拆解財報:解讀中國百貨行業發展現狀
出品/聯商網零售研究中心
撰文/上佳
隨著消費市場逐步回暖,2023年,國內百貨行業迎來持續復蘇。
從消費市場看,2023年為“消費提振年”,受一系列促消費政策的落地實施,消費市場呈現溫和修復態勢,按國家統計局消息,2023年限額以上百貨零售業增長8.8%,相對2022年9.3%的下降,復蘇態勢明顯,但消費渠道、消費品類恢復仍然體現出較大的結構性差異。
《聯商網》近期統計了46家百貨上市公司業績情況,數據顯示,這46家企業實現總營收2525億,同比增長3.9%;實現利潤65.9億,同比下降0.22%;凈利潤率2.61%,同比下降0.07個百分點。
01
業績總體提升中規中矩
由于各家企業的業務結構有差異,以下我們僅從數據上進行一定的分析,全部46家企業中:
1、營收方面
A.有6家企業營收超百億,與2022年相比,基本營收排名格局一致。
B.共有31家企業營收實現增長,占比67.4%;增幅超10%以上的17家,占比37%;其中小商品城、上海新世界、寧波中百和新疆匯嘉時代、四家企業增幅超30%,分別為48.3%、33.39%、31.21%和30.76%。
C.15家營收下降,其中友阿股份下降最為嚴重,達25.94%;永旺、文峰股份、海寧皮城、翠微股份及沈陽商業城降幅超7%。
2、利潤方面
A.36家企業實現盈利,占比78.3%。
B.28家凈利實現增長,占比61%,且有27家增幅超2位數,占比近六成;其中,銀座股份(↑2079.1%)、利福中國(↑459.1%)、王府井(↑264.1%)、上海徐家匯(↑207.4%)、文峰股份(↑205.3%)及新疆匯嘉時代(↑202.8%)6家企業增幅超200%。
C.18家利潤下降,占比39%;有15家利潤降幅超10%,中央商場(↓534.8%)、茂業商業(↓142.1%)及茂業國際(↓85.2%)、供銷大集(↓170.7%)及百大集團(↓92.5%)降幅較大。
3、利潤率方面
A.相對于總體2.6%的凈利潤率,有26家企業利潤率超過這一水平。
B.剔除上海九百71.87%,有5家企業利潤率超過12%,分別是小商品城22.68%、中興商業16.54%、上海徐家匯13.88%、海寧皮城13.71%和杭州解百12.83%。
C.整體盈利但利潤率低于2%的有8家企業,其中低于1%的有2家,分別是歐亞集團0.27%,廣百股份0.68%。
D.虧損企業共有10家,其中供銷大集、歲寶百貨、沈陽商業城和佳華控股,相對而言利潤率嚴重異常,虧損率超過20%。
4、綜合表現
A.46家企業中,有8家企業(王府井、小商品城、新疆匯嘉時代、利福中國、益民集團、中興商業、上海徐家匯及上海九百)營收及凈利雙位數增長且凈利潤率超過5%,占比17.4%。
B.5家企業(茂業國際、翠微股份、中央商場、供銷大集及沈陽商業城)凈利為負且營收及凈利雙雙下降,占比10.9%。
總體而言,百貨零售業呈現復蘇態勢,但企業間分化加大,提質增效成為新重心。
02
奧萊逆勢增長
以上為財報數據,對大多數百貨企業來說,旗下均包括多種業態,結合年報及外部信息,分業態看:
A.奧萊板塊經營業績恢復較快。因開放式的經營空間、高性價比的商品和綜合的消費體驗,獲得了廣大消費者的青睞,根據《聯商網》不完全統計,2023年新開奧萊項目15個,更為重要的是,「新玩家」開始布局奧萊,擴大奧萊陣營,華潤、旭輝、中駿等是其中典型代表。根據奧萊領秀的數據顯示,2023年有將近50家奧萊的銷售額突破10億元大關,創造了歷史新高。
如百聯集團,財報顯示,報告期內三大核心業態中,奧特萊斯營收增幅41.50%,毛利率高達74.84%,一枝獨秀;上海青浦的百聯奧特萊斯銷售額超過了日本御殿場奧特萊斯,成為亞洲奧萊年銷冠軍;再如王府井奧萊,2023年也實現了35.09%的增長。
B.購物中心板塊經營業績穩步恢復。作為集多元功能于一體的生活方式中心,購物中心能夠滿足消費者休閑、娛樂、社交、餐飲等體驗式需求,也更有運營空間,如百聯購物中心業態,2023年營收增長23.7%,王府井增長7.69%,天虹增長22.23%,相對增幅也比較明顯。
C.純百貨板塊經營業績恢復相對緩慢。因體驗性場景較少,經營模式相對單一,百貨板塊面臨一定的經營壓力。如百聯,2023年百貨營收增長11.1%,相對奧萊和購物中心來說低很多,王府井百貨業態增長6.6%、天虹增長8.32%、茂業增長3.89%、大商增長1.8%,相對整體來說,幅度都不高。
03
多重措施支持業績提升
綜合以上數據,我們可以看到,百貨行業總體穩中有進。數據是企業經營滯后性的體現,2023年,在消費不斷分化、分層的情況下,百貨也面臨著很多挑戰。
(1)商業面積相對過剩亟待持續性規劃創新
雖然經濟在復蘇,但中國經濟的外向性仍有持續壓力,內部傳統產能過剩及新動能仍然不足,經濟大循環的內部勢能仍在不斷積蓄。
2023年總體全國消費者信心總體仍處在較低的水平:
據《聯商網》統計,2021年全國新增面積2萬方以上的商業項目510個,2022年359個,2023年380個。這些新舊商業加上消費信心不足,商業空鋪率仍居高。
有數據顯示,2021年,全國20個一二線城市購物中心的平均空置率為9.0%,2022年全國9大重點城市購物中心的空置率超過10%,2023年,全國重點24城購物中心的平均空置率為9.06%,另一份報告提到,一二線城市購物中心的平均空置率為10.81%,這些數據較疫情前有所改善,但仍未達到疫前的低水平6.1%。
隨著更大、更新的綜合體不斷推出,相當多的存量非標商業、無特色商業面臨人流不足、品牌退租及高偏樓層大量空置的情況;許多城市有相當多的空置物業,需要重新盤活。
(2)經營同質化仍亟待破局
不管是百貨還是購物中心,餐飲、兒童娛樂業態及休閑業態曾經是百購招商的主角,近年新能源汽車、二次元商業、國潮及首店概念等又成同種主題,購物中心的業態及品牌組合面臨持續更新的挑戰,經營同質化仍亟待破局。
對很多中小型購物中心或傳統百貨企業來講,加上物業歷史局限,整體調改效果可能會打折扣,行業目前概念性空間有限,時尚、潮流、社交、休閑等概念泛化,相當多的商業體,即使有階段性的定位突破,也還會面臨連續性創新挑戰。
(3)消費分層亟待連續性場景運營
在經濟大勢下,理性消費、消費降級成為原生消費結構中的重要力量,消費需求會進一步體現分層分級多樣化,經營成本會持續上漲,對企業營銷的ROI挑戰更大,對百購運營來說,亟須通過更為精準有效地營銷及會員服務手段,加強消費洞察及場景運營,從而提升業績。
對行業來說,形勢是挑戰也是機會,同質化是矛盾但也是基礎,2023年,百購行業也通過一系列動作,不斷在推動業績提升:
(1)聚焦新消費、新場景、新動能,持續深化轉型。加強商業模式及空間創新,相當多的購物中心在場景設計、業態組合、品牌組合等方面開展再定位改造工作。持續優化“吃住行、游購娛”的生態聯盟,其中最為核心的方面,是從“大而全”和高大上的定位,轉向聚焦目標客群、探索差異化創新發展的路徑,“社交聚場”、“年輕力”、“文旅商融合”等關鍵詞頻頻出現。
如百聯ZX創趣場開創了我國二次元商業消費新業態,百聯西郊購物中心,以“超級社區能量場”命名,創新“商業+社區”空間產品;還包括免稅業務,如王府井,全年共開設6家線下免稅店等。
百聯ZX創趣場
(2)日常加大了社交、娛樂、休閑等生活方式方面的內容運營。通過引入藝展、演藝、創意書店、大型劇場、二次元街區等,通過新品首秀、藝術展、音樂會、美食節、騎行節、主題市集、城市公益活動等文化活動,解鎖多元生活消費方式,有序推動重點項目提升,特別在引入首店及時尚互動方面,動作明顯。
(3)優化資產效率,輕資產動作頻繁。如上海百聯,公司積極響應上海市“REITs20條”政策號召,推進公募REITs相關工作,穩步推進資產證券化;如重百,不斷推進產業結構優化,清理盤活低效無效資產,轉讓仕益質檢股權,完成登康口腔上市,實現資產證券化。
(4)深化供應鏈體系建設,激發內生動力。通過品牌擴容、形象升級、首店經濟、聚集核心品類等方式,提升商體效率。如王府井,主業門店全年共調整6041個品牌,新進2601個品牌,441個首店品牌,不斷煥新經營內容,有效聚客引流;如百聯JBP品牌數量131個,以國際名品以一線奢名品為主,也在著力孵化先鋒、時尚、環保等設計概念及前沿藝術理念的時尚首店、買手店。
(5)提升數字化運營能力。數智化賦能推進商品、會員、渠道、營銷融合,支持多業態、多門店交易、多場景的數據統計與業務分發,實現線上線下雙棲運營。如天虹股份,通過全域流量精準獲客,結合小程序+企微,實現深度鏈接。
總體而言,百貨行業的各種探索,積累了品牌化、數字化、專業化、智慧化運營能力,也會為行業未來的持續提升,奠定基礎。
附:主要百貨上市公司2018-2023業績情況
百聯股份
豫園股份
天虹股份
王府井
大商股份
武商集團
發表評論
登錄 | 注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