尋找下一個羅永浩
來源/電商報Pro
作者/李響
01
中公教育董事長下場直播帶貨
最近的直播間,到處是失意企業家的身影。
近期,中公教育董事長李永新親自上陣,在中公嚴選抖音直播間開播。一個多小時時間,他主要為自家直播帶貨業務站臺,然后抽了十幾分鐘“道歉”。
在一個多小時的直播時間里,李永新一邊為自家直播帶貨業務站臺,一邊用了十幾分鐘的時間“道歉”。
在這場直播中,李永新回應了學員退費難、股價大跌等爭議問題,并鞠躬致歉表示,“給我們點時間”,“欠學生每一分錢,我們一定會還完。”
圖源:界面新聞
但是,網友并不買賬,不少人質疑這是表面功夫,更有人將其與許家印相類比,指出許家印也曾有過類似的承諾,卻未能全然兌現。
中公教育和李永新這些年經歷了什么,怎么就陷入了要在直播間尋求公眾助力償還債務的境地。下面讓我們一起來梳理一下。
了解中公教育的朋友們應該知道,一直以來,中公教育都專注于職業教育培訓領域,其核心業務涵蓋公務員考試、教師資格考試、事業單位考試及考研等多類招錄考試培訓。
從服務形式來看,中公教育既包含線下直營網點的面對面授課,也涵蓋了線上網絡平臺提供的課程學習與直播教學,整體業務保持在行業內的領先水平。
2018年,中公教育成功在職業培訓領域打響了名頭,并借殼亞夏汽車登陸資本市場,其股價隨即開始狂飆。
2019年2月,隨著上市鐘聲的敲響,中公教育的總市值傲然突破500億元大關,不僅穩固了其在國內職業培訓領域的龍頭地位,更一舉問鼎A股教育板塊,被譽為“教育界的茅臺”。
2020年11月,中公教育的市值再度飛躍,持續攀升至2600億元,短短兩年間實現了超過14倍的增長。
與此同時,李永新及其母親魯忠芳憑借中公教育的輝煌業績,以高達1400億元的財富值在《2020胡潤百富榜》上高居第19位,并榮登全球教育行業首富寶座。
也是在那個時候,中公教育接連打敗新東方和好未來,成為了第三大市值超千億元的教育公司。
只可惜,好景不長。
自2021年10月披露第三季度業績虧損以來,中公教育的股價便持續下行。其財務健康狀況的惡化在隨后的年度報告中得以清晰展現:從2021年至2023年,公司的營業收入逐年縮減,從起初的69.12億元滑落至48.25億元,再至30.86億元,呈現出連續三年下滑的嚴峻態勢。
同時,中公教育的歸母凈利潤的表現更為堪憂,這三年間累計虧損額度已達到35億元。
上個月,“破產危機”與“大股東撤離”等市場流言四起,導致中公教育的股價遭受重創,連續多日低于2元以下區間,與昔日巔峰時期的超43元股價相比,跌去了95%。
按照當前的股價下滑態勢,中公教育很有可能面臨退市風險。
危急之下,李永新只好親自上陣推銷產品,試圖以此化解困境。
中公教育表示,李永新未來將在平臺賬號上,通過短視頻和直播方式,介紹公司就業與再就業的培訓服務,分享更多擇業建議、創業經歷以及考試知識等。
不過,就目前來看,這一嘗試很難扭轉局勢。
首場直播中,盡管中公嚴選吸引了最高達9000人的在線觀眾,總觀看人數也達到了4.8萬,點贊量累積至122萬,但李永新的出現并未帶來正面的互動氛圍,評論區幾乎都是關于股價和退款的質疑之聲。
李永新鞠躬道歉 圖源:中公嚴選抖音直播間
正是基于上述情況,這才出現了前文提及的李永新在直播間鞠躬致歉的畫面。
02
沒有那么多羅永浩和俞敏洪
最近幾年,失意的企業家們不約而同地涌入直播間。
從早些時候的羅永浩、俞敏洪、李國慶,到天府可樂董事長蔣林、中圖網創始人黃平,再到鐘薛高創始人林盛、《故事會》CEO夏一鳴、中公教育李永新……
圖源:淘寶
直播間儼然成為了他們尋求逆風翻盤的新戰場。
然而,縱觀這些踏入直播領域的企業家們,不難發現,真正能夠稱得上成功的僅有羅永浩與俞敏洪二人。
羅永浩這邊,自開啟直播帶貨以來,其便迅速贏得了大眾的青睞與追捧。數據顯示,2020年4月1日,羅永浩首場直播帶貨累計觀看人數超4800萬人,銷售額超1.7億元,訂單量超90萬件。
今年3月31日,恰逢交個朋友四周年,羅永浩在淘寶直播間“賣云”,共吸引超過230萬名網友觀看,上千家企業現場下單,影響力依舊強勁。
而俞敏洪那邊,雖然爭議不斷,但直播帶貨這條路算是走通了。數據顯示,東方甄選自營產品在抖音訂單已累計突破1億單,東方甄選已成為抖音平臺上首個銷量突破1億單的產品品牌。
反觀其他企業家就沒那么好運了。
比如,鐘薛高老板林盛在長達約五小時的直播帶貨中,傾力推銷了包括紅薯及鐘薛高品牌在內的多達80種商品,其中主打產品紅薯的銷量卻僅達到兩百余份。
再比如,中公嚴選抖音號擁有1.2萬粉絲,商品櫥窗涵蓋了零食特產、糧油調味、生鮮、服裝等多個品類,總計達249件商品,但這些商品僅售出7705件。
圖源:抖音
不難看出,能夠像羅永浩、俞敏洪那樣,僅憑直播帶貨便實現徹底翻身的成功案例,簡直少之又少。
既然如此,那么為何仍有眾多失意企業家前赴后繼地涌入直播間呢?
究其根本,這背后體現了一種不可逆轉的趨勢:企業家和網紅之間的界限越來越模糊。
就看最近,周鴻祎頻繁登上熱搜榜,劉強東推出數字人“采銷東哥”,長城汽車董事長魏建軍、極越CEO夏一平、哪吒汽車CEO張勇等車企大佬踏入直播間、潔麗雅的“毛巾少爺”以及好利來“老板羅成”等“企二代”卷向網紅賽道。
如此大勢之下,那些處于困境中的失意老板,為了尋求轉型與突破,也不可能無動于衷。
03
失意企業家該往何處走?
話雖如此,我們也不得不正視一個現實:隨著直播帶貨行業已經過了野蠻生長的階段,市場流量已逐漸趨于飽和。
接下來,通過直播帶貨實現自救的道路會越來越難走。
此情此景之下,企業家們面臨著兩條主要路徑:一是在直播帶貨領域之外,開辟一條全新的道路;二是在現有的直播帶貨領域內,尋求創新與突破。
站在失意企業家的角度看,如果第一條全新的道路真的可行且順暢,他們或許早在當初就不會踏上直播帶貨這條路了。
因此,現實的選擇似乎只剩下了第二條。
說到這就不得不提美特斯邦威,其初期嘗試普通的直播帶貨并未掀起太大波瀾,但自轉向直播賣券這一模式后,業績實現了顯著增長。
數據顯示,自4月22日起的一個多月內,美特斯邦威在抖音本地生活業務領域GMV(商品交易總額)已突破1億元大關。
老牌國貨尚能靠直播賣券“自救”成功,失意企業家又何愁沒有機會。
對他們而言,當前時間緊迫,每一刻都至關重要。或許只有把握住眼前的每一個機會,才有可能逆流而上,實現華麗轉身。
發表評論
登錄 | 注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