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59元的“拿鐵”一杯難求,上海頂流咖啡店什么來頭?
來源/咖門
撰文/靜子
“一杯拿鐵”359元,卻吸引了全國各地的年輕人爭相購買。
門店僅限預約,十一期間的購買名額早早已被搶光。
上海的這家“頂流咖啡館”什么來頭?對飲品人又有什么經營啟發?
一、359元的“拿鐵”買不上
它成上�?Х瑞^“頂流”?
近期上�?Х瑞^的“頂流”,非Jellycat CAFé莫屬。
盡管“一杯拿鐵”售價359元,卻依然人滿為患。許多人排隊一兩個小時,甚至花費2000多元也要買。
據了解,該店采取預約銷售,自9月19日起,每周四中午12點開啟線上預約通道。 身邊的朋友想趁國慶假期去打卡,守了幾天也沒搶到名額。
更讓人跌破眼鏡的是,這家叫CAFé的店,并不真賣咖啡。而是毛絨玩具品牌Jellycat為了慶祝品牌成立25周年而開設的限時體驗店,于9月21日開業。
所謂的拿鐵,其實是一個名叫“趣味玉蘭妮婭拿鐵”的毛絨玩偶。
最近,這家店受關注,除了貴的離譜的玩偶價格, 主要在于其售賣(打包)方式——店員無實物表演出品過程:
以拿鐵為例,店員從咖啡機下,小心翼翼地取出一杯“熱氣騰騰”的拿鐵,拿出奶油噴槍,一本正經地問顧客需求,并按要求“擠奶油”。
這種戲精附體的沉浸式表演,引發了大量網友圍觀、熱議:
“這個世界終于癲成了我看不懂的樣子。”
“好像過家家,店員上班需要超強的信念感�!�
“對于小孩子來說可能有點幼稚,對于成年人來說剛剛好�!�
類似的打包視頻在網上爆火,點贊量動輒上萬,還登上了抖音和小紅書的熱搜榜。 截至目前,Jellycat相關話題的抖音播放量超過20億。
Jellycat現象 (“無實物表演”) 火速席卷各行各業。
深圳、長沙、西安、廣州等地的文創店和餐飲店,紛紛出現了臭豆腐Jellycat、肉夾饃Jellycat、鐵鍋燉Jellycat等“地方特色美食”。
甘肅博物館推出了天水麻辣燙文創玩偶,還現場演繹“煮麻辣燙”,引發搶購�!癤X城市有自己的Jellycat”,儼然成為一種新型引流模式。
Jellycat的熱度為何如此高?它贏得年輕人青睞的底層邏輯到底是什么?
二、“Jellycat”現象風靡
給飲品人帶來了什么啟發?
1、把產品擬人化,更容易與消費者建立情感連接
Jellycat的海量玩偶商品,都做了擬人化,不光有眼睛、鼻子、表情,還有名字。 比如一只蝦叫Sheldon,一只青蛙王子叫Fabian。名字前甚至還有形容詞,比如“活潑茄子”“害羞的米色兔子”“傻傻的多肉植物”等。
Jellycat還會為每個玩偶 設計背景故事,顧客了解的過程,就像是在認識一位新朋友。
每個新玩偶吊牌上附有一張激活卡,顧客按照卡片說明“搖一搖”,可以“喚醒”玩偶。如果某一玩偶要停產下架,官方也會用“退休”來表示。
通過給產品賦予人格,設計儀式感與消費者互動、建立情感聯結。飲品品牌或也可以用這樣的思路,讓產品更有吸引力。
比如霸王茶姬、奈雪等推新品時,花大量筆墨介紹茶的產地或背后的非遺文化,其實就是賦予產品更多個性。
把周邊產品“擬人化”,也會更有吸引力。比如林里的小鴨子,每一只都有“鴨設”和名字,不僅吸引了許多收集控,還成了品牌的名片。
2、把周邊/產品做成玩偶,共鳴顧客的情緒需求
圖源:小紅書博主@超愛茄茄和細蝦的nana 已獲授權
毛絨玩具柔軟的觸感自帶情緒療愈價值。這一屆年輕人,不僅會給Jellycat玩偶穿衣服、摟著睡覺,還會像曬娃、曬寵物一樣曬玩偶,甚至會帶著去旅行、上班,成為生活和工作的搭子。
Jellycat的一款紫色茄子玩偶被網友稱為“茄總”,其標志性表情是豆豆眼和微笑唇,看起來有種“強顏歡笑”的感覺。
打工人在其臉上畫出黑眼圈和眼淚,像極了加班缺覺還要硬扛的自己。網友們紛紛二創,做出“茄總”一系列表情包,不斷催高熱度。
飲品品牌也可以把周邊或產品做成玩偶,共鳴年輕人的情緒需求。
比如茶顏最近推出的悠然哪野小挎包,外型做成了招牌飲品幽蘭拿鐵的模樣,“奶油頂”上還有幾顆碧根果,細節感十足,引發網友搶購。
前幾天,滬上阿姨上新“琥珀桃膠”系列新品時,推出了軟萌桃膠、燉梨腦袋、甜品勺等玩偶周邊,1萬份很快被搶空。其還開設了4家“滬上毛絨甜品鋪”,由帥氣的甜品師現場為顧客燉玩偶梨、煮玩偶桃膠,吸引大量消費者排隊體驗。
有網友利用AI將瑞幸、霸王茶姬的飲品做成Jellycat玩偶的樣子,收獲2萬多贊,評論區直呼:“聯名搞快點,每一個都想買!”
3、利用在地元素做微創新,創造新的購買理由
Jellycat雖是英國品牌,但很善于利用“在地文化”推新。
其今年春節推出了一系列龍年限定產品。這次上海限時體驗店推出的5款限定單品,在設計上融入了上海市花白玉蘭元素, 令上海市民倍感親切。
在區域限定中融入在地元素,利用強認知的文化符號,可以為消費者創造新的購買理由。
不少茶飲品牌用這樣的思路做“微創新”,比如喜茶的上海限定飲品酒釀白蘭,以江南名小吃酒釀圓子為靈感,融入上海名小吃梨膏糖,深受當地人好評。
4、員工“入戲”,沉浸式體驗讓消費者欲罷不能
在Jellycat CAFé購物,最大的樂趣是體驗“沉浸式過家家”。
進店就能看到一排排放著食物玩偶的烘烤架,以及顯示著制作倒計時的烤箱。食物玩偶們被放在烤箱里。隨著清脆的搖鈴聲,店員一本正經地進行“開爐儀式”。
新鮮出爐的食物玩偶,被店員“擠上奶油”、小心打包,并伴隨著貼心的叮囑:“最佳賞味期是一天哦,如果吃不完可以放冰箱冷藏哦。”
如果不是眼看著面前的蛋糕玩偶,甚至會讓人有逛咖啡烘焙店的錯覺。
許多網友還曬出在Jellycat門店買花朵玩偶的視頻,店員會拿著“花灑”給花“澆水”。
正是由于員工“入戲”,顧客才會有沉浸式體驗,這也成為Jellycat門店吸引人的一個重要原因。
于細節處著手,營造沉浸式氛圍,如今已是各茶飲品牌“圈粉”的重要手段。
此前,古茗與《蓮花樓》聯名,高度還原了劇中的蓮花樓,吸引大批劇粉;喜茶聯名《光與夜之戀,打造“光啟市領證中心”,現場發喜證、蓋鋼��;最近與《光·遇》聯名,店員直接背上游戲里的小斗篷做奶茶,拉了一大波好感。
結語
Jellycat爆火,并非一時之功。
作為一個20多年的老品牌,它的爆火是因為 把賣玩偶這件事做到了極致。
任何一個品牌,在某一時期迎來爆發,往往都不是運氣,而是在過往的經營中,打磨各方面細節,基礎夯得足夠扎實。
對圍觀者來說, Jellycat現象與其因為“看不懂”而排斥,不如嘗試理解,尋找可借鑒的增長思路。
發表評論
登錄 | 注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