極兔收購百世快遞300天后,現在怎么樣了
來源/電商報Pro
撰文/月涯
融合陣痛漸緩,極兔要翻身
300多天前,初生牛犢不怕虎的極兔做了一場讓業內震驚的豪賭。
2021年10月29日,極兔速遞和百世集團共同宣布達成戰略合作意向,極兔豪擲68億收購了百世國內的快遞業務。
這個時候,極兔在國內市場起網還不到兩年。收購百世后,極兔便擁有了沖擊中國快遞市場第一梯隊的資本。
極兔收購百世意在其國內已經成熟的基礎建設和優秀的加盟商網絡資源。根據有關機構測算,借助百世,極兔可以拿下超15%的市場份額。
(圖源:華創證券)
但同時,百世和極兔的融合卻沒有想象中順利。極兔的擴張速度太快了,出現后遺癥是必然的。狂奔的極兔終于感受到了前行的阻力。
丟件、包裹不配送、亂收費、網點崩潰、運輸繞遠路等等,一系列問題開始爆發。
根據黑貓投訴平臺顯示,有關極兔速遞的投訴量達到上萬條,直接導致極兔口碑的快速下滑。
國家郵政局發布的《2022年第一季度用戶快遞服務公眾滿意度》中,極兔得分墊底。此外,極兔還接連因為負面新聞登上熱搜。
先是因為單號貼錯寄丟了客戶的畢業證和學位證。緊接著,極兔快遞網點又被曝出拖欠員工30多萬元工資。
雖然極兔后來解釋稱員工的工資不由官方負責,也盡快解決了快件積壓問題,但是加盟網點管理混亂的問題卻暴露在世人眼前。
和通達系十幾年的積累相比,極兔的短板在中轉和運輸能力。
極兔意圖通過收購百世提升在轉運中心和干線運輸等環節的運作效率,但兩網融合不暢讓極兔的末端配送能力進一步下滑。
因此,之后極兔在國內的重點任務便是推動兩網融合的順利完成。前期采用的強制融合規則失利后,后期極兔的態度放緩,例如各地因地制宜等等。
五月底有消息傳出,極兔的兩網融合已完成且實現全平臺接通。
其實早在今年初,極兔就開始轉而尋求高質量發展,開始注重服務質量的提升。
這段時間以來,極兔的問題有了很大的改善,配送效率提高,口碑回升。
業務量方面,據極兔創始人李杰透露,5月份極兔的全網日均票量已經超過4000萬單。在菜鳥6月份的快遞指數中,極兔也緊隨順豐,排名第二。
口碑方面,極兔7月份被中國物流與采購聯合會正式評為“5A級物流企業”。
此外,極兔首次入圍中國物流企業50強,排名直逼申通。
在有關機構發布的《2021全球獨角獸榜》中,全球只有極兔速遞和菜鳥網絡的估值超過1000億元。
挺過通達系的圍剿,挺過監管壓力,遍地開花的極兔要面對的是更加復雜的國內競爭形勢。
布局國內市場,極兔還有三道難關
國內快遞行業從高速增長變成穩步增長,競爭的焦點開始偏向存量市場,勢必會導致企業之間的較量進一步加劇。
極兔在國內一路狂奔,展示的是發展速度。收購百世,對極兔來說利大于弊。
但是,高速發展下的隱憂不容忽視,其在產業的根基上并不穩固,加強對各個環節的精細化運營迫在眉睫。
在國內激烈的市場競爭中,極兔想要更近一步,還要面臨三道難關。
極兔要面臨的第一道難關便是兩網融合的效果可能不如預期。
有業內人士表示,“剛剛完成兩網融合的極兔,比起深耕已久的通達系,無論是在末端站點,還是運輸網絡等方面,穩定性相對欠缺。”
基礎產業的不穩定表現在業務量上便是忽高忽低。據媒體報道,極兔的日均票量在5月份超過4000萬單后,7月份和8月份又回落到三千多單。
與通達系做對比,極兔的日均票量至少要達到5000萬單才有一拼之力。目前,極兔的業務量規模還有很大的拓展空間。
極兔要面臨的第二道難關便是國內競爭白熱化的快遞市場環境。
近年來,快遞行業洗牌加速。企業紛紛通過并購重組來提升自己滿足市場多層次物流需求的能力。
在極兔收購百世之前,京東增持了達達集團,順豐收購了嘉里物流,圓通收購了先達國際。今年9月,京東斥資97億對德邦的收購案正式完成。
通過并購重組,京東物流形成“京邦達”格局,順豐發力海外市場,國內快遞企業的核心競爭能力飛速提升。
反觀極兔,國內市場依然沒有擺脫對拼多多的依賴。
據媒體報道,極兔的部分網點,淘系訂單只能占到10%,來自抖音快手的訂單在系統里的占比約為5%。而來自拼多多的訂單,能夠占據近80%。
國內快遞行業從價格戰進入服務戰,企業之間開始爭奪中高端件市場。
市場在時效和服務等方面提出了更高的要求,而極兔的護城河尚未形成太強的行業壁壘。
極兔要面臨的第三道難關便是形象問題。
消費者對企業品牌的印象容易先入為主,良好的開端是成功的一半。
受快遞行業價格戰影響,消費者對極兔的印象不夠理想。想要扭轉品牌形象,極兔需要花費更多的心思。
尋求突圍之路,有著出海標桿稱號的極兔速遞最大的優勢其實在于海外業務。
在國內電商巨頭也把目光紛紛轉向海外后,極兔迎來發展的新機遇。
極兔能夠吃到時代紅利嗎?
極兔本來就是做海外業務起家的,2015年開始在東南亞起網,短短幾年時間迅速坐上東南亞快遞霸主寶座。
國內激戰正酣,極兔在海外的動作也越來越頻繁。
近日,極兔面向歐美市場,推出了極兔旺寶服務。這是一項為國內寄件至歐美的客戶提供價格優惠、時效穩定跨境輕小件的寄遞服務。
這不得不讓人聯想到拼多多的跨境電商項目。9月1日,拼多多的跨境電商平臺Temu正式上線,首站指向美國市場。
對標SHEIN,Temu在上線初期的主營類目集中在首飾、女裝等。
從Temu的界面來看,無法看出拼多多是否會在海外沿用砍一刀等營銷策略,但是“$0.99”的字樣非常醒目。
拿到Temu在下沉市場的電商件,極兔便又走上了初入國內市場時一樣的道路。
目前,極兔速遞的快遞網絡覆蓋全球13個國家,除了大本營東南亞,在歐美市場的布局還不夠深入。
極兔能夠以拼多多跨境電商平臺為支點來撬動歐美市場的廣闊天地。
但截至發稿前,還沒有雙方明確表示要合作的信息。
2020年,極兔抓住了國內快遞下沉市場紅利實現彎道超車,不到兩年走完了通達系十幾年的路。
2022年,整合國內和國外力量,極兔能不能再次吃到時代紅利,完成又一次大躍遷呢?
發表評論
登錄 | 注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