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年全球零售50強出爐,中國有哪些上榜?
出品/聯商網
撰文/袁則
4月17日,美國零售聯合會(NRF)公布2025年全球前50名零售商名單,該榜單源于Kantar Retail數據,根據2024年零售商的國內和國際零售收入計算分數進行排名,上榜的公司要在至少三個國家和地區進行直接投資。
排名1-25位企業名單如下:
排名26-50位企業名單如下:
NRF研究執行董事馬克·馬修斯表示,“今年的全球前50零售商名單涵蓋了眾多與全球消費者產生共鳴的企業。盡管全年市場充滿不確定性,但消費者支出依然保持高位,零售業在2024年繼續增長”。
01
前十強格局無大變化
對比2024年50強,前十強名單沒有變化。沃爾瑪(Walmart)、亞馬遜(Amazon.com)、施瓦茨集團(Schwarz Group)分列前三位。
(1)沃爾瑪保持了其全球最大零售商的地位,通過積極擁抱數字化轉型、不斷加大對科技的投資力度、建設電商平臺、拓展線上渠道、優化用戶體驗,在電商時代也保持了強大的競爭力。
(2)亞馬遜繼續作為全球第二大零售商,其擁有龐大的用戶基礎,覆蓋超3.8億活躍用戶,Prime會員體系用戶忠誠度高;此外,其全球物流網絡保障高效配送,技術創新賦能各個業務環節,第三方賣家生態豐富產品種類等因素共同推動了亞馬遜的持續發展。
(3)施瓦茨集團名列第三,該集團是德國跨國零售商,也是歐洲最大、世界第三大零售商,它由約瑟夫·施瓦茨于1930年創立,總部在德國巴登符騰堡州內卡蘇爾姆;其旗下有利德爾(Lidl)和考夫蘭(Kaufland)兩大知名品牌,在全球33個國家和地區擁有超過12900家門店,員工達50萬名;其主要銷售自有品牌商品,還經營烘焙食品、軟飲料和冰淇淋生產設施;此外,集團在廢物處理等領域也有業務,多年來一直致力于可回收材料的收集、分類和回收。
(4)緊隨其后的是ALDI奧樂齊、Costco開市客、Ahold Delhaize(阿霍德·德爾海茲)、家樂福、Seven&i、宜家(IKEA)和家得寶(The Home Depot)。
只是宜家和家得寶位置略有變動,宜家由2024年第10位升到2025年第9位,家得寶則由第9位變動到第10位。
同比方面,順位不變的前8大企業較2024年榜單數據均有不同程度的增長,匯總數據顯示,它們的總營收增長7.1%,門店數增長8.7%。
從占比來看,前10強總營收占前50強的62%,集中度進一步提升;而沃爾瑪和亞馬遜占比三成。
榜單中,中國有阿里巴巴和屈臣氏兩家公司上榜。
但兩家境遇各不相同,屈臣氏從17位上升到14位,營收增長17.6%;而阿里巴巴排名從去年的16位下降至18位,營收下降7.5%。
02
33家企業營收實現增長
同比2024年榜單數據,全部50強總營收增長3.6%。
其中,6個企業實現了更替,更新率12%;可比的44家企業中,有33家即75%的企業營收增長,合計增幅為5.6%。具體來看:
(1)33家企業中,營收雙位數增長的有11家。增幅最為突出Action,2024年榜單數據為112.2億美元,2025年達到150億美元,增長33.7%;其次為Couche-Tard,營收增幅21%;排名第二的亞馬遜,營收也獲得10.7%的雙位數增長。
(2)33家企業中,22家營收增幅在0%~10%之間。
(3)44家企業中,有11個營收下降,占比25%。其中Falabella營收下降14.7%,安達屋集團(Adeo Group)營收下降10.2%,Expert營收下降8.8%,跌幅略大。
今年的全球前50強零售商榜單,反映出了大多數市場“從不確定性到趨于穩定”的情況。凱度全球洞察與技術高級副總裁大衛·馬科特表示,全年中,全球零售商進行了合并、收購和基礎設施投資。世界各地,隨著更多消費者重返實體店和購物中心,電子商務銷售放緩。供應鏈成本有所下降,大多數國家的工資繼續上漲。
同比2023年,有6家企業跌出了榜單,包括Casino、Woolworths Limited、Landmark Group、Zalando、AceHardware及Hudson's Bay,具體如下:
2024年榜單排名15位的Casino,因深陷財政危機,旗下大量門店被競爭對手“吃掉”;2024年上半年,Casino依據此前簽署的協議,向法國的多個零售集團出售了211家門店;2024年7月1日,又完成了兩筆門店銷售,排名有所影響。
排名26位的澳大利亞Woolworths Limited同樣跌出全球零售50強。在澳大利亞本土,Woolworths面臨著來自Coles等超市以及ALDI等折扣店的激烈競爭,這些競爭對手在價格、產品種類、服務質量等方面各有優勢,搶占了Woolworths的市場份額;Woolworths旗下的折扣百貨店業務Big W銷售額下降,其他業務也下降嚴重。
03
美歐企業主導榜單
50強榜單中,歐洲企業分布數最多,有30家;但從總營收看,美洲最高,主要是美國9家企業比較強大,營收在總榜單中占比近51%;亞洲日本有5大企業入圍,4家排位都有所上升,迅銷集團(Fast Retailing)更是上升了7位,也在一定程度上體現了日本零售業的全球實力。
從業態上看,全球TOP50中,大賣場/大型購物中心業態總營收占比30.1%,相對2024年榜單數據提升0.9個百分點;折扣店(含食品、服裝和雜貨折扣)占比12.64%,相對2024年榜單數據提升0.34個百分點,會員店7.06%,各業態具體如下:
在折扣業態中,德國施瓦茨集團(Schwarz Group)營收增長3.2%,門店數增長0.9%;奧樂齊(ALDI)營收增長6.6%,門店數增長3%;Jeronimo Martins營收增長7.3%,門店數增長7.4%;TJX營收增長11.1%,門店數增長1.8%;Action增長最為突出,營收增長33.7%,門店數增長15.5%。
04
山姆、奧樂齊等在華表現優秀
在TOP50榜單中,翠豐、家得寶、家樂福、TESCO、百思買、麥德龍及安達屋等企業曾在中國開展過業務,也獲得過良好發展,但后來因各種原因退出中國市場,亦或通過合資公司保留部分股權,業務份額已經非常小。
當前,不含阿里和屈臣氏,50強中仍有15家企業在中國開展業務,并且都非常重視在中國市場的發展。從結果上看,沃爾瑪的山姆會員店、奧樂齊、開市客、宜家、迪卡儂、優衣庫、lululemon、全家及羅森等在中國市場總體有較好的口碑。
特別是山姆、奧樂齊、lululemon,近年來風頭正盛。他們在商品力上,也不斷啟發著內資零售業,在業態運營手法上,對國內零售同行發揮著示范作用。
(1)山姆:4月9日晚間,在2025年沃爾瑪投資大會上,沃爾瑪中國總裁兼CEO朱曉靜揭示了公司在華業務的兩大突破性成就:8家山姆店將突破單店5億美元(約合人民幣36.7億)銷售大關,以及顛覆傳統零售的“店倉云一體化”創新模式。山姆在華成功有三大法寶,包括“優質商品+尋寶體驗”的雙重價值、全渠道的便利性和會員與山姆之間建立的深厚信任關系。2024年,山姆中國區卓越會員續卡率高達92%,普通會員向卓越會員的轉化率達30%,形成了良性循環的會員價值飛輪,也為山姆創造了穩定增長的業績基礎。
(2)奧樂齊:4月19日,奧樂齊江蘇雙首店開業,無錫圓融購物中心店當日銷售突破100萬,創造了奧樂齊中國區開店首日紀錄。作為全球知名的平價社區超市,奧樂齊不斷深刻洞察消費者需求,深耕本土市場,通過“精選產品+自牌模式+高效運營+嚴格品控”,不斷夯實并打造“產品主義”的核心競爭力。其“慢”但卻“穩”的拓展策略、自牌開發和運營效率方面,值得國內零售業學習。未來,奧樂齊可能會體現出越來越強的殺傷力,對華東零售業的發展,也有一定的“鯰魚效應”。
(3)lululemon:作為優秀成長性品牌,其在品類、運營和營銷上有很多值得品牌商學習的地方。lululemon創始人奇普·威爾遜是一個極其擁有商業和產品眼光的人,他總是提前預判,并精準踩中每個時期的運動潮流趨勢,從最早創立滑雪、沖浪服品牌,到創辦瑜伽服品牌lululemon,再到投資戶外品牌始祖鳥,站在風口之上的lululemon,在美股的表現一度需要用驚艷來形容。lululemon在快速增長中不斷龐大,市值一度超越阿迪達斯,成為全球第二大運動品牌。
從全球業務來看,榜單中的公司都是偉大的公司,在業態發展和經營系統上都有自己獨特的價值,值得中國零售業不斷研究和學習。
發表評論
登錄 | 注冊