直播一年賺1500萬,李國慶要“淡出”?
來源/電商在線
撰文/王亞琪
人到中年,將閱歷帶到直播間,真假參半嬉笑怒罵。
當這種喜劇效果發生在一個曾經知名的企業家身上,流量似乎總能變現。
最近,當當網創始人李國慶在直播間透露,過去直播這一年,大概養活了100多人,賺了1500萬,但自己沒揣兜里一分錢,都用來養活早晚讀書和直播公司。他還曾拍視頻表明,自己每天兩頓外賣80元,6元開通月共享單車,每個月生活成本僅約4400元。
從羅永浩、董明珠、俞敏洪到李國慶,企業家走進直播間已經不是稀罕事。
他們有的為了還債,有的為了企業自救、渠道轉型,目標都很明確。但一段時間過去,被推到臺前拿著放大鏡觀察后,企業家們真的都適應了嗎?2020年,羅永浩轉型直播帶貨時,李國慶曾評價:“如果一個企業家做自媒體、掙廣告費或帶貨,我覺得很荒唐”。
李國慶透露自己直播一年賺了1500萬
歷經兩年,羅永浩將做手機欠的債基本還清后,選擇抽離;俞敏洪維持了“體面人”的人設,直播帶貨的接力棒被董宇輝接下;董明珠則將自己的影響力,賦予給自己的秘書孟羽童。而曾經“高傲”的李國慶,反倒還延續著“荒唐的事業”,甚至有了新的網紅稱號“慶子”。
從朋友圈互撕,到奪權、摔杯、搶章……即使在人生閱歷都很豐富的互聯網大佬行列,李國慶的曲折經歷也足夠吸睛,和妻子俞渝的婚姻紛爭更是讓“慶俞年”的戰火燒遍了全網。
如果說俞敏洪等人出現在大眾面前時,是克制的保守的;那么說自己是“傻白甜”的李國慶,則不吝嗇于自黑、家丑外揚。
在抖音,熱衷于發聲的李國慶,可能是直播間里最看不出局促感的企業家。
李國慶要“淡出”直播間?
去年4月,李國慶開啟了在抖音的第一場直播帶貨。
當時上架的商品還和主業有一絲相關,從早晚讀書卡,到標價249元的“李國慶創業大課”,盡管銷售量慘淡——直播4小時,銷售額僅60萬元。但李國慶依然不遺余力地鞏固著自己“職場博主”的人設,給新的創業項目“早晚讀書”宣傳站臺。如今,賣書反而像是副業,組建專業直播團隊后,李國慶將帶貨重心轉移到酒水品類,還擁有了接地氣的稱號“慶子”。
目前,李國慶抖音賬號粉絲245萬。灰豚數據顯示,近90天里,李國慶開設42場直播,累計銷售額2000多萬。值得關注的是,在9月16日發布的一條短視頻中,李國慶曾配文:“是時候逐漸淡出,帶領年輕人走上更高的舞臺”,暗示要淡出直播間,培養新主播。此后,李國慶沒有再正面回復,僅在21日、23日、28日陸續開了幾場直播,場次有明顯減少。
和老羅官宣“退網”時大批粉絲挽留不同,網友在該條視頻的評論區褒貶不一。
有人直接點明,稱李國慶“直播千人不到”、“情商太低了,不會忽悠”,甚至對其讓100個年輕人來直播的說法提出質疑:“是想效仿東方甄選?”還有網友則直接重點跑偏,“企業家:企業沒了,家也沒了”,甚至干脆關心起李國慶當天穿的綠襪子,調侃其奇妙的穿衣搭配。
消費者不買賬,這并不令人意外。酒水品類毛利高,但是價格透明,銷售渠道豐富,如果不是珍稀的限量酒,主播要說服消費者在直播間購買,本就需要更高的消費粘性。從8月的數據來看,茅臺壬寅虎年生肖紀念酒、五糧液八代牛年紀念版、郎酒紅花郎禮盒,標價3299元、999元、699元,是當月直播銷量前三的商品,分別貢獻100多萬、50多萬、50多萬銷售額。但對比淘寶天貓等電商平臺,李國慶在帶貨價格上并無優勢,后者還要便宜100—200元。
供應鏈整合能力不出挑,意味著當不成“人型聚劃算”,但僅依靠個人魅力,又略遜色一籌——李國慶雖然將“酒水帶貨”的標簽貼到了身上,但對比同行,帶貨數據并不算亮眼。以“交個朋友酒水食品”直播間為例,該賬號粉絲128萬,粉絲量是李國慶的一半,但近90天開設105場直播,帶貨金額超過6000萬,是李國慶的3倍;快手頭部酒水主播李宣卓,則早在2019年開播時,就用首播3個月成交額破5000萬,給自己找準了“行業黑馬”的人設。
李國慶曾定下年銷售額30個億的目標,但眼下率先達到這個目標的,或許是同樣北大出身的俞敏洪。新東方對外表示,6月爆火后,東方甄選3個月GMV就已突破了20億。
直播招數用盡?
消費者可以為老羅的“真還傳”買單,在其淡出后評價其“永遠在創業,初心不改”;可以為俞敏洪的局促找理由,“文化人”刷屏直播間給了最后的體面,為什么對李國慶不行?
一種觀點是,企業家直播看似沒有門檻——名氣變現的路徑一目了然,但本質依然需要極富特色的人格標簽,以及跌宕起伏的創業或成功經歷支撐。此外,還有一道更為隱晦但同時也是最為關鍵的門檻:“信譽”。無論是羅永浩打工還債、俞敏洪企業自救,亦或者董明珠渠道改革,直播間的吆喝聲再響亮,依然帶著“為員工、企業負責”的企業家底色。
李國慶接地氣、敢說敢罵,又是當當網的創始人,這是直播需要的特質,但這副好牌卻注定很難盤活。過去兩年,李國慶比企業家身份更出圈的,是一團亂麻的家事。
李國慶稱依然相信愛情,但要找“傻白甜”
一方面,和妻子俞渝的互撕并不體面,期間“四個大漢沖進辦公室搶公章”的行為,讓大眾驚嘆“真實的商戰竟是明搶”之余,也讓李國慶是否具備管理好公司的理性思維,打上一個大大的問號;另一方面,李國慶做事過于反復,讓其不靠譜的形象進一步加深。例如,對待直播帶貨的態度,起初評價其“荒唐的事業”,當起抖音職場博主后,依然嘴硬“不會帶貨”,但最終又改口稱:“現在直播帶貨假貨橫行,哥們實在看不下去了,老李要出手了。”
在公眾形象最一落千丈的時候入局,已經給自己擺了一道難關,翻盤并不容易。在正式開啟帶貨后,又反復蹭熱點吸引眼球,不惜拿“家丑外揚”來抓住流量密碼。
在去年10月的一場直播當中,有觀眾說想看當當的公章,李國慶站起來把上衣一拉,露出了腰間掛著的紅色章子,聲稱“擱誰那都不放心,天天別著。”發現觀眾對此感興趣后,李國慶在之后的直播中,又主動提及自己武斗搶公章,毫不避諱地將自己和老婆開撕的細節講給觀眾聽。在參加吐槽大會時更是直接說,“小看自己老婆的演技,是要出大事的。”
將自己的隱私抖開滿足大眾的好奇心外,能蹭的熱點老李也都蹭上了:分析李子柒起訴微念、預言董明珠秘書走紅為帶貨、警告俞敏洪“直播帶貨水很深”,甚至瑞幸買空了花魁咖啡豆都要點評上幾句。但看熱鬧之后,消費者也很難再和他保持長期信任的交易關系。
厘清自己公私事的邊界,重視貨品的供給、選品的把關和服務的完善,李國慶只有將網紅和企業家的身份剝離,意識到直播帶貨不是網紅動動嘴皮子就能做的生意,相反,一頭連著人一頭連著貨的直播帶貨,流量反而是其次的要素,才能重新樹立起新的消費心智。
企業家帶貨為何不能長久
企業家走進直播間,原本是一件于個人和企業而言都雙贏的好事。
得益于企業家個人豐富的創業經歷,相比素人做賬號,要費力讓觀眾對自己產生興趣、打造一個新人設,企業家往往自帶流量和話題,直接跳過了“冷啟動環節”。創業失敗、直播還債的羅永浩,銷售出身、一路成長為董事長的董明珠,和前妻隔空對罵、搶當當公章的李國慶——企業家不缺能將流量變現的故事,他們也遠比大多數平凡人擁有更多談資。
但現實情況下,企業家往往只是短暫地“寵愛”了一下直播間。
羅永浩身在直播間、心在互聯網,還完債就進軍元宇宙;董明珠想要改變格力線下經銷商的格局,但維持著龐大企業運轉,注定其不能頻繁地走進直播間……
對于依然還在掌舵的企業家而言,只要開播就會和自家品牌強綁定。企業家首先是為品牌站臺,這就帶來不少壓力:比如,因為要維護自己的價格體系,企業家無法像主播們那樣給出底價折扣;因為要介紹自己的商品,對話風格也基本只有一種論調:夸贊商品,沒法像其他主播那樣時不時給一點看似中肯的意見。此外,企業家可以給自家品牌錦上貼花,但一旦說錯話引起觀眾不滿,帶來的后果是直接成為一場品牌公關危機。
而對于已經離開企業的企業家而言,事實上已經脫離了商業中心——當發揮的舞臺局限在了直播間,談資就成為了一種被消耗的資源,不可再生。李國慶,追憶往昔固然是漲粉利器,但長此以往,卻失掉了生意的本質,也分散了個人的精力——自 2019 年 6 月上線至今,李國慶的創業項目“早晚讀書”表現依然不溫不火,安卓端下載量僅99萬次。
術業有專攻,即使是在有一臺手機、人人都能開播的今天,直播帶貨依然有著隱形的門檻:擁有閱歷、談資還不夠,專業,且能將其視為事業持續投入,才是最基本的要求。
發表評論
登錄 | 注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