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偽俄貨” 收割中國人
出品/鈦媒體APP
撰文/趙晨含
近期,你家附近是否也迎來了新張的“俄羅斯商品館”?以鮮明的藍底白字招牌為特色,伴隨著悠揚循環的俄語音樂,店內擺放著琳瑯滿目的商品。這樣的“俄羅斯商品館”,今年以來遍地開花,北京、上海、天津、杭州、廣州、成都等城市紛紛涌現出類似的商品館。
不僅局限于線下,或許大家已經注意到,在瀏覽小紅書、抖音等熱門APP時,俄羅斯商品的直播間正在增多。這些直播間中,不少帶貨主播本身就是俄羅斯人,這樣的安排不僅能夠有效吸引用戶的目光,還極大地提升了直播間內俄羅斯商品的可信度。
圖片來源:鈦媒體APP現場拍攝、小紅書、抖音
那么讓人眼花繚亂的“俄羅斯商品館”以及各大直播間里賣的真的是都是純正的俄貨嗎?
有俄羅斯博主表示,中國消費者鐘愛的俄羅斯榴蓮糖、俄羅斯駝奶、牛筋腸等產品絕對是假貨,俄羅斯根本不生產這些商品。
不少消費者在購買后便發現了其中的貓膩,一些商品雖然打著俄羅斯的旗號,但實際上卻是國內生產,存在虛假宣傳的問題。這不僅讓消費者的購物體驗大打折扣,更對俄貨的濾鏡碎了一地。就在近期,各大社交媒體上出現了不少斥責“假俄貨” “收割智商稅”的聲音。
遍地開花的“俄羅斯商品館”
這種俄羅斯商品館的商業模式被快速復制,鈦媒體A PP走訪后發現,這類門店多坐落于繁華的購物中心與熱鬧的步行街,吸引著眾多追求新鮮體驗的消費者。
近日,鈦媒體APP走進了某商場內的一家“俄羅斯商品館”。館內商品琳瑯滿目,貨架上整齊排列著各式各樣的商品,種類繁多,包括巧克力、蜂蜜、醬油、通心粉、餅干、水果燕麥、咖啡以及奶粉等。店里面有不少消費者在選購。
然而,在鈦媒體APP仔細瀏覽店內商品并查看其產地時發現,確實有部分商品的原產地標注為俄羅斯,但同樣也有相當一部分商品來自烏茲別克斯坦,以及中國的黑龍江、山東、甘肅等地。
例如,在“俄羅斯商品館”內,兩款提拉米蘇蛋糕引起了鈦媒體APP的注意。一款明確標注為產自俄羅斯,而另一款則標明產自中國黑龍江省牡丹江市。仔細觀察產自黑龍江的提拉米蘇蛋糕包裝,雖然俄語標簽占據了顯眼位置,但在不起眼的一角,也確實標注了“俄羅斯風味”的字樣,只不過這“風味”二字相比其他字體顯得格外小巧,似乎有意無意地在玩著文字游戲,給消費者造成了不小的誤導。這種利用“俄羅斯風味”等模糊表述打擦邊球的行為,讓不少消費者在購買時難以分辨商品的真正來源。
圖片來源:鈦媒體APP現場拍攝
“俄羅斯商品館”賣的不是俄羅斯產品,這實屬有點荒誕。隨后,鈦媒體APP向店員詢問店內商品是否全部源自俄羅斯進口?店員坦言,有的產品是中俄合資的廠家生產的,產自國內,但大部分都是俄羅斯進口的。
近年來,中俄兩國關系不斷升溫,經貿合作呈現出日益緊密的態勢。這一趨勢不僅體現在兩國間的大規模貿易活動中,更深刻地融入了普通民眾的日常生活之中。隨著兩國交流的加深,越來越多的中國消費者開始將目光投向俄羅斯商品。
正在店里選購的沙女士就是看到俄羅斯商品才來的,“聽說俄羅斯的蜂蜜和奶粉都很純,剛好可以買點回去嘗嘗”。
不難發現,這些“輸入”中國的“俄羅斯”商品,基本以食品為主。其實俄羅斯商品之所以備受推崇,很大程度上得益于其正宗與純正的特質。無論是食品、酒類還是工藝品,俄羅斯都堅持采用傳統的制作工藝和優質的原材料。例如,俄羅斯的黑魚子醬,以其顆粒飽滿、色澤烏亮、口感鮮美而著稱,這得益于俄羅斯里海海域豐富的鱘魚資源和嚴格的捕撈、加工標準。同樣,俄羅斯的伏特加,以其純凈無雜質、口感烈而不燥而聞名,這離不開俄羅斯悠久的釀酒歷史和精湛的蒸餾技術。
線上平臺也存在“假”俄貨
然而,俄羅斯商品市場卻成為了假貨的溫床,眾多網友熱衷購買的所謂俄羅斯商品,其中相當一部分實際上是出自國內的一些小型加工廠。一些不良商家利用“俄羅斯進口食品”的噱頭,大肆售賣假冒偽劣產品。這種現象不僅存在于線下市場,在線上平臺更是屢見不鮮。
越來越多的俄羅斯商品直播間涌現而出,這些直播間的一大特色便是俄羅斯人作為帶貨主播,還打著“俄羅斯人不騙中國人”的旗號。不僅有效吸引了消費者的關注,還進一步提升了直播間內銷售的俄羅斯商品的可信度。
在俄貨直播間里,可以目睹各式各樣的商品,從巧克力、餅干,到風味獨特的香腸、營養豐富的奶粉,再到醇厚的伏特加和精美的套娃,應有盡有。然而,這些商品真的都是純正的俄羅斯出品嗎?
不少直播間的消費者在收到商品后,仔細查看包裝上的信息時,卻感到了困惑和失望。他們發現,很多商品的包裝上標注的并非“俄羅斯原裝進口”,而是“俄羅斯風味”。這意味著這些商品可能只是模仿了俄羅斯的風味,而并非真正源自俄羅斯。
以直播間中暢銷的憶喀秋莎牛筋腸盤腸為例,盡管其包裝上布滿了俄文,給人一種俄羅斯原裝進口的感覺,但仔細查看商品條碼,卻會發現它以69開頭,這通常意味著該商品是在中國大陸出廠的。進一步了解后,消費者們還得知,這款牛筋腸的實際生產商位于黑龍江省綏芬河市,與俄羅斯接壤,但并非真正的俄羅斯產品。
圖片來源:網絡
據了解,火腿、大列巴這些保質期只有21天或60、90天,清關時間長就成了臨期食品。所以一般是俄羅斯品牌方在中國邊境設立的工廠生產的。這樣的現象讓不少消費者對俄貨直播間的信任度大打折扣,也引發了人們對于直播間商品真實性和來源的更多關注和質疑。
對于以上存在的現象,鈦媒體APP咨詢了相關律師。該律師表明,“俄羅斯商品館”用“優質俄貨”等標語及俄語標注、特色裝飾會誤導消費者認為商品均進口自俄羅斯。若商家將進口與非進口商品混放且未明確區分,根據《《中華人民共和國消費者權益保護法》,商家在銷售商品時,有責任提供真實、準確的商品信息。若商家明知商品非進口,卻故意宣傳為進口商品,這種行為便構成了故意散布虛假信息或隱瞞事實真相導致消費者基于誤解購買,商家需承擔法律責任。
不過,最近鈦媒體APP在瀏覽直播間時,發現多個直播間已不再銷售該款產品,俄羅斯風味的產品也會在前列標注【國產】二字。
圖片來源:抖音
在進口商品打著“進口”旗號可能構成消費欺詐的輿論壓力下,不僅線上平臺在進行整改,線下門店也進行了調整,直接對店內貨品進行了明確分區,并顯著標注了“國產區”與“進口區”,以確保消費者能夠清晰地區分商品的來源,避免誤導和欺詐行為的發生。
盡管目前一些門店尚未在商品標簽之外增設其他產地提醒,但店員通常會在消費者咨詢時明確告知商品是否為進口。有店員表述:“工商部門已經來過通知,明確要求非俄羅斯進口的商品不能隨意宣稱為俄貨。我們必須向消費者明確說明商品的產地,絕不能有誤導消費者的行為。”
賺加盟商的錢才是王道
瘋狂開店之后則是閉店隱憂,直播間的熱賣也可能只是暫時的。
據天眼查數據顯示,目前我國有3400余家俄貨相關企業。從企業年度注冊數量趨勢來看,近年來,俄貨相關企業注冊量呈持續增長態勢。截止目前,今年已新增注冊超800家相關企業,同比去年同期增長26%。
圖片來源:鈦媒體APP現場拍攝
這些“俄羅斯商品館”提供的商品種類繁多,涵蓋24大類,總計約有3000至5000種單品。招商人員介紹道,該俄羅斯商品館項目具有輕投資、輕人工、快速建店的特點。具體而言,它是全網投資最小的超市項目之一,且員工崗位通用性強,一名員工即可支撐起10萬元的業績。
從建店到開業,僅需12至20天。此外,該商品館的整體利潤率高達40%至60%,一家面積約100平方米的門店,其平均日營業額大約能達到1萬元,短則3個月,長則半年,即可基本收回投資成本。
相比之下,國內零食零售品牌的毛利率普遍維持在10%至30%之間,而俄羅斯商品館加盟項目所宣稱的高達60%的利潤率無疑極具吸引力。
再加上實體店正朝著全國3500+店規模的目標邁進,還有上市計劃,此刻加入,未來的“俄創優品”,不就在你我手中誕生了嗎?
但仔細想想,這些自詡為官方的俄貨品牌,向代理商提供的價格并不低廉,動輒30-40萬。一旦他們成功銷售出平價或虛假的俄羅斯商品,便完成了其盈利的主要環節。至于門店能持續經營多久,以及消費者是否真正滿意,這些問題似乎并不在他們的考慮范圍之內。據了解,有的門店剛開業時確實吸引了不少消費者,但如今日均銷售額突破萬元已經很難了。
說到底,這僅僅是俄貨品牌的一種營銷套路,一方面從加盟商那里獲取利潤,另一方面誤導消費者。然而,這不過是場短暫的狂歡,一旦消費者的新鮮感消失,信息透明度增加,真正愿意花高價當冤大頭的人會大幅減少。屆時,那些加盟的代理商又將何去何從,向誰尋求公道呢?盡管目前看似遍地開花,但這繁榮景象能否持久,仍是個未知數。
發表評論
登錄 | 注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