“瑞幸在下沉市場有很多加盟店,受到的沖擊比較小;而星巴克大部分門店集中在一二線城市,受到的影響較大。而且瑞幸在一線城市的門店較小,房租和人力成本更低。”王振東說。
瑞幸屢次押中爆款單品
除了門店分布優勢,瑞幸的爆款產品是讓瑞幸走出陰霾的關鍵因素。
2021年4月12日,生椰拿鐵推出后,創造了“1秒內售罄”“全網催貨”的現象。今年4月,瑞幸再次推出椰云拿鐵,單周銷量495萬杯,再次創造了現象級的銷售景象。
廣州白領小洛經常在辦公時喝上一杯瑞幸的生椰拿鐵。在他看來瑞幸的這款爆品不僅沖擊了咖啡品牌,也搶奪了茶飲品牌的市場。
“從個人消費數據看,自從瑞幸出了生椰拿鐵和椰云拿鐵,我在此類產品上的消費就向瑞幸轉移了,不止是星巴克,連喜茶、奈雪的茶也喝得少了。”8月10日,小洛告訴時代周報記者。
郭謹一介紹稱,4月推出的椰云拿鐵,在二季度銷量達2400多萬杯,門店總收入4億元。據了解,第二季度瑞幸就推出了34款新品,月均交易客戶數相比去年同期增長68.6%,達到2070萬。
“爆款策略是讓瑞幸業績增長的關鍵。”王振東表示,這兩年瑞幸屢屢押中爆款單品,中國消費者喜歡嘗鮮,對新品的接受度較高,瑞幸的這種反應速度很貼合中國咖啡市場的發展。
咖啡市場競爭激烈
不過,隨著中國咖啡市場飛速發展,行業競爭也愈加激烈。無論是對于瑞幸還是星巴克,都面臨著來自不同方面的競爭。
這幾年,Tims、Peets、Manner、Seesaw等一眾咖啡品牌在中國市場跑馬圈地,可供消費者選擇的咖啡品牌越來越多。據不完全統計,2022年中國現磨咖啡連鎖品牌共計733個,其中28個品牌的門店數量超過100家。
在王振東看來,面對激烈的競爭市場,星巴克和瑞幸都有著各自的挑戰。
“星巴克基本盤還是比較穩,包括第三空間體驗,外送模式都在拓展。即使這么多咖啡品牌不斷想替代星巴克,但星巴克營收規模依舊居第一。不過星巴克需要更快對中國市場做出響應,研發爆款產品并提高供應鏈等方面的靈活度。”王振東表示,如今中國咖啡市場對產品力的要求更高,如果沒有好的產品,競爭力會相對較弱。
來源:星巴克中國官方微博
星巴克中國方面向時代周報記者表示:“我們的飲品創新一直在突破自我,也在推動著行業賽道的不斷拓寬。6月14日推出星巴克冰震濃縮系列,僅僅數周,冰震濃縮系列的銷量已超越冰美式,成為星巴克在中國內地市場排名第一的冰咖啡品類。”
瑞幸也并非高枕無憂。“相對于星巴克的直營模式,瑞幸加盟模式雖然更容易拓店,但也面臨管理風險,而且瑞幸面臨的競爭方更多,能否持續打造爆款也是不確定的問題。”王振東表示。
事實上,隨著疫情緩解,從營收角度,瑞幸距離星巴克仍有一段距離。比如,星巴克2021財年第三季度營收在中國市場超過了60億元。
“自6月底上海部分解除堂食限制后,季末時我們的周同店銷售額實現了穩定的環比增長。改善得益于顧客不斷回到門店,使得我們的季度內交易量增長了25%。”星巴克中國方面透露。
可以肯定的是,面對中國咖啡市場的潛力,無論是瑞幸還是星巴克都表現出“加碼”的姿態。
鏖戰仍將繼續,且各自向對方的陣營開進。
郭謹一表示:“未來,我們會繼續堅持“直營+聯營”并進的門店策略,一方面通過直營門店在高線城市持續加密布局,另一方面通過“聯營模式”快速下沉到更廣闊的低線市場。”
星巴克中國方面也顯現出下沉的決心。“正在努力實現今年年底在中國內地市場門店達6000家的目標。以平均一年進入20個左右新城市的速度,持續進駐除一、二線城市之外的三、四線城市,甚至是更廣闊的縣級市中。”星巴克中國方面表示。
發表評論
登錄 | 注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