物流出海三劍客,菜鳥、極兔、貨拉拉如何破局?
來源/陸玖商業評論
撰文/周游
物流企業出海,帶動的不只是物流增長,還有依托物流流轉的商流、人流、信息流。在撬開自身第二曲線的同時,物流產業的強大將帶動國內產業鏈發展,讓來自中國的企業更加適應國際市場需求。
拼多多帶著Temu殺入海外市場,抖音推出獨立的電商APP,“百億補貼”和“僅退款”漸次成為平臺標配,國內電商行業競爭激烈,與之配對的物流賽道自然更無法平靜。社會生產力及消費力的發展能夠讓中國企業站上全球高位,可能否獲得最終勝利,物流能力其實更為重要——這種感覺在以前從未如此強烈。
中國企業出海浪潮里,物流常常作為電商的“搭子”而存在。雙方互為支撐,一邊是速賣通、Temu、Shein 和 TikTok 幾家主打“國貨出海”的電商四小龍在海外攻城略地,一邊是以菜鳥、極兔、貨拉拉(Lalamove)為首的“物流出海三劍客”在海外投注更多資源和精力——
菜鳥加速在海外自建網絡,聯合速賣通正式上線了“全球5日達”國際快遞快線產品,如今拓展至11個國家。近期與B2B跨境貿易分銷渠道商Spotter簽署合作協議,菜鳥在海外市場再落一子;
極兔從海外市場起家,2023年東南亞及其他海外市場的營收占比為41%,業務橫跨中東、北非、拉美等地。高管在前不久的業績電話會中提到將擇機進入新市場,合作本地領先的電商平臺,上月10日,極兔與沙特當地最大的電商平臺Salla在峰會現場簽約合作;
貨拉拉在海外的品牌Lalamove則利用科技改變傳統物流生態,此前10年平均每年開拓一個新東南亞市場。2023年Lalamove業績比2022年提升了30%左右,過去5年時間里,Lalamove海外市場規模增長接近5倍。
眼下出海成為必選項,這幾家來自中國的物流企業展露出了國際化的野心,面對他們相似又不同的境遇,從中歸納、總結出實踐方法論,才能幫助全球貿易翻開新的篇章。
01
物流出海,各有所長
國內物流行業之所以如此發達,與電商紅利時代的到來息息相關。而隨著電商發展進入成熟穩定期,國內市場滲透率到達高位。物流企業需要找到更寬、更能吸引投資者的航道,比如逆勢上揚的跨境電商,以“物流出海三劍客”為首的企業于是轉向出海,到國際市場尋覓機會。
中國企業進場以前,國際物流市場長期被FedEx、DHL、UPS幾家巨頭占據。他們的共性是強服務、高收費,在習慣了以海量薄利取勝的電商快遞界顯得有些“水土不服”。尤其在電商發展較晚、年輕消費者居多的東南亞,性價比是首要考慮要素,想讓跨境商品在價格上具有競爭力,把占了20%~30%成本的物流費用降下來是當務之急。
作為國內物流業的老玩家,“三通一達”在這時候暴露出了盈利壓力的問題。三通一達屬于純物流企業,商流方面積累的資源不多,抗風險能力就弱,同樣發力出海,他們在速度和深度方面都不及其他玩家。
而極兔、菜鳥和貨拉拉這三劍客中,菜鳥與極兔電商基因突出,與阿里、拼多多等商流配對以后,菜鳥和極兔很快就建立起了自己的業務網絡,并在后續經營運作的過程中通過規模效應攤薄成本,物流反哺商流的形式也為阿里和拼多多提高了競爭力。
中國郵政寄遞事業部行業研究負責人趙洪濤認為,如果把跨境物流分為前端攬收、運輸分揀、報關/通關、干線運輸、海外清關、海外倉儲、尾程派送七步,菜鳥、極兔和順豐、京東等多數國內物流企業一樣,聚焦在跨境物流的前四個環節。
同為出海先鋒,Lalamove的做法就略有不同。Lalamove瞄準的是中小企業,平臺要解決的不僅是大件物品運輸問題,還有不少小件物品訂單,以及在東南亞地區飽受歡迎的兩輪摩托車配送。
以打造中小企業、司機和送貨平臺整體生態的形式,Lalamove促進更多的是當地經濟發展,不少Lalamove的司機表示,在Lalamove工作為他們創造了更多的收入和更高的社會地位。對于它真正面向的客戶,菲律賓企業Aguirre Office Furniture負責人估算,Lalamove讓公司的?產?提升了?少?倍,業務量的增長能達到上百倍。
02
派系分明,三劍客出奇招
比起電商體系完善、城鎮化速度加快的國內市場,出海勢必要面對各類生產要素變化帶來的挑戰。全球供應鏈向海外轉移,讓不同地區的貨運需求上升且出現變化,以東南亞為例,包括手機、汽車等在內的大部分制造業企業將產能放到了海外,供應鏈商流交付的貨物變得更復雜,同時又要求響應得更快捷,運送得更安全。
電商物流方面,2023年東南亞市場的另一大變化是貨架電商降速,直播電商、內容電商帶來的消費增加,預估備貨量,保障發貨運力,做好多語言、跨時區的售后服務等對物流企業也是一層考驗。
滿足以上條件之后,物流企業還要控制好成本,為擴張留空間。面對國際化的挑戰,“物流出海三劍客”也祭出了自己的法寶。
菜鳥屬于“電商派”,依托速賣通、天貓國際,菜鳥目前已經成長為包裹量全球第一的跨境電商物流企業。2023年四季度菜鳥營收284.76億元,同比增幅為24%。全年下來,菜鳥國際快遞業務量增長超過50%,國內快遞業務量增速低于20%,前者業務占營收比例接近一半。
隨著菜鳥在東南亞最大的智慧物流樞紐——印度尼西亞雅加達cHub在去年正式啟用,菜鳥全球化的速度加快。菜鳥集團副總裁、國際快遞總經理丁宏偉透露,2023年第四季度“全球5日達”單量實現三位數增長。
極兔屬于“借力派”,2015年在印尼提出大力發展電商時,極兔切進了這塊市場。恰逢當時Shopee也到印尼市場發展,拿下Shopee后極兔分得一大塊蛋糕,確定電商快遞的戰略以后成為了東南亞頭部電商平臺(比如Lazada、Tokopedia等)合作伙伴。社交電商成為新增長點后,極兔也與Temu、Shein、TikTok達成合作,共同開拓海外市場。
截至2023年末,極兔擁有的員工數量為14.92萬名,與員工數量均超過40萬人的圓通、京東相比少了一半還多。這些員工當然無法滿足極兔全球布局的需要,極兔的做法是大量外包,通過培養當地加盟商和網點,來成為包裹量最大的東南亞快遞企業。
極兔2023年財報顯示,公司其他勞動力成本由2022年402.7百萬美元增加了27.6%至2023年513.9百萬美元,但員工成本卻由2022年1290.3百萬美元下降了7.5%至2023年1194.0百萬美元。
出海最早的Lalamove則是重視技術的“數智派”,在技術集成和數據驅動決策方面下功夫。末端配送的痛點之一是運力零散,匹配困難,難以選擇最合適的車輛滿足即時性需求。
雅加達冷榨果汁生產商IT' Buah表示,IT' Buah之前也嘗試過許多方法,最終才綜合在時效性、穩定性和服務態度等多方面選定了Lalamove。“Lalamove的服務能滿足IT's Buah的交付需求,有幾個特殊功能:比如兩輪跑腿、拉拉包、門到門等配送方式,以幫助維持產品的質量,直到產品直接交付到顧客手里。”
除此之外,Lalamove還能通過智能訂單匹配、多點配送和實時優化路線等幫助企業主降本增效。Lalamove首席運營官盧家培透露,Lalamove有專門的技術團隊服務于東南亞各個國家,南亞以及拉美的市場,與貨拉拉的技術團隊是分開運行,來確保支持效果。
03
增長要向海外求
種種都在證明:中國物流的未來是走向海外。這是商業發展的必然,也是企業生存的應然。
宏觀上,在電商行業高速發展的催化下,無論是超高時效物流,還是超低價產品物流,國內的物流行業都在數年前就形成充分競爭局面,近年來更是越來越“卷”。因此,跳出現有的“紅海”、發展國際業務,是謀求新增的一種可能性,這也需要企業擁有更睿智的戰略遠見。
比如貨拉拉。事實上,貨拉拉創立于大灣區(香港),次年開始推動內地市場業務,同時將大灣區及內地業務策略復制到東南亞市場。10年后的今天,Lalamove幾乎已經覆蓋了東南亞地區所有的主要城市,在南亞、南美的業務也正按章推進。
中觀上,從Lalamove、菜鳥、極兔、順豐這幾家出海較早的物流企業來看,各家雖然均已建立起一定的規模優勢,但嚴格意義上講,大家其實所處的賽道并不一樣。
順豐“出海”走的是重資產模式,一方面出錢,通過直接并購擁有海外業務的物流公司,利用已有的物流體系走出去,2018年收購DPDHL旗下敦豪供應鏈(香港)有限公司和敦豪物流(北京)有限公司100%的股權,2021年再斥資約146億元,收購東南亞最大物流企業嘉里物流51.5%的股份;一方面出力,2018年順豐與美國夏暉成立合資公司新夏暉,去年4月起開通國際貨運航線,目前順豐全球通航城市及地區累計已突破100個。
而對Lalamove來說,客群面向企業主意味著業務更偏向物流而非快遞,直接的競爭對手是本地傳統物流公司,Lalamove需要針對不同國別市場的用戶提供服務,基于宏觀洞察做出的戰略決策,并堅決推行下去,將這門“慢生意”慢慢磨練成“好生意”。
這一問題的解法是本土化,盧家培說,Lalamove在每一個市場都培養了自己的團隊,市場負責人都由當地員工擔任。“其實很多次我出差到不同的市場,聽到不管是司機也好,客戶也好,他們都會以為我們是本地的公司。”
盧家培舉例道,在當地員工協助下Lalamove能夠更快地獲知最新資訊,了解市場特性,比如新加坡舉行F1賽事,Lalamove會提前掌握賽事預熱期、舉辦期、收尾期等信息,預判道路限行的問題,提前跟司機和客戶做好溝通。
微觀上,很多商家困于出海這件事,就是因為流程太繁瑣,要做很多自己不擅長的事情,比如要創辦店鋪,要做店鋪運營,要解決物流問題,退貨退款手續極其繁瑣。像Lalamove、菜鳥、極兔這樣的物流公司出海,其實也可以幫很多國內實體商家解決后顧之憂,商家只要把生產、制造、銷售干好,后續“工程”交給物流企業。
馬來西亞Homa Sdn Bhd創始人林佩霓就提到,比起自建車隊,按需交付的物流模式更適合中小企業。馬來西亞傳統公司的商業模式需要自己有司機、卡車,但很容易有一些突發狀況,比如司機生病或車輛損壞,跟Lalamove這樣的物流企業合作一是可以共享整個運力池;二是能夠根據顧客需要立即安排貨物運送,對企業來說至少能節省一半的成本。
這對國內產業鏈也是一樣,跨境電商不是好做的生意,從選品售賣到產品抵達消費者手中,牽涉了無數復雜而漫長的環節,全盤自營顯然是不可能,也沒必要的,尋找可靠的合作伙伴外包以實現合理分工,才是實現增長的可行路徑。
物流企業出海,帶動的不只是物流增長,還有依托物流流轉的商流、人流、信息流。在撬開自身第二曲線的同時,物流產業的強大將帶動國內產業鏈發展,讓來自中國的企業更加適應國際市場需求。
可以預見的是,全球化依舊會是未來發展的主旋律,隨著物流企業的出海和展業,伴生而來的也是跨境貿易鏈條的共同繁榮。
發表評論
登錄 | 注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