星巴克入局!咖啡奶茶開啟大混戰
來源/餐企老板內參
作者/內參君
01
星巴克盯上牛乳茶
星巴克也“坐不住了”,開賣奶茶。
9月13日,星巴克官方小程序中上新了大紅袍雪梨牛乳茶,作為9月10號上新的“花開朵朵”系列的第四款飲品。這一系列產品上市,意味著星巴克正式跨入了新茶飲賽道。
如同其“茶香沿途綻放”的slogan,此次新品為專星送時空系列產品。在配送過程中,夾在蓋子和杯子中間是茶包可得到充分浸泡,釋放茶香。
此次新品中茶包的設計雖然巧妙,不過,一定程度上增加了產品風味的不穩定性。有消費者表示茶香沒有其想象中的濃郁,“可能多泡一會兒會好”。
口味上,與當下火熱的“輕乳茶”有一定不同,此次上新,星巴克添加了青提、雪梨兩種水果元素。在綿長茶香、濃郁咖啡之外,增加了一抹果香。
價格和星巴克常規飲品相仿,官方小程序顯示,龍井青提美式中杯單杯價格為33元,大紅袍雪梨拿鐵和龍井青提牛乳茶的中杯價格均為36元。幾款飲品在外賣平臺上有一定優惠,有消費者表示,最低可以32元拿下2杯。
為了吸引消費者,增加儀式感,星巴克這次上新配套推出“茶香綻放”冷變杯套。杯套預冷后會有煙花“綻放”。
星巴克此次“進軍”奶茶屆,不難讓人聯想到日前瑞幸的“大動作”。
8月,瑞幸重磅推出輕乳茶產品“輕輕茉莉”,并請來劉亦菲做代言人,新品參與9.9元活動,一個月就賣出了4400萬杯+。9月初,瑞幸又推出了第二款輕乳茶產品“輕輕烏龍”,同樣備受矚目。
更早之前,庫迪咖啡也瞄準了新茶飲。今年3月份,在北京朝陽合生匯B2層開了家奶茶店——“茶貓”。借助庫迪的品牌勢能與店內商業機器人的運用,茶貓迅速打開了聲量。然而,根據南都灣財社報道,近期,茶貓在全國至少關閉了25家門店,閉店率高達22.32%。
02
茶飲咖啡,開啟大混戰
相較咖啡跨界賣奶茶,奶茶更早“把手伸向咖啡”。對奶茶品牌而言,加碼咖啡賽道,早不是什么新鮮事。各大品牌八仙跨界,各顯神通。
有品牌擴充“菜單”。如CoCo都可,在2015年就推出了現磨咖啡、掛耳咖啡等多款咖啡產品,2016年推出滴濾咖啡,入局精品咖啡賽道。
2019年,喜茶推出了包括檸椰美式咖啡、生打椰椰拿鐵等咖啡產品,早早加碼咖啡賽道;同年,一點點也上新了咖啡凍,并推出了四季拿鐵、烏龍拿鐵、焦糖紅茶拿鐵等拿鐵系列。
有品牌選擇入股。2022年,檸季全資控股投資咖啡品牌RUU,同年,書亦燒仙草正式入股長沙連鎖咖啡品牌DOC咖啡,在DOC咖啡中持股23.5%,為該公司的第二大股東。如喜茶、奈雪的茶,不僅在自家門店推出了咖啡產品,更分別投資了Seesaw、AOKKA等咖啡品牌。
更有品牌推出副牌,“兩條腿走路”。
茶顏悅色、甜啦啦、樂樂茶等品牌也都推出了副牌,踏足奶茶賽道。
就在星巴克官宣推出牛乳茶的一周前,南都灣財社報道,滬上阿姨旗下咖啡品牌“滬咖”將正式獨立運營,并已經開始小范圍試水開放加盟。
據悉,該品牌由滬上阿姨于2023年官宣啟動,并于今年1月份,在上海虹口區海倫路金融街中心開出了首家測試門店“滬咖·東方拿鐵”。而此次“分家”,愈發凸顯了滬上阿姨布局咖啡賽道的野心。
2017年,蜜雪冰城推出了“幸運咖”,售價大多在10元以內,走平價下沉市場。2020年4月,幸運咖開放了加盟,到今年8月份,幸運咖的全國店均日營業額更是同比提升超15%。
然而,縱觀市場行情,不同于幸運咖、鴛央咖啡、滬咖等的出圈,從樂樂茶的“豆豆樂”,到七分甜的輕醒咖啡Brisky Coffee,再到甜啦啦的“卡小逗”,奶茶品牌推出的咖啡線或者咖啡品牌,仍有不少寂寂無名,依然處在艱難的探索期。
03
咖啡奶茶
需要“二次創業”
茶飲咖啡,為什么一定要這么著急突破“品類的界限”?
一方面,行業內卷加劇,“二次創業”是廝殺之下的被動選擇。
先看新茶飲,如今的茶飲品牌,其賺錢方式已經由自己賣奶茶轉為做加盟,更多扮演著茶飲原料供應商的角色。以近兩年迅速崛起的古茗為例,根據國投證券相關數據,其2023年前三個季度中,僅有0.1%的收入來自直營門店銷售。
忙于跑馬圈地的品牌們,對加盟條件也是一降再降,0元加盟、加盟補貼層出不窮,新茶飲行業連鎖化率不斷提高。數據顯示,2023年,我國茶飲行業連鎖化率已經達到49.1%,預計2024年將達到56.1%。
連鎖化率不斷提升,新品牌似乎“再無出頭之日”,但在難求增量市場的當下,同質化的產品、愈發激烈的價格戰,即使是頭部品牌,也難以坐穩交椅。
《環球時報》報道顯示,今年上半年,國內關閉了超過2.5萬家奶茶店,幾家頭部奶茶品牌關店數量超過千家。
再看咖啡,與奶茶們的“十元生死線”類似,咖啡賽道也打起了9.9元價格戰,從Manner身陷輿論危機,到Seesaw被曝大規模閉店,精品咖啡們的路越來越難走了。
無論是咖啡還是奶茶,高閉店量的背后,是愈發激烈的市場競爭,更是消費者對飲品品質、口感、健康等多方面要求的全面提升。跨行做咖啡/奶茶,既是對消費者需求的回應,也是高度內卷化下的無奈之舉。
另一方面,頭部品牌供應鏈已經相當完善,主動突圍,尋求“二次增長曲線”。
相關數據顯示,咖啡愛好者主要集中在20~40歲這一年齡段之間,與新茶飲的核心受眾存在重合。
咖啡和奶茶,盡管看上去似乎截然不同, 但兩者均自帶社交屬性,核心消費群體也十分一致。
同時,與其他餐飲業態相比,現制飲品本身在品牌打造、制備方法、產品營銷等多方面都有相通之處,自帶跨界優勢。
如果說相似的消費群體是支持品牌跨界發展的橋梁,那么擁有更佳供應鏈的品牌,無疑有著更堅實的地基。
在《月入35萬,我在青海玉樹賣咖啡》一文中,內參君提到,蜜雪集團足夠強大的供應鏈體系,就是幸運咖出生時“口中含著的金湯匙”,可針對性的賦能解決方案,也能最大程度幫助幸運咖獲得總成本領先的優勢。
此次入局的星巴克,就是以其完備的供應鏈,打造了品牌“護城河”。2023年,星巴克斥資1.5億美元,建設了蘇州咖啡烘焙工廠,實現了從“生豆到咖啡”垂直產業鏈的規模化整合。
同樣在昆山,今年4月20日,瑞幸咖啡(江蘇)烘焙基地正式開業投產,成為目前國內咖啡行業已投產的產能最大的單體咖啡烘焙基地,被媒體稱為“挑起了咖啡競爭第二曲線”。
與兩者類似 ,有不少餐飲品牌都打造了相當完備的供應鏈基礎,對于他們而言,無論是再推副牌,還是多賽道并行發展,都可在已有的資源上實現借力。做一場跨界生意,何樂而不為。
04
小結
事實上,今年5月初,星巴克就曾在北美地區推出一款類似于珍珠奶茶的飲品,但市場反響平平。此次在國內推出奶茶產品,無論是茶包的使用,還是冷變杯套的創意,都能看到星巴克在滿足消費者口味需求上的努力。
而頭部品牌入局,不僅能幫助市場進一步擴容,更能倒逼身處競爭漩渦中心的品牌們,完善品牌供應鏈、進行產品創新、夯實產品基礎,促進市場的繁榮發展。
正如中國食品產業分析師朱丹蓬多說,咖啡品牌推出茶飲產品,匹配了行業發展的趨勢,也匹配了競爭帶來的態勢,更加匹配它自身發展以及下沉市場的核心需求。
發表評論
登錄 | 注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