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出品/快刀財經
撰文/朱末
去過韓國的人,應該都有在免稅店“血拼”的經歷。
等待結賬的隊伍排成長龍,免稅商品提貨點前擁擠得完全沒有人保持“安全距離”,店員忙得手腳并用,人均消費金額動輒數百萬韓元......因為銷量大、利潤高、門店長時間處于爆滿狀態,韓國免稅店一直被稱為“下金蛋的鵝”,而有著土豪之名的中國游客,又是其中最大的“金主”。
早在2008年,韓國就以占據全球免稅市場8.7%的份額,超越英國成為全球第一,此后常年穩居免稅行業全球之首。2016年和2019年,韓國免稅店銷售額分別突破10萬億韓元(約合578億元人民幣)和20萬億韓元(約合1156億元人民幣)大關,賺的盆滿缽滿,其中,中國人的消費占免稅店總銷售的90%以上。
然而,時移世易,曾經有多么輝煌,如今就有多么落寞。2021年2月,韓國兩大免稅店樂天和新羅正式撤出仁川國際機場最主要航站樓;2022年,繼勞力士、Louis Vuitton之后,Chanel也宣布從韓國各市內的免稅店撤柜,并給出了“擔心品牌形象受損”的理由,韓國免稅業的處境可想而知。
今年1月,韓國新世界免稅店釜山店正式停業,提前結束運營。與此同時,免稅業界傳出消息,樂天決定停止與中國代購商交易,樂天免稅店在接受采訪時候表示:“樂天免稅店因經營狀況惡化面臨生死存亡,停止代購交易將有助于吸引更多團體游客和個人顧客,即便調整會影響樂天免稅店約50%的銷售額,也要優化盈利模式。”
不但如此,樂天還宣布進入緊急經營狀態,業務部門將進行結構性改進、員工重組、高管薪酬降低20%,計劃推行“自愿退休”。
現在的韓國免稅店,早已沒了早年的意氣風發,整個行業都陷入嚴峻的經營困境。最新數據顯示,韓國免稅店去年11個月的銷售額不及2019年全年的一半,每位顧客的平均購買金額達到了五年來的最低水平。
昔日的韓國免稅店,對于國人來說,是“高高在上”的存在。如今,隨著韓妝的過氣,國貨的崛起,以及以海南為中心的中國免稅行業的蓬勃發展,韓國免稅店高光不再。
虧損、裁員、閉店只是開始,對于韓國免稅行業來說,真正的震蕩還在后頭。
01
旅游興起入境人數暴增
韓國免稅業的高光時刻
韓國免稅店的發展,和自身旅游業的興起密不可分。
從經歷寡頭競爭到百花齊放,韓國免稅店探索過市內店、離島免稅店、機場店等不同業務形態,不僅借勢韓國強大的娛樂產業影響力,也一手促進了韓國本土化妝品牌的發展和推廣,韓國60年的免稅發展歷程,折射出了各種時代變遷的影子。
1967年,韓國首家機場免稅店開在金浦機場,主要面向美軍和國外旅客,規模較小。1979年,為方便國外旅客購物,韓國政府準許本土運營商經營離境市內免稅店,這一年,東和免稅店在首爾開業,成為韓國首家室內免稅店。
1989年韓國人均GDP破5000美元后,韓國經濟迅速崛起,躋身“亞洲四小龍”之列,免稅業也在利好經濟形勢下得到成長。樂天、新羅先后在首爾開設室內免稅店。同時,韓國政府指示擴大免稅行業,并通過舉辦國際體育賽事(例如1998年奧運會)來進一步吸引外國游客赴韓購物。
然而,好景不長,由于亞洲金融危機爆發,導致國外游客減少及國民消費能力下降,免稅商店陸續關閉,一度消沉。為了引導免稅業復蘇,21世紀后,韓國政府將文化旅游產業上升為國家關鍵戰略,東和、樂天、新羅均開立了線上免稅店,進一步引導消費回流。
政治經濟穩定、影視宣傳發力,特別是席卷全球的韓流刺激下,韓國出入境人數快速增加,樂天、新羅等免稅店巨頭們銷售額激增。
值得一提的是,韓國免稅的繁榮還持續助力韓國本土化妝品龍頭崛起。在韓國免稅消費中,香化占據半壁江山,其中韓國本土香化品牌主要以愛茉莉太平洋和LG生活健康兩家公司為主,乘著免稅規模擴大的東風,韓國本土化妝品牌也迅速向海外擴張。
2010年后,免稅價格優勢、出行成本低簽證易,疊加韓流魅力,韓國旅游業崛起,亞洲地區赴韓游人數激增,尤其是中國。2012年,中國游客在韓免稅店消費額遠超日本達10.5億美元,并于2013年超過韓國本國游客,一躍成為韓國免稅店最大顧客群。
2012-2016年短短五年之間,中國游客總人數從222萬人增長至807萬人,翻了近四倍,有了中國“金主”,韓國免稅店生意日漸高光。2009-2019年免稅銷售額年均復合增速21.03%,2019年免稅市場達到248億美元,同比增長44.21%,占全球免稅比重升至21.8%。樂天、新羅、新世界免稅店巨頭,在韓國形成三足鼎立之盛況,在韓國市場占有率超過90%。
然而,這種蒸蒸日上的勢頭,在2017年“薩德事件”發生了轉折。
02
赴韓游客數量斷崖下跌
為搶代購以利潤換規模
2017年2月,受“薩德事件”影響,作為反制措施之一,中方叫停赴韓團隊旅游,赴韓游客數量出現斷崖式下跌。
同期,韓國免稅店的顧客數量減少了40%,到2018年1月,中國赴韓游客數量同比銳減46%,僅有30.51萬人次。
中國旅游團被叫停后,免稅店面臨巨大處理庫存的壓力,作為權宜之計,韓國免稅店開始與中國代購合作,代購在囤購免稅品時,可獲得高額返點。返點模式為代購的發展提供了便利,而代購的崛起又為中國消費者在韓國免稅市場確立了主導地位,一時間,中國代購業務幾乎掌握了韓國免稅業銷售的命脈。
困于游客數量銳減,為了吸引更多的中國代購,韓國免稅店們不惜以利潤換規模。據韓國《亞洲經濟》2018年報道,為搶奪代購客源,樂天、新世界免稅店最高給予代購40%的返現,以至于雖然商品賣出去了,但是免稅店的盈利卻越來越差。
與此同時,中國代購也在不斷進化,從過去都是以個人為主的、專程到韓國免稅店購買商品后再回到中國銷售的模式,轉變為公司代購,可以大規模組織在韓中國留學生和中國游客,輾轉首爾市區各免稅店采購,相當一部分會在韓國國內批發以及發到中國銷售,議價權更高,韓國免稅店的處境更為被動。
疫情期間,韓國免稅市場對于代購的依賴更甚,后者甚至成為前者在后疫情時代實現增長的主推動力。2019年中國消費者占韓國免稅額比例便高于70%,2020年中國人在韓免稅消費額占韓國免稅店總銷售額的93%,這種嚴重外化的經營模式,讓韓國免稅店陷入無解的惡性循環。


▲圖/商業地產頭條
并且,雖然在疫情后旅游業逐步恢復,但主流卻轉向了自由行,個人消費者更傾向于在Olive Young和Daiso等零售店消費,免稅店的吸引力逐漸下降,這都對韓國免稅店造成了嚴重打擊。
數據顯示,樂天、新羅、新世界、現代四大免稅企業,在2024年前三季度累計營業虧損就達到了1355 億韓元,預計全年虧損額將逼近 2000 億韓元。為了“斷臂求生”,今年1月,樂天免稅店向中國代購商發出通報,明確表示將與中國代購商結束合作關系,以重新調整業務結構提升盈利能力。

掙扎之中,韓國免稅店的吸引力不斷下降。這種下降,不單單指韓國免稅店本身,還指整個韓流的式微,“限韓令”后,韓國藝人和韓國影視劇在中國基本被屏蔽,影響力大不如前,就連韓國引以為傲的韓國美妝,在近年來也頻頻傳出裁員、停產、倒閉的消息,被崛起的國貨品牌“后來居上”。
沉浮之中,韓國免稅業的未來變得不確定起來。
03
中國免稅業正強勢崛起
韓國免稅業遭內外夾擊
給韓國免稅業更加當頭一擊的是,中國的免稅業正在飛速發展,其與韓國免稅市場的差距正在不斷縮小。
2020年,國家發改委、商務部等23個部門聯合,將加強對免稅業發展的統籌規劃,健全免稅業政策體系,完善市內免稅店政策,建設一批中國特色市內免稅店,鼓勵有條件的城市對市內免稅店的建設經營提供土地、融資等支持,在機場口岸免稅店為市內免稅店設立離境提貨點。
同年7月,伴隨著海南啟動自由貿易港建設,海南離島免稅政策迎來史上最大調整,免稅購物限額增至10萬元,免稅商品品類增至45種,取消8000元以上商品行郵稅、調整免稅品限購件數。
2021年月底,海口�?厝蚓访舛惓�、深免海口觀瀾湖免稅城、三亞海旅免稅城、中服三亞國際免稅購物公園、中免三亞鳳凰機場免稅店全部開業。據海南省商務廳統計數據,2021年海南離島免稅店的總銷售額為601.7億元人民幣,同比增長84%,而韓國同年總銷售額為17.83萬億韓元(約合933.97億元人民幣)。
大勢所趨下,多地都在加碼免稅店的建設:上海將“大力發展免退稅經濟”寫進《上海建設國際消費中心城市實施方案》;成都宣布與中免集團合作于錦江區落地首家市內免稅店;深圳正式發布《深圳市關于加快建設國際消費中心城市的若干措施》,至 2025 年深圳全市將新增 200 家離境退稅定點商店;澳門受益于《橫琴粵澳深度合作區建設總體方案》的發布,深合區或將成為下一個“免稅島”。
除了外患,韓國免稅業還面臨“內憂”。韓國政府在2013年下半年修改《關稅法》,韓國市內免稅牌照從保護發展模式進入競標時代,其中,因為機場有天然客源優勢,因此機場免稅商通常面臨較高的特許經營費用,且一般5-10年重新招標一次,競爭極為激烈。
根據政府規定,免稅店要拿下機場經營權,必須滿足嚴格要求和支付高費用。在2021年退出仁川機場T1航站樓前,樂天每年為四個區域支付超5000億韓元,特許經營費占到營收40%-60%,高額租金削薄利潤率,也加大了凈利潤波動幅度。

巨頭們尚且業績承壓,韓國免稅店新秀們更是寸步難行。采購規模有限,對大牌入吸引力弱,引流差,盈利無望下,黯然離場者不在少數。
值得一提的是,今年上半年韓元兌美元匯率持續貶值,一度跌破1400韓元兌1美元。由于免稅店商品是以美元計價,這使得免稅店商品售價有時甚至高出韓國本土大型超市的售價,整體環境不容樂觀。

昔日輝煌已成為過去,在激蕩頻繁的市場變化中,韓國免稅業已走至十字路口,能否真正走出困境,將成為韓國免稅業日后命運的分水嶺。
參考資料:
1.商業地產頭條《深扒!“失去”游客的韓國免稅店,有多慘?》
2.少爺的劍《從韓國免稅看中國未來》
3.JingDaily精奢商業觀察《免稅之戰:中國奮起直追,韓國復興何時?》
發表評論
登錄 | 注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