妙可藍多業績“明漲暗降”,收購蒙牛奶酪能否挽救頹勢?
出品/零售商業財經
作者/唐雨昕 呂鑫燚
“奶酪一哥”妙可藍多正處在“自救期”。
據妙可藍多2024年上半年財報,其營收19.23億元,同比下滑6.93%;歸母凈利潤7677.83萬元,同比增長168.77%;扣非凈利潤達到5688.46萬元,同比增長高達1963.11%。
分季度來看,第二季度,妙可藍多額營收約為9.73億元,同比減少6.74%;凈利潤約為3548萬元,同比大漲712.90%。
圖源:妙可藍多財報
營收下滑、凈利暴增,妙可藍多看似擁有了更抗打的盈利能力,但實則是其更“省”了。
據妙可藍多表述,原材料采購成本下降等因素帶來毛利率上升。此外,妙可藍多也在同步推進各項降本增效措施,銷售費用率和管理費用率同比均有所下降。
財報發布同時,妙可藍多還發布了減持公告,創始人柴琇因個人資金需求擬減持公司股份不超過1902.59萬股,不超過3.72%的股份。
業績健康度和持久性存疑、創始人減持,妙可藍多的未來蒙上一層陰影。受多重因素影響,截至8月28日收盤,妙可蘭多報11.87元/股,連續12個交易日下跌。但透過其業務端動作來看,妙可藍多正企圖通過擴展品類,向成人奶酪進軍推高營收,以及收購蒙牛奶酪,加強行業競爭力等一系列“自救”行動破局。
高增長的光芒褪去后,妙可藍多還是沒有“教會”國人吃奶酪,專注奶酪細分領域的它也逐步碰到了賽道的天花板,轉型能救得了妙可藍多嗎?
01
難孵化的第二條曲線
以“兒童奶酪棒”起家的妙可藍多三大主營業務分別為:圍繞奶酪研發、生產和銷售;液態奶研發、生產和銷售;乳制品貿易業務。其中,基于“聚焦奶酪”戰略,妙可藍多奶酪業務收入占比為85.00%,是其核心業務。
財報顯示,2024年上半年,妙可藍多奶酪營收16.31億元,同比下滑0.85%;貿易營收1.39億元,同比下滑44.86%;液態奶營收1.49億元,同比下滑8.68%。
營收下滑只是其2023年走向的延續,2023年的財報顯示,妙可藍多的營收八年來首次出現下降,凈利潤大跌53.9%。
再往前溯,妙可藍多也曾有過業績高光時刻,據2018-2021年財報數據,妙可藍多營收同比增速分別為24.82%、42.32%、63.20%和57.32%;歸母凈利潤從0.11億元增至1.54億元,年均復合增速141%。但2022年戛然而止,營收增速跌至7.84%。
為了挽救頹勢,重返當年的榮光,妙可藍多做了諸多努力。
其一,降本。財報顯示,今年上半年,銷售費用率和管理費用率則分別為22.70%、5.56%,同比減少2.95、0.15個百分點。華西證券研報指出,銷售費用率下降主因公司廣告促銷費同比減少24.1%和倉儲費支出同比減少27.3%;管理費用率下降主因公司股權激勵費用、工資及勞務費減少。
其二,謀求第二條增長曲線,實施“雙輪驅動戰略”,即針對TO C和TO B市場推出多元化產品線,并加強渠道能力,通過渠道力推高產品銷售額。
從產品線來看,妙可藍多逐步從兒童奶酪轉向成人奶酪,2024年6月,妙可藍多執行總裁任松表示:“在1.0時代,妙可藍多以面向兒童的奶酪棒為核心大單品;今年,妙可藍多正式進入奶酪發展2.0新時代,開發面向成人的奶酪休閑食品。”
圖源:妙可藍多官網
今年以來,妙可藍多陸續發布了花酪棒、手撕奶酪、鱈魚奶酪、一口奶酪等面向成人消費群體的奶酪新品。其中,為了貼合年輕人健康化需求,花酪棒主打零蔗糖、低GI、輕負擔。同時,妙可藍多通過媒體投放、利用社交媒體、官方公眾號等平臺發布品牌故事和產品信息、啟用新品牌形象代言人王一博。
圖源:妙可藍多財報
除了成人奶酪外,妙可藍多還向“餐桌場景”布局。柴琇曾表示,接下來妙可藍多以家庭餐桌為重要場景,以“奶酪+”休閑零食為品類拓展。為此,2023年,妙可藍多推出佐酒奶酪拼盤,包含煙熏奶酪、切達奶酪和科比杰克奶酪三款新品。不過2023年,妙可藍多以“奶酪片”為代表的“家庭餐桌”業務營收3.48億元,同比下降36.10%,占比為11.08%,尚未形成“氣候”。
成人奶酪、餐桌場景雖然能為妙可藍多打開業績增量,但其面臨的品類教育難度不亞于當年做兒童奶酪時期。剛剛在兒童群體講完奶酪故事的妙可藍多,又要一頭扎進面向成人的奶酪故事,逐步培養這部分人群吃奶酪的習慣。因此,該業務增量難以在短期內釋放商業潛力。
從渠道布局來看,妙可藍多開始深化與大型零售商的合作、加強全國性和區域性商超、便利店、母嬰商店等網點的覆蓋力度、與京東等平臺簽訂戰略合作優化線上渠道。
但透過其經銷商數據變化來看,渠道布局道阻且長。截至2024年6月30日,妙可藍多經銷商數量為4790家,2023年6月30日為5016家,僅一年減少226家。
降本帶來的利潤空間僅能支撐一時,頻頻打磨第二條曲線卻始終未傳來好消息。此時的妙可藍多比以往任何時候都更加焦慮。畢竟,其當下面臨的窘境不僅只有自身問題,還受外部環境影響,奶酪行業承壓下,似乎沒留給妙可藍多“翻身”之機。
02
收購能解憂愁嗎?
于妙可藍多而言,第二條增長曲線不僅是業務提振的“解藥”,更是應對行業變化的“基石”。
妙可藍多業績增速踩下“剎車鍵”的2022年,國內奶酪市場的增長速度也明顯放緩,從此前的年均復合增長率30%降至6.5%。
行業增速下滑但業內競爭態勢不減,彼時,業內除了妙可藍多和伊利、蒙牛老牌乳制品企業布局奶酪棒外,還有原妙可藍多副總裁陳運創辦的妙飛;德國某乳業巨頭中國區負責人陳昱樺創辦的奶酪博士等新品牌。甚至還有永輝、盒馬等零售商跨界入局。
如此一來,妙可藍多面臨腹背受敵的激烈競爭。
面對當下行業現狀,妙可藍多除了向內找“生命力”外,還下了一步收購棋,通過并購蒙牛奶酪業務的方式,加強自身的市場占有率。
妙可藍多和蒙牛的故事始于2019年,彼時蒙牛有意收購妙可藍多,但正處在高速發展階段的妙可藍多并未選擇“賣身”,而是在2020年與蒙牛達成了戰略合作協議,旨在共享資源、拓展市場、獲得資本支持,并協同提升品牌價值。
與此同時,蒙牛多次增資妙可藍多,2020年1月,蒙牛斥資2.87億元,以14元/股的價格獲得了妙可藍多5%的股權。2021年,蒙牛再次增資并承諾2年內將蒙牛旗下奶酪相關業務注入妙可藍多,2024年6月末,其持股比例為36.63%,超過創始人柴琇的14.86%,成為公司第一大股東。
圖源:妙可藍多財報
在增速放緩的當下,今年6月,妙可藍多宣布以4.48億元現金收購蒙牛旗下的蒙牛奶酪100%股權,以強化其奶酪業務的重要一步,解決同業競爭問題并增強其核心競爭力。收購后,妙可藍多能夠更好地整合供應鏈資源,降低成本,提高效率。與此同時,借助蒙牛的品牌影響力,妙可藍多有望進一步擴大市場份額。
雖然收購可幫助妙可藍多實現規模化擴張,但短期內仍可能增加公司的財務負擔。
從目前來看,蒙牛奶酪目前仍處于虧損狀態,2023年、2024年一季度,蒙牛奶酪營收分別為12.74億、2.11億,同時分別凈虧損337.39萬、295.25萬。而妙可藍多計劃使用自有資金或自籌資金完成收購可能會對其財務狀況造成一定壓力。
妙可藍多表示,目標公司最近一年及一期凈利潤為負,本次交易完成后的整合期內,轉讓方作為公司控股股東,擬采用租金減免、特定期限內免收商標許可費及供應鏈賦能等方式對目標公司及公司提供支持,避免整合期內對公司財務和經營狀況造成不利影響。
由此可見,本次妙可藍多收購蒙牛奶酪,并不是“強強聯合”,而是“抱團取暖”。持續為負的凈利潤,對于妙可藍多而言究竟是減輕競爭壓力,還是增加財務壓力仍尚不得知。
無論是行業增速下滑和妙可藍多增速下滑處于相同時間,還是本季度受原材料下降影響換來的利潤大增,其都在指向同一個問題,即妙可藍多無法從行業周期性掙脫出,也尚未掌握上游話語權,難以發展持續平穩的生產成本,最終面臨“被動”局面。
或許,與其通過新品、新場景、收購等前端動作換業績增速,妙可藍多不如向后端要發展平穩,減少外部環境因素影響。
妙可藍多要補的課,還有很多。
發表評論
登錄 | 注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