負債585.68億:曾經的“零售霸主”,如今命懸一線
來源/快刀財經
作者/朱末
滄海桑田無覓處,物是人非事事休。
作為昔日的“零售霸主”,國美電器恐怕做夢也沒有想到,有天會以這樣的方式登上熱搜。“國美停發工資”的話題如同一枚深水炸彈,瞬間掀起驚天駭浪。
在國美總部的全員大會上,董事長黃秀虹表示:“公司到12月之前,只會給員工上社保,不會再發工資。”不但如此,黃秀虹還批評員工的工作態度沒有“大局觀”,并表示今后中長期,工資發放也存在不確定性,同時要求員工簽署承諾函。
隨著輿論的發酵,有媒體發現,從去年12月底開始,黃光裕夫婦累計套現9.6億港元,老板忙著落袋為安,員工卻只能接受停薪,此情此境,如何不令人唏噓。
一切其實早有預兆。國美零售自2017年凈利潤轉為虧損以來,至今未能扭轉虧錢的局面,從2017年到2022年上半年,國美零售凈利潤分別虧損4.5億元、48.87億元、25.9億元、69.94億元、44.02億元和29.66億元,五年半時間累計虧損超過220億元。
且2022年上半年關閉門店562家,凈減少門店370家,另外還退出60個城鎮。種種跡象都在表明,國美帝國已經大廈將傾。
猶記得,在國美強勢崛起的那段歲月里,每到一地開張,就會成為轟動事件,萬人瘋狂“搶購”,真實上演著“一個店撼動一座城”,黃光裕及其帶領下的國美,在家電賣場歷史上寫就了濃墨重彩的一筆。
曾經有多么輝煌,如今就有多么落寞。或許,正應了那句話:“沒有企業的時代,只有時代的企業。”
01
以小博大創造奇跡
國美成零售業標桿
說到國美電器,就不得不提起背后的掌舵者——黃光裕。
如果以其作為原型,拍部電視劇,情節堪稱跌宕起伏。1986年,家貧輟學的黃光裕,懷揣四處籌措的幾千元,跟隨哥哥黃俊欽北上謀生,這一年,黃光裕17歲。
來到北京后,兄弟二人在珠市口東大街盤下了一間門店,“國美服裝店”正式開張。然而,辛苦從廣州進回來的服裝,賣了一年都沒賣掉,賠本還不賺吆喝。
一籌莫展之際,黃光裕注意到,隔壁的電器門店生意火爆,只要找到貨源,轉手就能賣錢,是真正的賣方市場。心思活絡的黃光裕立刻調整方向,索性將剩下的庫存衣服改成員工工作服,門匾也換成了“國美電器”。
黃光裕精準踩中了風口。80年代末90年代初,正是家用電器快速普及的階段,每個家庭都有旺盛的購買需求,但當時的國企經營普遍定價較高,使得不少消費者望而卻步,國美就反其道而行,薄利多銷,物美價廉,銷路就此打開。
為了維系低價優勢,黃光裕大膽突破行業規則,繞開代理商與上游電器廠家直接合作,以“一票買斷”的包銷制,獲得穩定貨源供應的同時,也降低了采購成本。
但黃光裕的“算盤”遠不止于此。憑借降價銷售迅速打垮競爭對手后,積累了大量客戶的國美擁有了議價主動權,曾經高高在上的生產商只能低頭妥協。同一件產品,在國美的價格要比市場便宜2000元左右,黃光裕因此獲得了“價格屠夫”的稱號。
格力電器掌舵人董明珠曾說過:“黃光裕用一招打低價沖擊市場,要把我們渠道的小經銷商全消滅,大家都很緊張,他太厲害。”
雖然年輕,但黃光裕過人的商業天賦卻展示得淋漓盡致。1991年,國美電器包下《北京晚報》的中縫,成為第一個給報紙投放廣告的電器零售商,“買電器,到國美”深入人心。
1999年,眼光毒辣的黃光裕開始布局全國連鎖,堅持把每家店面積開到1000平米以上;2001年5月,國美全國范圍內13家連鎖店同期開業,掀起全國連鎖經營高潮,國美每開到一個城市,就會引發萬人搶購的火爆場面。
2003年夏天,國美全國店面數量已超過100家,國美也憑借年銷售108.96億元,穩坐中國家電零售企業頭把交椅;2004年,國美在香港成功上市,黃光裕的個人總資產達到了106億元,成為當年的中國首富,此時他也不過35歲,“梟雄”之名讓業內外聞風喪膽。
有了籌碼,黃光裕的賭局越玩越大,操作起了“大魚吃小魚”的兼并收購。2005年~2007年,國美先后收購哈爾濱黑天鵝、深圳易好家、武漢中商、江蘇金太陽、永樂電器、大中電器等企業。
志得意滿下,國美的氣勢無人可擋。巔峰時刻,黃光裕還想買下蘇寧,試圖一統天下,卻被蘇寧董事長張近東一口回絕,兩人就此結下梁子,明爭暗斗不斷。
然而,一系列的資本運作,固然讓國美如虎添翼,卻也埋下了隱患。2008年11月19日,剛剛成為火炬手的黃光裕,被北京警方帶走調查;2010年8月30日,黃光裕因非法經營罪、內幕交易罪和行賄罪獲有期徒刑14年。
群龍無首,國美開始陷入內斗。雖然最終黃氏家族保住了控制權,但股權爭奪鬧劇,也使得國美元氣大傷。
有如失去推進器的火箭,國美止不住地墜落。
02
冒進戰術連連折戟
惡性循環愈演愈烈
山中方一日,世上已千年。
黃光裕離開的這十余年,恰好是移動互聯網和電商蓬勃發展的黃金十年。阿里、京東、拼多多等曾經不起眼的“小弟”已成為電商巨頭,而國美卻掉出了家電商超第一梯隊。
2008年-2020年,整個零售行業都在發生翻天覆地的巨變——家電3C行業,手機從功能機換成了智能機,正在由4G向5G升級;中國互聯網用戶從2億人到8.02億,從一線北上廣到五六線的縣鎮,男女老少手機已成標配;經歷家電下鄉帶來的“量增”后,白電面臨天花板,黑電品類崛起,全面智能化是大勢所趨。
少了黃光裕的決策,國美電器無論是在反應速度上,還是業務調整上,總是落后一拍,市場份額被不斷蠶食。凈利潤更是自2016年開始虧損,憋屈太久的國美,急切渴望一場勝利。
振興的重任,自然落到了黃光裕身上。為了鼓舞士氣,2021年開年不久,黃光裕放出豪言:“力爭用未來18個月的時間,使企業恢復原有的市場地位。”
雷厲風行的黃光裕,出手就是大動作。2021年1月12日,國美APP客戶端推改名為“真快樂”,搶先版上線試運營,代表著國美零售娛樂化戰略的全面開啟;2021年4月,國美正式宣布收購“打扮家”,雙方聯合正式推出“打扮家”APP智能裝修平臺。
然而,理想很豐滿,現實很骨感。在黃光裕的規劃里,國美可以通過“真快樂”來改變自身基因,吸引新消費群體,生出可持續業務,卻忽略了國美商城改名后,相當于把原有的金字招牌推倒了,想要重新建立認知,不僅難度大,也需要時間,而這恰恰是國美等不起的。
整個2021年,國美真金白銀砸了9.62億元給“真快樂”做推廣,卻沒有濺起太大的水花。“真快樂”APP年訪問量為4.4億,年活躍買家1683萬。對比之下,京東年活躍買家5.7億、拼多多年活躍買家8.69億,根本不在同一量級。
禍不單行,“打扮家”的成立又正好趕上房地產遇冷,疫情沖擊以及原材料的上漲,折戟是必然結局。前期的投資不僅全部打了水漂,也讓國美的資金鏈更為緊張。
除了經營策略上,國美在用戶體驗方面也不盡如人意。據網絡消費糾紛調解平臺“電訴寶”顯示,2021年國美供貨的12次消費評級,均獲“不建議下單”。此外,國美還涉嫌存在退店保證金不退還、虛假促銷、霸王條款、售后未處理等問題。
盡管如此,急于翻盤的黃光裕卻越來越激進。今年6月,國美將元宇宙定位為最重要的戰略方向,結果顯而易見,連扎克伯格都沒能把元宇宙玩明白,國美又如何能在極短時日內做到。
為了緩解焦慮,黃光裕每天保持工作15個小時以上,將全家都搬進了辦公大樓。這還不夠,黃光裕又為每位高管在公司都安排了住宿,以便24小時隨時待命,整個工作環境處于高壓狀態,不僅制定了各式各樣的嚴苛考核制度,甚至用監控設備監督員工工作。
不堪重負下,國美的人員大規模流失,高管紛紛離職。國美在線CEO向海龍、國美電器CEO張德炬、國美零售總裁王俊洲相繼出走,他們當中做的最久的也不超過一年;另據國美中報,截至今年6月末,國美零售的員工總數已從去年年底的32278名降至25701名。
如同被推倒的“多米諾骨牌”,惡性循環還在繼續。
03
債臺高筑危如累卵
國美已至生死邊緣
比起發不起工資,國美的負債更加觸目驚心。
據國美2022年中報顯示,其總負債規模達到了585.68億元,其中需要在1年內償還的銀行借款和其他借款有229.02億元。
而目前公司的現金及現金等價物僅為24.09億元,同期經營活動的現金流只余下5535萬元,比照2021年的21.4億元現金流,呈現斷崖式下跌。
為此,國美已關閉旗下九成門店,目前全國門店數量已不足500家。分公司也經過合并撤銷,從40家下降至30家。
種種信號,讓聞風而動的供應商們失去了耐心。今年4月,知名家電品牌惠而浦突發公告,稱因國美拖欠貸款逾8000萬,終止合作;另一巨頭美的也放棄了和國美的合作,宣布停止供貨;更多的外部供應商,從去年10月開始,都沒能獲得及時結算。
不安和震蕩持續蔓延。就在國美不斷尋求融資的同時,黃光裕開始連續大量減持,公司的具體事務也交由妹妹黃秀虹擔任,鮮少在公共場合露面。
2021年12月22日,黃光裕以每股平均價0.67港元減持國美零售1000萬股;2022年1月24日,黃光裕及妻子杜鵑分別減持國美3000萬股。
2022年4月1日,黃光裕減持4億股國美零售,套現2.2億港元,持股量由59.87%降至58.68%;9月14日,黃光裕夫婦減持14.39億股, 次日再次減持8892.5萬股;10月13日,黃光裕夫婦繼續減持0.29335億股,累計套現近10億港元。
這些接連不斷的減持,讓業界議論紛紛。有人認為,黃光裕已有了放棄國美的打算;還有人覺得,黃光裕在盡力輾轉挪騰,現在談跑路還言之過早。
無論真相是哪種,國美確實已走至生死關頭。要知道,從年初以來,國美的股價跌去了近80%,市值僅剩44.65億。
北京市政府更于今年8月初介入國美的資產重組,召開了兩次聯合債權人會議。但國美提出的債轉股、資產抵債等重組方案并未獲得債權人的積極反饋,貸款展期與新增授信等談判均推進艱難。
黃光裕也試圖對國美零售旗下國美電器、真快樂等子公司提出破產申請,目前還未獲得法院受理。
僅剩的生機在于,國美在公告中提及,還將進一步優化資本和融資機構,爭取其他戰略合作伙伴的支持。有知情人士透露,廈門建發集團可能是“白衣騎士”,將有注資計劃。
當王者歸來時,所有人都渴望看到一出精彩的逆襲“爽文”,叱咤風云的“商業教父”再度出山,如何帶領國美扭轉乾坤,所向披靡。
可惜,虛構終究照不進現實,黃光裕的“復興計劃”,還是成了泡影。
參考資料:
1.秦朔朋友圈《國美黃光裕:一代霸主,行至“末路”?》
2.伯虎財經《10年后的黃光裕,扶不起國美》
3.中國企業家雜志《黃光裕狠踩油門,國美掛上倒擋》
發表評論
登錄 | 注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