看懂了茅臺幾十年漲價史,才知道茅臺迎來長期跌勢
來源/品智PLSC
作者/范小娜
編輯/萬德乾
“房價永遠漲,茅臺不會跌”,曾是不少人堅定不破的信仰。但隨著樓市下行和房價走低,與房地產行業有著或近或遠關系的白酒行業一樣面臨低迷。今年二季度開始,曾經的“A股之王”,被譽為“液體黃金”的茅臺也開始暴跌。
2024年金價一路走高,“液體黃金”茅臺卻跌跌不休。縱然有618大促引發黃牛“跑路”的短期原因,但分析其本質,大概黃金是真黃金,是國際公認的硬通貨;而茅臺終究是白酒,是逃不脫供需關系基本面的一款消費品。當金融屬性消失的時候,茅臺的價格要回歸茅臺本身的價值了。
是消費品,就沒有價格永遠漲的道理。曾經泰坦尼克號船上的人也不相信船會沉沒,因為它是“夢想之船”。但建造泰坦尼克號的工程師明白,它會沉的,它是鐵造的,當海水超過了船的最大載重量,它是鐵它就會沉的。一切都逃不過本質屬性,逃不過客觀規律。
“800年歷史源遠流長,獨特醬香氤氳四方,國酒茅臺為您報時”……茅臺被稱為國酒,本來是茅臺自己的廣告詞,但是好像已經成了國人堅信的歷史事實。茅臺在近20年的黃金期被瘋狂賦魅,價格一路飆漲,茅臺永遠漲成為一種信仰,茅臺公司成為商業和股市的神話。但當供需關系改變且短期不可逆,與消費茅臺捆綁的一個時代落幕,茅臺身上的金融屬性消失,茅臺的價格走入下行通道。
茅臺的下跌周期,開始了。
當茅臺的價格信仰出現裂痕,值得去看的是這種信仰是怎么形成的?茅臺的價格神話又是怎樣練成的?現在的破裂又是怎么到來的?
茅臺的價格史話
經濟學的一句話廣為流傳,股市是經濟的“晴雨表”。某種程度上來說,茅臺的價格也可以充當這一角色,甚至還不止于此。
茅臺的價格,隨著時代大步向前而隨之變化,是一個時代社會環境、經濟狀況、國民收入的綜合結果,是讓后來人能夠窺探當時時代現狀的一個橫截面。茅臺價格的漲與跌不只是經濟規律作用的結果,還有很多與整個社會相連,甚至與每一人的生活都息息相關。每一次跌漲背后都有不可磨滅的時代印記。
茅臺的價格是一個由簡單到復雜的體系,這是由于茅臺產品矩陣的逐步搭建和價格影響因子的日趨增多。茅臺的價格一般分為出廠價和市場價兩個基準,市場價又按照散裝和原箱分為不同價格。由于原箱茅臺投放量少、升值空間高、風險性小等特點,原箱茅臺往往比散裝茅臺更貴。「品智PLSC」將以茅臺酒系列中最具代表性的“飛天茅臺”價格為基準,一探茅臺酒的價格變遷史。
茅臺建廠后很長時間都是一貫制,只生產一種酒度(53度)、一種包裝規格(500ml)的茅臺酒。1966年,茅臺酒廠為產品改包裝,從褐色陶瓶,改為乳白玻璃瓶,并配紅色塑料旋蓋,其后沿用至今,這便是大眾最為熟悉的“飛天茅臺”。
整體上說,茅臺的價格可以分為兩個階段:建廠初期到20世紀80年代和迎來改開的80年代以后,分別對應我國計劃經濟時期和市場經濟時期。計劃經濟時期,茅臺由國家定價,價格幾十年幾乎不變;市場經濟時期,茅臺酒的價格隨CPI(居民消費價格指數)和PPI(工業生產者出廠價格指數)一路漲跌,身價超級加倍。
計劃經濟時代,茅臺酒的定價、銷售均是按國家計劃要求完成,再統一由國家調撥包銷。“計劃加批條”,坐在家里酒就賣光了,可以說是“皇帝的女兒不愁嫁”。茅臺的出廠價從最初的1.28元,逐漸漲到60年代的2.5元,市場價也僅從2.84元漲到4.07元,可以說價格幾十年如日一,幾乎不變相當穩定。1974年茅臺的出廠價漲到了6.2元,市場價是8元。1978年改革開放的春風吹來,當時的茅臺市場零售價依然是8元/瓶。
1978年的8元/瓶,證明茅臺在當時,已經是市面上最貴的白酒。可以說,茅臺的價格,一直都是最貴白酒的唯一代表。
改革開放深刻改變了中國社會的面貌,那些曾在計劃經濟體制下成長的工廠開始迎接市場化浪潮的洗禮。1980年,茅臺酒開始擁有一定的自主銷售權;1990年前后,茅臺的包銷包售時代結束了,要開始自尋銷路,進入市場經濟的汪洋大海。這是一個巨大的挑戰,卻也是茅臺開始創造商業神話的伊始。
80年代是茅臺價格從計劃向市場轉軌的時期。1988年茅臺的出廠價還是14元,到了1989年就飆升到了80元,市場價也從30元漲到106元。當時我國城市職工平均月工資還不到30元,即使是大學教師,一個月的工資也只能買半瓶茅臺,茅臺對于普通人來說是可望而不可即的。
也就是說,盡管中國人的收入在增長,但是茅臺的身價也隨著GDP一路飛漲。打工人的錢包,很難跑贏茅臺的身價,茅臺仍是“酒中貴族”。直到今天,社會大眾喝茅臺的臺階一直都在,雖然不至于太高,但是對比曾經要幾個月的工資才能買一瓶,如今半個月的工資就能拿下。
茅臺出廠價與城鎮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趨勢比較
圖源:圖書《這就是茅臺》
80/90年代,隨著茅臺生產規模擴大,產品逐漸多樣化,茅臺的零售價在世紀之交漲到了200元,但當時還并不是茅臺的天下。1988年山西汾酒產量第一,但堅持不漲價的戰略讓汾酒失去高端品牌地位,而且1998年的假酒案也讓汾酒受到波及。90年代的茅臺日子也不太平,1995年的禁酒令和1998年的假酒案,都讓白酒行業面臨嚴峻挑戰,茅臺也無法獨善其身。好在茅臺在逆境中穩住了陣腳,通過營銷擴展銷售渠道,最終逆風翻盤。
到了90年代中期至世紀之初,五糧液是當時的王者,但在限制三公消費時的逆勢提價讓五糧液最終渠道價格倒掛,交出了白酒第一的寶座。1999年,貴州茅臺酒股份有限公司成立。2001年,茅臺公司在上交所上市,那一年中國加入WTO,隨后是中國國運和經濟的一路起飛,也是茅臺價量齊飛、身家暴增的輝煌20年。
2005年,茅臺實現對五糧液的凈利潤反超。2013年收入規模和銷量反超,茅臺不僅打敗五糧液,而且開始長達20年的統治中國白酒市場。
年份酒是茅臺的行業首創。2001年開始,茅臺酒都標注年份,實行價格浮動,即產品出廠后第二年市價上浮10%并逐年類推。可以增值的藏品酒可以身價驟增,茅臺酒逐漸具備消費品屬性外的收藏品和投資品屬性,茅臺的金融屬性開始顯現。根據各方研究機構的調查,飛天茅臺的增值速度,甚至超過了房地產高峰期的房價上漲速度。
21世紀前十年是白酒行業的黃金十年。茅臺酒的出廠價從185元漲到499元,市場價也在2010年突破千元大關。這十年茅臺繼續在品牌營銷上持續發力,從90年代每晚7點的“國酒茅臺為您報時”進化到2003年三大原料搭載神五上太空,從遙遠的赤水河畔到巴拿馬國際博覽會,還有那申請十幾年的“國酒”之名,讓茅臺在國人心中成功樹立高端的品牌形象,回報便是茅臺身價的一路上漲。
白酒黃金十年
圖源:網絡
2011年之后,中央出臺文件要求限制三公消費,甚至有人大代表提案“三公消費禁喝茅臺”,再加上2012年的塑化劑風波,白酒行業哀鴻遍野。茅臺的市場價從2011年的2000元一路下跌到2015年的900元。好在茅臺應對沉穩,適時放寬經銷商門檻,順利扛過了危機。2016年,我國房地產業迎來具有節點意義的 “330”新政,與房地產業息息相關的茅臺也即將迎來價格和股價巔峰。
這個5年,屬于茅臺歷史上真正的第一次價格下跌期。
2017年4月,茅臺市值超全球烈酒之王帝亞吉歐,成為“世界酒王”;2019年,茅臺實現“營收過千億、股價上千元、市值超萬億”;2020年7月6日,貴州茅臺市值正式突破2萬億元大關;2021年,飛天茅臺迎來價格巔峰,一度超4000元,而那一年也是房價最高的一年。房地產起飛的二十年對應的是我國的大基建時代,在依靠大基建拉動GDP增長的歲月,作為經濟的潤滑劑,茅臺的消費場景與地產、基建密切相關。
有研究發現,相比于CPI代表的消費屬性,PPI與茅臺價格相關性更高,這說明資產價格在主導走勢,保值與投資拉動的商務需求在推動茅臺漲價。當樓市下行,推動茅臺漲價的動力消失了,茅臺的金融屬性消失了。在大基建時代落幕,我國走向高質量發展階段,在供需關系出現變化后,茅臺價格崩盤的到來并不令人意外。
或者說,2024年,屬于茅臺歷史上第二次價格下跌期。
茅臺的價格真的跌了
今年以來已經接近過半,茅臺的價格從年初的2700元左右一路下跌,到了6月更是快速下跌。一路從跌破2500的“生死線”到跌破2200,最終在6月24日跌破2100。據今日酒價顯示,2024年飛天茅臺散瓶批發參考價為2080元。這是飛天茅臺近3年持續時間最長的下跌。茅臺價格的下跌不僅讓輿論一片嘩然,還引發一系列“蝴蝶效應”。拍賣會冷清了,黃牛跑路中,藏家們也要碎了……
24年飛天茅臺散瓶批發參考價6月24日跌到2080元
圖源:今日酒價
伴隨飛天茅臺價格下跌的,還有茅臺的股價。雖然近日茅臺的價格又漲回了2200以上,但股價并無明顯反應。也許,雖然茅臺公司出臺的一系列穩價措施能夠短暫挽救茅臺的價格,但大眾都明白,屬于茅臺身價飛升的時代落幕了。
分析茅臺,還是要從茅臺的本質出發,那就是茅臺無論有多少光環加身,本質上它還是一個消費品,而且是可飲用的消費品。當金融屬性消退、消費場景減少、消費者習慣改變、社會庫存增多,供需關系變了,茅臺的價格就會變,“茅臺永遠漲”也許不是謊言,只是這個永遠有期限。
從需求端來說,樓市走低,住宅新開工面積斷崖式下跌,作為酒桌“標配”的茅臺,主要依賴的商務消費場景減少。限制三公消費日益嚴格,政務消費場景難以上升。此外,近年我國結婚率持續下降,伴隨消費收縮,婚宴、生日宴、升學宴等各種宴請活動逐漸減少,或者曾經喝茅臺的也開始選擇更平價的白酒了,更何況現在的年輕人有多少愛喝白酒的呢?“那都是中年人喝的。”消費場景的全面收縮和年輕消費群體消費偏好的改變,讓茅臺喝的人少了。還記得去年大家瘋搶的“醬香拿鐵”嗎?如今還有幾個人關心呢?
從供給端來說,茅臺的產量持續增長,1978年的1000噸增長到2023年的6萬噸。茅臺的產量高、銷量高,然而開瓶率并不高,多少瓶茅臺被用來收藏升值、轉手套現。茅臺永遠漲的信仰讓很多人在炒茅臺,而非喝茅臺,甚至滋養出大批黃牛“擼茅黨”。然而當社會庫存越來越多,茅臺稀缺性降低,金融屬性開始消退,出茅臺的人多了。將需求和供給的情況一結合,茅臺此番價格的下跌很好理解。
茅臺的價格高點隨著房價高點成為過去式。都說房地產有泡沫要戳破,其實茅臺的價格也是隨著泡沫被吹高的,而今要逐漸回歸本身的價值了。而且按照目前得知的各類下跌原因,意味著當前茅臺僅僅開始半年的跌價,還遠遠沒到此輪下跌的底部。
金融屬性的祛魅讓茅臺可能無法再現曾經的輝煌,但好在茅臺悠久的歷史、獨特的醬香工藝、匠心的上乘品質,這些曾經在、現在在,以后依然會在,這些特性讓茅臺依然具備高價值和強競爭力。在經過這番價格震蕩后,茅臺或許會回到更能凸顯本身價值的價格區間,這個價格會是多少呢?
當然,茅臺依然有問題要解決。比如如何讓年輕人愛上茅臺,茅臺冰激凌可能并不是個好主意。
發表評論
登錄 | 注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