扭虧為盈的貨拉拉,IPO之路上還有多少“絆腳石”?
來源/趣解商業
在港交所遞表一年之后,貨拉拉于近日更新了招股書。此次更新的重點是新增了2023年財務數據,不過盡管貨拉拉在2022年已經扭虧為盈,但是對于貨拉拉的上市,外界仍有質疑。
1.同城貨運巨頭沖刺港交所
作為同城貨運巨頭,貨拉拉多次被傳即將上市。2021年6月,有市場消息說,貨拉拉已經秘密在美國提交了IPO申請,尋求至少10億美元的募資。但是對此消息,貨拉拉卻否認了,表示公司沒有具體的上市計劃和具體的上市時間表。貨拉拉的回應并未止住流言,不到一個月后,又有傳言說,貨拉拉將轉移到香港上市,這次,貨拉拉的回復還和之前一樣。而對于上市計劃,貨拉拉創始人曾在2020年明確表示,“我們希望十年之內不上市”,看起來貨拉拉似乎真的暫時沒有上市計劃,然而去年3月,貨拉拉卻突然向港交所遞交了招股書。
圖片來源:貨拉拉招股書
招股書顯示,貨拉拉的聯席保薦人為高盛、美銀證券、摩根大通,其11輪融資的背后,也都是高瓴資本、紅杉中國等大佬,由此可見,貨拉拉對于此次上市準備很充分。不過,雖然背靠多個大佬,在行業中也是數一數二,但“虧損”卻是貨拉拉難以摘掉的標簽。
招股書顯示,2020年及2021年,貨拉拉均在虧損,盡管2022年經調整利潤為5323萬美元,實現首次盈利,但相較于10.36億元的營收,可以看到貨拉拉扭虧艱難。而更新的招股書顯示,去年,貨拉拉實現營收13.34億元,同比增長28.8 %,經營利潤為3.22億美元,貨拉拉終于徹底甩掉了“虧損”的標簽。
2.扭虧為盈的貨拉拉,多次遭遇約談
財報變好看了,對正在謀求上市的貨拉拉來說無疑是一大助力,但橫亙在貨拉拉面前的還有一個難題。
近些年,貨拉拉多次被交通運輸部約談,約談原因包含很多方面,改裝運營、非法運營、定價機制、會員費等等。去年遞交招股書之后,貨拉拉還兩次被交通運輸部約談,原因是經營管理存在突出問題,但是對于具體情況,貨拉拉并未進行說明。
圖片來源:微博截圖
貨拉拉多次被約談,反映了其背后存在的諸多問題。2022年,多地貨拉拉司機停止接單,原因是司機對貨拉拉不滿。據報道,不滿的原因有兩個,一是貨拉拉開始向司機收取抽成,而之前,貨拉拉僅向司機收取會員費;二是貨拉拉的計費規則是按照直線距離計算,但操作中直線距離大多并非實際距離。司機認為,貨拉拉的計價方式損害了他們的利益。然而對于司機的訴求,貨拉拉卻表示,會進行研究和評估,并否認了無人接單的情況。
除此以外,貨拉拉推出的“議價單”,即司機和客戶自行商議報價導致司機之間的惡意競爭,上漲會員費導致司機收入縮水,以及亂扣分、難反饋等問題,也令司機們不滿。黑貓投訴平臺上,與貨拉拉有關的投訴,不少都是司機,投訴的理由幾乎都是平臺規章制度不合理、處理無門等。IPG首席經濟學家柏文喜認為,這些問題以及因此被多次約談,可能會對貨拉拉的上市進程產生一定影響。
3.貨拉拉“前有狼,后有虎”?
快狗打車成立時間晚于貨拉拉,但其2022年已經在港交所上市,因此成為國內“同城貨運第一股”。即便如此,上市之后,快狗打車的路卻一直不太順。從財務數據來看,2019年到2023年,快狗打車總營收增長幅度不大,但虧損卻從2019年的1.84億元增加到了2023年的11億元。從股價來看,2023年2月以來,快狗打車的股價一路下滑,截至4月3日收盤,僅有0.28港元/股。此外,快狗打車的派單、定價方式也令司機不滿,監管部門曾多次約談快狗打車。有觀點認為,快狗打車一直沒能扭轉虧損的局面,一方面是因為起步階段時以大量投資推動增長,另一方面是因為入局同城貨運的企業越來越多,使得行業內競爭愈發激烈。
圖片來源:百度截圖
如今的同城物流行業,不僅有貨拉拉、快狗打車、滿幫等最早一批的入局者,滴滴、順豐、京東以及美團等也在搶占同城物流的市場。這些“后來者”已經做到了行業頭部,在資金和用戶上擁有相當大的優勢,與它們相比,貨拉拉、快狗打車等的優勢卻在逐漸減弱。
扭虧為盈的貨拉拉,目前上市計劃還算順利,但從同行的情況來看,上市也只是貨拉拉一個階段性目標。在多個競爭對手的包圍下,上市期間和上市后如何維持市場份額以及平息約談帶來的風波,或許會是貨拉拉接下來的重點。
發表評論
登錄 | 注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