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米汽車真來了,雷軍難免有些左右為難
來源/聯商專欄
撰文/聯商高級顧問團成員老刀
大眾心智中對于小米的品牌認知,代表了新興的高科技巨頭,而且這樣的標簽在國內一眾消費品企業當中,幾乎就是獨一無二的。小米在一定程度上,類似于中國的“蘋果”。蔚來創始人李斌曾在曾部信中表示,造車是泥濘賽道上的馬拉松。即便是科技巨頭小米,也不輕松。李斌也認為小米代表了“科技巨頭”。
在這樣的身份之下,如果小米推出一款汽車,可以想見大眾必然充滿了期待。但有些為難的是,小米自持身份,拿得出手的產品無論從外觀到性能要匹配得上“科技巨頭”的身份,另一方面,小米一直以來打造的“高性價比”人設又不能讓米粉們有被割韭菜的潛意識,說白了,東西要好,還要便宜,這對于如今早已是一片紅海的新能源汽車領域,小米會顯得壓力重重,左右為難。
01
小米造車500多天
去年3月份,雷軍聲稱“可能是人生中最后一次重大的創業項目了,壓上所有的聲譽,為小米汽車而戰。” 小米汽車首期投資100億元,未來10年將投資100億美元,雷軍親自掛帥。
自從雷軍宣布造車500多天過去了,小米汽車都取得了哪些成績?去年11月份,北京經濟技術開發區管委會與小米簽訂合作協議,正式宣布小米汽車落戶北京經開區,小米將在北京建設小米汽車總部基地,包括銷售總部、研發總部。據悉,小。米汽車將在北京經濟技術開發區分兩期建設整車工廠,工廠累計年產量預計為30萬輛,一期和二期的產能均為15萬輛。
小米公布了雄心勃勃的造車計劃,規劃了多款車型,涵蓋轎車、SUV等,而且計劃同步研發。在這樣的規劃之下,小米汽車的產業鏈配套成本必然居高不下。
今年3月22日,小米在2021財年報表中披露,小米造車研發團隊規模已超過1000人,首款車將在2024年上半年量產。
今年8月11日晚,雷軍發表題為《穿越人生低谷》的第三次年度公開演講。對于小米汽車項目的進度,雷軍表示,小米造車目前進展比較順利,甚至可以說超預期。自己對汽車工業有了更深的理解,汽車非常復雜,絕對不能著急,也希望大家給一些耐心,給一些鼓勵。
雷軍聲稱,從2021年3月起,小米就下決心全棧自研,首期規劃了33億人民幣的投入。“因為這個技術特復雜,我們的時間特別緊,小米集團各個研發單元都給了很大支持,包括小米人工智能實驗室、小愛同學團隊、小米相機部的團隊等”
8月份,小米還首次對外公開了自動駕駛技術路面測試實拍視頻,并宣稱“2024年小米將進入自動駕駛第一陣營”。“目前,我們正在全國各地進行路測,第一階段我們規劃了140輛測試車,我們計劃繼續扎扎實實干上兩年。”
雷軍表示,雖然小米汽車可能與友商相比還有不小的差距,但在如此短的時間內取得這樣的成果,已經非常不錯,遠超其個人預期。
時間緊,任務重。目標太大顯然不現實。為了保證小米按時按質交付首輛車,已經做過多次調整。雷軍在去年底的高層會議上,果斷為小米汽車“瘦身”,提出聚焦資源打造首款爆品車型,同時擱置一些不緊急的研發項目,以及敲定400V和800V高低壓兩個配置方案,保證價格靈活度。
從宣布造車到提出整車面市目標,雷軍給自己的時間只有短短的三年。從小米的動作、決心以及資金投入來看,小米造車確實要比其他很多以“PPT造車”、口號喊得震天響的公司靠譜很多。
02
小米造車策略:以資本整合技術
9月29日有媒體報道,小米汽車首臺工程車已于9月28日下線,下一個重要項目節點就是年底前汽車工廠竣工。首臺工程車的下線意味著小米造車業務再次向前邁出一大步。該消息爆出后,大量疑似小米工程車的視頻開始在網上流傳。隨著消息的傳出,小米股價也小幅微漲。
9月15日的一檔訪談節目中,雷軍認為,造車是“被逼出來的”。“想要成為一家偉大的公司一定得跟著風走,此時此刻風口在智能電動汽車。智能電動汽車已然成為汽車工業和消費電子的融合,如果你不干,你就落伍了。因此,小米涉足造車領域是一個被逼出來的選擇。”
雷軍在智能手機上挑戰了蘋果,這次要挑戰特斯拉。雷軍說,特斯拉比小米提前10多年進入電動汽車行業,有些人認為小米已經錯過了進入電動汽車行業的時間窗口。對此,我不同意,比賽才剛剛開始,我認為小米還有很多機會。
小米造車雖然晚了一步,但相對于從0起步的其他眾多國內造車新勢力,小米的優勢也十分明顯。首先,小米的品牌識別度已經很高,如前所述,小米在消費者心智中代表了國產高科技,也代表了高性價比,從手機跨越到汽車,對米粉來說,這毫無違和感。
另一方面,小米擁有成熟的銷售渠道,而且從小米的所有電子產品到后期的汽車產品,所面向的消費人群幾乎一致,所以小米汽車幾乎不用開辟新的銷售通路。
第三方面,小米以現有的產業規模反哺造車業務,可以利用充裕的資金進行技術的整合,從而實現在新能源汽車賽道上的彎道超車。
2021年上半年,雷軍曾前往極狐的一家品牌店試駕極狐汽車,當時就有傳言稱雷軍想收購生產工廠。這收購對象包括寶沃汽車工廠、北京現代第二工廠等。分析認為,小米可能會收購一些國內的車企,從而解決暫未獲得獨立造車許可的問題。
也有聲音認為,小米不太可能采取代工模式,按照雷軍all in造車的態度,應該會繼續自建工廠。
去年8月,小米化5億元全資收購了2017年成立的自動駕駛技術公司深動科技,目前,小米在自動駕駛領域的投資已經涵蓋了關鍵感應器供應商、自動駕駛方案商和自動泊車方案商,基本上已經形成了完整的自動駕駛技術鏈。深動科技讓小米一下子擴大了500人的造車團隊。目前該公司已研出了無保護場景自動掉頭、事故車輛自動繞行、多車道路口自動左轉、自動環島繞行和自動禮讓行人等自動駕駛技術。
9月30日,媒體發現,小米投資了一家半導體公司榮湃半導體(上海)有限公司。該公司2017年成立,主要業務領域在于高性能模擬集成電路產品的研發與設計,聚焦數字隔離器、驅動器、隔離放大器等產品系列,應用于工業控制、新能源汽車、數字電源、智能電器等領域。分析認為,小米投資這家半導體公司,顯然是在完善“造車版圖上的拼圖”。
另一方面,小米造車合作的供應商大多為行業頭部企業。比如被曝已敲定兩家主力電池供應商,分別為寧德時代和比亞迪旗下弗迪電池,兩家電池公司均是新能源領域頭部電池大廠。
首款車的激光雷達供應商也已確定為禾賽科技,具體激光雷達配置是以1顆禾賽混合固態雷達AT128為主雷達,以數顆禾賽全固態雷達作為補盲雷達,這一配置優于目前一些車型用混合固態雷達補盲的方案。
03
如何定價
小米汽車也許會成為很多年輕人的第一臺新能源汽車。小米汽車該如何定價?
目前,國內的造車新勢力當中,各自定位不同,“江湖地位也各不一樣”。第一梯隊中蔚來的在售車型最多,包括蔚來EC6 、蔚來ES8 、蔚來ES6 、蔚來EP9等,平均終端售價超過40萬元。小鵬在售車型包括小鵬P5、小鵬P7和小鵬G3三款,售價范圍在15萬-40萬之間;理想ONE提供了一款車型,售價在30萬以上。
除了蔚小理三大主力之外,哪吒汽車、零跑汽車作為新能源車二線品牌,在七八月份的交付量超越“蔚小理”。但是價格極其便宜,哪吒當前的在售車型都在15萬以內。而零跑的銷售主力T03售價還不足10萬。
在蔚小理以及傳統油車轉戰新能源之后的各路大軍夾縫之中,后來者小米顯然已經遠遠落后于江湖大勢。小米汽車如何定價將直接決定其地位和粉絲們的買賬程度。
據爆料,小米第一款電動汽車將是一款轎車,售價上限將超30萬元。也就是說,如果對照蔚小理,小米汽車的價格應該介于中等偏上位置。理想ONE售價30萬以上,但是一款SUV,小米橋車售價30萬,顯然定位高于理想ONE。
但是,小米的粉絲們心理預期可不是這樣的。去年 4 月 6 日的米粉 Open Day 直播中,雷軍曾提及他在微博發起的價格投票結果:1.7 萬投票者中,近 7 成人希望小米第一款車不超過 15 萬元,只有近 1 成人希望是 30 萬元以上。
從15萬的心理預期到30萬的目標售價,這差距可有點大。如前所述,小米一直倡導“高性價比”,這樣的認知早已成為小米的“產品標簽”。如果30萬的售價遠高于粉絲們的期待,這就讓小米汽車陷入的兩難境地。
到目前為止,新能源汽車當中,沒有一家實現盈利。
“到現在為止沒有一家主流的造車新勢力實現了盈利。2021年財報顯示,蔚來凈虧損40.2億元,同比收窄24%;小鵬汽車凈虧損48.6億元,同比擴大78%;理想汽車凈虧損3.2億元,同比擴大111.9%。第一梯隊虧的慘,第二梯隊也沒有好到哪里去。北汽極狐2020年至2021年兩年間,北汽藍谷扣非后虧損共計121.9億元人民幣。
9月29日,零跑汽車在港交所正式掛牌,結果一上市股價就大跌33.54%。根本原因還是在于持續性的虧損。2021年,零跑虧了28.46億元,賣出了4.37萬輛車。意味著每賣一臺車,就要虧掉6.5萬元。
對新能源汽車來說,前期的研發費用太高。據億歐網的統計,2021年里,蔚小理對于研發方面都加大了投入:蔚來研發費用同比增長84.6%至45.9億元;理想研發費用為32.9億元,同比增加198.8%;小鵬汽車研發費用為41.1億元,同比增長138.4%。
所以,對小米這個后來者而言,推出自主的新能源車,前期固定成本極高,最終折算到每輛汽車的上必然導致售價無法降低。
任小米家大業大,但在造車這件事情上,估計雷軍心理預期的100億美元也堅持不啦多久的時間。
財報顯示,小米集團上半年營收同比下滑12.8%,毛利也同比下滑16.5%,經調后的凈利潤同比下滑60%,這已是小米連續兩季營收、凈利潤出現下滑。IDC數據顯示,二季度中國手機出貨量同比跌去15%,而小米出貨量排在榮耀、OV之后,位居第四。今年二季度小米實現收入702億元,同比下降20.1%;經調整凈利潤為21億元,同比下滑67.1%。
04
新能源汽車必將成為最終的取代者
國際能源署(IEA)表示:到2030年全球電動汽車的比例需要從目前的1%提高到20%-25%,與此同時,60%售出的新車也需要實現零排放。我們呼吁到2035年在全球范圍內禁止銷售汽油和柴油汽車,此外,各國政府應商定一個時間表,決定何時所有新銷售的道路車輛應實現零排放。”
去年7月,歐盟委員會提出立法建議,要求到2035年歐盟境內禁售燃油車,以保證歐盟到2050年實現二氧化碳凈零排放的目標。今年6月份,歐盟27國環境部長就一項備受關注的燃油車禁售計劃達成共識,同意至2035年禁止在歐盟境內銷售燃油車。
豐田汽車CEO豐田章男曾表示,如果日本禁售燃油車,會導致至少550萬人失業。
在碳中和的全球共識之下,新能源汽車取代燃油車似乎已經是必然趨勢。這也是小米、華為這樣的科技巨頭不遺余力進入新能源汽車領域的關鍵動因。到目前為止,全球汽車市場依然以燃油車為主,而新能源汽車顯然會成為一個巨大的新風口,如果從新能源完全取代油車這個更宏大的背景來看,小米汽車去年下場,似乎尚不算太晚。
對于小米來說,距2024年上半年首款車量產只有不到一年半的時間了,小米最終能為市場帶來什么樣汽車產品,值得期待。
發表評論
登錄 | 注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